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中国第四纪冰期问题,迄今仍然是地质、地理工作者中有争论的问题。李四光教授在他生前广泛的科学活动中,曾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工作,为建立我国第四纪冰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四纪冰川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的形势下也获得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四纪冰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第四纪冰期是经过极其剧烈的争论才得以确立的。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教授早于1922年,就在太行山东麓及大同盆地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当时未得到地质地理工作者的承认,他们认为中国没有第四纪冰期。以后又在长江下游相继找到了大量冰川流行证据,又遭到强烈反对。直到三十年代中期,李四光教授在安徽黄山慈光寺U形谷壁上发现了确凿的冰川擦痕的证据,并对江西庐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详细研究,以大量的确凿事实,对中国第四纪冰期进行了探讨,从而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工作奠定了基础,揭开了中国第四纪地质历史新的篇章,但反对者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陈梦熊 《第四纪研究》2007,27(1):157-160
李捷先生,字月三(1894.4.29~1977.1.30),河北成安县人。著名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习班,同年进入地质调查所,开始从事地质事业。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中国地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早年在河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并于1928年完成1 ∶ 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是我国最早完成的3个图幅之一。1927年他参加周口店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担任中方代表,为两年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奠定基础。1928年调任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湖北、四川、广西以及苏皖等地区,开创性的完成大量调查工作。解放后,他曾担任水利部勘探设计总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捷先生是我国最早参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少数老地质学家之一,对冰川研究造诣甚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鄂西山区首次发现冰川遗迹,50年代又在三门峡以及北京附近发现冰川泥砾层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第四系划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山博格达峰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博格达峰地区,不仅有现代冰川,而且古冰川规模远比今日为大,留下了许多地质地貌现象,吸引了许多中外地质地理工作者,并对本区第四纪冰川和冰期的划分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本文在1962年博格达峰北坡三工河、四工河考察的基础上,于1981年又作了补点考察,并去南坡作了踏勘,采集了大量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孢粉、岩矿、粒度、粘土矿物的分析鉴定和C~(14)年代的测定。现就本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期划分与对比,以及第四纪冰川演化与地貌发育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大理冰期我国东部多年冻土区的南部界线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两个基本问题目前,我国地质、地埋界对冰期认识有着严重分歧。一种意见只要谈到冰期,须承认冰川曾到达这里,冰川没到达的地区不能使用冰期。因此,出现冰缘期、寒冷期、甚至雨期等名词,有的还冠以地方性名称。另一种意见认为冰期冠以地方性名称既有地质时代意义,又有古气候意义;冰期是指特定时期具有寒冷气候的环境,有的地方发育冰川,有的地方发育多年冻土,有的地方只是气温下降,冰川和冻土都形成不了,它们却在同时期不同地区发生。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本文所说我国东部地区大埋冰期,即规定  相似文献   

6.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0 0 2年 1 2月 )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地质学报 1 . 81 6 1地理学报 8472地理学报 1 . 492地质论评 82 33冰川冻土 1 . 4693地质学报 75 34地质论评 1 . 2 4 94岩石学报 5 5 15矿床地质 1 . 0 4 7 5地质科学 4416岩石学报 1 . 0 35 6冰川冻土 4327地理研究 0 . 975 7沉积学报 42 08古地理学报 0 . 95 3 8地理研究 41 59地理科学进展 0 . 8889矿床地质 32 21 0山地学报 0 . 80 91 0地理科学 2 961 1地质科学 0 . 791 1 1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 811 2高校地质学报 0 . 691 1 2山地学报 …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0 0 0年报告 )名次期刊名称  总被引频次名次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1地质论评 62 41矿床地质 1 4872地理学报 5 97 2第四纪研究 1 1953地质学报 5 44 3地质学报 0 8484地质科学 3934地质论评 0 80 75第四纪研究 3615地理学报 0 7816岩石学报 360 6地学前缘 0 65 37冰川冻土 315 7岩石学报 0 62 58矿床地质 312 8岩矿测试 0 5 679地学前缘 2 969地质科学 0 5 1310沉积学报 2 9410冰川冻土 0 45 511古生物学报 2 70 11岩石矿物学杂志 0 44 312地震地质 2 5 612地震地质 0 43912中国沙漠 2 5 613地理研…  相似文献   

