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介绍了根据HY-3型全自动显微光度测定系统以煤反射率自动测定结果确定显微煤岩组分,鉴别混煤与确定混煤比例,确定煤中活惰性组分比例等采用的数据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岩心观察发现沥青砂岩段内并不全含有沥青,岩心剖面上呈现“黑白砂相间”的现象,“黑砂”的部分为含沥青层段,“白砂”的部分为不含沥青层段。弄清“白砂”中曾经是否有油气进入,对志留系沥青砂岩中沥青含量、古油藏油气储量的计算及志留系剩余油气资源量的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志留系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分别取样,采用物性测定、显微镜下岩性观察、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数据观测及定量颗粒荧光(QGF)指数测定等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沥青砂岩段的“黑砂”与“白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沥青砂岩段的“白砂”没有油气进入或进入的油气量很少,在确定志留系沥青砂岩有效厚度时应剔除“白砂”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3.
显微光度测定法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煤岩和沉积岩的分散有机物质的研究.尤其在所分析的物质微少,其他方法又难以使用的情况下,镜煤反射率的测定却能快速而准确地提供出所需数据.所以说,在沉积岩的有机物质研究方面,显微光度测定法较化学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是鉴定和研究矿物(特别是金属矿物)的必备仪器。由于光电倍增管具有高灵敏度及光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正比关系良好等特点,因此,光电倍增管法是目前精确测定矿物多种光学性质常数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 《岩矿测试》2020,(2):I0001-I0004
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制备并应用于复杂样品特别是生命样品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测定是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之一。碳点(carbondot,CD)由于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用于构建新型荧光探针已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不同原料制备高性能荧光CD的合成方法,通过CD与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作用应用于测定复杂样品中微量金属离子,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鉴于此,该文对CD的合成原料、合成方法、荧光探针的构建方式及其在测定微量金属离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该文提出,发展新型检测模式、设计合成新的CD荧光探针并据此建立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可用于复杂样品分析的新方法,是开展CD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光学相衬显微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光学相衬显微术能够观察到用普通显微术无法观察到的透明活体微生物的细微结构,50年代应用到矿物晶体微形貌学中,进行晶体表面生长的动态观察。笔者主要用来观察透明矿物晶体的结晶状态及显微构造。观察的结果表明,运用这种方法在地学研究中将会发现一些未曾开发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7.
橄榄石位错构造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扫描电镜的背散射电子图象(BEI)对玄武岩及金伯利岩所含幔源包体中橄榄石的缀饰位错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位错类型和颗粒边界图象清晰,又便于观察。这种观察位错的方法其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约高一个数量级。背散射电子图象位错方法特别适用于研究天然的和实验变形橄榄石的高位错密度和密集型边界,对于确定显微构造的定量参数也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采用显微荧光技术以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结合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储层油气埋藏史及地热史演化过程模拟,确定了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期次.系统分析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油气主要经历了一期油气充注,只有峰2井存在较弱的二期油气充注;该油层组构造热事件主要发生在中生代晚期的早、中白垩世(130~100 Ma).  相似文献   

9.
伏美燕  刘榧  邓虎成  黄婷婷  王浩 《地球科学》2015,40(7):1187-1196
伊拉克AHDEB油田油藏成藏规律对油田后期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与埋藏史相结合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是揭示油藏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的有效手段.利用伊拉克AHDEB油田白垩系油藏储层样品对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且通过流体包裹体的显微观察、荧光颜色、单一包裹体的红外光谱和均一温度测定, 结合地质背景对该油田的油充注期次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油包裹体以发绿色和黄绿色荧光为主, 少数发浅黄色和黄褐色荧光.油包裹体的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计算的CH2a/CH3a、Xinc、Xstd可划分油的成熟度, 表明存在两种成熟度的油.最后, 根据均一温度测定结果, 结合埋藏史和热史, 认为该油田可能存在4期油充注成藏相关的流体活动: 第1成藏期发生在95.0~96.5Ma, 相当于晚白垩世早期; 第2成藏期为71.0~78.5Ma, 相当于晚白垩世晚期, 第1期和第2期烃源岩排烃规模小, 产生中-重质油, 后期遭受氧化而形成沥青; 第3成藏期发生在14.0~15.0Ma, 相当于中中新世, 处于生排烃高峰期, 为主要成藏期; 第4期发生在10.0Ma左右, 与第3期为多幕连续充注.   相似文献   

10.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是鉴定和研究矿物(特别是金属矿物)的必备仪器。由于光电倍增管具有高灵敏度及光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正比关系良好等特点,因此,光电倍增管法是目前精确测定矿物多种光学性质常数的最佳方法。 光电倍增管显微镜光度仪在国外有多种商品出售,国内也有单位改装和组装此仪器。 作者于178年采用晶体管线路,将光源稳压、直流高压稳压、光电倍增管直流放大组装成一件成型仪器,连接ortholux—Ⅱpol  相似文献   

