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城市化对城市河道的影响,论文选择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典型高度城市化流域布吉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8—2015年10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2003—2017年9期Google Earth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深圳市水系图以及1980年以来的河道整治相关文献,应用RS和GIS技术,构建城市河道演变特征参数,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河道时空格局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1988—2015年布吉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发生剧烈变化,流域城市化率由24.55%增至61.78%,城市化总体上表现出“先快后慢”“下游向上游”“河道两岸向周边”的时空发展特征。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布吉河整治经历了“整治前―防洪措施―防洪与生态措施―清淤措施”4个阶段。② 河道时空格局特征受城市化影响,人口和GDP的发展对河道时空格局的演变具有驱动作用。不同地点不同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河道影响不同,城市化对布吉河干支流河道影响程度存在差异。③ 整体上,2003—2017年布吉河地表河道比例、地表河道弯曲系数、河面率分别减少了19.06%、9.63%、1.79%,各参数与城市化均呈负相关;河床硬化率增长了6.47%,与城市化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中国城市化地区河道保护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内河作为贯穿城市的生态廊道,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网络构建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受空间限制,目前城市内河普遍存在人工渠化、水体污染、景观单一等问题。根据海口市美舍河自身的区位特征,以提升生态、景观与文化功能为目标,对城市内河进行了生态堤岸工程和红树林种植工程。该项工程提升了美舍河的水文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介绍海口市美舍河的生态修复案例,为沿海地区城市内河改造和环境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涌综合整治和污染减排是我国城市发达地区面临的紧迫任务.选择广州市番禺区污染严重的市桥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河涌综合整治和污染减排进行综合探讨.在分析市桥河流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水质现状评价和污染源摸查的基础上,提出布局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和工程减排措施;认为在市桥河流域综合整治过程中除综合运用工程的、技术的、生态的方法进行整治外,还应强化环境社会学理论的运用,重点探讨政府、企业、市民、传媒等利益相关者在城市水环境污染与治理中的角色、作用及相互之间的互动与整合,为城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和流域水污染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的整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河道的各段的整治措施,提出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的关键是:(1)控制河势,治理河岸崩塌,增强河床与河岸的稳定性;(2)充分重视三峡工程建成后对河道变化产生的影响;(3)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长江采砂。并分析了长江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岸线利用的原则。在长江中下游河道岸线利用过程中,还存在:河势不稳定,布局不合理,深水浅用浪费岸线资源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提出遵照河道演变规律开发岸线,保护河岸工程的安全,根据河岸水质污污染与河床特点合理布置引水口和排污口,提高引水质量。  相似文献   

5.
从项目经济的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和减灾为目的,在反思以往黄河治理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河下游河道现状及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的不同季节河道径流量分析,提出了主动实施黄河下游河道改道,将“悬河”降到地表的新方案,并据此探讨和分析了改道工程的必要性,紧迫性,研究了改道的技术与经济可行性,提出将国土资源整治置换,以新增土地资源资本化来回收项目投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治理武夷山麓崇阳溪,提出了崇阳溪武夷山城区段“近自然工法”设计理念、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结果表明:1)采用碎石滩壅水、生态防护等近自然工法可解决山区性河道行洪能力提升与风貌保护之间的矛盾;2)合理营造丰枯季水位下的生态景观是山区性河道整治的关键,必要的生态堰坝加过流、过鱼设施是山区性河道整治一项重要技术措施;3)维护河流形态多样性是“近自然工法”治理河流的核心,滩岛及两岸植物应以当地植物为主,景观设施应以简单、保护为主。工程已连续遭遇了两次大洪水考验,既满足河道行洪安全,又营造了河道自然形态,取得了良好的安全生态和环境景观效益,达到了“水美城市”的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遥感技术对福州市内河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高精确度的水系信息提取,获得福州市主城区内河的现状及变化信息,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粗略分析,为内河整治、改善居住环境及生态环境提供监测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疏浚整治河道对珠江三角洲东平水道上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晓辉  何建华  车进胜  周作付 《热带地理》2002,22(3):266-269,274
依据详细的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疏浚整治河道对东平水道上段所造成的影响,认为这些影响对于珠江三角洲网河区北江河段具有重要的意义。疏浚整治河道是防治该地区洪患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飞云江下游河道特性及治理开发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国康  陈钦峦 《地理学报》1996,51(6):543-552
本文通过飞云江下游河道特性分析,预测其上游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及滩脚引水工程兴建后,河道的再造床过程,并对其经潮河口段的裁弯工程,航道治理,港口建设的可行性作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技术的北江下游河道岸滩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万侠  钟凯文  刘凯 《热带地理》2006,26(2):123-128
以1975~2001年共7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GIS支持下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比各个时期北江下游河道岸滩形态及位置变化,结合河道的地质、地貌、水文泥沙、整治工程等信息,分析洲滩消长的原因,获取河道横向演变特性,预测岸滩变化趋势以及整治工程效果.对比该时段内北江下游河道纵向演变情况,得出河道的纵向变形影响横向变形,总体变化两者成反比关系,河势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港口城市体系发展与布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环渤海地区14座港口城市,从城市规模分布、城市经济发展外向性水平和城市空间结构3方面探讨环渤海港口城市体系的发展与布局。选用1993—2003年年末城市总人口数据,应用位序—规模法则探讨环渤海港口城市的规模分布;采用外贸出口额、外商直接投资额、出口依存度3个指标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测算城市体系中各城市间的直线距离,应用分形理论分析环渤海港口城市空间结构。结果显示:1)环渤海港口城市规模分布属于相对均衡型,接近位序—规模分布形式;2)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经济发展的外向性水平具有层次性,青岛、天津、大连3市相对突出;3)城市体系空间布局比较均衡。  相似文献   

