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是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协调的中国地学大断面项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八十年代后五年的重要课题——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lobal Geoscience Transects简称GGT)的一个组成部分。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总结北美洲大陆——海洋断面计划执行十年后的经验为基础,拟定出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目的是以统一的格式来编制分布在全球各关键部位的200多条断面(最后落实为130余条断面),提供大洋到大陆过渡带、大陆地壳和岩石圈的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模式,并进行对比。通过综合研究来了解全球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圈结构、成因和动力学模式。中国岩石圈计划全  相似文献   

2.
全球地学断面(GGT)──以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为例吴功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100037)关键词地学断面,岩石圈,动力学80年代后五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CL)提出了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美国康乃尔大学M.Barazangi教授倡议编...  相似文献   

3.
由辽宁省地震局卢造勋、夏怀宽研究员主编的,以辽宁省地震局多名技术人员为主,并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共同完成的“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至辽宁东沟地学断面”即将由地震出版社采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发行。全球地学断面(GGT)计划是80年代后半期国际岩石圈计划中的一项全球性的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4.
国际大陆岩石圈的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讨沦会暨第三届全国构造地质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市怀柔龙山宾馆举行。与会正式代表520人,列席代表80人,来自18个国家,他们欢聚一堂,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本届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同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起,并得到国际联合会岩石圈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委员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构造委员会、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的支持共同召开的。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305地学断面北段的地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305地学断面研究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地学断面,综合研究不同地质单元的地层、沉积、构造、岩石、变质作用,以及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研究岩石圈演化历史和动力学过程以及它们与矿产和石油资源形成及分布的关系(吴乾蕃等,1990)...  相似文献   

7.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球动力学模型初探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高锐  丁谦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A02):3-14
概述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研究的地学环境,调查研究内容和初步建立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为主,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楔入为辅的双向挤压环境是大陆岩石圈最新变形的背景,下地壳的挤压和上地壳的逆冲走滑以及滞后伸展构造组成了岩石圈变形的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评审会议于今年10月22日—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这是国家地震局的重要项目之一。10月25日由国家地矿部、中科院、教委会、测绘总局及国家地震局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了这一图集。 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是当代国际地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演化,为矿产和资源的远景规划、减轻各种地质灾害服务。为了赶上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9.
东沟—海城—林西—锡盟深地震测深剖面是我国布设的十二条地学大断面中的一条,全长约一千多千米,是我国东北南部地区又一条大的深地震测深剖面.剖面跨越华北地台、内蒙吉黑断褶带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近似垂直的穿过赤峰—开原等十二条深大断裂.并通过海城、敖汉地震活动区.测线经过高山、平原、沙漠地区,地形地貌条件十分复杂.根据地学断面的要求,在该断面上要开展深地震测深、大地电磁测深、重力与航磁和地震地质等工作,并要求物探方法的探测深度达到M面以下的上地幔.该断面的东段闾阳  相似文献   

10.
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除两次全体参加的大型学术报告会外,组织了22个专业组(C.01—C.22)、6个专题讨论会(K.01—K.06)及10个国际岩石圈计划专题讨论会(L.01—L.10),分别进行了学术活动。涉及新构造、现代板块运动及地震构造方面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组中:在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组(C.03)中组织了三次地貌、古地貌及新构造学的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发展中地质学的作用—东南亚地区讨论会》在国际地质科学协会(IUGS),地学工作者国际发展协会(AGI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学院的支持和赞助下于1986年12月15—20日在香港举行。香港地质学会(GSHK)组织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7个国家或地区的百余名代表,其中包括中国代表17名。国家地震局系统参加会议的有丁原章、汪良谋、张虎男、章淮鲁等4人,他们都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大会  相似文献   

12.
现代地球科学,在我国发展较晚,到了清末,北京京师大学(即后来的北京大学)才设有地质学科。民国成立后南京中央政府(后迁北京)实业部设立地质科,迁北京后,又创办了地质讲习班。1916年乃将中央实业部地质科扩大为地质调查所,并将讲习班归还北京大学,继续地质教学任务。至此,我国现代地学教育和调查研究,才算正式开始。调查工作开  相似文献   

13.
根据格尔木一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重力场特征,参考有关地质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5个二级构造、15条较大断裂。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这篇短文介绍了国际岩石圈计划(ILP)的全球地球科学断面计划(Global Geoscience Transects project,简称GGT)的性质和目的。断面这个词的含义就是要通过综合研究一切可以利用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的信息做出一个横剖面,其深度至少要达到莫霍界面,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所提供的资料和解释有统一的标准,使得世界不同地区的地壳性质能够直接对比,断面的构制鼓励不同学科的地学家进行地区的和国际的合作,使问题和分歧取得合理的解决,因此希望断面的初步草图能在1989年华盛顿的第28届国际地质会议上展出。  相似文献   

15.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地震折射测深结果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地质》1991,13(3):193-204
江苏响水—内蒙古满都拉地学断面呈东南—西北向斜跨中朝地台及其南北两缘。本文是论述断面的地震折射测深结果,结合部分大地电磁测深和重、磁资料,对断面通过的八个地质构造单元,分别阐述它们的地壳结构、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并同时探讨了沿断面区域的地震活动的深部结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在苏日合作期间,进行了太平洋到亚洲大陆的过渡区内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动力学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结果。经过地震、地质、岩相学、重力测量、磁测、大地电磁法和热流测量资料的综合解释,编绘了深达300km的构造圈地质-地球物理剖面(地学断面)。并计算了沿地学断面的深部温度场以及部分熔融面的深度,后者可被视为软流圈的上界。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代以来,用人工地震学及天然地震学方法研究岩石圈结构的活动及成果急剧增加。全球已完成约40000km的反射地震剖面,对岩石圈内部的许多细节,如克拉通、造山带及大陆增生带的结构及形成提出了新的认识。三维层析成象技术对地球局部区域的成象,使我们对火山、裂谷等深部构造及动力学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全球地学大断面的编绘,将极大地丰富关于岩石圈结构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会议 名 称会议地点联 系 人 及通讯地址1985.21985.51985.61985.6.26—281985.7.29—8.9阿拉伯和东北非泛菲地壳演变讨论会(第二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164项目会议)海洋地质学会议国际中、南美洲近代地壳运动讨论会国际非洲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会议(两年一次会议)欧洲岩石圈演变会议大陆扩张构造学会议国际地球化学勘探会议(地球化学勘探协会第八届国际会议)国际数学大地测量学讨论会海洋断裂带会议欧洲科学编辑协会第二次会议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春季会议第二届国际土壤力学和地震工程会议欧洲勘探地球物…  相似文献   

19.
一、地壳结构利用反射波法深部地震探测研究,国际地学大断面Ⅷ南段别特里奇—尼科波尔剖面的结果对保加利亚境内的深部地壳构造研究有着一定的贡献。该剖面从西南到东北与巴尔干半岛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震局主编的《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于1985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武汉评审通过。《图集》的编纂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岩石圈动力地图集,并将载入国际岩石圈研究的史册。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坚硬固体壳层,是与水圈、大气圈适成对照的。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重新提出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的理论以来,岩石圈已被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岩石圈动力学也成为当代地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