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以半透膜法收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De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lar products,ECP),以匀浆离心法提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成虾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将芽孢杆菌胞外产物和对虾消化酶按体积比10∶90混合,采用体外分析法研究在不同温度、pH及胞外产物添加量等条件下胞外产物对对虾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A、B、C、D、E 5个试验组,每组三个平行.其中空白组A为地衣芽孢杆菌的胞外产物,试验组B、C组分别为添加了胞外产物的对虾肝胰腺消化酶、肠道消化酶,对照组D、E分别为未添加胞外产物的对虾肝胰腺消化酶和肠道消化酶样品.温度为20~40℃时试验组B、C的淀粉酶活性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肝胰腺淀粉酶和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5.9%和19.3%,但该温度要远低于芽孢杆菌胞外淀粉酶的最适温度60~90℃.在pH为5~6时,试验组B、C的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虾肝胰腺淀粉酶和肠道淀粉酶的活性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3.3%和122.2%,而该pH同样要低于芽孢杆菌胞外淀粉酶的最适pH值(6~9).此外,研究还表明试验组的淀粉酶活性随胞外产物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即胞外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抑制对虾内源淀粉酶的生物学活性.从本研究看,地衣芽孢杆菌胞外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对虾的淀粉酶活性,而当胞外产物活性高于0.02 U/mg蛋白质时,对虾淀粉酶活性将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选用196尾1龄异育银鲫[体重为(30±2)g],随机分成4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2、3、4为试验组,1组投喂的为基础饲料,2、3、4组投喂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100μg/g低聚木糖、100μg/g地衣芽孢杆菌与300μg/g复合酶制剂,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饲养112天。研究3种益生素及其配伍对异育银鲫生长、消化及肠道菌群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3、4组异育银鲫的增重率比1组(对照)均有提高,并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3.97%、43.78%和18.36%(P<0.05)。试验组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酶活性及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在肠道菌群组成上,各试验组大肠杆菌数和乳酸杆菌均比对照组少且差异显著(P<0.05);而在肠道芽孢杆菌方面,除芽孢杆菌与酶制剂配伍组外,其余两试验组对芽孢杆菌均有促生长作用,芽孢杆菌与寡糖配伍组对芽孢杆菌的促生长作用明显(P<0.05)。由此可见,芽孢杆菌、低聚木糖、复合酶制剂及它们的配伍物可以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并且能提高肝胰脏蛋白酶mRNA表达量和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独立分析法,研究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De株降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粪便的效果.所收集对虾粪便先经冻干、粉碎,再溶解于灭菌海水中,分别在不同温度(16、21、26和31℃)、虾粪含量(5、10和20mg·L-1)、芽孢杆菌初始添加量(1、2.5、5和10mg·L-1)等条件下分析地衣芽孢杆菌De株对对虾粪便溶解液中的NH3-N、NO-2-N、NO-3-N、PO-4-P及COD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De株可有效降低样品中COD和NO-3-N的含量,其平均降解率分别高于60%和50%,而NH3-N、NO-2-N、及PO43--P等的浓度则不断升高;总体而言,地衣芽孢杆菌De株在26-31℃,初始添加量5mg·L-1时对对虾粪便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p<0.05);当粪便溶解液浓度大于10mg·L-1时组间各项参数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代谢物对海水养殖环境中微藻的化感作用,本文以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生态作用。实验设计了不同剂量(100mL、500mL、1000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纯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代谢产物混合液三种组合研究其对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纯菌液组金藻在第1~2 d增长缓慢,藻细胞数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3~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菌代谢产物组第1 d金藻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菌液及代谢产物混合液组中100mL组金藻生长较缓慢,500μL和1000μL组藻细胞数呈下降趋势,藻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0μL组金藻第2 d已全部死亡。各剂量组藻细胞数均呈现解淀粉芽孢杆纯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代谢产物混合液依次下降,另外,除菌代谢物1000μL剂量组藻细胞数大于500μL剂量组外,其余各组添加量越大藻细胞数越少,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解淀粉芽孢杆纯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代谢产物混合液抑制率最高分别为35.84%、69.75%、100%,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球等鞭金藻的作用为化感抑制,且抑制效果具有剂量效应。