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国土经略》2010,(2):32-32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河流地貌学研究河流动力的侵蚀-搬运-堆积过程(源-汇系统)、河流地貌的时空演化,及其与地球内部构造活动和地球表层气候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河流地貌学与表层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前沿问题和研究机遇。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在构造-气候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随着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定量分析、地表侵蚀速率的定量测定、沉积物测年以及地貌演化数值模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促进了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流域地形、水系发育、河流地貌动力过程、河流地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构造、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的响应和反馈的研究。未来除了更深入地理解流域尺度物质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和机制外,加强河流地貌过程的定量表达,将流域地貌研究与表层地球系统的热点科学问题相联系,进一步开展学科交叉,服务于国家战略,才能提高河流地貌学、乃至地貌学科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地球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纲要(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言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理论问题,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是:GIS没有理论,只是工具,是技术;另一种是:GIS是科学,有理论。GIS是属于地球信息科学的。地球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就是它的理论。 在正式讨论地球信息科学基础之前,首先要研究若干基础定义或概念。首先,什么是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cs或Geo-Information Science,简写为GISci)。它是指研究地球表层信息流的科学,或研究地球表层资源和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综合信息流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万有引力和向心力在行星公转和自转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指出地表任一质点随同地球自转所作的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较之离心力更为实在的外在动因,并认为该动因是由地球引力所提供的。最后对向心力在地壳形变和地球动力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大地测量研究和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地测量资料,包括在球表面运动,地球引力场及地球整体自转运动的观测资料,是研究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地表约束,探讨了大地测量用于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几个重要科学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所以地表任何方向的水平运动实际上都是转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矩是大陆离极运动的原因,由此而产生的极移使地球发生相应的形变。计算表明,极移是大规模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系统为基准的天地一体化全球观测平台正逐步构筑形成,立体观测、实时感知、时空协同的新型遥感正实现对地球表层的全方位观测。高分遥感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给聚集人类最高智慧的地球影像数据打上鲜明的大数据烙印。然而,大规模遥感数据获取与社会化地理信息服务之间依然存在着巨大"鸿沟",其根本原由是因为遥感数据本质认知及大数据计算模式方面缺乏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监测地球辐射能量收支的时空变化有助于增进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地球反射的短波辐射与发射的长波辐射是地球系统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辐射收支观测的主要参量。地球辐射探测仪是探测大气层顶辐射收支能量平衡参数的专用仪器。地球目标方向订正模型(Angular Distribution Models, ADMs)专指校正大气层顶地球-大气系统目标辐射各向异性的一系列非均匀因子,它是将卫星或月基观测的地球目标反射及发射宽波段辐亮度转换为辐射通量的有效途径。ADMs模型构建和算法优化直接影响基于空间观测推算地球辐射收支的最终解算精度。本文围绕地球辐射ADMs模型展开,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ADMs模型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目前应用于Terra与Aqua卫星的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louds and the Earth’s Radiant Energy System, CERES)的业务化ADMs模型,分析了地球静止卫星与月基对地观测在地球辐射ADMs模型中的优势、问题与潜力。基于上述综述与分析,讨论星载与月基地球辐射ADMs模型进一步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天文辐射指不考虑大气影响,落于地表的太阳辐射类型,亦是太阳能资源评估的重要背景。火星天文辐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会为未来火星的探索提供助力,为火星太阳能资源的精细化利用和高效开发以及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数据。火星地形地貌错综复杂,其规模形态地球难以比拟,故而无法忽略地形对火星地表天文辐射的影响效果。然而,当下对火星天文辐射的计算和研究并未考虑火星实际地表的遮蔽效应且往往是从局部区域进行的研究。本文考虑纬度差异、时序更替的综合影响,以分辨率200 m的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基本数据,提出了基于DEM计算火星天文辐射的理论模型,利用Hadoop分布式集群提供的并行计算框架以10 min为一个时间单位精细模拟了考虑地形遮蔽影响的火星全球地表天文辐射空间分布。Rb为水平面天文辐射与考虑地形遮蔽因素的天文辐射之比,一般用于评估天文辐射的地形遮蔽程度。基于全球不同纬度使用Rb进行时空分析,通过有交互的双因素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探寻地形因子及天文因素对阴坡和阳坡Rb值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形对火星全球地表天文辐射的影响效果在时空尺度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其影响程度不仅与地形自身发展情况(包括...  相似文献   

10.
