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高玉平  王正明 《天文学报》2002,43(4):413-421
截至目前,用于TAI计算的GPS共视时间传递链路采用固定链路,以CRL、NIST和OP作为3个主要中心站,形成一个连接全球约50个时间实验室的时间比对链路,采用固定链路是为TAI计算方便,而人为规定的,具有简单、工作量较小等特点,但是整个TAI GPS共视时间比对对这3个中心站的依赖度过高,一旦这3个中心站不能正常观测,将影响TAI的计算,就GPS共视法这种技术本身而言,可支持任意链路的时间比对,并可形成网络化的比对结果,在TAI计算时,对GPS共视比对结果,采用网平差处理技术,可提高TAI计算的可靠性,避免因中心站观测故障而导致一个区无法参加比对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望远镜的曝光时间计算器对于远程观测以及不熟悉整个观测系统的观测人员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观测者制定合理的观测计划。设计并实现了高美古2.4m望远镜系统的曝光时间计算器(exposuretimecalculator,ETC),它可以根据望远镜及其终端设备的参数,通过计算给出待测天体曝光时间的参考值。这为观测者了解现有条件下极限观测能力,设置曝光时间或者是给定星等和曝光时间计算信噪比提供了依据。将ETC计算结果与实际测光标准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ETC对测光标准星的计算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时序资料的时间窗平滑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光节 《天文学报》1994,35(4):415-423
观测资料的平滑处理,是数据分析中一类重要的常用方法,平滑处理的目的,在于既保留资料中的主要有用信号,又消除或削弱随机误差,本文对密集采样时序资料,提出了时间窗平滑法,并以光谱和光电测量资料为例,通过分析PDM技术中拟合曲线的计算,说明了它的性质与应用,与高斯权函数平滑法相比,此方法计算简便,且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与观测值多点合并法相比,有更好的采样一致性和避免损失实际的分辨率,当用于等间距时序资料  相似文献   

4.
空间探测器对X射线天体源的有效观测时间主要受空间环境因素的制约,制约有效观测时间的主要因素包括太阳避免角、地球对源的遮挡及南大西洋异常区等。然而卫星处于一些高粒子本底区域,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光照区及视场指向接近地球时,本底水平很高而且难以确定,这些时间的数据也难以使用。利用orbitTools函数库预测轨道,HEAsoft的attitude函数库计算空间环境变量,利用这些空间环境变量对源的观测时间进行估计,并通过与实际观测比较,证明本方法估计的观测时间与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TWSTFT)精度,用载波相位观测值平滑伪距的方法,计算电离层延迟对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的影响。在临潼站和喀什站观测北斗G3星并进行双向比对。该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期间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中电离层延迟影响的最大值为0.47 ns。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利用卫星进行双向时间传递方法的原理(TWSTT),包括了电离层延时误差、卫星转发时延、接收机和发射机时延和相对论效应修正误差。作者使用昆明站和临潼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高精度的时间比对。  相似文献   

7.
用于JATC的GPS CV时间比对中的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变 《时间频率学报》2004,27(2):103-111
GPS CV(共视)时间传递技术将在重建的我国的综合原子时(JATC)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介绍了GPSCV时间比对中共视数据的选取和消除观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的方法,对GPS共视时间比对中的电离层时延改正和几何时延改正方法作了阐述,给出了对NTSC(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与CRL(日本通信研究所,现已更名为国家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两个时间实验室之间的共视比对数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卫星双向法时间比对的归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志刚  李焕信  张虹 《天文学报》2002,43(4):422-431
卫星双向法比对原理为两个台站同步发送和接收时间信号,可消除传递路径误差,因此比对精度高,它的缺点是效率低,占用大量卫星时间,也不适合于自动化操作,现正在研制的终端可多台站同时观测,克服了上述缺点,利用新的终端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多台站观测的同时性有更多的信息可提取,以提高比对精度。  相似文献   