本研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赤潮藻类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指标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00±0.03)g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在对虾饲料中分别添加浓度为1×10~7、1×10~9和1×10~(11)cfu/kg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以对虾商品饲料为对照组,养殖42d。实验结束后,测定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情况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除了枯草芽孢杆菌1×107cfu/kg添加组,其余添加组中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消化率(P0.05)显著提高,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血清蛋白浓度等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且均在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各指标取得最大值。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当浓度的益生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当益生菌的添加浓度为1×109cfu/kg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含1.6×109~2.0×109 个/kg的产蛋白酶益生菌Y2 -2,Y1 -13,Y2 -2和Y1 -13的混合菌剂及枯草芽孢杆菌饲料投喂4月龄的牙鲆幼鱼30d ,检测的结果 :(1)体质量增长实验中,Y2 -2组体质量增长最大 ,为19.16g±0.38g(P<0.05) ,体质量增长率最高为153.16 % ;Y1 -1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在盲囊和小肠后段 ,Y2 -2组蛋白酶活性分别为81.52U±3.10U(P<0.05)和63.20U±5.99U(P<0.05) ,酶活性增加率分别为10.8 %和21.1 %;在小肠前段和后段 ,Y2 -2组脂肪酶活性分别为255.06U±18.84U(P<0.05)和243.30U±15.00U(P<0.05) ,酶活性增加率为27.8 %和28.2 %;在小肠前段 ,枯草芽孢杆菌组淀粉酶活性为23.49U±0.96U(P<0.05) ,酶活性增加率为12.8 %;(3)Y2 -2组的肠道产蛋白酶菌数最高为6.87±0.37(P<0.05) ,增加52.5倍 ;Y1 -13组的乳酸菌数最高为3.74±0.36(P<0.05) ,增加7.6倍 ,其次为混合菌剂组 ;Y1 -13组有抑制弧菌作用 ,弧菌量降为3.91±0.37(P<0.05),抑制率为89 % ;实验组的肠道好养性异养菌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选取初始体重(3.58±0.32)g的凡纳滨对虾,在饲料中分别添加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活菌、溶藻弧菌破碎菌、芽孢杆菌(Bacillus sp.)活菌和芽孢杆菌破碎菌和使其菌含量为108 CFU/g,通过49d的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溶藻弧菌对凡纳滨对虾的消化酶、免疫相关酶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4个处理组对虾的肠道蛋白酶水平均显著提高。25d时各处理组淀粉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9d时弧菌破碎组和杆菌破碎组对虾的淀粉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杆菌破碎组对虾肠道的消化酶水平最高,杆菌组对虾肠道消化酶水平低于其他处理组。(2)49d时弧菌组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上升(P0.05);弧菌破碎组对虾的SOD、酚氧化酶(PO)和抗菌酶水平上升(P0.05);杆菌组对虾PO水平上升,抗菌酶水平下降(P0.05);杆菌破碎组对虾SOD和PO水平均上升,抗菌酶水平下降(P0.05)。(3)WSSV攻毒的半致死时间为杆菌破碎组弧菌破碎组弧菌组杆菌组对照组。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和溶藻弧菌及其破碎菌体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虾的消化酶活力和抗病力。其中添加弧菌破碎菌体能更好的提高对虾的免疫酶水平,添加杆菌破碎菌体能促进对虾消化和抗病力。  相似文献   

9.
几种益生菌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 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 饲喂实验,研究饵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生长及消化道酶活性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以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及养殖底泥中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的影响.试验分为1×10~6,5×10~6和10×10~6CFU/L 3个浓度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共进行28 d,在第0、7、14、21和28天时采底泥和泥蚶,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结果显示,在投施枯草芽孢杆菌后7 d内,养殖底泥和泥蚶体内细菌总数均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7~28 d内缓慢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投施枯草芽孢杆菌后,各试验组底泥和泥蚶体内弧菌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10~6CFU/L和10×10~6 CFU/L试验组弧菌总数显著低于1×10~6CFU/L试验组(P<0.05).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弧菌增殖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可应用于泥蚶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1.
