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煤层厚度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某三维勘探研究区A3煤层的煤层厚度预测为实例,选择15口井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提取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层厚度预测,煤层厚度预测趋势的相关系数高达0.98.预测结果表明,多属性定量预测煤层厚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得到的煤...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4号煤层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通过对区内煤层厚度与其上覆煤系厚度、煤中灰分、硫分及煤层顶板岩性-岩相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合4号煤层成煤期与聚煤期后环境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及其周缘地区4号煤层厚度变化原因。结果显示:4号煤层厚度与上覆煤系厚度、煤中灰分及硫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 1、0.430 9、0.813 6;该煤层发育于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地带;煤层厚度变化受控于聚煤期同沉积构造和聚煤期后河流冲蚀作用的双重影响,前者使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后者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甚至出现无煤带。   相似文献   

3.
贵州大方县白布勘探区煤系地层龙潭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厚度177~211m,含煤21~36层,煤层总厚18.04~30.29m,可采煤层6层。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自下而上分为3段,下段为潟湖—潮坪相沉积,并在大部分地区形成泥炭沼泽,形成了可采的33、28号煤层;中段为三角洲相,泥岩沼泽相多在三角洲分流河道间的湖沼区及湖波浪带基础上发育而成,煤层层位稳定,厚度不大;上段为潮坪三角洲相,该期构造活动趋于平稳,形成的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大,6中煤0.39~6.88m,7号煤0~3.09m。三段厚度比较接近,反映该区晚二叠世期间地壳沉降均衡。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广西合山煤田晚二叠世合山组是在浅水碳酸盐台地背景下形成的典型的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 ,其沉积环境有滨外陆棚、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沼泽等。在包括合山组和大隆组在内的整个晚二叠世地层中 ,可以识别出5个层序界面 ,并可根据这些层序界面将区内上二叠统划分为 4个层序。层序 从合山组底面到合山组下段顶部的四 下 煤层底板硅质岩层之底面 ;层序 包括从四 下 煤底板到四 上 煤底板的一套地层 ;层序 为从四 上 煤层底板到二煤层之下铝土质泥岩底板的序列 ;层序 包括从合山组二煤层之下铝土质泥岩底板到大隆组之顶。其中层序 、层序 和层序 厚度在合山煤田范围内变化较大 ,说明受盆地基底沉降作用控制强烈 ,层序 则表现为多次的煤层-石灰岩旋回性 ,并且在合山煤田甚至桂中地区稳定分布 ,说明可能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控制。与滨海平原靠陆一侧的冲积体系的陆源碎屑岩含煤岩系不同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煤系三级层序中的最大海泛带底部以该层序中向上变薄至最薄的一层煤的底面为代表 ,如研究区三 中 煤层底面即为层序 中的最大海泛带底部 ,其下为三级层序中的海侵体系域 ,其上为高位体系域。三级层序中有包含四 上 、三 下 、三 中 、三 上 等煤层为界的 4个四级层序 ,每个四级层序中发育  相似文献   

5.
淮北矿区芦岭煤矿主采煤层8煤为特厚煤层,厚度2.72-17.75m,平均厚度9.60m,煤层硬度系数厂为0.16-0.53,构造煤累计厚度约占全层厚度的65%-90%。剖面自上而下划分为碎裂煤、菱形包裹体煤、片状煤、鳞片煤和粉末状煤5种类型,构造类型煤相间分布。微观上网络状裂隙发育.密集的网络状裂隙交叉切割.显微组分破坏严重.煤层受构造作用影响越大,构造煤中的微孔所占比例也就越高。在平面上构造煤的发育可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井田东部构造煤较发育,厚度占全层厚度的75%-80%;中部构造煤最发育,厚度占全层厚度的95%以上;井田西部构造煤所占比例相对较低,约占全层厚度的65%-70%。采区资料表明,在倾向上,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构造煤厚度占金层厚度比例呈上升趋势.-450--460m水平以下,构造煤层所占比例明显增高,约占95%以上。  相似文献   

