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段吉业  赵明胜  陆露 《地质通报》2018,37(10):1825-1830
郯庐断裂被认为是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以来,经多年研究已成为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构造带。因其两盘构造复位依据粗略,长期存在争议。对断裂两盘构造复位所提出的地层新依据,来自怀远运动推进方向的独特性,现已查明,它是一次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翘板式差异性抬升,三山子组南北向巨型白云质地层穿时体,实为该运动推进全程的完整沉积记录。三山子组底界南部从张夏组顶面→中部从寒武系顶面→北部从亮甲山组顶面依次有序升高,从而在张夏组与下马家沟组之间的不同时期地层,出现了毗邻不同岩相带南北相间,同一岩相带东西延伸的现象。经地层与岩相特征的对比分析,郯庐断裂两盘间,大连与莒县—新泰、白山—本溪与唐山原分别为东西一线2个时期不同深水槽盆的中心带。这2个构造复位的地层标志层层位准确,厚度不大且特征鲜明。据其复位断层两盘经向(南北)错距,南部(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500km,据地层依据的错距中部440km,北部210~310km,表明断层东盘盘内有南小北大的推覆缩距。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域之一,其特殊的构造背景成为研究盆山耦合及区域构造演化的有效切入点。冰川、火山、风暴、浊流等事件沉积的产物,广泛发育于塔东北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奥陶系的地层中。这些地质事件的发生时期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耦合关系。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是全球新元古代冰川沉积的诱发因素,也使库鲁克塔格地区在震旦纪发育冰川相的沉积。发生于早寒武世的火山事件也是Rodinia超大陆同期裂解的表现。在塔东北地区,裂解导致的持续拉张作用一直延续到早奥陶世末期,但在晚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持续时间较短的构造反转,区域构造应力场由拉张转为挤压,导致南、北沉积相区水体变浅,受到风暴作用影响。在挤压的区域构造背景下,中—晚奥陶世库鲁克塔格急剧隆升,物源供给的加大,为浊流事件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区域的构造背景变化也对于该地区的源岩和储层的产生起了决定性的因素。在震旦—早奥陶世晚期拉张的大地构造背景下,早—中寒武世及早奥陶世成为烃源岩的主要形成时期。优质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发育于晚震旦世、晚寒武世、中—晚奥陶世。孔隙类型主要为晶间孔、溶孔、裂缝等。这些源岩和储层与地层中的泥岩在垂向上组成多套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3.
赵明胜  田景春  王约 《地质论评》2014,60(2):299-309
晚奥陶世上扬子海南缘以黑色碳质页岩为特征的五峰组笔石页岩段中见有由小型褶皱和层间阶梯状断层等构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其上下地层均为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同生变形构造开始于凯迪阶末期Dicellograptus complexus,结束于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靠近滇黔桂古陆一侧的上扬子海盆内(古蔺—桐梓—松桃)的变形构造层以小型褶皱为特征;向海一侧(綦江—秀山)则逐渐过渡为以小型阶梯状断层为主,同时伴有小型褶皱,但川南长宁一带的五峰组中未发现有同生变形构造。同生变形构造在滇黔桂古陆向海一侧较近陆一侧发育,其变形强度逐渐增强,且由西向东同生变形构造的发育强度增强,表明扬子海在沿滇黔桂古陆的西侧可能为较平坦的古海底地貌,而东侧具有较陡的斜坡存在。在渝东南秀山,仅同生变形构造层内发育有地震事件成因的火焰状岩脉。另外,在桐梓地区,同生变形构造层的上、下与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之间均见有斑脱岩层,因而推测火山喷发可能是导致变形构造形成的主要诱因。在火山事件引起地壳多期震荡的背景下,处于陡坡上的塑性泥(页)岩发生滑动形成同生变形构造。同时,奥陶纪末期是加里东运动的剧烈活动期,导致滇黔桂古陆西侧较为平坦,而东侧较陡的古海底地貌可能与奥陶纪晚期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的碰撞相关。  相似文献   
4.
提要:寒武系地层在鄂西地区广泛分布,湖北省长阳县天柱山以黑色炭质页岩为主要特征的寒武系牛蹄塘组下部黑色页岩中保存有丰富的高肌虫(Sunella)、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Perspicaris)、宏体藻类、软舌螺类和可疑的海绵类((?)Sinospongia),同时,见有零星分布的黄铁矿。通过对生物化石古生态及保存情况的研究,认为鄂西长阳牛蹄塘组沉积早期宏体生物生活于海底表层贫氧、水体上层充氧、透光性较好的、较为平静的浅海环境,且海底处于氧化-还原界面附近。由于页(泥)岩沉积时具有较高水分,在快速沉积背景下将死亡生物躯体埋藏,伴随着沉积的不断进行,沉积水与外界水体交换量逐渐减少,加之生物腐烂产生的H2S气体,形成了沉积物内部的强还原环境,有机质得以保存,最终形成黑色页(泥)岩。  相似文献   
5.