《海洋科学》2012,36(2)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水体中添加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和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1及H1与短小芽孢杆菌(B.pumilus)BP-171、盐单胞菌(Halomonas sp.)DN3的不同组合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系统水质和对虾生长、非特异免疫指标的影响。研究分别设置了PHBV添加组(D1)、芽孢杆菌H1添加组(D2)、芽孢杆菌H1+PHBV添加组(D3)、芽孢杆菌H1+盐单胞菌DN3+PHBV添加组(D4)芽孢杆菌H1+BP-171+盐单胞菌DN3+PHBV添加组(D5),以不添加PHBV和益生菌的实验组作为对照(DZ)。研究表明:同时添加益生菌和PHBV处理组的水体总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无机氮和总氮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独添加PHBV可有效降低水体总氨氮、硝酸氮、总无机氮和总氮浓度,但对亚硝酸氮影响不大(P0.05);单独添加枯草芽孢杆菌H1对总氨氮、硝酸氮去除效果最佳,而同时添加PHBV和3株益生菌对亚硝酸氮去除效果最佳;各处理组总磷平均浓度未见差异,同时添加PHBV和益生菌可显著降低水体活性磷浓度(P0.05)。各处理组对虾的特定生长率、成活率、总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同时添加益生菌和PHBV处理组效果最佳;添加益生菌和PHBV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对虾的非特异免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水体中添加适宜的益生菌和PHBV可有效改善水质,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对虾的非特异免疫能力。添加益生菌处理优于单独添加PHBV,同时添加益生菌和PHBV有助于提高对虾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3.
王稷  李晔  瞿洋  沈灵灵  孙静  全晶晶 《海洋与湖沼》2014,45(5):1058-1063
本文研究一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对提高泥蚶耐受镉(Cd2+)胁迫的作用,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地衣芽孢杆菌对Cd2+胁迫下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的存活率及组织中Cd残留量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地衣芽孢杆菌作用前后,泥蚶体内两类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进一步通过Real-time PCR分析了三类免疫相关基因金属硫蛋白(MT)、小热休克蛋白分子(sHSP)和铁蛋白(ferritin)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地衣芽孢杆菌能降低泥蚶组织中Cd残留量,提高其存活率。并能有效促进泥蚶体内SOD和GSH-Px酶活性的增加,同时降低MT、sHSP和ferritin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数据表明该地衣芽胞杆菌可通过调节泥蚶的免疫系统,起到降低Cd2+对泥蚶毒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拌饵投喂和水体泼洒2种使用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编号BC-01)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的生长、肠道消化酶和体腔液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其中,水体泼洒实验组芽孢杆菌使用量分别为106、108和1010cfu·m-3(以活菌量计),拌饵投喂实验组芽孢杆菌添加量分别为107、109和1011cfu·kg-1(以活菌量计),以投喂基础饲料且水体无芽孢杆菌泼洒组为对照组,整个实验持续56d。结果表明:(1)水体泼洒106 cfu·m-3和拌饵投喂109 cfu·kg-1的芽孢杆菌可以显著促进刺参的生长,并显著降低刺参体重变异系数(P0.05)。(2)泼洒108 cfu·m-3芽孢杆菌实验组的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以及泼洒106和108 cfu·m-3芽孢杆菌实验组的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刺参肠道蛋白酶活性(P0.05),投喂107 cfu·kg-1芽孢杆菌的实验组刺参肠道脂肪酶活性和投喂109和1011cfu·kg-1芽孢杆菌的实验组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水体泼洒芽孢杆菌则显著提高刺参体腔液LSZ活性(P0.05),但对SOD活性影响不大(P0.05)。1010cfu·m-3芽孢杆菌泼洒浓度可以显著增强刺参体腔液AKP和ACP活性(P0.05)。而投喂109和1011cfu·kg-1芽孢杆菌可以显著提高刺参体腔液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P0.05)。可以看出,芽孢杆菌BC-01以饵料添加方式对刺参体腔液免疫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优于水体泼洒。综合比较表明,芽孢杆菌BC-01拌饵添加的适宜浓度为109 cfu·kg-1,对刺参的生长、消化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CGMCC 1004(Bacillus pumilus)和胶红酵母菌CGMCC 101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以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enaeus vannamei)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胃蛋白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肝胰腺脂肪酶的影响,以及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的感染效果.结果表明:向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提高对虾体长、存活率,但结果不显著,但对体质量增长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对提高需钠弧菌感染后对虾成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但是对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复合菌剂比添加单一菌种的作用要好;亦证明了向水体中添加细菌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质量、存活率以及水质指标影响比较小,但是对消化酶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42天饲喂添加有不同浓度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NJ1701(5.0×10~9、1.0×10~(10)、5.0×10~(10)和1.0×10~(11)cfu/kg)的对虾饲料,研究凝结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抗病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凡纳滨对虾的体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以凝结芽孢杆菌添加浓度5.0×10~9~1.0×10~(10)cfu/kg时效果较佳。不同凝结芽孢杆菌添加浓度对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影响的差异较大。其中,1.0×10~(10)cfu/kg添加浓度下,对虾血清中溶菌酶(LSZ)、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5.0×10~(10)cfu/kg添加浓度下,对虾血清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和对照组(P0.05)。添加凝结芽孢杆菌不影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iNOS活性则随添加浓度的提高而升高,以1.0×10~(11)cfu/kg添加水平下最高。副溶血弧菌攻毒后,5.0×10~9和1.0×10~(11)cfu/kg处理组(分别为40.0%和13.3%)对虾累计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6.7%)(P0.05),但1.0×10~(10)和5.0×10~(10)cfu/kg处理组(53.3%)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各处理组间比较,以1.0×10~(11)cfu/kg处理组对虾累积死亡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饲喂凝结芽孢杆菌可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和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力。以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凝结芽孢杆菌的适宜添加量为1.0×10~(10)cfu/kg。  相似文献   

17.