6.
广西合山煤田含煤地层为晚二迭世合山组,地层以灰色、黑灰色燧石灰岩为主,夹炭质页岩、灰色泥岩和煤层。含煤5~7层,煤层薄、结构复杂,灰分、硫分均高。除二、五煤底板为铝土岩、硅铝岩外,其余顶底板均为燧石灰岩或燧石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二维物理地震模型实验手段,对影响煤层反射波的因素进行了如下研究:煤层厚度变化、3上煤分叉合并、3上煤厚度变化而3下煤厚度不变、上覆火成岩厚度变化而下覆煤层厚度不变。研究成果为煤层厚度的定性乃至初步定量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古叙煤矿区石宝矿段龙潭煤系地层主要为龙潭组处于扬子地台东南边缘海陆交界地带,厚度76.25~105.62 m,含煤11~24层,煤层总厚度8.44~27.15 m,可采煤层8层。根据岩性、岩相等,可将煤层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上段为较闭塞海湾沉积环境,因海进海退及灾害频繁,产煤量少,仅C13、C14、C15可采;中段为较闭塞海湾—潮坪沉积环境,因构造活动趋于平稳,成煤厚度较大,C17、C20、C23、C24煤层接近,基本全区可采;下段为障壁岛—泻湖沉积环境,因地裂运动,可采区仅C25层。三段厚度差异较大,反映了二叠纪晚期地裂运动对该地区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差异是本区成煤条件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彬长矿区大佛寺井田地面直井开发煤层气的产能和经济效益,利用煤储层数值模拟方法对孔隙度、煤层厚度、渗透率以及气含量等煤储层参数进行产能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对于大佛寺井田煤层特征来讲,直井累计产气量和稳产期平均日产气量对气含量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是孔隙度和渗透率,对煤层厚度的敏感性最小。煤储层参数敏感性的认识对该区煤层气开发布井、选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黑岱沟露天煤矿6号复煤层位于太原组,是区内开采的主要煤层,煤层总厚度为18.07~41.12m,平均厚度为28.88m.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划分为6个分层。由于成煤时期沼泽环境的变化,使各分煤层煤质在垂向上有差异。通过对6号复煤层各分煤层的煤质特征分析,得出6号煤各分层的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及丝炭为主,亮煤次之;显微组分含量以惰质组为主.含量为41.6%~65.6%,平均含量达57.6%;镜质组含量较低,平均为35.9%;灰分产率6Ⅳ最低.为低中灰煤,6Ⅱ灰分产率最大,最高达49.8%,是该区典型的高灰煤。各煤分层的水分及硫分变化不大,属特低硫-低硫低变质阶段的长焰煤(41)、不粘煤(31)。  相似文献   

11.
广西合山煤田中的滨岸带海绵骨针岩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育在晚二叠世合山组主采4煤层及其分层底板的硅质岩含有大量的海绵骨针,向陆过渡为黑色泥岩或具根化石的铝土质粘土岩,向海则相变为燧石灰岩,这种海绵骨针硅质岩为原生沉积成因,在沼泽化过程,炎热潮湿的气候及繁盛的植物使原先的沉积岩发生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由此产生的胶状SiO2随地表水进入滨岸地带,与海水中带有正电荷的电解质发生化学反应,沉淀下来,而富含SiO2的海水及极少陆源碎屑供给又为硅质海绵的生存提  相似文献   

12.
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中沉积间断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提出在晚二叠世合山组碳酸盐岩含煤岩系发育过程中存在沉积间断,并在其中鉴别出众多的沉积断标志:①灰岩的角砾化现象;②淡水作用下的重结粗大方解石颗粒;③古裂隙;④古溶洞;⑤氧化壳;⑥砾石层;⑦层状晶洞。这些沉积间断标志通常分布在煤层的间接底板楔部或上部。在合山组形成过程中,至少发生了3次沉积间断:4煤形成前,4煤形成期间及2煤形成前。  相似文献   

13.
合山煤田矿井涌水量的数值模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井涌水问题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准确的预测煤矿井下涌水量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都在努力探求的问题,尤其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煤矿井下涌水量的预测评价更为突出.本文在充分认识和掌握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介质的空间结构,建立了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数学模型,重点研究了模型的边界条件、模型的时间和空间离散、含水介质的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制定了预测模型的检验标准,并运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对研究区进行了长达30年的井下涌水量数值模拟,得出了比较合理的各矿各阶段的井下涌水量.  相似文献   

