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目前查询地学信息资源的部分主要工具,主要的水资源与环境地学信息数据库的分布格局,提供了相应的网址和主要地学信息库的特征;同时也对互联网上分布的有关地学应用软件系统,地学教育资源等作了简要介绍。这些内容不仅给我国地学研究,特别是从事大尺度地学环境、水资源研究的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初步接触网络的地学研究人员了解目前地学资源信息库的发展现状和水平,促使我国地学环境信息库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地学空间数据库建库工艺流程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承担福建省不同比例尺地质图空间库建设的实践,总结了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的工艺流程,方法及技巧,对今后地学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上饶地区遥感地质调查基础数据库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1∶5万遥感地质填图,从数据采集、数据库管理、分析运算、数据输出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基于遥感的区调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过程;重点论述了属性库管理中的数据分类和编码问题,它是空间查询和属性检索及地学专题制图的基础;从遥感数据录入、对数据库的更新等方面论述了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技术整合及其在区调中的应用前景;探讨了地学数据标准化及专家系统(ES)和GIS结合建立地学模型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MAPGIS的地学空间数据库中数据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PGIS作为基础平台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地学空间数据库的建设之中,其空间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地学空间数据库的优劣.空间数据的精度,属性数据的正确性与完整性,空间数据拓扑关系的正确性是影响空间数据库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实践总结,阐述了控制上述3方面数据质量的具体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确保数据质量,满足建立地学空间数据库的要求,建成质量优良的地学空间数据库.  相似文献   

5.
张远飞 《矿产与地质》1992,6(6):466-469
在研究综合地学图像数据库系统(IIDBS)设计的基础上,探讨了在IBM-PC/XT及兼容机上实现IIBDS设计中关键的技术问题,成功地解决了数据的数据压缩和数据库与高级语言之间的数据直接通讯问题;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建立层次数据库模型的思想和方法,使IIDBS峋体现了两种数据库模型的优点,改善和提高了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以下简称地学)知识图谱将地学知识以有向图的方式进行形式化表达,具有强大的知识表达能力、开放互联能力和推理预测能力,是地学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已成为当前地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热点。因此,国际上很多科学组织或团队先后开展了地学领域的知识图谱研究,并构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图谱。然而,目前尚缺乏对这些知识图谱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文章从基本情况、构建方法、主要内容及特点等方面,对当前国际上主要的地学领域知识图谱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对未来地学知识图谱研究的启示:从构建方法上,应构建地学知识图谱统一表达模型,建立融合多源、多模态数据的知识源,研究地学知识表示与计算方法;从内容上,应加强地学知识时空特征描述,考虑地学知识复杂时空关系和推理规则;从应用上,应发展地学知识质量评估和修正方法,提升地学知识图谱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7.
基于MAPGISG平台的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学断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综合资料,从中得出的地学信息是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社会科技事业和生产力发展的依据。在MAPGIS软件基础上的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的建立过程中,地学断面中的每一个实体,在颜色,符号以及线型等方面都被规划统一。地学断面中的特征主题进行了层名划分以及层名,实体的编码,形成分层标准和编码准则。利用MAPGIS的编辑子系统和Access关于数据库软件,建立了中国地学断面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并将它们联接起来,从而建立了整个中国地学断面数字化图形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国土资源部的高度重视下,我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地学数据库。这些地学数据库的建立不仅为地矿行业提供了基础性数据,也加速了"数字国土工程"和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各类地学数据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学数据应用与管理系统,最终通过网络服务于社会,必将是各类地学数据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分类以及地学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工程的关系,把地学分为基础地学,技术地学和工程地学三大类,并着重研究了工程地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学模拟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是与地学过程分析密切结合,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与数据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前者试图通过使用各种数学方法模拟地学随机现象,并对这些不良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地学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后者运用计算机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在三维环境下将空间信息管理、地学解译、空间分析、地学统计与预测、三维图形可视化等技术相结合,实现计算可视化、分析可视化、过程可视化、结果可视化和决策可视化,并用于地学分析。回顾了地学中计算机三维地学建模技术、地质统计学和地学非线性现象模拟方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加强地学模拟的理论体系、方法体系、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慧 《广东地质》2003,18(3):16-19
以GIS应用为目的的地学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在图层划分、拓扑关系正确性等方面与数字制图有着不同要求。在地学空间数据采集过程中,如果仍以数字制图的数据模型代替空间分析的数据模型,会使数据在某些复杂的分析或过程模拟中无能为力,从而降低数据使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GIS信息技术是目前矿产资源评价的手段,而GIS综合矿产资源评价实施则有赖于合理的相关矿产资源评价空间数据库建设,在GIS空间数据库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根据预测评价矿种及资料水平进行空间数据库的地学数据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在新形势下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江苏地调院的中心任务,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争创全国一流地学科研院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80周年。  相似文献   