11.
对采自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第三段(1沙三段,E§3)223块流体包裹体薄片进行了有机包裹体产状观察、显微荧光光谱分析和显微测温等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综合分析这些参数表明沙三段发育3期油气充注:第一期发生在成岩早期,主要为发橙黄色荧光的低成熟油气充注;第二期发生在成岩中期,主要为发淡黄色荧光的成熟油气充注;第三期发生在成岩作用晚期,主要为发蓝白色荧光的高成熟油气充注.在此基础上,运用埋藏史-均-温度投影法确定了这3期油气的充注时期:第一期为36~24 Ma;第二期为13.8~8.0 Ma;第三期为8.0~0 Ma.  相似文献   

12.
卟啉类化合物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梅  胡守坤 《岩矿测试》1991,10(4):318-324
卟啉类化合物应用于光度分析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并能测定多种元素。本文就1987年以来的国内文献作一综述(1987年前见文献)。从中可见,卟啉在光度法同时测定多组分、荧光分析、离子交换树脂比色法、光度法与HPLC联用以及作为生物模拟酶应用于光度分析等方面的潜力仍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13.
HY-3型全自动显微光度测定系统为煤、焦、中间相、矿物等反射率提供了自动测定工具。本文介绍了其中采用的技术措施与反射率自动测定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微裂隙对于岩石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对显微裂隙进行的观察,难以将薄片的制作过程中产生的裂隙同自然裂隙区分;其次,观测的裂隙大小限制在0.1mm或以上数量级,一些重要细节观察不到.扫描电镜的高放大倍数和三维分辨率使其成为适合于裂隙研究的理想工具.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浙江花岗岩在室温下由51.6MPa压力产生的裂隙的发育过程.观察花岗岩的表面以研究其微裂隙和矿物的解理、晶形及破裂作用.微裂隙分为3种类型:晶体内裂隙(完全发育在颗粒内部),晶体间裂隙(穿过颗粒边界进入其他颗粒中),颗粒边界裂隙(沿颗粒边界发育或与边界重合).本研究中的花岗岩为中-粗粒(1~6mm),经过蚀变,约含40%斜长石,25%钾长石,25%石英,10%镁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白云母).  相似文献   

15.
钟建华 《矿物岩石》1990,10(3):87-95
对滇西镇安盆地泥炭、软褐煤中的稳定组成进行荧光分析测试并未获得满意参数,又对其中抽提物—氯仿沥青“A”及其族组分进行荧光光度机测定,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章邦桐  胡凯 《地质论评》1993,39(1):31-35
在华南374和331花岗岩型铀矿床矿石内及人工合成沥青铀矿的模拟实验中均发现有针状沥青铀矿与沥青铀矿球粒紧密共生的现象。结合对沥青铀矿球粒的形态、结构、粒度及共生矿物等特征的研究,作者确认沥青铀矿球粒是球状结晶的表现,而针状及长柱状沥青铀矿则是铀氧化物相变中间产物(α-U_2O_8或β-U_3O_8)的假象。沥青铀矿的高温高压人工模拟实验表明,一些沥青铀矿在快速结晶生长过程中,由于结晶生长的限制而具有非生物成因的显微草莓状和花瓣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乳化剂OP存在下硫酸钡浊度法测定天然水中硫酸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质分析中,硫酸钡比浊法是测定水中SO_4~(2-)的经典方法之一。此方法由于浊度不够稳定,对分析条件要求较为严格,因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不理想。本文在原方法基础上引入乳化剂OP后,分析条件大为改善,吸光度在60min内基本稳定,SO_4~(2-)含量在2~2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改进后的方法稳定性好,操作简便快速,应用于天然水中SO_4~(2-)的测定及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1 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郭金雪  赵慧春 《岩矿测试》1991,10(3):200-202
本文试验了Cd(Ⅱ)-8-羟基喹啉-5-磺酸(H_2QS)-CTMAB胶束体系的形成条件,并拟定了流动注射-荧光光度测定痕量Cd的方法,讨论了影响该方法灵敏度的诸因素。在此体系中Cd(Ⅱ)的线性范围是0—5.0μg/ml,进样频率达180次/小时。此方法已用于测定工业废水中Cd的含量,回收率在95.2—98.7%之间。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植物中的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汪雨  刘晓端 《岩矿测试》2009,28(2):113-118
利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通过测定磷元素在乙炔-空气火焰条件下形成的PO双原子分子的吸光度,从而确定植物样品中磷含量。实验研究了乙炔-空气比例和燃烧器高度对PO分子吸光度的影响及其他共存元素的光谱干扰和化学干扰。通过对植物标准物质中磷的测定比对证明:利用连续光源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乙炔-空气火焰条件下以PO分子测定植物样品中的磷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章邦桐  凌洪飞  吴俊奇 《地质论评》2014,60(6):1418-1424
通过235U诱发裂变径迹及电子探针测试综合研究,在6722铀矿床的含矿隐爆角砾岩胶结物中首次发现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这样一种在1 cm2(光薄片)范围内分布,而且不存在任何脉状相互穿插现象的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表明其形成于同一成矿物理化学体系中。根据UO2—TiO 2—H2O体系稳定场,确定6722铀矿床中钛铀矿—晶质铀矿—铀石—沥青铀矿显微共生组合形成温度范围为250~350℃,属中—高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