<正>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恶性肿瘤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开展浙江省恶性肿瘤的地球化学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受地球化学综合因素影响.应用微量元素对各类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的相关阵和逐步回归方程定量地研究各类恶性肿瘤与地质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关系。胃癌、肝癌、肺癌、肠癌、食管瘤、白血病与铁族元素及Ba、Zr、Mo的背景密切相关,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与Cu、Pb、Zn元素的背景相关,稀土元素对恶性肿瘤有压抑作用。浙江省恶性肿瘤的流行受区域地质构造控制和地球化学环境制约,具明显地域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地质工作的重要创新领域——生态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地球化学与生态学的关系地球化学主要是研究地球和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集中、分散、共生组合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科学。生态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独立领域,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物而言,周围的所有因素都是它的生态环境因子,如地表可见(感)的水、气、其它生物、地貌、土壤、岩石等有形要素,以及如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球化学场(元素分布背景等)、地球物理(电、磁、温、压、重力)等无形的地质环境因子。其中地球化学环境是生物最基本的环境因子之一,因为一定的生物(群落)及生物特征是在特定的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3.
月球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从古至今,"嫦娥奔月"的神话一代代传递着中国人对月球的向往. 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正式启动.经过3年的攻关与研制, "嫦娥工程"五大系统(即卫星探测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测控系统、发射场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通过各项考核验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风险性评价已经成为地球化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城市地球化学工作,但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完善的系统评价体系与方法。结合济南市发展现状,尝试从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地质环境角度,提出城市地球化学系统评价体系的模型,以期协调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扰动(工程活动等)和地质环境的对策,也是对城市环境地球化学工作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5.
科学数据共享实践: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球系统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起源于全球变化研究,受益于遥感技术进步,现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成为解决地球系统科学前沿问题的新手段。科学数据共享是推动科学发展、提升数据价值的关键,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全球已形成完善的数据资源管理政策与机制、持续的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多元化的科学数据整合模式,并且新的理念不断推动数据共享创新发展,其中“可发现、可访问、可互操作和可重用”原则和数据出版备受推崇。我国颁布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着重推动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建设、科技项目数据资源汇交及数据出版。借鉴国外数据共享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发展情况,我国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资源分类体系,在元数据、分布式互操作、大数据分析和共享服务等关键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以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为例,系统梳理了国内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数据共享实践进展,详细介绍了国家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数据共享实践及其成效。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工作已探索形成成熟稳定的运行服务机制、研制出适用于多源分散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标准体系、 建成多学科多时空尺度的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库群、自主研发海量异构数据共享网络技术体系与服务系统,促进了地球系统科学的科学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数据共享理念的传播与推广。然而,数据孤岛现象、共享服务系统标准化程度低、系统技术标准未对接国际规范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阻碍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开放与共享。未来,随着共享个性化需求被激活,定制化的“数据+知识”服务有望成为主流趋势,将给数据共享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应用质点动力学原理,推导地出地幔流体在径向运移中受地球自旋惯性场作用而西移的速率及位移公式。根据地球自旋惯性系统特点设计地幔流体的2维实验模型,推导赤道面附近地幔流体的运动公式,并推广到3维。最后得出地壳块体被动西漂、地幔软流体环流及地球各层圈差速旋转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围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特点和发展脉络,从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从图形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空间分析到地理现象或实体空间分布格局、时间演化过程、系统界面间耦合模式及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再到地球系统模拟的发展历程,回顾分析了陈述彭先生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的学术理念、战略思想与科学体系,从中领悟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动态、区域综合、系统耦合、过程集成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球简正模理论,深入研究球对称、非自转、弹性、各向同性地球模型下,地球受到不同外力作用(体力和面力)而发生变形引起的位移场和外部空间重力场的变化;推导计算潮汐Love数、负荷Love数、正应力和剪应力Love数的计算公式,揭示简正模与Love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PREM地球模型计算地表的不同Love数,并与由常规的解微分方程组的数值积分方法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系统的定义出发,简要回顾了地球系统科学产生的背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已经成为地学领域的研究焦点与热点,并带动和加速了地球信息机理、陆地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变化的研究。重点分析海岸带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最后,介绍海岸带科学前沿—海岸带海陆交互作用(LOCIZ)计划。  相似文献   

20.
进入地球大数据与地球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地球建模要求也从地表扩展到全域全时全息,而当前数字地球的数据模型还基本停留在瓦片或地球网格剖分数据模型阶段,严重制约了场景化、智能化数字地球应用。本文提出了全息地球概念以及相应的地球数据立方体组织模型,采用全球多级格网参考系统来描述和表达多尺度空间,用平面或立体格元来表达空间位置,将传统“经度、纬度、高程、时间”时空表达发展至“时间粒度、时间覆盖、网格位置、格网尺度”新时空表达体系,并设计了按照“时间—空间—尺度—属性”一致性描述的全息地球数据建模方案,将矢量、栅格、格网、时序阵列、三维模型等多模态数据归纳至一个统一模型中,使得任何引用特定地球数据立方体中的数据值在时间、空间、尺度都是对齐的,解决了全息地球跨专业、多维时空动态场景数据时空融合集成难题,并结合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全球数字化科研平台需求,开发了深时古地形时空动态可视化模拟系统,完成对模型的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