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沉积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早已超越了沉积岩石学、相分析和沉积环境演替的经典研究,而是把发生沉积作用的堆积场所──盆地.放在全球沉积地壳演化的时空坐标上,通过正负沉积记录寻求有成因联系的沉积和构造综合体在地质历史中各种事件的铸记,恢复它在全球古板块和古地理的位置.进而探索沉积地壳演化和地球起源的证据。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地学领域也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是地质学中各学科的专业化、计算机化和定量化;另一特征则是多学科的渗透化。其中层序地层学研究在近代地学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是追踪对比全球沉积记录和全球古地理再造的重要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2.
李淳 《地层学杂志》1991,15(1):69-75
<正>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以地层序列中的不整合、假整合或间断作为地层单位界线。这不足为怪,因为经常伴随着地层不连续的岩相突变、动物群“冲断”以及构造角度在所有地层层序中确是一些可辨识的最明显、最突出的特征。分界不整合是最早在西欧被认识的地层单位赖于建立的基础,现作为标准全球年代地层表中的一些系原来就是不整合为界单位。这种做法并不仅限于早期的地层工作或仅限于西欧,曾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沿用至今。在构造幕被认为是基本上全球等时的时代,不整合为界单  相似文献   

3.
张克信 《地质科技情报》2003,22(1):16-16,23
该成果荣获200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主要用于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高精度划分与对比,并为全球古生代、中生代之交重大地质事件研究提供了全球统一的高精度的时间座标.  相似文献   

4.
层序地层分析与海平面变化研究—进展与争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地质学之热点层序地层分析提出于70年代,至今正在成为被广泛注意和应用的学科。在石油勘探领域应用这一新的概念体系和方法已经为储集砂体的预测带来了战略性的变化,并取得了重要成就,特别是低位体系域底界面上的深切谷充填砂体的预测和发现。但是目前也存在着理论上的尖锐争论,其中主要针对全球海平面变化问题,许多学者根据新的资料和模拟结果论证了层序地层样式受控于构造、海平面变化、沉积物补给等多种因素;在许多地区证实的相对海平面变化事件不能轻易地当作全球性事件去进行对比。本文选择了一些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以及1992年AAPG年会和在北美考察所获信息针对主要的进展和争论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郭胜哲 《辽宁地质》1999,16(1):25-28
层序地层学的理想思想被认为是地层不和沉积学中最伟大的革命。从九十年代以来,其概念体系已早日臻完善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使用。本文根据作者在新一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对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其内容包括;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野外和室内的基本工作方法,层序地层单位与其它地层单位的关系,以及几点重要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海平面变化对古地理、古生物、古气候演化以及能源矿产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目前学界对深时海平面变化的驱动机制尚不清楚,部分归因于缺乏高精度全球海平面变化的恢复。文章回顾了全球海平面变化研究的起始与发展过程,归纳出五种类型的深时海平面变化重建方法和技术,即地层学、沉积学、洋盆动力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方法和大数据技术。并总结了上述研究方法的原理、优势和不足,并以白垩纪全球海平面重建为实例,讨论了当前深时全球海平面重建的难点和争议点,并对未来深时全球海平面变化重建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东非造山带作为全球出露较完整的前寒武系造山带之一,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查阅苏丹、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基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撒哈拉、东非和东冈瓦纳3个地层大区,进一步划分出Nukheila、Zalingei、Bayuda、Muglad-Kosti、努比亚、莫桑比克、East Ogaden和West O...  相似文献   

8.
安徽巢湖地区下三叠统综合层序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印度阶一奥伦尼克阶界线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之一位于安徽巢湖地区;巢湖地区的下三叠统也是国际上同期地层中生物地层序列最有代表性、多重地层学手段应用齐备、研究效果最好的地层序列之一。根据巢湖地区3条代表性下三叠统剖面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碳同位素地层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本区早三叠世综合地层序列,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的标准.巢湖的下三叠统明确包含8个牙形石带和6个菊石带。它们具有区域甚至全球对比意义;巢湖地区早三叠世碳同位素δ^13Ccarb的演变呈现2个显著的漂移周期,这种有特色的碳同位素漂移,不仅具有地层学价值,而且可能对于三叠纪初的生物复苏和生态系演变具有指导意义.在综合地层序列基础上,将3条剖面的古地磁学研究成果链接,形成了巢湖地区完整的早三叠世磁性地层序列,包括5个主要的正向极性带和5个反向极性带,这也是目前在本区乃至华南获得的最完整的早三叠世磁极性序列之一.这些为该区域乃至全球相关地层研究树立了一个基本格架。  相似文献   

