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7 毫秒
1.
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峰  华仁民 《岩石学报》2000,16(3):371-379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示踪剂。花岗岩体侵位构造的研究对于揭示花岗岩体的变形历史和侵位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本文研究了海洋山花岗岩体的内部构造、与岩浆侵位应力有的围岩构造及热接触变质带特征,探讨了岩体和围岩的应变状态。研究发现,从岩浆侵位到冷凝固结,海洋山花岗岩体经历了液态流动、塑性变形和“半固态”冷凝阶段的演化。岩体各单元的应变类型分别是单轴压扁、平面应变、单轴压缩,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望云山复式花岗岩体侵位时的动力学状态,对该岩体进行了岩石磁组构参数测定,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反映了望云山得式岩体侵位过程中构造环境的变化和单元岩石的暗色矿物组成及其性程度的高低;磁面理的产状与岩体形态和岩石单元分布相吻合,清晰地反映了不同构造单元岩浆侵位方式;磁线理指示岩体的侵位中心,线理表现形式不一,标示侵位方式与受构造应力的不同;晚期岩浆对早期岩浆中的磁线理有一定的改造作用,磁线理方向基本上反映了岩浆原始流动状态;从磁化率椭球参数可以看出岩浆侵位的应变状态;岩浆应力场分布体现了岩浆侵位方式及其所处构造环境,岩体岩石磁组构参数佐证了区域构造,围岩构造及岩体内部其他构造所反映的岩体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在伸展拉张构造环境中花岗岩体“被动”定位,在挤压环境中“主动”定位。而本文研究显示,亚干变质核杂岩同伸展构造花岗岩体仍显示有较强的主动侵位作用。这些岩体发育同心状单元分布型式、边强中弱的应变型式,特别是围岩同侵位变形。围岩的应变分析表明,围岩韧性压缩大约提供了现今岩体16%~24%的定位空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体是大陆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在造山带中可达20%~90%.大陆地壳增生与花岗岩浆的上升侵位有重要的关系.同时,花岗岩分布区也是重要的金属矿床集中区,如各种热液矿床、矽卡岩矿床和斑岩矿床等.因此,对花岗岩体的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花岗岩体的定位机制研究是花岗岩体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及与之相关构造的研究对于花岗岩区找矿勘探意义重大,所以花岗岩的侵位机制及其与成矿作用自然成为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岩浆动力学与花岗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花岗岩的岩浆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方面及基本思路,包括岩体的构造样式与侵位机制、侵位后的热历史和热状态以及岩浆起源和演化的机理等问题。同时表明,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化对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其与成矿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吴限 《地质与勘探》2018,54(1):31-40
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以构造地质学、流体力学等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粤北石人嶂矿区含钨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分析。通过对岩体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岩浆密度、岩浆粘度、岩浆冷凝速度等岩浆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岩浆动力学特征,发现了密度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侵位过程中的能量聚集有利,冷却速度缓慢,因而有足够的时间满足任何晶体生长。通过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的深入探讨,查明了岩体侵位与钨矿化的关系,为总结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流体动力学依据,为矿床成因探讨和矿山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湘东板杉铺岩体构造样式与侵位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板杉铺岩体的基本特征(形态、产状、主体单元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围岩构造(褶皱、断层、片理等)、内部构造(片麻理、包体、断层、节理、岩脉、岩石磁性组构)等构造样式认为,板杉铺岩体侵位经历了重熔岩浆的产生→底辟上升→多次脉动式上侵的逆旋-气球膨胀的过程,为花岗岩体构造样式研究与就位机制分析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刘耀荣  贾宝华 《地质通报》2000,19(2):159-165
根据板杉铺岩体的基本特征 (形态、产状、主体单元的空间分布、接触关系 )、围岩构造 (褶皱、断层、片理等 )、内部构造 (片麻理、包体、断层、节理、岩脉、岩石磁性组构 )等构造样式认为 ,板杉铺岩体侵位经历了重熔岩浆的产生→底辟上升→多次脉动式上侵的逆旋—气球膨胀的过程 ,为花岗岩体构造样式研究与就位机制分析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九岭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一个花岗岩基,长期以来一直被地质工作者所关注。文章以岩浆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九岭岩体选择典型岩体分布区进行构造解析,探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活动与构造的关系,分析侵入岩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花岗岩是大陆地壳的主要物质组成之一 ,蕴含着探索大陆动力学的重要信息。成因研究特别是混合成因研究可以提供探索大陆结构、生长及壳幔相互作用演化的信息 ;花岗岩形成演化揭示了构造动力学演化、大陆动力学演化及壳幔相互作用演化的某些特点 ;岩浆上升、迁移是大陆内部能量传播、物质迁移和调整的一种形式 ;岩浆的聚集及岩体生产方式与大陆块体运动学、动力学密切相关 ;岩体定时、定位对大陆块体时空定位提供了限制条件 ;变形岩体可作为区域应变标志体和时间标志体 ,研究大陆的变形 ,并有助于古老块体早期构造的解析。这些研究涉及到大陆的形成、演化、内部物质再分配、热动力效应和构造变动等动力学等问题 ,是花岗岩研究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个旧市卡房矿田新山花岗岩侵位机制与成矿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了前人对花岗岩侵位机制的研究,对花岗岩几种重要的侵位机制进行了详述.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工作和实践,从围岩蚀变、流体运移、断裂控制等几个方面对云南个旧新山花岗岩体的侵位机制类型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新山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类型属于岩浆底拱作用,新山矿段内形成的矿床主要有接触带铜锡多金属矿床、层脉状铜锡矽卡岩硫化矿床、变...  相似文献   

