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我们的太阳系内,恒星太阳位于中心,是最主要的天体。在它的周围有八颗大行星、许多矮行星和小行星,还有许多彗星和流星体。其中六颗大行星拥有自己的卫星。这些天体在太阳系内有规律地运动着,构成了丰富多姿的太阳系家族。也正是这些天体的有规律运动,形成了太阳系内天体的各种天文现象,如日食(日全食、日环食和日偏食),月食(月全食和月偏食),  相似文献   

2.
地球在宇宙中李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最早是从地球开始的。后来,人们发现了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由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构成的天体系统。随意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观测的视野又扩展到更遥远的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宇宙有多大?其...  相似文献   

3.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最熟悉的家族要属太阳系了。太阳系位于银河的一条旋臂上,由恒星太阳和八颗大行星、矮行星、以及行星的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各种星际物质组成。而他周围的诸多天体,在引力的作用下,也围绕着太阳做周期运行,自1959年以来,人们就陆续通过空间探测来研究太阳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太阳系的诞生,构成、运动及变化,近距离接触与地球同生共息的伙伴,看清他们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4.
第三体摄动分析解的一种表达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江徽  刘林  张伟 《天文学报》2000,41(1):79-92
在太阳系中,大行星、小行星和卫星(包括自然卫星和人造卫星)等对应的运动问题,都可以处理成受摄二体问题,而摄动源又多为第三体,作为第三体的摄动天体,有的比运动天体离中心天体近,有的则相反,前者称为内摄内体,全者则称为外摄天体,对一个具体的运动天体,可以同时出现这两个摄动天体,但是,只要运动天体与摄动天体的轨道都建立在以中心天体(质心)为坐标原点的同一坐标系内,那么在一定条件下(即除运动天体与摄动天体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后依巴谷的天体测量工作。首先给出了第二个天体测量卫星Gaia的最新进展、最近提出的JAMSE和OBSS计划的简介,以及包含天体测量内容的SIM PlanetQuest计划的情况; 叙述了多波段天体参考架的建立和维持,特别是依巴谷星表向暗星方向的扩充和数字巡天,以及其他地面观测计划,如双星和聚星、太阳系天体的观测等;介绍了天体测量与天体物理结合的几个研究课题的进展;最后对我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十一五”天体测量优先发展的方向与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典型的行星系。它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一些矮行星(包括类冥天体):还有大量的、难以计数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它们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制约卫星轨道寿命的另一种机制(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歆  刘林 《天文学报》2002,43(4):379-386
对于制约低轨人造地球卫星轨道寿命的耗散机制,人们已有足够的重视,但在深空探测中,另一种制约低轨卫星轨道寿命的引力机制同样应予重视,前文讨论了高轨卫星的情况,在第三体引力作用下,有可能导致卫星轨道偏心率产生变幅较大的长周期变化。特别是极轨卫星,其轨道偏心率在一定的时间内可增大到使其近星距rp=a(1-e)≈Re(Re是中心天体的赤道半径),从而落到中心天体上,结束其轨道寿命,目前对低轨卫星作了详尽的理论分析,研究表明,与高轨卫星有类似结果,但其力学机制却不相同,低轨卫星的轨道寿命与第三体引力无关。它取决于中心天体非球形引力位中的扁率项(即J2项)与其他带谐项之间的相对大小,这不仅是一个纯理论结果,也有实际背景,在太阳系中慢自传天体(月球和金星等)的低轨卫星就存在这一问题,还给出了有关判据,并以计算实例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对金斯定则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崇伊 《天文学报》2002,43(4):366-374
用物理学基本定律可导出金斯经验定则,它似应称为金斯定则,该定则的速度、高度或能量等表述完全等效,可随意选用,用能量观点更容易解释此定则,满足金斯定则只是给定的粒子成为具有稠密大气的行星或卫星的主要大气成分的必要条件,该定则的适应范围可用方程或其图像表示,也能用诺模图确定,它适用于太阳系内的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和像柯伊伯带天体与半人马族星这样的外太阳系天体,此定则现在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笔者通过计算,定量的论证了行量、卫星是经过星云环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星云环的分布和行星、卫星质量分布的对应关系,得出了星去环形成的一个明显特征——级式分裂.这对行星、卫星的形成过程及其质量分布的规律性是一个新的认识,并为今后寻找太阳系新的天体以及分析宇宙飞行的安全性区域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0.
欧洲空间局正在考虑的空间天体测量卫星计划(GAIA计划)将对目视星等V亮于15.5mag的5千万颗目标进行位置、自行和视差的测定,其精度为10μas,同时还对这些目标进行多色多历元光度测定.该计划可对星系距离尺度、恒星演化、银河系运动学和动力学以及参考架联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开创的微角秒天体测量学亦将会对天体物理学、太阳系天体和参考架联结等方面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制约卫星轨道寿命的另一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歆  刘林 《天文学报》2002,43(2):189-196
近点共振会导致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自然卫星以及大行星和月球的人造卫星)的轨道偏心率出现变幅较大的长周期变化,特别是以月球和大行星为中心天体的大倾角轨道(确切地说是倾角接近90°的极轨道)卫星,由于类似的原因,偏心率的增大而导致近星距rp=a(1-e)≤ae(ae是中心天体的赤道半径),使其落到中心天体上,结束轨道寿命,这与耗散机制大不相同,因此将对其作理论分析,并以计算实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卫星围绕行星转,行星围绕恒星转,这是传统的天文认识。1995年,科学家发现了围绕其他恒星的行星,总共发现了120颗太阳系外行星。现在天文学家又发现行星也可以围绕大小和行星相当的天体转动,从而有可能改写传统的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尽管对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的手段层出不穷,视向速度测量依然是探测太阳系外行星卓有成效的方法。随着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幅度提高视向速度测量精度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了提高天文光谱仪的稳定性,人们采用真空或恒温、恒压的仪器工作环境来确保视向速度的测量精度;同时,激光频率梳技术的出现又为天体视向速度测量系统提供了一个高精度的光谱定标源。将激光频率梳技术应用于天体视向速度测量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任何有关太阳系起源的学说都必须能够说明太阳系角动量分布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首先由傅歇于1884年指出来.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未能说明这种特殊性.本世纪开始以来,先后提出的各种学说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是都未能满意地说明它.最近十多年来,有关行星和卫星的各种数据有了相当多的增添和改进,恒星和行星内部结构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使得有可能得出太阳和各个行星的自转角动量的较可靠的数值.本工作的目的就是利用最新的数据来计算太阳系各天体的角动量,为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5.
太阳系外行星探测方法及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和研究在过去十几年取得了重大进展,仅2007年就发现62颗太阳系外行星,随着行星物理学、天体生物学等学科的兴起,必将掀起对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的一次浪潮.简要回顾了太阳系外行星研究的发展历史,介绍了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并对方法本身的特点展开分析论述,列出了各种方法应用的最新进展.对已发现的270多颗太阳系外行星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预见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牛顿力学对行星运行轨道作了有史以来最令人信服的描述,但是,它若想被人们彻底接受和承认,必须能够对地上所有物体、太阳系所有天体的运动给予同样的解释才行。对地上物体的运动比较容易测量和计算,关键是天体,有一些天体,当时人们对它们的行踪还知之甚少,其中最典型的当数彗星。彗星因其披散的头发、长长的尾巴、多变的身材和诡异的行踪,常给人怪诞和恐怖的印象,以至于在大多数民族的传统里,都把它看成是凶兆。直到前牛顿时代,天文学  相似文献   

