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旗岭硫化铜镍矿床是一组矿床,产于吉林省中南部,典型矿床有红旗岭1号矿床。辉发河大断裂是穿壳岩石圈深断裂,是镁铁超镁铁质岩浆上升的通道。硫化铜镍矿床产于燕山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对含矿岩体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形成含矿岩体的岩浆为钙碱性玄武岩岩浆,并后期混染了壳源物质。矿床主要形成于岩浆熔离作用,伴有接触交代及热液成矿的叠加,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  相似文献   

2.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我国第二大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查明其岩浆来源、结晶温压条件等, 通过薄片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对红旗岭成矿岩体辉石化学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旗岭单斜辉石全部为普通辉石, 斜方辉石均为古铜辉石;辉石成分变化较大, 普遍富镁贫铁, 总体上表现出低w(TiO2)、w(Al2O3)和w(Na2O)的特征;单斜辉石Di端元比例变化较大, 具有由富镁向富钙方向演化的趋势, 与世界上一些典型镁铁超镁铁岩体单斜辉石的演化趋势明显不同。红旗岭主要成矿岩体母岩浆属于拉斑玄武质岩浆, 为幔源岩浆, 分异程度较高。辉石温压计算结果表明, 红旗岭主要成矿岩体辉石结晶温度为1 100~1 250℃, 岩体形成深度为12.3~20.7 km。  相似文献   

3.
白芒营(宝昌)、三合圩、铁砂坪(深坪)、红旗岭等四个隐伏岩体,均产出于隆起区与拗陷区的接合部位。就成岩环境而论,白芒营(宝昌)隐伏岩体是包括湘南地区在内的华南加里东地槽褶皱隆起过程由地槽堆积物通过深熔作用形成的;而三合圩、深坪、红旗岭等三个隐伏岩体则是中生代以来地台活化阶段,由先成的花岗质岩石经再生—重熔作用形成的,它们分属二个不同构造岩浆活动旋回的产物,在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副矿物、同位素组成、稀土配分诸方面特征虽有明显差别,但就成因类型而言,则均属改造型花岗岩类。后三者与钨、锡矿化关系密切,具有成矿岩体的主要地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茶尖1号岩体是茶尖矿床主要成矿岩体,其岩相组合为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角闪岩、角闪辉岩、辉长岩和闪长伟晶岩.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表明,茶尖镁铁-超镁铁岩的形成时代为239.6±2.6 Ma,属于印支期.结合红旗岭矿田已有年代学数据显示,红旗岭矿田成矿岩体形成时代具有由西南至东北依次变新的趋势.茶尖1号岩体的形成年龄明显早于红旗岭成矿岩体,矿床形成年龄差最大可达20 Ma,红旗岭矿区的镁铁-超镁铁岩浆的活动时间应开始于240 Ma之前且持续时间较长.茶尖矿床1号岩体中发现的捕获锆石核年龄为1.7 Ga和0.6 Ga,为镁铁-超镁铁岩浆混入地壳物质提供了直接证据.捕获锆石年龄与华北地台新元古代和中元古代构造-热事件相对应,表明其来源为华北地台基底.   相似文献   

5.
吉林红旗岭铜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矿区地质背景、含矿岩体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吉林红旗岭钢镍矿床的成矿过程。提出含矿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海西期镁铁—超模铁质岩体,岩体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低阻、高磁、高重力的地球物理异常等信息。结合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建立了红旗岭钢镍矿床综合找矿模型,利用找矿模型评价了红旗岭矿区的岩体,确定沿老砬子-付家-黄瓜营子断裂带分布的镁铁-超模铁质岩体是找寻矿床的有利靶区。其中1号、7号岩体的深部应作为找寻大中型富矿岩体或隐代富矿岩体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超基性杂岩带的综合研究,在奥尔塘地区发现了磁铁矿-磷灰石矿床,该矿床产于隐伏的辉长岩杂岩体中。对该含矿岩体特征、岩矿石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地质特征的调查研究,表明库鲁克塔格地区基性-超基性杂岩带铁磷矿成矿条件好,找矿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7.
张信 《矿产与地质》2007,21(4):415-420
通过对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对岩(矿)石同位素、稀土元素、成矿温度等地球化学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认为,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受深部隐伏的深大断裂控制,可能与黄岗梁矽卡型铁-锡矿床同属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并认为,在该成矿带上及大井矿区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禾尚田钨锡矿床产于上泥盆统天子岭组碳酸盐岩中,矿床类型为石英细脉带型,脉体具有倾向上延伸长、厚度变化不大等特征。根据区域重、磁及化探资料推测,在九峰岩体与大东山岩体之间的瑶山复背斜,两岩体深部几乎可以相连,矿区深部可能有隐伏岩体,且矿区所做的重力剖面测量工作发现矿区处于隐伏岩体的上凸部位;另外,钨锡矿床的成矿时代与其南北两侧的大东山岩体、九峰岩体时代基本一致,且该时期又为粤北乃至整个南岭地区成岩成矿高峰期;说明禾尚田矿区钨锡矿的成矿与深部的隐伏岩体关系密切,基于此,建立了禾尚田钨锡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后续的勘查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柏 《湖南地质》1990,9(3):13-19
在矿床地质研究程度极高的郴县东坡矿田,近几年相继发现了野鸡尾石英斑岩型锡矿床和红旗岭锡矿床等,这表明该矿田仍有找矿潜力。根据我们对东坡矿田构造层次与成矿关系等的研究发现,东坡矿田的内生多金属矿床均产出在构造层次发生梯变地带(段),从而提出从构造层次的角度预测隐伏内生矿床的四条基本原则,并在东坡矿田提出了东坡山、横山岭、龙头岭三个隐伏矿床预测区。因此矿田构造层次的研究是矿田控岩控矿构造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光山县千鹅冲铜钼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生的一个隐伏矿床。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以及矿床特征等分析与研究,认为铜钼矿床为深部隐伏岩钟斑岩体。外接触带铜钼多金属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隐伏岩体顶上带中,矿床规模与隐伏(斑)岩体或隐伏(斑)岩体上方岩钟(成矿母岩)、隐伏岩体顶上带(赋矿围岩)及区域性断裂构造等密切相关。该矿床的发现对该成矿区带找矿隐伏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裂隙强度、蒸发晕和原生晕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了长营岭和八步岭均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早期以岩体的热力场作用为主,形成矿区的水平倾向分带;中晚期以构造应力场作用为主,形成矿床的垂直逆向分带。根据矿液流向等方面资料分析,长营岭岩体的高点应位于矿床中北部,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南部。本区深部找矿的重点也应放在矿床的中北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清水塘铅锌矿地层、岩体、围岩、矿体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硫同位素分析,结合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温度、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探矿因素分析,认为本矿床类型为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铅锌矿床,但成矿与出露印支期岩体关系不大。从卫片、重力资料、地表蚀变均推测矿区南西深部存在隐伏岩体,且矿体深部向南西侧伏。本区岩浆热液可能与深部隐伏岩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钱建平 《矿物学报》1998,18(4):514-524
通过对裂隙强度,蒸发晕和原生晕的系统研究,作者提出了长营岭和八步岭均存在隐伏岩体,成矿早期以岩体的热力场作用为主,形成矿区的水平顺向分带;中晚期以构造应力场作用为主,形成矿床的垂直逆向分带。根据矿液流向等方面资料分析,长营岭岩体的高点应位于矿床中北部,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南部。本区深部找矿的重点也应放在矿床的中北部。  相似文献   

