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于文登市小观海珍品育苗养殖场,在海湾扇贝和对虾育苗结束后,利用其配套的单胞藻培养地进行真鲷育苗,利用对虾育苗池和卤虫孵化池培养轮虫。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育成全长3.01~6.50cm,平均全长3.44cm的真鲷商品鱼种161116尾,从仔鱼培育到商品苗种的成活率达到24.72%,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685尾,1993年7月19日通过了文登市科委组织的验收。正材料和方法1.1育苗设施亲鱼产卵池(1个)和鱼苗培育池(6个)皆用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3.8m×3.7m×0.8m,水…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9,23(6):16-18
大黄鱼Pseudosciaena (Richardson)人工苗种生产技术包括亲鱼强化促熟、催产、孵化、苗种管理和疾病防治等部分。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大黄鱼育苗生产实践,并参照有关资料,现将其各个技术要点分别进行介绍,供大黄鱼和其他海水鱼类苗种生产参考。1亲鱼促熟在大黄鱼人工苗种生产中,提供足够数量的成熟亲鱼,是保证育苗成功的物质前提和首要条件。亲鱼促熟的方法有2种:室内水池促熟和海区网箱促熟。1.1室内水池促熟从海区鱼排中挑选规格大的养成鱼(雌鱼为0.6kg/尾以上,雄鱼为0.5kg/尾以上)作为…  相似文献   

3.
赤点石斑鱼人工繁殖的研究 Ⅰ.亲鱼的室内自然产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1995年在漳州市东山湾水产增殖中心进行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akaara,对人工繁殖研究时,对亲鱼产卵前及产卵期间的摄饵,每天的产卵量及卵质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亲鱼亲鱼共19尾,于1994年12月初购自东山县海上网箱养殖户,系从自然海区钓捕,经2~3a养殖的群体。养于海上网箱,日常投喂小杂鱼,并定期投喂一定比例的维生素饲料添加剂。至1995年5月21日测得平均全长35.9cm,体重916.5g。5月28日亲鱼移往室内产卵池,经检查雌、雄比为:雌:雄:不…  相似文献   

4.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多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α=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中旬.繁殖力为1.52万~31.45万尾.在水温11.6~20.5℃的条件下、约40d进入幼鱼期。在此基础上报告了亲鱼选择与产仔、苗种培育方法、饵料系列以及水质管理等技术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5年4月24日~5月8日,在文登高岛盐场育苗场50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几株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S.P.)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取得了明显效果。育苗池水透明度提高约20cm,幼体挂脏率下降50%,变态提早1d左右,且多产仔虾百万尾  相似文献   

6.
利用人工培育的亲鱼所获得的受精卵 ,孵化出仔鱼 30 0万尾 ,在水温 18~ 2 0℃、微充气的培育条件下 ,使用海水小球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不同规格的微颗粒配合饲料进行饲喂 ,经 58d培育出平均全长 2 .3cm的苗种 132万尾 ,育苗成活率高达 64.1% ,单位水体最高出苗量达 1.33万尾 / m3;另外 ,还有 1.3~ 1.9cm的苗种 68万尾  相似文献   

7.
徐君义 《海洋科学》1994,18(4):66-67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海区环境因子 本试验在乐清湾漩门水域进行。网箱泊置海区为泥沙底质,水深15m,5~10月份水温17~31℃,比重1.008~1.017,海水透明度300~500cm。试验期间海区曾遭受热带风暴潮袭击。1.2网箱结构和规格试验在规格为3m×3m×4m的板框式浮动网箱内进行。箱体为单层聚乙烯网衣结构,用铁锚和沉石固定。网衣网目大小分别是20目,0.6cm和1.0cm网径。1.3养殖措施1.3.1苗种及放苗数第一茬养殖于5月4日将体长0.8~1.2cm的中国对虾苗20000尾直放…  相似文献   

8.
魁蚶育苗在我国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1,2],育苗水体较小,再加上幼虫培育时间长,幼虫成活率、变态率不及扇贝高,造成了出苗量不高。为此作者探索了一套魁蚶大水体升温育苗稳产技术措施,1993年在312m3水体中育出0.5cm苗种9.36×107粒,单位水体出苗量达300000个/m3以上。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贝分别于5月12,15,16,17日人工潜水捕自荣成近海,壳长为5~10cm的2~4龄贝,共5400个。1.1.2饵料主要是等鞭金藻3011,塔胞藻,小球藻等高温种类。亲贝蓄养以…  相似文献   

9.
1993年,苍南县水产局从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 Miers)幼蟹开始,经苗种培育和养成两个阶段,完成整个池塘养殖试验过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场地苍南县沿浦镇沿浦村对虾场1号塘,面积10667m2(16亩)。设闸门一处,大潮汛直接进、排海水,小潮依靠抽水机改善水质。水位可保持1~1.5m。在该塘内侧原高坡面修建一口长38.6m,宽12.15m大规格蟹种养成塘,编号为2。塘水进出通过1m宽的缺口,与大塘相通。水位达0.6~0.7m。又在大塘中,以网片围成无底…  相似文献   

