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文中采用石英的(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的U-Pb测年法,结合前人资料,提出本区绿岩带初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其中辽西排山楼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105.2±10.4)Ma,金厂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 539±23)Ma,小营盘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 800Ma左右.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华力西中期,其中东坪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50.9±0.9)Ma,冀东头道门子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217.32±2.04)Ma,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化集中区。文中采用石英的4 0 Ar - 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的U -Pb测年法 ,结合前人资料 ,提出本区绿岩带初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 ,其中辽西排山楼金矿的成矿时代为 (2 10 5 .2± 10 .4)Ma ,金厂峪金矿的成矿时代为 (2 5 39± 2 3)Ma ,小营盘金矿的成矿时代为180 0Ma左右。构造期后再生型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华力西中期 ,其中东坪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35 0 .9± 0 .9)Ma ,冀东头道门子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 (2 17.32± 2 .0 4)Ma ,峪耳崖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 ,金厂沟梁和二道沟金矿的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3.
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内花岗岩类侵入体SHRIMP锆石U-Ph定年结果表明,该区中生代以来到少经历了三次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它们分别以西台子二长花岗岩、娄上含辉石石英闪长岩和西对面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脉在218±4Ma(印支期)、161±1Ma(燕山早期)和126±1Ma(燕山晚期)的侵位为标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这些花岗岩类侵入体形成与造山作用有关,为造山后或陆内拉张作用的产物。二道沟矿区成矿前或成矿期闪长玢岩脉的年龄126±1Ma限定了该区金矿化的最大年龄;结合前人有关年代学资料,认为本区金矿化应发生在126~118Ma。这说明金厂沟梁-二道沟金矿田的金矿床与我国胶东、小秦岭和辽东等地区的金矿床是同时形成的,再次证明燕山晚期是中国最重要而广泛的金成矿期。此外,在这些主要的金矿区内,金矿化时间上均具有与各自区内最晚一次花岗质岩浆作用同时或稍晚的特征,这可能指示金矿床是造山作用或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最晚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热液蚀变富钾、铷微细矿物测定胶东金矿的成矿年龄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从蚀变围岩和金矿石中分选出粒径<200目、纯度>95%非变质成因的单一水白云母,用Rb—Sr等时线法和Ar同位素稀释法测得其年龄值彼此一致,与野外地质观察结果相符,表明玲珑西山石英脉型金矿形成于115.0±3.7Ma,灵山沟金矿115±5Ma;焦家金矿有105±7Ma和88.1±0.1Ma两期重要矿化。胶东金矿的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期,金的成矿与花岗岩的成岩密切相关。马家窑式金矿(成矿年龄135.1±5.2Ma)并非为元古代形成的变质侧分泌矿床;对产于牟平——乳山一带胶东群变质岩中金矿床的前景应予以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岩浆岩锆石 SHRIMP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采用先进的 SHRIMP定年技术对辽宁阜新排山楼金矿区成矿前变形的闪长玢岩脉、变形花岗斑岩脉、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和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的锆石进行了 U Pb年龄测定 , 获成矿前变形闪长玢岩脉的 206Pb/238Pb年龄为 (126± 2)Ma; 变形花岗斑岩脉为 (124± 1)Ma; 成矿后的闪长玢岩脉为 (125± 1)Ma; 大石头沟黑云母花岗岩为 (124± 1)Ma. 这 4类岩浆岩的年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基本视为同时代的 . 这一结果揭示 , 排山楼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这与前人采用 Ar Ar法测得矿石蚀变黑云母的年龄 [(124.4± 0.391)Ma]是一致的 . 这表明 , 在中国东部 , 许多产在前寒武系岩层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形成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晚期 . 广泛产在胶东、辽西北票 - 蒙东赤峰、河北张家口和内蒙古乌拉山等地区的金矿床都主要是中生代燕山晚期形成的 , 表明燕山晚期是中国东部最重要的金矿化期 .  相似文献   

6.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厂沟梁金矿床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一个重要的大型金矿床。本文分别对与58号脉相互穿插的黑云粗安岩和与成矿具有密切关系的对面沟花岗闪长岩复式岩株进行了定年工作。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粗安岩的结晶年龄为131.7±1.1Ma,对面沟花岗闪长岩复式岩株的成岩年龄为142.65±0.44~138.7±1.2Ma,由此限定金厂沟梁金矿床的主成矿期在142.7~131.7Ma之间。金矿化作用与岩浆作用同期或稍晚,由含矿热液运移富集成矿元素而成矿。该矿床为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岩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中国东部发生的岩石圈减薄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朱拉扎嘎金矿是新近发现的特大型层控改造型金矿床,该矿床以产于中元古界地层中和巨大的找矿潜力而引人注目。容矿岩石主要为钙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曾采用颗粒锆石U-Pb法和~(40)Ar/~(39)Ar法对成矿期花岗斑岩、成矿后期闪长玢岩和含金石英-硫化物矿体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成矿期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04±5)Ma,成矿后期闪长玢岩为(258.6±5.7)Ma,金矿体中石英的~(40)Ar/~(39)Ar年龄为(282.3±0.9)Ma。现采用SHRIMP锆石U-Pb法对成矿期花岗斑岩和成矿后期闪长玢岩进行了重新测年,结果表明花岗斑岩的形成时代为(280±6)Ma,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为(279.7±5.2)Ma,两者的年龄差仅0.3 Ma,从而限定了朱拉扎嘎金矿的形成年龄,非常接近于280 Ma(279.7~280 Ma)。  相似文献   