12.
13.
14.
We examine the sequence of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geosystems of the Primorsky Range (Baikal region) for the last 6000 years, based on a continuous recording of fluctuations of the vegetation reconstructed from spore-pollen complexes of a high peat bog. We determined the chronological timeframe of paleogeographical even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re occurred a radic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eosystems in the mid-late Holocene, along with a recurrence of similar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s caused by the instability of natur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的开发区模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我国许多城市通过开发区建设,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产业和人口的集聚,实现了城市地域空间和人口规模的跳跃性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由于在这种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开发区建设起了决定作用,因此,这种以开发区带动整个地区城市化的方式可称为"开发区模式"。开发区驱动城市化的机制表现在开发区自身区域的城市化和开发区带动周围农村地区城市化两个层面,并具有快速跳跃性、外驱性和不稳定性、人为性、经济增长模式的单一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标准性等特征。针对开发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其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冷战结束后,北极地区逐渐发展为世界政治的一个热点,北极地缘政治局势处在快速的变化发展之中。地缘政治格局是控制地缘政治形势发展的一个结构因素,分析地缘政治格局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复杂的、变动的地缘政治现实关系。本文在地缘政治格局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地缘政治格局的基本分析方法,并以此分析了冷战后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Roger Keil 《Urban geography》2013,34(10):1589-1602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reflections on a body of work that has been produced under the label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This term has its roots in speculative work by French writer Henri Lefebvre in the late 1960s and early 1970s and has recently been popularized by a new generation of critical urban theorists. In this commentary, I propose that Lefebvre’s idea of planetary urbanization (and the aligned concepts “complete urbanization” and “urban society”) offer a way to think productively about post-capitalist possibilities. Making reference to early writings by Marx and Engels about communism and the end of human pre-history, I argue that planetary urbanization presents a terrain for liberation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capitalist histories. Given that this terrain is currently defined by the domains of neoliberalism and climate change a new politics is necessary to unlock the possibilities of urb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8.
生态交界带特征与动态变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论述了生态交界带是两个以上生态系统交接的过渡带,它具有特有的生态系统结构,生态交界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是以及信息的交流与相邻生态系统有密切的联系,但又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动态变化机理显示生态交界带内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均衡状况。  相似文献   

19.
松嫩平原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文章论述了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资源潜力和生态功能,针对资源开发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了不合理资源开发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系统对区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合理开发湿地会带来严重的生态后果,只有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才是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区域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许英勤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4,27(2):193-198
以塔里木河下游垦区为研究区,对其1986~2000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主要体现在:(1)随着人类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提高,区域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主要是以人类活动造成的灌木疏林地、低质草地和草地的退化为主;其次,人工绿洲的开垦多在这三类用地上;此外,水库蓄水面积的增大,淹没了部分这类用地。(2)从斑块的绝对面积来看,始终是以荒地和低质草地为主,且荒地、水浇地、水田、水域和沼泽在两个灌区都是逐步增加的,荒地面积的增加反映了研究区生态退化趋势较为严重。(3)从斑块转移概率来看,研究区居民地、荒地、低质草地以及水浇地至少有94%以上的面积是保持其原来状况的;而沼泽的转移概率达到84%以上,主要转移为水域。反映了区域绿洲景观的主体仍然是以荒漠为背景的强烈人为干扰的人工绿洲景观.以及人工绿洲对水资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