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2.
丁裕国教授,江办人,1941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4年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南京气象学院(后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任教,长期从事气候学研究与教学。曾任气象系气候教研室主任多年;先后讲授《气候统计学》、《气候变化》、《气象时间序列谱分析》、《气候诊断与预测》等课程,指导和培养硕士生30多人。曾任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暨江苏省气象学会统计气象专业委员会及出版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3.
新书架上     
《气候学》罗汉民等编,1980年10月气象出版社出版,247页。本书讲述了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九章,从气候形成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等)入手,介绍了必要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对气候分类、气候变迁、气候调查、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编以及应用气候等  相似文献   

4.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气象月报》Monthly WeatherReview) 1872年创刊。月刊,1977年间中断征订,1978年恢复。美国气象学会出版。该刊是有关中、短期气候学方面的国际权威性刊物之一,收载论文要求水平高,理论性强,并切合实际。刊登的原始论文涉及有:气候学中的观测、分析和预报,包括气  相似文献   

6.
杨青,正研级高级工程师,1956年11月生于新疆五家渠,1982年1月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气候学专业,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新疆气象局气候资料室工作,历任气候分析科科长、气象业务中心副总工;局中、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相似文献   

7.
根据气候学和统计学原理,对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该机场的航空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9.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0.
全国季风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由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发起,并与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委员会、热带气象委员会、气候学委员会,以及杭州大学联合举办的全国季风学术讨论会,于1...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南宁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南宁市风速、风向、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城市气候特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从气候学角度提出了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规划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南宁市地面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南宁市风速、风向、温度、日照、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特征及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并就如何将城市气候特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人居环境问题进行探讨,从气候学角度提出了充分考虑气候条件、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气候资源的规划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气候学将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交叉集成研究,有望弥合气候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之间的鸿沟,特别有助于气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理解如何在气候模式中利用植被过程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延晓冬教授等翻译的《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17年出版),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原著Ecological Climat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于2 0 0 8年由C a m b r i d g e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的作者Gordon B.Bonan是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的交互。该书作为Bonan的代表作,把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合并成生态气候学交叉集成研究,涵盖了生态学、气候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生态特征、植被与气候的交互作用、水与能量平衡、植物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植被冠层过程)。本书引入了一个跨学科的框架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回顾了基本的气象、水文和生态概念,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别地,这本书的关键主题是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主题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第一版相比,在第二版中,作者采用的写作风格更加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提供了习题,答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些习题可以很好地测试读者对每一章的理解程度。本书包括七个部分,一共30章。第一部分(第2~3章)介绍了地球系统及其组成(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全球循环。第二部分(第4~8章)深入研究了全球物理气候学,包括对地球气候、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第9~10章)是关于土壤过程的,包括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第四部分(第11~15章)介绍了水文气象学,从基础知识(比如陆地水循环和流域水文)开始,然后引出主题(地表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14.
小冰期气候研究回顾和机理探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了古气候学中利用代用气象资料对小冰期气候重建的研究结果,归纳出小冰期时期全球气候特征及东亚季风区域气候特征,分析了小冰期气候形成的可能原因,介绍了国外有关小冰期气候成因的数值模拟现状,并对未来模拟工作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同地区暴雨的天气分型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同市所辖8个县气象站点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暴雨资料,应用天气学及气候学等原理,对大同地区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6.
该刊主要介绍理论研究成果在气象科学力面的实际应用.包括气象学、气候学、海洋气象学、水文气象学、海洋力学,气候的物理学基础与模式化等的研究应用于长、中、短期天气预报,气象测定,台风与风暴,城市气候,气象雷达观测,数值预报技术,卫星资料的利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17.
新书介绍     
现代气候学研究会进展本书全面分析分析了近 20年来气候学研究的前沿进展,涵盖了气候诊断、气候模拟及气候预测等内容。全书分三篇 21章,第一篇介绍气候系统与气候变率,第二章介绍 ENSO系统与短期气候预测,第三章介绍十年到百年气候变率与长期气候预测。 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浅出,可读性强,是大气科学领域的专业参考书,也可供地球科学其它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46万字,定价 29.00元。 草业恢复与沙漠化防治 2000年入春以来,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 12次扬沙、沙尘暴天气,恶劣天气发生之早、频率之…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 40a气象资料 ,利用气候学计算方法和辽宁农作物气候产量模型 ,建立了适合本溪地区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模型 ,计算出各相关参数 ,得出了近 40a本溪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认为 :太阳辐射量减少、降水量减少是本溪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屯昌县雷暴气候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气候学角度,利用屯昌县气象局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对屯昌县雷暴天气的一些气候规律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屯昌县是雷暴天气的多发区,其雷暴初终日与年降水量趋势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1981,(4):41-48
P462.5庐山气温考察初步分析〔会〕—江西省气象局气候资料室;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术会议,1980.7,8页 中气情资5013一29P4日2。5高山降水廓线特征〔会〕—新疆气象局研究所李江风;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术会议,1980.6,15页 中气情资5013一52P462.5“冰期之庐山”的气候学分析〔会〕—南京气象学院付逸贤,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术会议,1980.7,16页 中气情资5014一74P462.5南糯山的逆温〔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江爱良,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术会议,1980.7,8页,图1 中气情资5014一81P462.5庐山的气候与旅游〔会〕—《庐山的气候与旅游》编写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