14.
地学数据的分形插值与成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才伟 《地球科学》1995,20(2):191-198
本文将分形几何学的思想和方法引进对地学数据的插值处理与计算机成图的研究中,建立了适合于具有随机形特征的地学数据的“局部分数布朗场”数学模型,在讨论和分析了Voss提出的“逐次随机添加”与Barnsley提出的“分形插值函数”这两种可用于分形插值法,并将它们应用到对地貌,化探,物探等地学数据进行插值,网格化和计算机成图上。  相似文献   

15.
周口店野外地学实验室地质研究与建设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周口店野外地学实验室的野外实践教学资源,即野外基础地质路线,新型地学路线(12条),地质专题研究观察点(11处),区域地质调查独立实践区(4处),高新地质技术实验区的概况,并介绍了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即微机室,图书资料阅览室,岩矿鉴定室,地质陈列室,地质展景等教学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16.
从地学的角度研究关中地区旅游景观不难发现:关中地区山水景观具有深刻的地学成因内涵,古遗址景观具有不深刻的环境地学内涵;古建筑的选址和布局充分表现出古代中国人民对地学环境的深刻理解和适度的把握与利用,古遗址与古建筑的表层“风水模式”具有深刻的地学内涵,而赋予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分析了过去20年国际地学领域著名科学家的国别和机构分布状况及国际地学过去10多年成果产出最多、论文被引频次最多、篇均被引频次最高的一些研究机构,从中选出了过去10多年国际地学研究影响力较大的 3个研究机构。对这些机构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分析了对我国相关机构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数据仓库是实现数字地球、数字国土的数据基础,是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目前国际上的地学数据仓库,其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地学数据的多源、多分辨率、多格式等特点,只是商业数据仓库在地学领域的简单照搬,所应用的领域也比较有限。基于矿产资源预测的地学数据仓库系统的设计,按数据流向可分为四层:常规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在这种框架中,库间数据的转换、库中数据的组织、数据引擎等是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示例给出了云南省1:200000数据仓库的系统原型。  相似文献   

19.
混沌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理论作为一种普适性很强的新理论,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日前广泛,其意义已渐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本文介绍了混沌在地球中的部分应用,认为混沌理论开阔了人们研究地学中复杂问题的思路;同时,地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也必将丰富和混沌理论。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正在引起地学领域的革命,而海量大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共享是数据高效利用的前提。英国地质调查局作为最早成立的国家地质调查局,拥有海量的地学数据资源,通过近年来对数字化工作的全面推进,在数据的开放共享方面走在了世界各国的最前沿。文章对英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资源管理和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了分析调研,详细介绍了他们的一站式管理平台——开放地学的主体组成,以及他们与同行合作建设的数据库。开放地学全面汇总了地调局内的数据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共享将所有数据集有机链接,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巧妙结合,在满足用户数据需求的同时,对数据的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拓展,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框架下地球科学数字化工作的良好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