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2.
末元古系全球层型的选择:层位、地点和命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卫国 《现代地质》1999,13(2):204-205
在国际地层委员会1989年推出的前寒武纪划分方案中,元古宙(宇)被分为3个代(界)10个纪(系)。这一方案的试行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纪(系)级单元的划分对比因尚未建立全球层型而被束之高阁。末元古系(TerminalProerozoicSystem,又...  相似文献   

3.
王世进  张成基 《现代地质》1999,13(2):217-218
山东省前寒武纪变质岩广泛发育,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基本查明了变质地层的层序,从原来划分的泰山群、胶东群、胶南群、粉子山群中剔除大量变质变形侵入岩,清理了地层层序,重新厘定的前寒武纪地层划分见表1。几点说明如下:(1)中太古代变质地...  相似文献   

4.
王泽九 《地球学报》2009,30(4):415-420
邢裕盛教授是我国著名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家, 是我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和古藻类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野外勤奋工作、实验室严谨治学的科学家。邢裕盛教授长期从事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及生物地层研究, 为国际上最早研究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的少数专家之一。自1962年以来开拓了中国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研究领域, 发现和确定了一些前寒武纪后生动物和后生植物化石门类, 建立了中国晚前寒武纪各时代微古植物组合序列, 探讨了地球早期生物演化进程, 同时在全国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地层对比中解决了一些重大地层问题, 为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与国际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等从1990年开始,在研究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群年代构造格架过程中,采用“构造-地(岩)层-事件法”和变质岩构造解析的方法,对阴山地区前寒琥系重新进行了厘定,采用单颗粒锆石U-Pb,Sm-Nd等时线同位素测年方法对各岩群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阴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群的年代构造格架,将阴山地区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划分为;中太古代兴和岩群,晚太古代集宁群/乌拉山岩群,色尔腾山群,古元古代层侵纪  相似文献   

6.
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丕孚 《地层学杂志》1994,18(3):228-231
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问题的研讨张丕孚(地科院沈阳地矿所,辽宁沈阳,110032)关键词地层层序,叠接,标志层,晚前寒武纪,辽南地区长期沿用的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为永宁群(松树组、朵子山组、庙山组)、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五行山群(长...  相似文献   

7.
湘黔地区地层含金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余大龙  周德忠 《矿物学报》1999,19(3):362-369
通过分析该地区以元古宇为主的各时代地层约800件样品,得出在各时代地层、岩石中金的含量与中国地壳的克拉克值及全球的克拉克值相近,与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类同:矿区层地层(围岩)中的金含量也表现出与区域地层的一致性;前寒武纪地层有时代越老金含量越低的趋势。笔者认为,前寒武纪地层中出现的大量金矿床(点),其金的来源与赋矿地层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8.
陆松年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1-142
新一届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在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正式成立,其任务是确定宙(Eon)和代(Era)级年代界线、建立完整的和自然的国际前寒武纪地质年表.分会现有15名投票委员和若干通讯委员.  相似文献   

