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出了用“煤层一顶板相关原理”研究预测煤层冲刷带的方法。利用大同四台煤矿提供的井田钻孔资料,对11^#、12^#煤层的冲刷问题进行了研究预测。研究预测的结果与实际采掘揭露的冲刷现象极为一致,说明只要有足够的有关煤层顶板岩性的资料,运用煤层一顶板相关原理的方法研究预测煤层冲刷可以达到简单、准确、定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煤层厚度解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C++语言基于Windows操作环境开发了适用于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的煤层厚度辅助解释系统。该系统采用人工神经网络非线性反演方法对煤层厚度变化进行解释,对煤层厚度和地震属性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给出了定量描述,具有较高的解释精度。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试算结果表明:利用该系统进行煤层厚度解释,得到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研究区内地质资料,建立4个谱矩法反演煤层厚度的测试模型,模型参数分别为子波频率、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夹矸及积分区间。不同模型的反演结果表明,地震子波主频大小、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差异、以及煤层中夹矸的变化基本上不影响谱矩法反演煤层厚度,但不同的积分区间对谱矩法反演煤厚影响较大。以子波主频50Hz、积分区25~50Hz对研究区内8煤层的厚度进行谱矩法反演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南部煤层厚度变化较大,最大厚度达14m;中西部煤层较厚,变化较缓;西北部煤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2m。对比25个钻孔数据,三维地震数据谱矩法反演的8煤层厚度,有17个钻孔相对误差小于18%。  相似文献   

4.
波阻抗约束反演技术预测煤层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测井资料结合三维地震数据体及其解释成果进行多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稀疏脉冲反演结合地震约束的测井曲线反演)来预测煤层厚度,是通过层位标定确定煤层所对应的波阻抗层,然后提取该波阻抗层的厚度并与钻孔见煤点处的煤层厚度进行拟合匹配,最终得到三维地震测区的煤层厚度分布规律。该法对煤层厚度预测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谱分解技术是通过短时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将地震资料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振幅谱及相位谱调谐体的一项处理技术。通过谱分解顺层相位与频率切片可以较清晰地了解区内煤层的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从而预测煤厚。基于该项技术,以山西省沁水盆地某研究区山西组3煤层为例,研究了3号煤层厚度与下伏砂岩厚度的对应关系,发现3煤层厚度与基底分流河道砂岩厚度呈负相关关系,即煤层厚度随基底砂岩厚度增大而减小。由此认为在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下,在钻孔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时,可通过谱分解属性切片对煤层基底砂岩厚度的预测来推断煤厚。该区利用谱分解技术预测的煤厚趋势与振幅法获得的煤厚趋势相比,其精度较高,因此,谱分解技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煤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3)
煤层厚度是煤层气资源量计算的基础数据,也是煤层气开发有利区评价的主要参数之一。通过对煤层厚度正演模型分析,认为当煤层厚度大于1.7 m时,均方根振幅属性随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利用HC研究区实际地震数据和钻井资料,以煤层厚度正演模型结果为依据,拟合井点处煤层厚度与均方根振幅属性之间的关系式,来预测HC研究区5#煤层厚度平面图。通过实钻井煤层厚度和预测厚度的误差统计分析,认为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预测煤层厚度的方法简单,精度较高,能够满足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瓦斯含量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淮南矿区潘一矿13-1煤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勘探钻孔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煤层埋深及厚度、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煤变质程度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要因素;使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瓦斯含量预测模型;结合实际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训练和检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使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能获得更高的精度,说明预测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8.
利用陇东黄土塬区施工的地震勘探成果,通过提取煤层反射波中的多种地震属性,与煤层厚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频谱属性与煤层厚度有较高的线性相关度。通过属性优选,利用频谱属性中的中心频率、振幅属性对研究区煤层厚度进行了预测。预测所获得的煤层厚度变化趋势与钻孔揭露厚度吻合较好,说明了煤层具有频率调谐作用,也说明了利用地震频谱属性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地震多属性分析技术在煤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预测煤层厚度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某三维勘探研究区A3煤层的煤层厚度预测为实例,选择15口井作为样本数据,通过提取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层厚度预测,煤层厚度预测趋势的相关系数高达0.98。预测结果表明,多属性定量预测煤层厚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得到的煤层厚度预测值较多元回归方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定量了解湖南测水组煤层厚度变化的控制因素,我们选择了数量化理论I为主要方法。工作范围是雪峰山以东,双峰-东安以西,安化以南的广大地区。研究的基准变量是煤层厚度,为使厚度资料可靠,没有采用地表剖面,全部使用钻孔见煤厚度,共统计了上万个数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煤矿突水安全评价体系主要是采用突水系数法、经验类比法、理论计算法。这些方法在评价中存在着诸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有一定的的局限性及参数难以获得等问题,致使突水预报不够准确。基于煤层底板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隔水层强度和采动破坏等因素的研究,提出了突水危险度的计算公式。从对各突水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最敏感的是底板岩层阻水带厚度,敏感性程度达36%,其次是沿推进方向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敏感性程度达18%,然后是作用于该区底部的水压、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深度和底板岩体抗拉强度,敏感性程度达10%,据此认为确定的突水危险度公式是合理的。河北、山东和江苏等地的评价实例表明突水危险度法的判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该方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准确的突水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东庞矿突水陷落柱三维地震处理效果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庞矿2903工作面突水陷落柱为例,利用三维地震的纵横剖面、联井剖面、等时切片与沿层切片对陷落柱进行了对比解释,并对偏移速度90%、95%和103%的3个不同地震数据体上陷落柱边界的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偏移速度95%的地震处理效果较好,地震沿层属性切片技术对陷落柱的解释精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煤厚变化对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三维地震数据中含有噪声时,易导致煤厚预测结果具有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变模态分解(VMD)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结合进行煤厚预测的方法。首先,构建煤厚楔形模型并对其进行地震正演模拟,当煤层厚度较薄时,振幅属性和频带宽度属性与煤厚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而瞬时频率属性与煤厚具有较好的负相关性;对正演地震记录增加噪声,结果表明噪声对利用地震属性进行煤厚预测具有较大影响。利用VMD进行去噪之后,基于SVM进行煤厚预测,实际地震资料的煤厚预测结果与已有钻孔揭露的煤层信息较为吻合,预测煤厚最小绝对误差仅为0.02 m,最大绝对误差0.52 m,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低信噪比区的煤厚反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庄华  潘保芝  张丽华 《世界地质》2012,31(4):785-790