9.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10.
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模式的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并给出了不同模式下归算转发器式卫星测轨的公式。自发自收模式下的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的观测和计算结果表明,定轨观测残差小于9cm。用转发器式卫星测轨方法,不但能给出高精度时间比对结果,而且能给出高精度卫星轨道和卫星预报轨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云南天文台“四波段太阳射电高时间分辨率同步观测系统”(1.42,2.13,2.84和4.26GHz)1989年12月至1993年4月观测事件的统计结果,对102个射电爆发进行了初步分析,着重揭示几个类别典型事件的时间轮廓,说明射电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向卫星时间比对是一种高精度的远程时间比对手段,其比对经常不是连续进行的。为分析非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水平,使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C波段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网的数据进行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对非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结果进行内插,将内插结果与连续双向卫星时间比对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观测间隔时间在2.5 d以内时,非连续与连续观测结果之差的RMS值小于1 ns;观测间隔时间为0.5 d时,非连续与连续观测结果之差的RMS值小于0.5 ns。  相似文献   

13.
VLBI软件相关处理机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绕月探测工程VLBI数据处理中心的软件相关处理机系统中,各VLBI观测站采集的原始数据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相关处理与条纹搜索等运算。处理机预处理模块对来自各个观测站的MARK5观测数据进行模式判别、寻找同步头、计算CRC校验码、时间同步等操作,生成时间长度为1min的标准Linux文件,并存放于硬盘阵列上,供相关处理和条纹搜索使用。预处理模块和软件相关处理模块、条纹搜索模块协调配合,保证了软件相关处理机系统在准实时和事后两种观测模式下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DIMM测视宁度是目前世界上通行和好的方法之一 ,但仪器、观测和处理方法不同会影响观测结果和精度 ,本文就其中的几个最主要因素进行讨论。包括 :望远镜和子瞳 ,曝光时间 ,取样时间 ,星像计算的判据和计算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5.
IGS产品在GPS时间比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玉平 《天文学报》2004,45(4):428-436
在利用GPS CV(GPS Common View)技术进行高精度时间比对时,电离层和卫星位置误差对观测到的卫星信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需要对它进行精确的估计和改正.讨论IGS精密星历和CODE全球总电子含量图(TECMAPs)在GPS时间传递中的应用.计算结果表明,采用IGS产品可有效提高单站定时和远距离时间传递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韩溥  黄福泉 《天文学报》1995,36(2):193-199
在紫金山天文台13.7米望远镜22GHz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的观测系统。本文介绍了在原系统基础上改造的波束/负载调制器和双温定标系统,以及为实现高时间分辨率而专门研制的QJ-2AG高速后端和独立的微机数据采集系统。投入使用的22GHz太阳高时间分辨率观测系统在时间分辨率为10ms时,灵敏度为0.02sfu,系统增益稳定性在全功率方式下为0.8%/30分钟,数据丢失率小于1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采用GPS定时的设备提出了基于GPS射频信号模拟的定时方法,在不更改原有设备的情况下,可利用外部时间基准进行同步。首先建立卫星的轨道模型,模拟出卫星的导航电文;然后根据设备的位置模拟产生观测数据;再将导航电文调制到卫星的伪随机码上,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出伪距,对调制的信号进行延迟;最后,通过正交射频调制得到GPS模拟信号。已建立的实验模型能实现以上模拟过程。测试表明,该方法可达到10ns级的定时精度。  相似文献   

18.
国家天文台分米波太阳射电频谱仪用新的观测模式获得太阳射电频谱的一些新的观测现象。新的观测模式频率在1.1—1.34GHz范围,时间分辨率是1.25ms;正常的观测模式下频率在1.1—2.06GHz范围,时间分辨率是5ms。在两种模式下频率分辨率为4MHz。发现窄带Ⅲ型爆发(“blips”)斑马纹(Zebra)和纤维结构(Fiber)中的超精细结构和一些新的精细结构。这些新的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在太阳耀斑期间低日冕中能量的释放和转移,也为拟建中的太阳射电频谱日像仪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将一年中可以进行光谱观测的时间相对最多,同时太阳成像质量相对较好的月份作为光谱观测最佳时间。为此我们统计了光谱仪1976年到1987年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得出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的年分布情况,相对好一些的是9月份,其次是3~4月份。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太阳22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米波射电频谱仪的观测结果。主要对1557个单个Spike的时间和频率作了统计分析,着重指出太阳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特征并定性地指出其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