9.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地质》2010,(8):1263-1263
为了推进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层的研究工作,促进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划分和含矿地层对比逐步取得共识,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外事部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协商,于2010年6月14—19日共同组织召开了扬子地台西缘前寒武纪地层野外现场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层委员会前不久公布了2 0 0 4年“国际地层表”,并专门提出了“2 0 0 4—2 0 0 8年前寒武纪年表参考方案”。在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中,新建了埃迪卡拉系,其时限从6 30 Ma至5 4 2 Ma。“2 0 0 4—2 0 0 8年前寒武系划分参考方案”指出应该根据唯一客观的物理标准——现存的岩石记录,对前寒武纪地质年表重新进行界定。前寒武纪的地层界线应标定于地层记录中的关键事件或转变点上,以突出反映地球系统演化的巨变。在介绍有关埃迪卡拉系的背景、地质特征和时限的同时,对“参考方案”中有关前寒武系划分原则和具体划分方案的新思路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对“参考方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我国前寒武纪年代表制定中有关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武铁山 《中国地质》2002,29(2):147-1547
晚前寒武纪地层是华北早前寒武纪褶皱变质基底之上的第一套沉积盖层。主要发育和分布于华北晚前寒武纪的一些裂谷系-裂陷槽中,但各地沉积开始时间不一,后期遭受剥蚀程度不一。长期以来在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命名、使用及年代属性上认识不统一,在一些地区认识分岐很大。笔者在岩石地层单位、地质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全区(群、组)统一对比,明确了可作为华北晚前寒武纪沉积序列的代表性岩石地层单位及岩石组合特征;并介绍晚前寒武纪叠层石组合、微古植物特征性分子和已发现的宏观藻类和后生动物,论述了层型所在地区年代地层划分及层型以外各地层分区岩石地层单位年代属性的确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五台山地区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3):属种描述王绍鑫,张进林(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3属种描述(A)球接子目AgnostidaKobayashi,1935球接子亚目AgnostinaSalter,1864老球接子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前寒武纪岩石的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在华北,扬子和华夏地块上已经获得较丰富的前寒武纪岩石古地磁和磁性地磁和磁性地层资料,建立起三个地块的视极移轨迹。在此基础上,编制出3个地块的初步年代磁性地层表,并尝试怀地划分出8个极性带(或期),通过与全球的对比,似乎可以确立起3~4个磁怀地层的参考对比标志层。同时还利用极移轨迹的特殊现象-极环、拐点和极位人布等做为磁性地层研究的重要内容。进行了构造地层和年代地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古  相似文献   

15.
前寒武纪(pre-Cambrian,Precambrian)是一个非正式的地质年代单位,泛指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在地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约占地球历史88%时长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地层经过长时间各种地质作用改造,不仅记录不完整、保存差,而且原始地层层序复杂不清。同时,前寒武纪没有像显生宙那样可以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生物化石,因而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和地质年代划分与对比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零星.通过对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地层年代学、沉积建造、发育矿床特征及地层对比的综合分析显示,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和古生界锆石测年数据中出现有较多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的谐和年龄,在古生代火成岩中也存在太古宙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年龄数据信息,且黑龙江省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主要为中—新元古界,产出...  相似文献   

17.
<正> 地球历史长达46亿年,可是在国际年代地层表中,系(纪)以及更详细的划分直到目前还仅限于距今大约6亿年以来寒武纪开始之后的显生宙(Phanerozoic)。一个笼统的术语“前寒武纪(Precambrian)”,包括太古宙(Archean)和元古宙(Proterozoic),概括了寒武纪以前长达40亿年之久、占整个地球历史85%以上的漫长时期(Hedberg,1976)。这种极端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出地质学家在前寒武系研究中所遇到的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二叠纪年代地层划分新方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向东 《地质论评》1998,44(5):478-488
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已就二叠系的统和阶的划分,命名及下界的层位达成统一意见,提出新的二叠系年代地层表,该表由3个最佳的区域性地层序列组成,即代表下二叠统的俄罗斯和哈萨克坦乌拉尔地区的乌拉尔统(CisuralianSeries)上二叠下部和上部的美国西南部的瓜德鲁普统(GuadalupianSeries)和中国华南地区的乐平统(LopingianSeries)。新表为建立二叠系内部界线的全球层型及点位  相似文献   

19.
《地层学杂志》2011,(3):304-304
讲话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十二年来来地层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概括起来成就主要有我国在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地层研究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获得了8颗金钉子;系统地开展了我国太古界到新生界102个阶中近2/3阶的建阶研究工作,其中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地层的阶研究程度较高,较为成熟;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取得突破性进...  相似文献   

20.
贵州寒武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恭正 《贵州地质》1996,13(2):115-128
通过对贵州寒武纪地层的清理,现保留22个岩石地层单位(组),44个生物地层单位和继续沿用13个年代地层单位。本文着重对22个岩石地层单位的命名、涵义和顶、底界线及层型剖面地点进行了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组的涵义。此外,分区列述了生物地层单位,将扬子区划分为19个生物地层单位,过渡区划分为18个生物地层单位,江南区(中、上寒武统)划分为7个生物地层单位。在沿用我国所通用的年代地层单位中包括3个统和10个阶。经过进一步的清理,基本上理顺了贵州寒武纪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的关系,并进行了对比(详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