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已经成为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解决区域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时能够很好地佐证其它方面的信息,如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等,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由于微古植物赋存状态的特殊性,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获取可靠的微古植物信息。  相似文献   

4.
《甘肃地质》1985,(Z1):64-77
长期以来,前寒武纪地质学家都在探讨利用古生物方法进行区域或洲际地层对比的可能性。叠层石是前寒武纪碳酸盐地层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生物沉积结构,它的形态特征既受生物因素控制,又受环境影响。自化石纪录中承认叠层石以来,叠层石在生物地层上的应用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在叠层石的成因模式还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以前,它的生物地层潜力,不同学者至今见解不一。但近来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表明,叠层石在小区域内可以作为中—上元古界划分对比的主要依据,有些学者也已试图利用叠层石进行洲际性的对比。  相似文献   

5.
    
侯增谦 《地球学报》2009,30(4):413-414
贺邢裕盛先生八十华诞和从事地质工作五十七周年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治学严谨、才思敏捷、辛勤耕耘,成果卓著.多年来,他注重野外调查和科学实践,踏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走过世界的四海五洲.不仅为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和各断代古生物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6.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已经成为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并且在解决区域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时能够很好地佐证其它方面的信息 ,如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等 ,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由于微古植物赋存状态的特殊性 ,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 ,才可获取可靠的微古植物信息。借在全国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之际 ,作者愿将多年工作经验 ,简文奉献给同行。本文从野外采样到室内分析等逐一进行总结 ,以推动前寒武纪研究领域的进展 ,为国土资源大调查做点滴贡献。  相似文献   

7.
赣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出露面积广,属东南地层区桂湘赣地层分区,因地层分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层发育程度及沉积特征常有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地层小区,并 地层小区的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划分及对比,分析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及岩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寒武纪地质学是地质科学重要分支学科之一,以地球早期演化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近几年我国前寒武纪地层学、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和前寒武纪成矿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高精度微区测年技术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鞍山、泰山和五台山等早前寒武纪经典地区的年代格架,推动了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研究;中国晚前...  相似文献   

9.
绪言     
《甘肃地质》1985,(Z1):1-3
中—上元古界在甘肃分布广泛,发育良好,以北山地区和祁连山西段最为完整,自长城纪至震旦纪皆有沉积。 该地层由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岩系组成。沉积类型既有活动的槽型沉积,也有稳定的台型沉积和过渡型沉积。其中叠层石、微古植物丰富;常有铁、锰、磷、镁等元素富集。 近年来,为适应生产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我国晚前寒武纪地质的研究工作已作为国家重点科学研究项目,在全国一些地区开展了中—上元古界层型剖面及地层划分对比的研究。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东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前人曾做了大量工作,作者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经初步研究有20个属50个种,其中5个新种。为该区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古生物依据。 一、地层 吉林东南部上前寒武系主要分布于浑江及鸭绿江沿岸一带,大致呈北东向展布。自下而上分为白房子组、细河群、浑江群。这套地层主要由陆源碎屑岩和碳酸  相似文献   

11.
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是前寒武纪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同时也是生物学,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的交叉学科,它包括了生命起源,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后生植物,后生动物的发生与演化,文中介绍了以上各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这些重要演化过程均发生在前寒武纪并在其间完成,因此,前寒武纪古生物学是当前地学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陕西洛南县石门至陈耳沟一带的上前寒武系,属华北地层区南缘的金堆城—鲁山小区。地层出露良好,构造简单,各群、组之间的接触关系清楚。三十年代,赵亚曾、黄汲清等先后在该区进行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以后,不少单位又相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使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建立了晚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往,本区除叠层石外,缺少其它古生物资料及直接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对比相差悬殊,长期来难以统一。本文试图运用微古植物资料对该区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及对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浑江末前寒武纪丝状藻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林志  乔秀夫 《地质论评》1992,38(2):140-148
本文初步探讨了吉林浑江晚前寒武纪丝状藻类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这些丝状藻类产自晚前寒武纪不同层位,大多属蓝绿藻类。通过对丝状藻类整体面貌和个体丰度的分析,笔者将其划分为三类即:藻席型、孤立生存型和其间的过渡类型。根据对现代丝状藻类生态及环境的研究,采取比较古生物学的方法,具体讨论了浑江地区晚前寒武纪丝状藻类的指相意义。根据沉积学与事件地层记录分析的沉积环境模式与对丝状藻类环境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洛南上前寒武系高山河组的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洛南县石门至陈耳沟一带的上前寒武系,属华北地层区南缘的金堆城—鲁山小区.地层出露良好,构造简单,各群、组之间的接触关系清楚.三十年代,赵亚曾、黄汲清等先后在该区进行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以后,不少单位又相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地质调查及专题研究,使本区的地质研究程度不断提高,建立了晚前寒武纪地层系统.以往,本区除叠层石外,缺少其它古生物资料及直接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地层划分对比相差悬殊,长期来难以统一.本文试图运用微古植物资料对该区上前寒武系的划分及对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从1990年开始,在研究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群年代构造格架过程中,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和变质岩构造解析的方法,对阴山地区前寒琥系重新进行了厘定,采用单颗粒锆石U-Pb,Sm-Nd等时线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各岩群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阴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群的年代构造格架,将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为;中太古代兴和岩群,晚太古代集宁群/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群,古元古代层侵纪  相似文献   

16.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3,17(1):40-45,51
<正> 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是指凤阳群不整合面之上,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面之下的一套地层。这套地层在没有进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之前,前人的地质工作主要是在淮南,所建立起来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是正确的,如徐嘉炜(1959)所确定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及其划分(自下而上为下震旦统八公山统下部石英岩,它不整合在前震旦纪角闪片岩为主变质岩系上,其上为刘老碑页岩,再上为上部石英岩和上震旦统四顶山统泥质灰岩及泥灰岩层,其上是矽质灰岩,并被寒武系下统猴家山组平行不整合覆盖)是比较完善的。  相似文献   

17.
赣中南地区青白口纪地层发育,出露面积广泛,属东南地层区桂湘赣地层分区.因地层分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层发育程度及沉积特征常有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2个地层小区:新余小区和兴国小区.分别介绍了各地层小区的划分依据、存在的差异与联系、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及其划分对比,补充了较丰富的微古植物资料,分析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及岩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组合及其时代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对赣北前震旦纪微古植物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参考有关研究资料,建立了该区前震旦纪4个微古组合,对各微古组合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对比,并对所属地层时代提出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赣中南地区青白口纪地层发育,出露面积广泛,属东南地层区桂湘赣地层分区。因地层分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层发育程度及沉积特征常有差异,可进一步划分出2个地层小区:新余小区和兴国小区。分别介绍了各地层小区的划分依据、存在的差异与联系、岩石地层单位特征及其划分对比,补充了较丰富的微古植物资料,分析了该区不同时期的古沉积环境及岩相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前寒武纪(pre-Cambrian,Precambrian)是一个非正式的地质年代单位,泛指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在地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约占地球历史88%时长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地层经过长时间各种地质作用改造,不仅记录不完整、保存差,而且原始地层层序复杂不清。同时,前寒武纪没有像显生宙那样可以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生物化石,因而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和地质年代划分与对比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