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杨油层是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需要进行压裂改造,产能影响因素较多,用常规线性方法进行的产能预测结果往往精度不够。在研究该区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地区经验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优选自然伽马、声波、电阻率、中子和密度5 个测井特征参数,及含砂比、破裂压力2 个压裂施工参数,与已有的试油结论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建立预测储层压裂改造后单位厚度产液量和单位厚度产油量的BP 神经网络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较准确地划分油水层,同时给出了产油量的计算参考值,实现了对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压裂产能的有效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5.
赵黔荣 《贵州地质》2003,20(2):92-98
该文对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层气选区从预选、钻井、试采三个阶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各个阶段的评价原则、评价标准及结果;提出了该区煤层气勘探可望从金竹坪、松河及箐脚等3个区块取得突破的勘探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油储层的地质结构为韵律背景下的页岩薄层,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常规地震勘探方法难以精确描述盐间页岩油薄储层厚度的空间展布。因此,应用现有地震资料,探索适用于韵律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地震传播矩阵方法计算并分析研究区目标韵律层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模拟并分析非均匀薄互层结构中页岩薄层的厚度、纵波速度等变化时地震波的反射动力学特征,发现地震反射波形的振幅和相位随非均匀页岩薄层的纵波速度和厚度的变化产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本文页岩薄层厚度预测的基础。结合测井分析构建韵律层地质地球物理模型,模型空间考虑了页岩薄层纵波速度和厚度共99种组合变化的情况。通过求取目标层实际地震反射波形与构建的模型空间中地震波形的最佳匹配,提出基于反射波形的页岩薄储层厚度的地震预测方法,预测研究区页岩薄层厚度变化范围为5~20 m,并且由西南向东北呈增加趋势。预测页岩薄层厚度与测井解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本文地震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Conditioning Surface-Based Geological Models to Well and Thickness Dat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eostatistical simulation methods aim to represent spatial uncertainty through realizations that reflect a certain geological concept by means of a spatial continuity model. Most common spatial continuity models are either variogram, training image, or Boolean based. In this paper, a more recent spatial model of geological continuity is developed, termed the event, or surface-based model, which is specifically applicable to modeling cases with complex stratigraphy, such as in sedimentary systems. These methods rely on a rule-based stacking of events, which are mathematically represented by two-dimensional thickness variations over the domain, where positive thickness is associated with deposition and negative thickness with erosion. Although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based models accurately represent the geological variation present in complex layered systems, they are more difficult to constrain to hard and soft data as is typically required of practical geo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practical methodology for constraining such models to hard data from wells and thickness data interpreted from geophysics, such as seismic data. Our iterative methodology relies on a decomposition of th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problem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problems that are solved sequentially. We demonstrate this method on a real case study of a turbidite sedimentary basin.  相似文献   

18.
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其在油层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随钻监测、钻后检测、钻前预测和模拟等地层压力预测的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介绍了有效应力法预测地层压力的原理及参数的求取方法。应用有效应力法地层压力预测软件为胜利油田压敏型地区提供了近200口探井的地层压力预测剖面,从实钻结果看,地层压力预测的符合率高,根据预测压力来平衡钻井,起到了保护油气层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隧道及井巷地震波法超前探测技术研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平松  吴健生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0):1033-103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射地震波法作为一种主要的超前探测技术在我国国内隧道及井巷工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功应用的探测实例,同时在应用中不同探测方法也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超前探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TSP法、负视速度法、HSP法、TRT法、ISIS系统等反射波探测技术加以阐明,分析了国内超前探测技术应用与研究的现状,指出隧道及井巷超前探测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超前探测研究在正反演理论、数据采集、偏移成像技术等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前探测的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实时的巷道前方地质体的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沉降量预测的Logistic生长模型及其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徐洪钟  施斌  李雪红 《岩土力学》2005,26(3):387-391
地基的全过程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生长模型来描述。目前应用的Logistic生长模型,较少考虑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等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模型参数估计的三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回归法估计模型参数,可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根据混沌理论,研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预测性能。Logistic生长模型的动态行为由参数a(瞬时沉降速率)决定,当参数a的取值范围在[0, 2]之内,该模型预测的最终沉降量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