8.
中国晚前寒武纪的冰川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丽芳 《地球学报》1990,11(1):162-164
<正> 晚前寒武纪末期是中国地质历史上冰川活动最重要时期,也是全球范围内冰川广泛发育的时期。冰川活动是地球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要地质事件,因此有些学者曾建议将这时期称作寒冷纪或冰川纪。最近,我国不少学者根据生物演化和古地理古构造特征认为700Ma是一个重要界线,建议将震旦系底界定在700Ma,其下冰川活动广泛发育的800—700Ma阶段另建一纪,暂称扬子纪,作者赞同这一建议。  相似文献   

9.
桂林地区古冰川遗迹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四十年代以来,广西地区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地质、地理界长期争论的问题。1985年4月21日《光明日报》刊出桂林风景区附近存在冰川遗迹的消息,称“王克钧工程师等科技人员,发现桂林风景区存在着大量冰川遗迹”,“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等给予高度评价”。为这则消息所吸引,我们于1985年12月联袂到桂林考察,并参阅了有关资料,认为桂林地区并无确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第四纪地理环境缺乏冰川发育的必要条件,对某些第四纪地质和地貌现象不宜作冰川成因解释。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叙述于后。不当之处,请读者特别请冰川成因论者指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地质、地理界逐渐开始运用扫描电镜来研究石英砂的表面形态特征。目前已一致公认,颗粒表面的形态特征对其沉积环境及其演变的历史具有鉴定意义。1973年KRINSLEY,D.H.等编著的“石英砂粒的表面特征图谱”对冰川环境、水下环境、风成环境、高能化学环境及源地物质,成岩作用等方面均积累了比较系统的资料。本文即是参考前人的工作,着重对我国昆仑山的大陆性冰川的石英砂粒及藏东南  相似文献   

11.
《地学前缘》2004,11(1):188-188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 0 0 3年1 2月)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冰川冻土2 .42 61地理学报12 0 42地理学报2 .3 0 12地质学报93 53地质学报2 .13 3 3地质论评85 04地理研究1.4184岩石学报7115地理科学进展1.2 45 5冰川冻土6746岩石学报1.1976沉积学报62 27地理科学1.0 2 0 7地理科学5 878地质论评0 .82 18地理研究5 5 99极地研究0 .80 69地质科学5 1810地层学杂志0 .780 10矿床地质3 9211矿床地质0 .76911山地学报3 7712古地理学报0 .75 912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 7613沉积学报0 .75 113石油实验地质3 2 314地质科…  相似文献   

12.
《地学前缘》2004,11(2):572-572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 0 0 3年1 2月)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冰川冻土2 .42 61地理学报12 0 42地理学报2 .3 0 12地质学报93 53地质学报2 .13 3 3地质论评85 04地理研究1.4184岩石学报7115地理科学进展1.2 45 5冰川冻土6746岩石学报1.197 6沉积学报62 27地理科学1.0 2 0 7地理科学5 878地质论评0 .82 18地理研究5 5 99极地研究0 .80 69地质科学5 1810地层学杂志0 .780 10矿床地质3 9211矿床地质0 .76911山地学报3 7712古地理学报0 .75 912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3 7613沉积学报0 .75 113石油实验地质3 2 314地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第五届理事会选举结果通告根据中国地理学会通知,冰川冻土分会于1995年2~9月进行了理事会换届工作。以黄茂桓为主任,下德文、张林源、朱强、徐学祖、王树基、谢荫琦为委员的提名委员会,在各单位推荐的侯选人基础上确定上34名理事候选...  相似文献   