9.
刘本培 《现代地质》1999,13(2):240-241
Rodinia和Pangea两个泛大陆的汇聚和离散过程,延续时间达500~600Ma,是行星地球演化史中已知的最高级别节律现象。前寒武—寒武纪之交的地史重大转折期有迹象显示正处于Rodinia形成后的离散早期。从全球海平面变化规程、大气圈中CO2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的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沙金庚 《地层学杂志》2005,29(2):124-129
“国际地层表”依据菊石带建立起来的侏罗纪年代地层系统在全球海相侏罗系的划分和对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却很难直接应用于非海相侏罗纪地层系统中。中国的侏罗系多属非海相,近年来我国地质工作者们不但将中国的海相侏罗系与全球侏罗纪年代地层系统进行了较合理的对比,发现了穿越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的连续沉积的剖面,而且建立了非海相侏罗系的阶。但是中国非海相侏罗系区域性阶的时代和不同阶之间的界线有待海相化石和地层测年来确定或检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盆地动力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沉积盆地既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又包含了丰富的全球气候变化、流体流动和地球动力学等相关信息。人类社会对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大量需求推动盆地分析领域的快速发展,地球科学家对沉积盆地开展了多年的系统性探索,在盆地形成和演化机制、沉积充填、盆地流体及相关资源的聚集过程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进展和突破,形成了一门新兴的学科—盆地动力学。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大型叠合盆地和大陆边缘盆地的动力学过程、陆相盆地层序地层、深水沉积、源—汇系统等方向取得了显著成绩和突出进展。相关成果不仅有效地服务于能源、矿产、水资源等各类资源勘探,而且为地球动力学、重大构造事件、全球环境变迁及气候演变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和详实证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阐述了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划分出四种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单位:沉积事件地层单位、化学事件地层单位、生物事件地层单位和复合事件地层单位,并以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中国浙江省长兴县煤山剖面为例,讨论了各类高分辨率事件地层单位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层序的成因是沉积基准面变化所引起的 ,沉积基准面是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沉积物供应和气候四个因素耦合作用导致的。通过对同位素测年、生物地层对比、层序成因、层序地层对比及层序界面性质五个方面的讨论 ,指出层序地层格架不是一个等时地层格架 ,不能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准 ,它所体现的主要是沉积作用和沉积地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自21世纪以来中国南方海、陆相侏罗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将中国南方侏罗系划分为4个地层区和14个地层分区,文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南方海、陆相侏罗纪年代地层划分、底界界线层型及各统之间的界线生物标志和与全球年代地层的对比关系。此外,对全球年代与生物地层的研究进展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5月17日)前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基本布局,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地层是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分布最广、时代跨度最大、意义最为重大的地质记录。地层学是地质科学奠基性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构成地壳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石体的特征和属性,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并建立它们之间的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地层学经历了初创、统一地层、多重地层划分等阶段,目前正朝着建立全球标准年代地层系统和从区域地层对比逐渐扩展到全球地层对比的方向发展。地层学在地球科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方  相似文献   

16.
中更新世以来气候转型与陆地植被生态系统演变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华北平原东部G3孔上部的孢粉分析结果、磁性地层年代,对中更新世以来华北平原植被演化及其气候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华北平原地区近1.6Ma以来植被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1.6~1.2Ma为密度较高的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1.2~0.7Ma为开阔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0.7~0.3Ma为阔叶疏林草原,0.3Ma以来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北平原地区中更新世植被转型期对应O同位素36阶段,显示转型开始发生于1.2Ma,与全球中更新世转型期对应良好。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林地减少,针叶林比例下降,藜科、蒿属、禾本科等草地面积显著增加。0.7Ma前后华北平原林地进一步退化,区域植被由原来的落叶阔叶林向疏林草原转变,0.3Ma后区域乔木比例可能有所回升。周期性气候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在花粉谱中也有一定显示,1.2Ma之前主要表现为植被林地类型的交替发展,而1.2Ma则主要表现为草原与森林交替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善池 《地层学杂志》2005,29(2):171-177,204
评述了国际地层委员会最新公布的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的寒武系部分,包括它的底界全球层型和点位的确定和存在的问题、寒武系当前的再划分情况、芙蓉统和排碧阶及其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寒武系的时代跨度。介绍了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正在表决中的全球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讨论了与我国寒武系年代地层的划分和建立地方性、区域性年代地层系统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二叠纪地层研究述评   总被引:47,自引:8,他引:39  
近二十年来 ,全球和中国的二叠纪年代地层方案基本形成。层序地层、同位素年龄和磁性极性地层也获得系统的资料 ,所以国际二叠系对比的精度大为提高。不过年代地层单位的界线层型犹待厘定 ,还存在若干重要的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上二叠统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北岳  颜佳新 《地球科学》1994,19(5):597-608
在详细研究广西上二叠统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等时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层序地层对比,建立了不同相区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的空间配置,进而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和5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的形成都同时受到全球海平面升降,盆地基底沉降、沉积物充填的控制,在层序发展的不同阶段,受控的主导因素有别,从而形成不同样式的层序构成。  相似文献   

20.
Harl.  WB 李荣玉 《地层学杂志》1994,18(3):236-240,F003
对地层学中的习俗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这些习俗应予固定并条例化以利正式使用;另一种认为,这些习俗应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有所演变。一些地层规范和指南把地层类别减到最低限度,这不仅削弱了规范本身的作用,还产生了超出规则范围的假权威。此外,把地层类别多样化的倾向,也使目前正从事的工作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基本的地层规范是把全球所有岩石体确定为正式的岩石地层单位,这是一种独立的(即非成因的)分类,可作为地层学各分支共同的基本参照。这一程序有助于统一那些事实上已经取得一致意见的原则,也有助于用年代地层划分和时间数值划分的方法来表达时代。除了这些空间-时间格架的分类外,对那些涉及新观察和新观点并含有不确定因素的分类,如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构造地层学、气候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将它们视作指南比规则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