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1993年,苍南县水产局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幼蟹开始,经苗种培育和养成两个阶段,完成整个池塘养殖试验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地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村对虾场1号塘,面积10667m2(16亩)。设闸门一处,大潮汛直接进、排海水,小潮依靠抽水机改善水质。水位可保持1~1.5m。在该塘内侧原高坡面修建一口长38.6m,宽12.15m大规格蟹种养成塘,编号为2。塘水进出通过1m宽的缺口,与大塘相通。水位达0.6~0.7m。又在大塘中,以网片围成无底…  相似文献   

2.
1997年作者进行了大黄鱼的越冬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清楚大黄鱼的停食温度,极限致死温度和进食温度等,为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在越冬方面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来源大黄鱼鱼种来源于我公司1997年5月16日放养的规格为2.5cm/尾的鱼苗,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6~18cm/尾,体重达到50~75g/尾的体质健壮的大黄鱼鱼种。1.2 方法1.2.1虾池大棚越冬 虾池局部地区挖深到3m左右,边长6m×6m以上,在池内安装3m×3m×3m的网箱一只,池上搭建塑料大棚。大黄鱼入大棚前…  相似文献   

3.
徐君义 《海洋科学》1994,18(4):66-67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海区环境因子 本试验在乐清湾漩门水域进行。网箱泊置海区为泥沙底质,水深15m,5~10月份水温17~31℃,比重1.008~1.017,海水透明度300~500cm。试验期间海区曾遭受热带风暴潮袭击。1.2网箱结构和规格试验在规格为3m×3m×4m的板框式浮动网箱内进行。箱体为单层聚乙烯网衣结构,用铁锚和沉石固定。网衣网目大小分别是20目,0.6cm和1.0cm网径。1.3养殖措施1.3.1苗种及放苗数第一茬养殖于5月4日将体长0.8~1.2cm的中国对虾苗20000尾直放…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适宜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 ,我国皱纹盘鲍养殖业发展迅速 ,是北方沿海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但各种病害亦随之而来 ,先是细菌病害居多 ,近几年又出现病毒性疾病[1]。发展鲍细胞培养技术 ,不仅对深入研究鲍病毒病带来了方便 ,而且也为鲍遗传学、细胞工程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对皱纹盘鲍鳃细胞培养的适宜条件进行了研究 ,以期建立鲍组织细胞的培养技术。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动物 :皱纹盘鲍取自烟台芝罘岛隆海养殖场 ,2龄 ,壳长4.0~5.0cm ,壳宽2.5~3.5cm。培养基 :MEM(GIBCO) ,M199(GIBCO) ,RPMI1…  相似文献   

5.
增氧机在国内外淡水渔业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1,3],台湾及东南亚一些进行集约化养殖对虾的地区和国家,也在虾池中使用增氧机。目前我国有的地区在养虾中也有所应用。本文就虾池中如何正确使用增氧机及效果进行报道。1使用方法试验所用增氧机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工程研究所研制的1.5kw螺旋桨水流增氧机[2]。试验地点为牟平县宁海镇养虾场。1991年在养虾三区1号池(8亩,长180m,宽29.6m)安装了2台,以相邻的2号池(35亩)作对照池。1992年在养虾一区10号池(35亩,长400m,宽58.3m…  相似文献   

6.
王宝勤 《海洋科学》1995,19(2):10-11
1991~1992年在莱阳市盐场进行了螠蛏与对虾混养试验。试验池20亩,1991年亩产对虾74.5kg,平均体长11.6cm(表1),试验池内放养螠蛏6亩,1992年6月10日开始收获,总产螠蛏7398k8,平均壳长5.97cm,总盈利49655元,亩盈利3002元,经济效益显著。1混养池的条件除具备养殖中国对虾的条件外,尚需符合;(1)比降较大的长条形池塘(或者池内有一定面积隆起的滩面),环沟占养虾池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2)底质为软泥或泥沙质,涂面、水质均未受到污染;(3)换水条件较好,并且…  相似文献   

7.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8.
塑料大棚池蓄养海湾扇贝亲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室内人工育苗工艺中亲贝控温蓄养成本高、难度大,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既简易又能获得优良亲贝的蓄养方法。作者从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进行作物育种及栽培中受到启示,在日照市石臼镇一村育苗厂进行了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来提高水温蓄养海湾扇贝亲贝的试验。1材料和方法1.1塑料大棚池为水泥石砌结构,东西向,呈长方形,长40m,宽16.7m,池深2m,水深1.7m,面积667m2,池子上方为拱型钢梁结构,钢梁顶部覆盖厚度0.5mm的透明塑料薄膜。1.2.1月27…  相似文献   

9.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10.
黑鲷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397号。我们于1994年3~6月在河北省水产项目育苗场着重对大水体、高密度的黑鲷人工育苗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探索。1试验条件和基本设施试验是在河北省黄骅市水产项目育苗场(现改名为海水养殖公司)内进行的。该场有各种育苗水体3200m3和150m3动植物饵料培养室。育苗用水经一、二、三级沉淀和沙滤后进入车间。使用了动植物饵料室的135m3水体,共计9个池子,每个池子15m3(实用水体13m3)。其中5个池子为玻璃钢屋顶,早期进行植物饵料培养,后期亦用以培育鱼苗,另外…  相似文献   