12.
幕阜山地区发育燕山期大型花岗岩体,形成了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及相关稀有金属矿床或矿化体。尽管前人对该地区花岗岩、伟晶岩和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时代、空间展布和演化过程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但地质构造对花岗岩和稀有金属伟晶岩的控制作用尚缺乏研究。鉴此,笔者等通过跨幕阜山岩体接触带的多个地质剖面调查,结合区域地质和矿产发育特征,对幕阜山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过程以及构造对花岗岩体、伟晶岩脉和接触变质带的控制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形成以下主要认识:(1)中生代—新生代早期,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早—中三叠世海相盆地、中三叠世后期—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晚三叠世晚期—中侏罗世早期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晚期早燕山运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花岗质岩浆活动与成矿、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中期区域伸展与断陷盆地、古近纪中晚期NE向挤压等7个构造阶段。(2)幕阜山岩体边界主要受NW向、NE向和NEE向等3组断裂控制,其构造机制实质为岩体区断块和岩体外断块对岩浆侵位过程的控制。(3)岩体侵位构造可定性划分为低侵位缓倾接触构造、低侵位陡倾接触构造、高侵位缓倾接触构造和高侵位陡倾接触构造等4类,其中低...  相似文献   

13.
广西姑婆山岩体侵位构造及侵位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环形构造和线性构造特征、侵位断裂—岩墙、岩脉、定向构造和挤压变形构造、外接触带的褶皱构造、岩体的应变测量等方面,系统地对姑婆山花岗岩的侵位构造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该岩体属“气球膨胀”的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茫崖大通沟南山一带多发育中酸性岩体,岩体与围岩接触交代作用强烈,蚀变现象极发育,受阿尔金山大断裂影响,岩浆侵位机制多样,分别具有不同的侵位机制及制约其成矿专属性。大通沟南山西部-斑红山一带,岩体属被动就位机制,岩性为闪长岩、花岗岩,其内部产有捕虏体状的金、黄铁矿(化)体。大通沟南山北部多为主动就位,岩性为闪长岩,其中产有铜镍矿(化)体,主要产于辉长辉绿岩脉与围岩接触带处,少量形成于达肯大坂岩群碳酸盐岩和泥盆纪闪长岩体围岩中。不同的侵位机制、形成环境及对矿物的运移、富集有不尽相同的影响与约束;所以,研究岩体的侵位机制及成矿作用对本区的矿产种类及产出空间有重要的预测及指导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凤凰山岩体接触带的变质与变形特征、显微构造及变形缩短量的计算 ,分析了凤凰山岩体侵位与接触带变形及区域变形的关系。通过接触带变质矿物变形特征的研究 ,揭示了热变质作用与侵位变形的同时性 ;接触带构造变形研究表明 ,岩体周围发育的流变褶皱、韧性剪切带、压溶缝合线等与岩体左旋上升与汽球膨胀侵位有关 ;围岩缩短量的计算结果表明 ,岩体侵位过程造成强烈的围岩缩短是一种强力侵位机制。研究表明 ,凤凰山岩体侵位是在区域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完成的。岩体接触带变形是NNE向水平左旋剪切应力与横向推挤的侵位应力联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五台花岗-绿岩带中王家会花岗质深成岩体中普遍发育的片麻理、矿物线理等内部构造是岩浆侵位晚期岩体处于宾厄姆体状态下形成的流动变形构造。它们切割了捕虏体中的先存构造,但岩体对围岩的作用较弱,且岩体与围岩间不存在强变形带。围岩至少经历了三期区域变形和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研究认为:五台运动末期,阜平古陆与恒山古陆发生的碰撞,造成了深部走滑作用和活动带中地层(五台群)褶皱,为岩浆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构造环境,并为其定位提供了空间。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花岗绿岩带中花岗岩定位的新机制──深部地壳块体间走滑作用控制花岗岩体定位模式。  相似文献   

19.
湖南邵阳-郴州北西向构造带花岗岩成岩与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阳-郴州北西向构造带内花岗岩发育,且呈北西向有规律地继续分布,与成矿关系密切。由于构造环境、围岩条件、剥蚀程度等方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可分为北西段和南东段,它们在花岗岩成岩成矿方面也各具特色。北西段花岗岩主要为“S”型,侵位较深,以主动侵位机制为主,成矿距岩体接触带较远,以Au,Sb为主;南东段以“S”型花岗岩为主,有少量“I”型花岗岩,侵位较浅,成矿一般在岩体接触带附近,以W,Sn,Pb,Zn,Cu和Ag为主。  相似文献   

20.
折多山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每一地质环境都具有特定的岩浆-构造系列,对于花岗岩的类型与构造环境的关系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在综合同位素(Rb-Sr和U-Pb)和地球化学数据基础上,结合微观构造研究方法对康定西部沿鲜水河大型韧性平移剪切带分布的大型折多山花岗岩体的花岗岩类型及其相关的构造环境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并讨论了该岩体的侵位机制。研究表明,折多山花岗岩属地壳局部熔融产物,为S型花岗岩,它的侵位时间距今12.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