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钱国权 《干旱区地理》2015,38(3):525-530
清代河西走廊年降水量平均约200 mm,靠天然降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农业灌溉主要依靠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河。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实行了一些较为合理的水利制度,如四级负责制、农闲时的修渠制、浇地时的红牌制、计粮均水制、计亩均水制、计工均水制、奖罚严明制和流域统一管理制,并总结出了一些先进的水利技术。如引水时凿洞通水,飞槽渡水,偃水上流;行水时衬砌防渗,植树固沙;灌溉时串灌、漫灌、块灌、畦灌、沟灌综合运用,灌溉不足时相地移坵;验苗察土晴晒泡水法;保护水源涵养森林等。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河西走廊应实行全流域管理制,在不适宜水利开发的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或退耕还草,争取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河西社会。  相似文献   

2.
李子君  李秀彬 《地理学报》2008,63(9):958-968
利用时间序列对比法分析了1961-2005 年潮河流域降水、径流、用水量、水利工程、 水土保持措施变化。结果表明: (1) 自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潮河流域年平均面雨量略有减 少, 但流域年径流量却呈明显减少趋势, 1991-2000 年的流域年径流量平均值为1961-1970 年 的90.9%, 减少幅度较大; (2) 潮河流域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与水利水保等人类活动有关。利用 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评估了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对年径流量的影响程度: 1981-1990 年、 1991-2000 年、2001-2005 年、1981-2005 年, 受水利水保措施影响所产生的年均减水量分别 为1.15、0.28、1.10、0.79 亿m3, 水利水保措施减水效应分别为31.99%、7.13%、40.71%、 23.79%。水利水保措施对枯水时段的减水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6,26(4):432-437
基于大量实测资料,用经验统计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和降水变化对嘉陵江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利水保措施和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降水减少,共同导致了嘉陵江流域产沙量的减少。分基准期(1956~1982)和措施期(1983~2000)分别建立嘉陵江江流域产沙量与年降水的指数方程,运用这些方程对于降水变化与水利水保导致的产沙量变化进行定量区分,得到了措施期中降水量减小所导致的减沙量、水利水保措施导致的减沙量、总减沙量以及降水减少和水利水保措施各自占总减沙量的百分比。水保减沙效益随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当降水量超过某一临界值,还可能出现负效应。研究表明,水利水保减沙量随年降水量而增大,在年降水量为970mm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减小;当年降水量为1180mm时,水利水保减沙量变为0。  相似文献   

4.
<正>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水利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表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水的作用十分重要。水利旅游是指以水域或水利工程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要吸引物的一种旅游形式  相似文献   

5.
邓铭江 《干旱区地理》2020,43(5):1155-1168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生产力集中度较高,现代工业、农业、交通信息、教育科技等较为发达的区域,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疆 53%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疆 67%,城镇化率 68.9%,远高于全疆 42.1%的平均水平,然而水资源却仅占11%。为破解资源性缺水困境而实施的“两河调水”工程正在陆续建成发挥效益,如何优化配置原水与客水、高水与低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等各种水源,统筹协调区域、城乡、兵地、产业、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各种需求,已成为亟待研究决策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天北带水资源可利用量、生态环境需水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调水工程新增水量,提出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贯彻新时期“十六字”治水思路和“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与综合调控措施,主要学术观点和结论为:(1)结合“两河调水”工程,在天山北坡建设东西连通的输水大通道,将由南向北流的逐条河流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南北交汇,东西贯通,覆盖整个区域的“大水网”,实现全域水源优化配置。(2)按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城,适水发展”的原则,强化国土空间管控,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自然和谐”为原则,优化“三生空间”发展格局。(3)打破旱区弱水资源承载力、高生态胁迫压力、低经济发展能力的桎梏,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个维度,科学把控“大水网”建设和水利发展定位,合理配置“三生用水”,耦合协调“三生关系”,实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4)面向未来和新基建工程的喷涌发展,建设水物理网、水信息网、水管理网“三网合一”的智能水网势在必行,代表智慧水利的发展方向,也是当代水利科技前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塔西河流域水利建设、水土开发的调查分析基础上,从不同时期流域水利投资项目、投资结构及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对流域水利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还对流域近期的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的效益作了分析比较和评估。  相似文献   

7.
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WR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RSIS(Wetland Reservoir SubIrrigation System)灌溉-排水-湿地综合管理系统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1世纪初开发出来的.是为了控制、减少乃至解决农田非点源污染问题.修复水环境而采取的以水利技术为主的综合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关于珠江河海划界的意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赵焕庭  王丽荣 《热带地理》2001,21(3):218-222
大河河海划界不能简单地把河流入海由窄变宽的口门断面作为河海分界线。文中分析了大河珠江河口的自然与开发利用的有关情况后,提出主要根据咸水入侵和淡水冲出程度以及生态环境,并参考港口航道、水利和环境监测等因素,划出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由水行政机关主管河口段和河口延伸段的开发利用、整治和管理的行政事务是适宜的,要大力协调段内所有涉水项目的规划和工程的计划行动。  相似文献   