11.
于举修 《海洋科学》1995,19(2):11-12
1试验条件与方法1.1利用大型试验缸,水体0.2m3,配制6个梯度的药液浓度,进行对对虾、文蛤的毒性试验。1.2利用圆玻璃缸,水体6500ml,2000ml,分别配制6个梯度的药液浓度,对青蛤、沙蚕作毒性试验。1.3利用底面积0.4m2的试验缸,水深20cm,缸底投放附着青苔的石板,然后按底面积计算,配制4个梯度的用药量,试验对青苔的杀灭效果。1.4本试验用的扑草净购于江苏省阜宁县施庄多种经营服务部。2试验结果见表1,2,3。3生产试验1991年乳山三虾场10号池,由于提前纳水肥地方法不当,长起…  相似文献   

12.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k)]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 ,但最有研究成效的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 ,但此后缢蛏人工育苗技术未见进展 ,至今缢蛏养殖苗种仍来源于野生群体。鉴此 ,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1~5]的基础上 ,于1997~1998年进行了缢蛏人工育苗试验 ,且两年均获成功 ,现将采取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设施催产、育苗池 :面积为5m×6m水泥池 ,共10只 ,池顶盖为玻璃钢瓦。自然海区培苗田 :面积为60~100m2,共10块 ,合计800m…  相似文献   

13.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的常温育苗已有过一些报道[1~3]。为了提高牙鲆苗种规格,增强苗种度夏能力,缩短养殖周期,1995年我们在荣成市马山渔业公司育苗场进行了牙鲆升温育苗生产。截至7月6日巳育出全长5~10cm大规格牙鲆亩种300000尾,至自然水温达到最高值的8月下旬,部分鱼种全长已达15cm以上,大大增强了苗种度更能力,提高了苗种度夏成活率。1亲鱼培育及产卵1.1亲鱼培育1996年第5期于1994年11月份购入海上捕捞的牙鲆亲鱼33尾,全长范围40~75cm,体…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水池中观察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和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对孔径0.5mm、孔距5.0cm,空气压力0.25kg/cm2固定气泡幕的反应。结果表明,气泡幕对两种海水鱼都有显著的阻拦作用,平均阻拦率分别为黑鲷75.1%、青石斑鱼82.4%。分析显示,气泡幕对两种鱼的阻拦率间无显著差异。在本实验中,该两种鱼对气泡幕均无明显的适应现象  相似文献   

15.
我们于1992年4月在林北盐场育苗场进行了免用抗菌药物育苗的初步试验。1试验材料单胞藻培育池房顶为透明的玻璃钢瓦,窗和池的上空挂有白布窗帘和幕。每池容积为3m3水体(3.8m×1.3m×0.7m)。海水由沉淀地打入单胞藻培育室2个10m3水体的池中,以每m3水体加入次氯酸钠(NaClO,有效含氯量8%)125ml,经过10h通气搅拌后,再以每m3水体加17g硫代硫酸钠(Na2S2O3,大苏打,海波)中和水中余氯,1h后,测定无余纪即可使用(使用前预温到要求水温,整个试验用水都按此法处理)。浙江产…  相似文献   

16.
一种池塘陆基实验围隔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该陆基围隔适用于池塘养殖学与生态学研究。围隔面积为25m2(5m×5m),水面以上超高0.3~0.5m,水深1.5~1.8m,容积37.5~45m3。以木桩及青竹构成支架;以涂塑高密度聚乙烯编织布为隔水材料(围隔幔),将其包围并固定在支架上。因围隔内受风力影响较小,为了模拟池塘水的混合状况,围隔中设1台90W的微型电动搅水机。4年(1994~1997)的使用结果表明围隔效果良好,其中的生态系发育与运行正常,放养的养殖生物生长良好。专门的观测证明空白围隔与设置围隔的空白池塘理化条件的数值和变动都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证明,此种围隔完全可以替代池塘用于养殖学与生态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经济而方便的科学研究设施。  相似文献   

17.
虾蛄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5月1日~7月16日在浙江宁波大学水产苗种试验场进行了不同虾蛄种类,不同换水量,不同放苗规格、数量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akempi比口虾蛄O.oratoria生长快、成活率高;水质条件较佳的塘,虾蛄生长迅速,平均每10天体长增加1.4cm,产量达804.0kg/hm2。  相似文献   

18.
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三大养殖虾种之一,与中国对虾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繁殖季节长,可以周年进行苗种生产;2.离水存活时间长,可进行活虾贸易;3.抗病、抗逆能力强,可进行高密度养殖;4.营养要求低,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5~30%即可满足正常生长的要求(中国对虾要求45%以上);5.含肉量大,加工出肉率高达65%以上(中国对虾为60%以下)。但是,南美白对虾雌虾不具纳精荚,其人工繁殖是对虾属中难度最大的虾种之一。为了给我国海水养殖业增加一个新的养殖品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研究员早在1988年就将…  相似文献   

19.
1991~1992年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镇唐岛湾进行了泥蚶苗种增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蚶天然苗种增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首先要留足亲贝,保证1.8个/m2亲贝;其次是准确预报泥蚶产卵及幼虫附着期,然后及时采取平畦、挑沟、撒砂等措施人工改造滩涂环境,可使泥蚶附苗率增加达(7~56)×10-2。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提出了黑鲷人工繁殖、培苗、越冬及池塘高密度养殖等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之后,又进行了泥滩养殖黑鲷技术的研究。黑绸作为暖湿性鱼种,移殖于浅滩混水环境进行养殖,这在国内外尚未见到先例。通过科研人员两年多的努力,在河北省黄骅市.获得成功。该研究在种苗中间培育、鱼种越冬和商品鱼养成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越冬成活率95.3%,尾均重292g,平均亩产418.3kg,亩获益10500元的好成绩,为我国海水养鱼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还进行了黑鲷人工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