14.
在历时十年的灾害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结束后,中国的科学技术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1978年是中国冰川冻土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在原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的基础上分建了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派出了冰川学代表团访问瑞士、法国和英国,结束了以往的孤立状态;举行了第一次中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会议上宣读和印发了178篇论文或摘要。1979年创办了《冰川冻土》学术期刊。1980年举行了冰川冻土测试技术会议,宣读论文62篇,并成立了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分会。下面简单叙述1978至1980年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若干工作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冰川冻土》2000,22(4):394-395
李吉均,男,汉族, 1933年10月9日出生于四川省彭州市(彭县). 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 1956~1958年在兰州大学读研究生后留校工作至今. 1962~1963年在北京大学地理系进修; 1984~1985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加州大学访问工作; 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西部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地理学科评议组组长、国际第四纪联合会亚洲冰川组主任. 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甘肃省人大常委、政协委员、兰州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等职务. 学术成就 李吉均院士长期从事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研究和教学工作,特别是有区域特色的青藏高原冰川、冻土、地貌演化、高原隆升及其对我国自然环境形成的影 响研究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干旱环境的形成演化有独到见解. 李吉均院士的主要成就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从事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的科学研究工作,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黄河起源、现代冰川与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黄土地层与第四纪环境演变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有重要突破. 主要学术贡献包括: 提出青藏高原的上升时代、幅度和形式问题. 1979年即指出高原第四纪以来整体断块加速上升3 500~4 000 m,近年又指出青藏高原分别在3.6 Ma、 2.4 Ma、 1.6 Ma前发生强烈运动. 约2.4 Ma前,高原海拔超过2 000 m,导致了现代意义的东亚季风,黄土从此开始堆积. 这一创见性研究被公认为经典,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其后众多的研究都未超越这一理论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0 0 0年 1 1月报告 )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1地质论评 6 2 41矿床地质 1 4872地理学报 5 97 2第四纪研究 1 1953地质学报 5 44 3地质学报 0 8484地质科学 3934地质论评 0 80 75第四纪研究 36 15地理学报 0 7816岩石学报 36 0 6地学前缘 0 6 5 37冰川冻土 315 7岩石学报 0 6 2 58矿床地质 312 8岩矿测试 0 5 6 79地学前缘 2 96 9地质科学 0 5 1310沉积学报 2 9410冰川冻土 0 45 511古生物学报 2 70 11岩石矿物学杂志 0 44 312地震地质 2 5 6 12地震地质 0 43912中国沙漠 2 5 6 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总结自1958年以来我国开展现代冰川研究的成果、经验和教训,检阅1978年全国首次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以来在冰川学及雪冰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现代冰川研究及雪冰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中国地理学会拟定于今年10月份在兰州召开“全国雪冰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庆祝有专门组织的我国冰川冻土科学研究事业开创三十年,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于1988年1O月5日至9日在兰州西北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施雅风教授和当年参加祁连山冰川考察的老兵们,与后来陆续进入这一行列的中青年科学家共142人聚集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交流最新成果,大家心情特别激动。  相似文献   

19.
程裕淇 《第四纪研究》1989,9(3):224-226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之一,对地质学的许多分支学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地质力学,并以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而闻名于世。我对1933年11月他在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年会上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理事长演说至今记忆犹新。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强调一个地质工作者首先要做好野外工作,一切地质假说和理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他鼓励地质工作者要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1958年由施雅风教授创建的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的成立,标志着冰川学在我国的诞生。三十年来,在施雅风等开创者的带领下,中国冰川学经历了发展—挫折—再发展的曲折过程,终于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为中心的,包括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研究所、兰州大学地理系以及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地理系等近300名中国冰川学专业队伍。研究对象涉及现代冰川、积雪、河冰、海冰、地下冰和第四纪古冰川等冰冻圈各个部分。研究范围包括冰雪物理力学、地球化学、冰川气候、冰川积雪水文、冰川沉积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以中国中低纬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