14.
李爱  王建  宋樾  刘建国  薛胜超 《地质学报》2018,92(2):263-277
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矿区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主要由橄榄岩、辉石岩和辉(苏)长岩组成。本文通过对红旗岭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主、微量及铂族元素(PGE)的研究,探讨了红旗岭岩体成矿母岩浆性质、PGE亏损的原因以及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红旗岭岩体具有高MgO(平均28.75%)、低TiO2(平均0.44%),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极低ΣPGE(平均2.08×10~(-9))和高Cu/Pd(平均2916×10~3)的特征。岩石样品显示相似的微量和PGE配分模式,表明其来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根据橄榄石-熔体平衡及质量平衡原理估算出红旗岭母岩浆为高镁玄武质岩浆(MgO=10.74%、FeO=7.78%)。红旗岭母岩浆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发生硫化物熔离作用导致了红旗岭含矿岩体PGE的极度亏损。结合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历史,本文认为红旗岭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碰撞后伸展环境,矿床的形成受到了古亚洲洋俯冲结束后板片断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红旗岭镍矿田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茶尖矿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茶尖矿区已往勘查中共发现2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并在1号、新6号、9号、18号岩体中发现小型铜镍矿床,2号、10号、14号等岩体中发现铜镍矿化.从岩体岩石学及蚀变矿化特征、岩体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并与红旗岭镍矿区进行对比,认为其与红旗岭区镁铁-超镁铁岩具同源性,矿床属熔离-贯入型成因,后期热液叠加又是茶尖区独有的成矿特征,通过分析、对比,确定了该区找矿意义和前景区.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一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17.
枞树板铅锌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结合区域成矿规律分析,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千里山花岗岩,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成矿温度168℃~244℃,它属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床。与柿竹园钨多金属矿、红旗岭锡(铅锌)矿、南风坳银(铅锌)矿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与千里山燕山早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8.
张林  张录星  杨彦峰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75-478
崤山地区地球物理异常配套发育,重力低异常和正磁异常吻合对应,显示重磁异常同源的可能性.已知矿床及地球化学异常在重、磁异常范围内分布.研究认为该地球物理异常由隐伏的中酸性岩体引起,岩体在侵入定位时,岩浆热液活化、携带成矿物质并迁移到有利的成矿部位形成工业矿床.侵入岩体的定位空间、物性参数及成矿作用形成了隐伏岩体、矿床分布与地球物理异常形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大湖塘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从岩体的空间分布、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岩浆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结果表明,该矿集区燕山期岩浆岩是-个半隐伏―隐伏的多次侵入的岩株状杂岩体,均属强过铝质的S型花岗岩,为岩浆成因,深熔浅成,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各期次岩体W、Sn、Mo、Bi、Cu、Zn等成矿元素含量高,矿床、矿体及矿床金属分带均围绕岩体展布,是成矿的母岩.成岩与成矿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20.
红旗岭镍矿区是我国岩浆岩型铜、镍硫化矿床的主要矿化集中区之一,以往勘查中只在1号岩体中发现中型铜、镍矿床,在7号岩体中发现大型铜、镍矿床,目前在3号岩体深部发现了厚大镍、钴矿体.对3号岩体岩石学特征、岩体微量元素特征、岩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该岩体矿石与镁铁-超镁铁质岩具同源性,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并发生就地熔离和重力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