17.
夜空中除了繁星,还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无数神秘的粒子正以接近光的速度在广袠的宇宙中飞驰,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些神秘的粒子就是宇宙线。自发现它们之曰起,科学家对宇宙线的研究一直推动着天体物理和空间物理的发展,丰富着人类对宇宙中天体演化现象的了解和认识。宇宙线给人们带来了太阳系以外的物质样本,携带着其产生地"源"天体及其经过的空间环境,乃至天体演化及宇宙早期的奧秘,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太阳系外缘小天体胡中为自1930年发现冥王星以来,人们十分关注太阳系是否还有冥外天体的问题。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做了管星轨道统计研究,发现轨道半长径为3~10万天文单位的繁星数目多,他推算那里有个大致球层状的脊星储库,早在1932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传统的子午环绝对测定天体位置的方法及其不适用于低纬度地区的局限性。根据在低纬度地区用卯酉圈观测绝对测定子午环参数的方法,阐述了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天体位置绝对测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在南北半球观测的联结方面,在同一架仪器的系统中实现整个黄道带恒星位置和太阳系天体位置的绝对测定方面,对于改善基本参考坐标系和为太阳系动力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9年见证了太空领域所取得的多项突破。在太阳系内,一个探测器对小行星表面之下的物质进行了采样;天文学家对海王星存档图像的仔细筛查发现了它迄今最小的卫星。此前对冥王星进行了近距离探访的探测器又飞过了另一个更为遥远的天体,为了解行星演化的历史打开了新的窗口。一个新的探测器着陆到了火星上,意在首次了解火星表面之下正在发生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