黔北桐梓红花园地区的五峰组是华南地区奥陶系的重要剖面之一,在其以泥质灰岩为特征的五峰组观音桥段下部黑色含炭质钙质页岩和褐色粉砂岩中分别产有较为丰富的双壳类Modiolopsis和腹足类Holopea。产双壳和腹足类的地层中岩性和生物具有差异性,表明观音桥段沉积早期的沉积环境具有多变的特征。横长卵形、较膨凸的Modiolopsis和其两瓣壳相连保存的标本表明为近原地埋藏,为弱水动力、有氧的、较浅水环境的软质基底。丰度较大的低圆锥形Holopea的不规则的壳顶指向指示了具一定水动力的、沙性基底的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6.
重庆綦江奥陶系五峰组中—下部的黑色页岩中发育有一系列主要由阶梯状断层和其间的小型褶皱构成的同生变形构造(contemporaneous deformed structures),并可大致分为3个构造层段。沉积后—固结成岩前所形成的同生变形构造层之上为正常沉积的黑色页岩层。另外,在贵州桐梓五峰组距底部2.3m左右的黑色页岩中也发育有与綦江地区相似的、以小型褶皱为主的同生变形构造层,且此同生变形构造层上下为斑脱岩层。同生变形构造的发现,表明渝南—黔北地区奥陶纪晚期(五峰期)的沉积盆地为非平坦的古地貌,且曾发生过多期可能与火山运动相关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7.
赵明胜  王约 《地球学报》2018,39(2):189-200
晚奥陶世赫南特期经历了由冈瓦纳冰川事件引起的全球海平面下降和温度降低,以及由此引发的生物集群绝灭事件,同时又是构造-沉积的转换期。因此,该时期成为奥陶—志留纪之交重大的地质事件转折期。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对上扬子海南缘五峰组观音桥段岩性组合、古生物以及沉积构造的研究发现,晚奥陶世赫南特期上扬子海南缘经历了滨岸潮坪相、浅滩和浅水陆棚相三种沉积相类型的改造。滨岸潮坪相主要为混积潮坪,呈环状分布于滇黔桂古陆周缘及黔中水下隆起。浅滩相可识别出生屑滩和砂屑滩两个微环境,主要分布于近潮坪相带的重庆秀山、贵州松桃以及贵州凤冈等地区。浅水陆棚可分为浅水陆棚下部和浅水陆棚上部两个区域,与潮坪相带相接触并向北过渡,其中浅水陆棚区上部又可划分为浅水混积陆棚和浅水碎屑陆棚两种类型。另外,通过岩性与生物碎屑的组合和分布特征,表明赫南特期至少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平面升降变化,并为研究全球海平面的变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东部发育一套安山质凝灰角砾熔岩、安山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安山岩,1:20万加格达奇幅区调将其划分为中晚侏罗世壮志组(J2-3z)和二叠纪星火组(P2x).本研究在加格达奇东部大黑山地区和额尔格奇地区安山岩中获得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20±2.1 Ma和123.1±2.3 Ma,结合岩石组合特征,将原上述划分厘定为下白垩统龙江组(K1l),为大杨树盆地北部火山岩地层提供了新的同位素定年资料.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西北部发育连续沉积的古生代(O1-C1)地层.结合该地区近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成果,将该地区奥陶纪-石炭纪岩石地层划分为伊勒呼里山群、黑河群和燎原群3个群15个组,并将各组的岩石建造、化石组合、沉积环境等与古亚洲洋发生、发展、消亡演化历史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分析.通过古生代(O1-C1)地层方面的综合研究,为黑龙江省西北部古亚洲洋演化提供了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和沉积环境方面的综合资料.根据上述地层记录,认为古亚洲洋发生于早奥陶世早期,兴盛于早奥陶世晚期-晚奥陶世,收敛期为早志留世-晚志留世-中泥盆世、消亡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环二库新元古代变质辉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二库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大扬气林场,岩石组合为斜长角闪岩、变质辉长岩、橄榄岩和大理岩,主要以NE向呈似层状、透镜状或碎片状产出。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中变质辉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末期(696.8±2.9 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环儿库变质辉长岩具有类似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且与部分岛弧拉斑玄武岩(IAT)具有成分上的亲缘性,表明变质辉长岩的形成与俯冲作用有关。结合区域上吉峰、嘎仙蛇绿岩可知,环二库岩石组合具有类似于蛇绿混杂岩的特征,其中变质辉长岩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末期的洋壳残片,表明大兴安岭北段地区新元古代时期存在古洋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