9.
一、河南省地面水水质现状评价 我们根据1986年全省地面水监测数据,采用全国水利系统《一九八六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评价及污染发展趋势研究实施方案纲要》中的“分类指数迭加法”。水质评价方法及计算模式见表1。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4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及紧密度等空间分析手段和GIS空间分析工具对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分布类型、均衡性、紧密度等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4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到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通达度。结果表明:(1)省级水利风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2)43处省级水利风景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3)景区间的紧密度指数值中等(0.53),可避免较为激烈的空间竞争;(4)景区的通达度平均值较高(2.70 h),空间可进入性较好,其中25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通达度高于18处省级水利风景区。本研究对江苏省水利风景区的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文静  毛华松  罗评 《热带地理》2023,43(1):155-167
以巴渝地区形态结构完整且具有代表性的梯田区域遥感图像为研究对象,结合史料分析和田野调查,采用可视化的景观图式语言,对单一的梯田水利技术及其时空组合模式以及梯田人居环境3方面的营建特征进行分析,构建巴渝梯田人居系统的景观图式体系。研究发现:1)响应巴渝山地地貌及“春旱夏涝”降雨特征,形成秋水春用的冬水田、夏季排洪的冲冲田以及四季关水的囤水田等系列在地性梯田水利技术;2)巴渝梯田水利技术在时间上形成适应春旱夏涝的“秋蓄-冬沃-春耕-夏排”水资源管理模式,在空间上形成顺应地貌的“高囤-低灌”组合模式;3)梯田人居环境响应地貌影响下水安全差异性,呈现交叉汇聚梯田基底与涵养林为基底嵌套咬合散点型民居斑块的“有机分散型”低山丘陵区梯田人居模式,和涵养林为基底边缘渗透单向跌落梯田与集中型聚落斑块的“大面集中型”中高山沟谷区梯田人居模式。综上,巴渝梯田水利技术类型、组合方式以及梯田人居在山地地貌的建构模式是契合巴渝特有地理地貌和水文条件的经验集成,对城乡低影响开发建设以及传统营建智慧的保护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我国工农业年总产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的战略目标。自治区党委又要求新疆翻的更多一些。要达到这一目标从那里着手呢?王恩茂同志指出:“改善农牧业的生产条件,重要的是抓水的问题”农业战线不能不管水而听其自流,必须同水利战线紧密配合,经济利用,使水完全生利而提高水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颖  盛静芬 《地理科学》2002,22(1):12-17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滨水地区的规划与建设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水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景观功能,水源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游乐运动功能,生态环境功能以及文化历史渊源与发展文化的功能等。滨水地段是城市的珍贵资源,需很好从“人地和谐相关”与“生存环境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导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并对广州市珠江两岸滨水区域的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一些建议:1)浚深与疏通内河航运,使珠江干流成为多功能的水道;2)利用深水潮流通道,扩大建设“虎门”海港;3)珠江滨水带景观规划必须具备层次性与地带性;4)保证沿岸留有充分的公共空间、娱乐场地和绿地林带;5)提高堤围的设防标准至100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6)沿海潮滩、沙洲、岛屿在原养殖与农业开发的基础上,开展田园风光旅游与度假旅游;7)沿岸水污染控制和治理。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能源、碳排放是扰动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重要因素,单要素变化会产生联动效应,传递生态压力,影响区域和产业的持续发展。以新疆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2、2017年新疆投入产出表,运用环境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模型呈现“水-能-碳”网络系统耦合特征。结果表明:(1)混合水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居民消费,混合能、混合碳主要用于国内省外流出和资本形成总额。(2)水类网络循环率小于42%,能类网络和碳类网络循环率小于25%,网络系统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3)水类网络、能类网络、碳类网络系统鲁棒性向发展停滞一侧倾斜,整体展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4)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各部门间的水系统、能系统、碳系统关联性不强,控制与依赖关系尚处于偶发状态,产业间“水-能-碳”未能形成协同关系。厘清新疆“水-能-碳”耦合系统规律,为实现低碳高效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供实证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政策、测度评价、水利规划以及水资源管理4个方面,分析和总结珠江三角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现状与进展.认为节水减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水资源规划应着眼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治理一体化的层面,对节水减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和合理水价体制应该是促进珠三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点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将迎来新的春天。本文从当前农村水利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的重要性与形势,并就构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创新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与改革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锡林郭勒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指标实现程度、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适应程度、规划空间布局等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评价,确定锡林郭勒盟耕地保有量可实现规划控制目标,基本农田、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用地均与规划目标产生不同程度偏离,并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规划顺利实施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第六次“空间行为与规划研究会”暨“时空间行为的理论发展与规划实践”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2月15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地环大楼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一楼128会议室成功举办。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时空间行为的核心概念与理论思考、时空间行为的规划思考与应用探索等。  相似文献   

19.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的人教社编著的初中《地理》第三册第六章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在《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一框中有这么一段:“南水北调工程,计划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这项工程规模巨大,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目前正在研究规划中。”  相似文献   

20.
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从水情、水生生物、水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水利设施对淮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利设施的调节作用,大部分湖泊平均水位提高,水位变化趋于平缓,但部分河道型湖泊情况正好相反,水位下降且变化幅度较以前增大。同时,闸坝的存在阻碍了水生物的洄游通道,降低了河道水流流速,导致水生生物数量和种类发生较大变化,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加之闸坝的不合理调度,常常诱发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