10.
九孔鲍的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严正凛 《海洋科学》2001,25(5):8-10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aquatilis自1990年从台湾省首次引进在福建东山岛养殖以来 ,迅速发展 ,现在已成为福建闽南地区以南沿海养殖的主要鲍种。该鲍具生长快 ,适合本地区养殖的特点 ,从2.0cm左右鲍苗装笼,经过6个月养成 ,就可以达到5.5cm商品规格。根据多年来从事九孔鲍人工苗种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本文就九孔鲍苗种生产环节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作一介绍。1亲鲍性腺促熟九孔鲍的自然繁殖季节在福建闽南地区是8~10月份 ,但在此之前的4~7月份 ,也可看到少数成鲍性腺成熟。在…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野生牙鲆人工繁殖和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对台湾海峡的野生牙鲆进行了亲鱼的驯养、促熟产卵及人工育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活的鲻鱼苗可用于牙鲆亲鱼的诱食;当水温达到16.2~19.5℃时,牙鲆可自然产卵,产卵盛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4月份受精率高达86%.在驯养过程中亲鱼未发生死亡.本实验共用受精卵约153万粒,孵出仔鱼140.8万尾,孵化率达92%.经63d培育,育出全长3.8~5.5cm幼鱼53.4万尾,成活率37.9%.育苗水温为20~24℃,海水盐度为26~31.  相似文献   

12.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Lamark)]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始于50年代 ,但最有研究成效的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 ,但此后缢蛏人工育苗技术未见进展 ,至今缢蛏养殖苗种仍来源于野生群体。鉴此 ,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1~5]的基础上 ,于1997~1998年进行了缢蛏人工育苗试验 ,且两年均获成功 ,现将采取的技术措施简述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主要设施催产、育苗池 :面积为5m×6m水泥池 ,共10只 ,池顶盖为玻璃钢瓦。自然海区培苗田 :面积为60~100m2,共10块 ,合计800m…  相似文献   

13.
黑鲪苗种培育关键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黑鲪[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野生亲鱼进行了两次工厂化育苗实验。第一次布放仔鱼38.9×104尾,经过56~60 d的培育,共育成全长30.7~32.7 mm的鱼苗2.9×104尾,平均成活率7.5%;第二次布放仔鱼101.7×104尾,经过46~51 d培育,鱼苗全长30.2~35.7mm。项目验收时,鱼苗平均全长45.7mm,平均体质量1.53g,共出苗约32.1×104尾,单位水体出苗量1 529尾/m3,平均成活率31.6%,最高成活率52.1%。实验中研究了黑鲪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与摄食变化,提出了苗种培育阶段的4个"危险期",并探讨了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虾蛄的人工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5月1日~7月16日在浙江宁波大学水产苗种试验场进行了不同虾蛄种类,不同换水量,不同放苗规格、数量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akempi比口虾蛄O.oratoria生长快、成活率高;水质条件较佳的塘,虾蛄生长迅速,平均每10天体长增加1.4cm,产量达804.0kg/hm2。  相似文献   

15.
沙蚕养虾能增大对虾规格、提高对虾产量、降低饵料成本、防止池底污染[1]。但目前仍有许多养虾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清池药物将养虾池内的沙蚕杀死,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找到虾池常用药物对沙蚕的安全浓度,笔者于1992年5~6月用漂白粉、茶子饼、CuSO4、生石灰对沙蚕的毒性进行了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2]取自寿光县第二水产养殖公司111号养虾池,选用健康、肢体完整的个体,规格2.5~3.5cm(CuSO4毒性试验沙蚕规格4.5~5.5cm)。漂白…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作者进行了大黄鱼的越冬试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要搞清楚大黄鱼的停食温度,极限致死温度和进食温度等,为大黄鱼产业化养殖在越冬方面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鱼种来源大黄鱼鱼种来源于我公司1997年5月16日放养的规格为2.5cm/尾的鱼苗,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6~18cm/尾,体重达到50~75g/尾的体质健壮的大黄鱼鱼种。1.2 方法1.2.1虾池大棚越冬 虾池局部地区挖深到3m左右,边长6m×6m以上,在池内安装3m×3m×3m的网箱一只,池上搭建塑料大棚。大黄鱼入大棚前…  相似文献   

17.
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2009 ~2010年关于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的研究结果,论述了大泷六线鱼苗种繁育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和促熟,创新发明人工平面授精技术和网箱吊式孵化技术,加强饵料的合理搭配与投喂、水质调控技术等措施,突破了大泷六线鱼人工繁殖的技术难点,明显提高了受精率、孵化率和苗种成活率,解决了人工繁殖大泷六线鱼苗种生产问题.在水温16~ 17℃,盐度31,光照500 ~ 1000 1x的培育条件下,大泷六线鱼鱼苗经过90 ~ 100 d的培育,全长生长至5 ~6cm.2009和2010年分别培育出全长5 cm以上大泷六线鱼鱼苗4.1万尾、11.4万尾,苗种成活率分别达到41.7%、43.2%,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大泷六线鱼人工规模化繁育.  相似文献   

18.
红鳍东方Tun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跃中 《台湾海峡》1997,16(4):486-489
1996年从日本引进3kg红鲁东方Tun受精卵,在福建省宁德市进行人工育苗技术研究,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38.9%,培育出平均全长2.99cm的幼鱼18.5万尾,育苗成活率26.4%,并对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常规的海产鱼类人工育苗的基础上,结合黑君仔、稚鱼生理生态特点,在200m^3水体中,育出平均规格2.6cm的黑君苗种30.58万尾,单位水体出苗量达1500尾以上,并在育苗过程中对黑君仔、稚鱼的摄食、生长、成活率等方面进行较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20.
牙鲆染色体组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静 《海洋科学》1995,19(2):65-67
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TemmincketSchlegel)属蝶形目(Pleuronectiformes)、牙鲆科(Paralichthyidae)。牙鲆为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在我国沿海分布很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有关牙鲆的核型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弄清这种鱼类的核型,对于了解其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其种群遗传学以及牙鲆在分类和系统演化中的地位有着重要意义。1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采用青岛近海垂钓获得的活鱼7尾(雌3尾、雄4尾)。染色体制备采用PHA体内注射法[1]。于活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