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涂翠平 《地质论评》2024,70(3):1225-1228
北碚,地处重庆主城西北部,背靠缙云山,嘉陵江环城而过,拥有宜人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历史上翁文灏、黄汲清、李春昱、侯光炯等科学巨匠都曾在此耕耘,特别是1937年~1945年日本侵略中国期间,一大批东部地区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西迁于此,得以延续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北碚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闪耀的科技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建立最早、机构最完备、科研水平最高的中央地质调查所(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就是其中之一。本文追溯了中央地质调查所在抗战时期西迁北碚,在学术研究、科学救亡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以供世人追忆和缅怀。  相似文献   

2.
侯江 《江苏地质》2008,32(4):317-323
抗战时期,中央地质调查所内迁重庆北碚,中国西部科学院帮助其在纷乱的战时安定下来,开始相对稳定的科研工作,主要在西部地区开展调查、从事科研。地调所的科研血脉得以传承,成为战时国内矿产资源调查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古植物学和地质学家、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李星学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2010年10月31日18时57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4岁。李星学先生字行之,湖南郴州人。1917年4月生,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2年7月—1946年8月在重庆北碚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1946年9月—1950年1月在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任技佐、技士,1950年1月—1951年5月  相似文献   

4.
地质界消息     
《地质论评》1941,6(Z1):202-214
地质界先进丁在君先生不幸于民国二十五年在湘误中煤毒,病故长沙,至本年一月五日正是五周年,是日中国地质学会特假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礼堂开一联合纪念与演讲会,  相似文献   

5.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2,68(5):2022092004-2022092004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三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三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机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质界消息     
民国三十年十二月十四日上午十时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北碚临时所址举行二十五周年纪念会。是日会场大门外高扎彩坊,上题‘力赴前程’四字。入门见‘平宁长庆’及‘鸿文詠德’八字,走廊会场及招待室悬挂礼品,内有翁文灏朱家骅陈  相似文献   

7.
一、旧中国时期 四川有机构从事岩矿分析是从1932年秋重庆北碚的中国西部科学院理化研究所成立时开始的。当时筹建理化研究所的主要负责人是李乐元和徐崇林两先生,岩矿分析的对象主要是重庆地区的煤、其次是铁矿,冶金辅助材料和该院地质研究所采集的岩矿样品。其研究成果则在中国科学社的机关刊物《科学》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0,(4):F0004-F0004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又名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原名地质部西南地质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2年。是国土资源部的专业地质调查研究机构,直属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主要承担西南地区的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任务及相关综合研究工作;承担西南地区地质调查资料信息的接收、保管和服务;承担有关项目管理和监管工作;承担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西南项目监理部有关职责。  相似文献   

9.
史静  王鑫  肖仙桃  白光祖  刘澜  章茵  王欢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6,90(10):2962-2969
目前,国际上一般都用科学论文的产出及其被引情况衡量基础研究的水平。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巴西、印度、中国、南非4个金砖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5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4个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耿元生 《地质论评》2023,69(1):316-338
原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资源委员会矿产测勘处都曾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在1949年以前总体地质人员少、部门分散。为解决解放初期矿产资源紧缺和地质人员短缺的矛盾,1950年8月经政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及其领导下的矿产地质勘探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开始了地质界一元化的机构改革。1951年5月7日新成立的3个机构开始运行,在运行初期实行地质研究人员的双重身份制度,即在矿产地质勘探局为技正,在研究所为研究员。1952年6月初步确定了各单位内设机构和人员,同时各专业地质队陆续成立,开始了人员的再次分配。1952年8月地质部成立,矿产地质勘探局,逐步转变为地质部的不同部门,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全面接受地质部的领导。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这次变革中人员被分散到新成立的3个部门和有关单位,原来的内设机构被彻底分解,事实上被撤销。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以调查为本、调查与研究紧密相结合的研究风格和特色,在解放初期,不论是矿产地质勘探局还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都围绕国家急需的矿产资源开展工作,都谈不上与中央地质...  相似文献   

11.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章茵  刘澜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4,88(8):1616-162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美国、英国和日本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3年发表的论文为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及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3家地质调查机构的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史静  肖仙桃  王鑫  白光祖  刘澜  吴秀平  章茵  李玉馨 《地质学报》2015,89(12):2433-244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以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芬兰5国的地质调查机构2000~2014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对象,从产出论文数量和年度变化、主要研究领域和热点变化、国际合作和机构合作等方面,对5个机构的工作内容、科研发展态势进行判读,为国内地质调查机构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地质科学》2022,57(1):294-314
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中华民国时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最具国际声誉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在南京解放后它的演变过程目前尚缺少详实而准确的文献资料。本文基于历史档案,结合有关文献,较为详细地梳理了1949~1951年中央地质调查所先后被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1949年5月~1950年6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1950年7月~1950年12月)、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1951年1月3日~1951年5月6日)接管的过程。本文还整理了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后,中央地质调查所全所工作人员一致希望隶属中国科学院的经过,以及最终于1951年5月7日奉命改组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尧  杨建锋  张翠光 《地质通报》2016,35(11):1918-1925
欧盟是世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在环境地质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先进的理念、经验和做法。在论述欧盟环境管理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填图、监测、机理研究3个方面分析了欧盟地区环境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现状,概括总结了其在环境地质领域的科学发展战略重点,梳理出各成员国地质调查机构从传统地质调查工作向服务生态管理的现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变的发展路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环境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启示:加强地质环境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加强统一的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地球关键带三维地质调查与监测;加强地质环境事件快速响应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和布列颠歌伦比亚省地质调查所的职能、任务、机构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指出地质工作社会化是国外地质调查机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的共同趋势,文末对组建中国地质调查机构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先生,早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地质组(专业),先后在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地质研究所(现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他在第四纪科学、黄土科学领域取得辉煌成就,成为中国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曾任中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介绍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和布列颠哥伦比亚省地质调查所的职能,任务,机构运作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指出地质工作社会化是国外地质调查机构职能发生重大转变的共同趋势,文末对组建中国地质调查机构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吴福元 《岩石学报》2021,37(1):284-316
1913年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成立时称农商部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代表了中国现代科学的起始,在中国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它成立后的几十年间,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大地构造学、地震学、土壤学、古生物与古人类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是民国...  相似文献   

19.
李学通 《江苏地质》2009,33(2):218-221
今天的南京市珠江路700号,有一栋漂亮的红色建筑——南京地质博物馆。它不仅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学习地质科学知识,了解中国地质学发展历史的课堂。南京地质博物馆堪称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收藏标本最丰富的地质专业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建于1935年的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而它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16年成立于北京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陈列馆。这里曾是中国地质学研究的中心,中国地质科学史上的圣地,也是新中国几十位两院院士的“科学故乡”——南京市珠江路942号(现700号)。  相似文献   

20.
《地质科学》2015,(3):981-981
在我国几代地质学家的非凡努力下,今天我国地质学在许多学科建立了全球性的威望,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人生百年,地球一瞬,地学先驱们的成果不断被发展和超越,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给中国地学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度开发的智慧资源。以人物亲身经历为主线,作为研究中国地球科学发展史的一种新的尝试,我国几代地学先驱的后辈亲友们走到了一起,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忠实地讲述了民国时期以中央地质调查所为主体的中国地学家群体的科学人生,汇集出的成果,就是这本《百年地学路 几代开山人--中国地学先驱者之精神及贡献》。先驱们的科学精神,以文字和历史图片的形式得以客观反映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