8.
首次对山东招远灵雀山金矿床富金石英脉Rh—Sr等时线年龄测定,获得(116±12)Ma成矿年龄。这与胶东地区主成矿期为(120±10)Ma相吻合,从而说明招-平断裂带上盘金矿大规模成矿期发生于早白垩的构造体系转折期,由此可以看出招一平断裂带上盘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9.
利用石英 4 0 Ar-39Ar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萨吾尔金矿带中两个重要的金矿床进行了成矿年龄测定。阔尔真阔腊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3 3 2 .0 5± 2 .0 2 Ma~ 3 3 2 .5 9± 0 .5 1Ma,布尔克斯岱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 3 3 5 .5 3± 0 .3 2 Ma~ 3 3 6.78± 0 .5 0 Ma,二者的成矿时代一致 ,且与金矿带内钙碱性火山岩年龄 (3 43± 2 2 Ma)相近 ,这为解决长期存在的萨吾尔金矿带中两个主要金矿床成矿时代及矿床成因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同时还确定了海西期阿尔泰地区除已知的两期成矿作用 (早泥盆世和晚石炭世—二叠纪两期构造 -岩浆成矿作用 )外 …  相似文献   

10.
段培新  李长民  刘翠  邓晋福  赵国春 《岩石学报》2014,30(11):3189-3202
本文对内蒙赤峰地区金厂沟梁金矿区内的金厂沟梁、西台子、对面沟花岗质岩体开展了相关研究.金厂沟梁岩体岩性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49.9±1.4Ma,为早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碰撞造山(CCG).西台子岩体岩性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7±1.8Ma,为晚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后造山(POG)区域.对面沟岩体为早白垩世,其中心相岩性是石英二长斑岩,边缘相是石英二长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均属于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古亚洲洋构造域在晚三叠世已到末期,从而进入大陆碰撞造山的末期陆内造山阶段.本文提出岩基对后期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早于成矿时期所形成的板状侵入体为后期成矿提供必要条件,较为合理的解释金厂沟梁地区金矿分布的成因,并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岔、金厂沟金矿床属于层控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其成矿时代为印支至燕山早期.地层岩石中元素含量及其演化资料表明,本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具双重性,即有来源于地层,也可能有部分来自岩浆岩.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为:西岔金矿床δ~(34)S=1.9%—7.4‰,金厂沟金矿床δ~(34)S=3,2‰—5.1‰,二矿床硫同位素组或基本相近,表明硫源相似;δ~(18)Ο_(H_2o)=5.3‰—6.4‰; δ~(13)C=—6.1‰.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氯化物水型.成矿温度集中于142—290℃.由此推断矿波水可能是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水.矿液中的碳可能来源于地层.  相似文献   

12.
浒坑钨矿床是位于江西省中部武功山成矿带的大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为了确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笔者选取了浒坑含钨石英脉中与黑钨矿共生的辉钼矿进行了高精度Re-Os同位素定年,并获得5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等时线年龄和模式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50.2&#177;2.2Ma和149.82&#177;0.92Ma。测年数据表明浒坑钨矿床的成矿时代为150Ma左右,是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高峰期的产物。辉钼矿含铼较低,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为地壳来源,与形成浒坑花岗岩体的燕山期重熔S型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该矿床形成于燕山期岩石圈伸展减薄环境。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东缘金矿床在哀牢山、滇中北部大理—姚安—宁蒗、大渡河沿线康定一带构成以金为主的矿集区。对大渡河沿线三碉、白金台子、若吉金矿、水白秧、菩萨岗等金矿的研究发现有两期金矿化 :早期成矿发生在 65 .12 Ma(水白秧 )和 5 8.95 Ma(若吉 ) ;后期发生在2 5 .3 5 Ma(白金台子 )、2 4.70 Ma(三碉 )和 2 6.67Ma(菩萨岗 )。对云南北衙、脂肪沟、萝卜地矿区含金斑岩中斜长石和金厂箐钾长石同位素定年研究也表明存在两期矿化 :早期在金厂箐 (5 5 .49Ma)和脂肪沟(5 8.82 Ma)均有记录 ,但这几个矿区同时还存在后期金矿化 (金厂箐2 3 .18…  相似文献   