向水体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短小芽孢杆菌CGMCC1004(Bacillus pumilus)和胶红酵母菌CGMCC1013(Rhodotorula mucilaginosa)以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enaeus vapznamei)体长、体质量、存活率、胃蛋白酶、肝胰腺淀粉酶和肝胰腺脂肪酶的影响,以及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的感染效果。结果表明:向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提高对虾体长、存活率,但结果不显著,但对体质量增长率具有显著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对提高需钠弧菌感染后对虾成活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水体中添加10^4CFU/mL短小芽孢杆菌能显著提高胃蛋白酶活性,但是对肝胰腺淀粉酶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添加复合菌剂比添加单一菌种的作用要好;亦证明了向水体中添加细菌的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质量、存活率以及水质指标影响比较小,但是对消化酶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株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02)不同使用方式(活菌、灭活菌和芽孢)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分低、中、高3个添加梯度,其芽孢杆菌的添加量分别为107、109和1011cfu·kg-1(以活菌量计),以投喂基础饲料组作为对照,实验时间为58d。结果表明:添加中浓度和高浓度的活菌和芽孢粉,不仅能促进刺参生长,还能显著的提高刺参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刺参体腔液中的AKP、ACP、T-SOD以及LSZ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而添加灭活后的芽孢杆菌,对刺参的促生长作用不大,在刺参消化酶和体腔液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活性方面的作用也不及活菌和芽孢粉状态显著,因此综合比较表明,芽孢杆菌BC-02对刺参的适宜使用方式为活菌和芽孢,适宜浓度为(109-1011)cfu·kg-1,可以有效提高刺参的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免疫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2株潜在益生菌(芽孢杆菌(Bacillus.sp)BZ5株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VZ5株)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溶血特性、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及感染菌体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存活率,探讨了两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安全性。注射和浸泡方式下,研究两菌株对凡纳滨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POD)、抗菌酶活力变化的影响以及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探讨了两菌株对凡纳滨对虾免疫力和抗WSSV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芽孢杆菌BZ5株和溶藻弧菌VZ5株均未表现出溶血特征,且对多数常见抗生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在106cfu/mL浓度下,芽孢杆菌BZ5株和溶藻弧菌VZ5株未对凡纳滨对虾表现出明显的毒害作用。注射和浸泡方式下,芽孢杆菌组和溶藻弧菌组对虾的SOD、POD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芽孢杆菌组对虾的SOD、POD活力显著高于溶藻弧菌组(P0.05)。感染WSSV后,芽孢杆菌组和溶藻弧菌组对虾的半数致死时间比对照组分别延长了27.38%和21.43%(注射菌体)、24.73%和8.60%(浸泡菌体)。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Z5株和溶藻弧菌VZ5株在提高对虾免疫力和抗WSSV能力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对虾养殖生产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和芽孢杆菌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和肠道细菌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C),通过添加中草药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配制成4种实验饲料:0.2%中草药(M),0.20%中草药制剂+0.30%芽孢杆菌(BMI),0.10%中草药制剂+0.15%芽孢杆菌(BM2),0.30%芽孢杆菌(B).实验分成5组,分别投喂上述饲料,共进行了56d.结果表明,各组对虾的成活率95.83%-98.33%,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喂实验饲料的各组对虾终末体重均高于对照组(C),其中BM2与C差异性显著(P<0.05);M、BM1和BM2的增重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C和B;M组的对虾肠道异养菌总数和弧菌数均高于其他各组,而共同添加组BM1和BM2的异养菌和弧菌数则最少.从各组选取菌落数在50-100,分布均匀的平板,随机挑取30株细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C、M、BM1、BM2和B组细菌属数分别为11、8、6、5和7个.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和芽孢杆菌促进了对虾的生长,且共同添加的效果好于单独添加,它们的使用改变了肠道细菌的数量和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