14.
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根发  温显端 《现代地质》1995,9(1):119-126,T001
晚二叠世合山组总体上是在低能的浅水局限台地中沉积下来的,由于海平面下降,局限台地露出水面,发生泥炭沼泽化,堆积泥炭.根据沉积学特征、生物组合类型及岩石组合类型,在合山组中识别出4种微相类型:单粒度基底型、双粒度单模式型、双粒度双模式型、过渡类型和7种沉积相:滨岸平原沼泽-泥炭沼泽相、潮上沼泽-泥炭沼泽相、潮上相、潮间-潮上沼泽-泥炭沼泽相、潮间相、浅水潮下相、较深水潮下相.  相似文献   

15.
李金刚 《广东地质》1999,14(2):43-47
鹤山那水白垩纪盆地百足山组的时代曾定为中晚侏罗世,而盆地边缘与之接触的花岗岩归入燕山期第三、四期侵入体(晚于中晚侏罗世),两者的接触关系认为是侵入接触。经工作证实,那水盆地的百足山组时代为早白垩世阿普第期(Aptian)-阿尔布期(Albian);侵入岩为鹤山序列的南头单元、金岗单元等,同位素年龄值为(147.7 ̄205.0)×10^6a,属于燕山早期(侏罗纪)形成的侵入体。野外实地资料也证实,百  相似文献   

16.
1982、1983年,笔者在广西来宾、合山地区进行考察时,在该区地层中先后发现了比较丰富的遗迹化石。这些发现,无疑会丰富我国遗迹化石方面的实际资料,并对判明该区的沉积环境和古地理概貌,起着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广西合山马滩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区晚二叠世分合山和大隆两个组。文章从岩石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群组和遗迹化石方面论述了其沉积环境特征。合山组在桂中地区为含煤岩系,煤层顶底板是灰岩和硅质岩。古生物化石较单一,以裸松藻科为主,有少量有孔虫、(竹蜓)、介形虫和腕足类海百合的碎屑。遗迹化石以居住潜穴Skolithos为主。研究证明,合山组属低能潮坪环境。大隆组在该区出露不足10m,以凝灰岩、硅质岩和硅质泥岩为主。浊流沉积特征明显以鲍马层序中A.C.E段最为发育。并在硅质泥岩中,发现半深水遗迹化石Chondrites,Planolites和Rind Burrow等,说明大隆组属深水或半深水沉积环境。合山与大隆两组的接触界线不清,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上二叠统合山组是桂中地区主要含煤地层,它在马滩一带沿红水河出露特别完整。合山组是较为少见的局限台地碳酸盐岩型含煤建造,研究它的物质成分、沉积结构和构造、生物化石、沉积相类型、垂向层序及沉积模式等,为探索含煤建造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提供了必要资料。这一研究课题,无论在沉积学理论上或成煤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先后于62年、78-81年多次到野外进行观察,82年又补充了一定的野外工作。其中78-81年广西150煤炭勘探队参加了野外工作。  相似文献   

19.
广西合山地区合山组沉积相带和沉积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陆表海碳酸盐岩型含煤岩系是我国含煤岩系的一个重要类型,以广西晚二叠世合山组为代表。文中对该煤系中的碳酸盐岩进行了详细的微相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时期合山地区为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浅水环境,提出了包括浅海盆地、生物礁、开阔台地、潮坪和泥炭坪在内的陆表海碳酸盐台地沉积模式,并指出合山组碳酸盐台地边缘是以生物礁为代表的缓坡,最后对合山组的旋回层序进行分析,认为合山组沉积过程中,地壳沉降作用和海平面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西合山电厂灰水对岩土层工程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溶滤试验和渗透变形试验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广西合山电厂灰水对岩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在灰水的长期作用下,溶解并带走土体中难溶的碳酸盐和Al2O3 胶结物等物质,造成土体骨架疏松,降低土体的胶结力,破坏土体的结构,从而使土体含水量、液性指数、渗透系数快速增长,土体渗透变形临界坡降则大幅度下降。因此,在灰水长期作用下,大大降低了土体抗变形和抗塌陷破坏的能力,加速土层中土洞的形成和发展。另外,灰水长期作用,还促进了岩溶作用,扩大了岩溶管道和裂隙,有利于塌陷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