14.
金厂峪金矿床是冀东最大的金矿床 ,具有早期复脉型和晚期石英大脉型两种矿石类型。矿区产有多期钠长岩脉 ,且与含金矿脉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青山口花岗岩体位于矿区西约 2~ 3km,有研究者认为金矿床成因上与花岗岩体有关。应用先进的 SHRIMP测年技术 ,测得肉红色钠长岩脉的锆石 w (2 0 7Pb) / w (2 0 6Pb)年龄为 (185 8± 8) Ma,青山口花岗岩体锆石 w(2 0 6Pb) / w(2 3 8U )年龄为 (199± 2 ) Ma。金厂峪金矿床的的复脉型矿化早于肉红色钠长岩脉 ,故其矿化的时代应在晚元古代。青山口岩体的年龄和区域上与辉钼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年龄一致 ,均为燕山早期。推测金厂峪金矿床晚期石英大脉型矿化中的辉钼矿化可能与青山口花岗岩体有关 ,石英大脉型金矿化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期  相似文献   

15.
冀西北金矿集中区是我国华北地台北缘金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矿主要产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及邻近的太古宙变质岩内。Ar-Ar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金矿床成矿年龄(172~188 Ma)与水泉沟碱性杂岩体的形成年龄(304~306 Ma)相差达120 Ma。综合研究推断金矿床不是碱性岩浆直接演化产物,而是在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影响下,地下循环热流体对矿源岩——碱性杂岩体淋滤、萃取,形成富含金的成矿热液,最终在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沉淀富集的结果。因此本区的金矿床均属于与碱性杂岩体有关的改造型热液金矿。  相似文献   

16.
津巴布韦太古宙花岗-绿岩型金矿床受构造的控制,金矿可分为褶皱控矿型、剪切带控矿型、层控型、深成花岗岩控矿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5类。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多产于花岗质片麻岩与绿岩带的接触带上,金以自然金或金的硫化物形式产出。金矿成矿时代大致分为(2660±50)Ma和(2410±70)Ma(米德兰德绿岩带北部白钨矿Sm-Nd测年)2个时段,分别与新太古代TTG事件和大岩墙侵入相关。津巴布韦花岗-绿岩型金矿较多,但发现的中-大型绿岩型金矿较少,具有较好的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7.
老柞山金矿床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柞山金矿床的热液成矿作用可分为早、晚两期、7个成矿阶段。通过对各成矿期不同成矿阶段的矿体赋存特征、矿石类型、共生矿物组合、铷锶同位素年龄及铅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研究表明 ,早期成矿作用与晚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成矿时代为 (2 39± 34 ) Ma,而晚期成矿作用则与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有关 ,成矿时代略晚于 12 3~ 146 Ma  相似文献   

18.
河台金矿是一个强烈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热液蚀变成矿期的金石英脉阶段和金硫化物阶段,形成的矿石有蚀变糜棱岩型和富硫化物石英脉型.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中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早加里东期是河台金矿床主成矿期,成矿年龄为492±16Ma;矿区燕山期伍村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153.6±2.1Ma;结合已有的同位素资料,认为河台金矿床是华南加里东期构造-变质-岩浆作用及成矿作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早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同期的造山带型金矿床,并可能有燕山期的热液叠加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夹皮沟金矿区有代表性的两个矿床及一个矿点的含金石英脉,用快中子活化法测定了~(40)Ar/~(39)Ar年龄。其年龄谱都以马鞍形为特征,年龄谱的最低坪年龄可作为石英脉的生成时代。3个数据分别为1824±24Ma、1253±17Ma和203±60Ma。由此认为夹皮沟矿区,金的成矿作用是多阶段的,吕梁期、晋宁期和燕山早期。而金矿的成因主要与吕梁期和晋宁期的变质作用有关,因此夹皮沟金矿可划为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扬子与华夏地块拼接时代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新区调资料显示,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取其糜棱岩中的新生白云母进行单矿物^40Ar^39Ar计时法同位素测定,获得三组年龄数据:高温阶段为(798.6&#177;28.4)Ma~(845.9&#177;35.3)Ma、中温阶段中坪年龄为(529.1&#177;0.3)Ma,等时线年龄为(529.0&#177;5.0)Ma、低温阶段为(280.2&#177;16.3)Ma、(393.9&#177;15.1)Ma,前两者分别代表晋宁期、加里东期两地块碰撞拼贴时代,后者反映拼贴后的华力西印支期构造改造事件,从而为华南板块拼接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