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雨量、极端气温等多个气象指标构建量化评估指数,将干旱分类为春旱、夏旱和伏旱3个类别,分别计算春旱指数、夏旱指数及伏旱指数,分析各种干旱发生程度及范围,再根据综合干旱指数对2009年的干旱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2009年春夏,黑龙江省各地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松嫩平原最严重,三江平原...  相似文献   

2.
1 气候概况1 999年我州气候总的特点是 :气温正常略偏高 ,冬春秋偏高 ,夏季偏低。降水分布特征为 :冬春降水严重偏少 ,出现冬春连旱 ,在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春旱尤为严重 ,5月下旬至 9月上旬降水正常略偏多。秋绵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基本上未出现 ,属于风调雨顺之年。2 主要气象要素变化2 1 气温全州年平均气温为 1 6 6℃ ,较常年偏高0 6℃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 1 5 1~ 1 9 0℃ ,较常年偏高 0 5~ 0 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 9℃ ,8月 8、9日分别出现在锦屏、镇远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3 3℃ ,分别于 1月 1 2日和 1 3日出…  相似文献   

3.
詹兆渝 《四川气象》2002,22(1):61-63
1 气候概况2 0 0 1年 ,我省年平均气温偏高 ,盆地西北部偏高幅度较大 ,其中 3、7月出现气温异常偏高天气。年总降水量 ,盆地东北部偏少明显外省内其它地区基本正常 ,但时段分布不均。今年我省盆地区数种气象灾害相继发生 ,主要为大范围秋绵雨、局部严重暴雨洪涝、出现了冬干、严重的春、夏、伏旱 ,其干旱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一年。2 主要气象要素分布2 1 年平均气温 :盆地及川西南山地 15 2~ 18 5℃ ,川西北高原 2 0~8 7℃。与常年同期气温相比 ,除盆地西北部偏高 1 0~1 4℃ ,省内其余地方偏高 0 1~ 0 8℃。2 2 各月平均气温 :…  相似文献   

4.
1 气候基本特点1999年度 (1998年 12月至 1999年 11月 ) ,河南先后出现了冬暖、冬旱、倒春寒、夏旱、初秋暖等异常气候事件 ,其中以冬暖、冬旱和夏旱的影响尤为突出。全年平均气温 13.1~ 16 .1℃。与常年相比 ,河南气温明显偏高 ,偏高幅度为 0 .4~ 1.6℃ ,除豫东永城、豫中许昌、襄城等少部地区外 ,全省大部气温偏高 1.0℃ ,为 195 1年以来前 5位。从各季节来看 ,冬季气温偏高 1.9~ 3 .0℃ ,为 195 1年以来最暖的冬季 ;春季气温偏高 0 .5~ 1.4℃ ,但初春冷暖变化剧烈 ,部分地区出现倒春寒天气 ;夏季气温正常 ;秋季气温偏高 0 .5~ 1.6…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安顺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根据安顺市1980—2009年6个县站的30 a干旱历史资料,采用降水量距平方法统计分析得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夏旱和冬旱严重,春旱次之,秋旱较轻。最后,探讨了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特别对8月夏旱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2000年气候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1999年12月-2000年11月)陕西气候影响进行评价,2000年陕西各地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偏少;1992年12月至2000年5月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冬春持续干旱,其中陕北北部出现四季连旱;春季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少,多风沙天气,陕北北部风沙天气是近年来最多的年份;陕南暴雨多,落区集中、灾害严重;冰雹灾害发生频繁。  相似文献   

7.
利用惠水站历年常规气象资料等,分析2009—2010年惠水县夏秋冬春连旱灾害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干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结束早;干旱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气候异常,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偏西、厄尔尼诺现象加剧、温湿气体增加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尺度SPI的中国南方大旱监测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2003年南方大旱发生、发展、持续、缓解进行全过程监测。2002年12月—2003年5月中国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华南南部两广交界一带发生冬春连旱,其中西南地区东部冬旱最为严重,华南南部一带春旱最为严重。入夏以来南方大范围地区6—12月逐月均表现亏水,尤以7、8、10月亏水面积最广,强度最大。2003年6—12月长江以南大范围地区持续夏秋冬三季连旱,旱情极为严重,局部地区出现极端干旱,而长江以北则持续偏涝。2003年3月—2004年2月全年属于典型的"南旱北涝"型分布。基于多尺度SPI进一步统计南方地区1951—2007年历史上严重的夏秋冬季连旱事件。结果表明1980s以前发生过3次,分别是1956、1967、1978年,每11 a出现一次;1980s以后仅2003年发生1次。而这4次连旱的强度却是一次高于一次。  相似文献   

9.
姚正兰 《贵州气象》2002,26(3):17-21
遵义市 2 0 0 1年总的气候特点是 :冬季雪凝少 ,气温高 ,暖冬明显 ;春季倒春寒轻 ,初春有春旱 ;夏季降水分布不均 ,前涝后旱特点突出 ;初秋干旱持续 ,深秋绵雨较重。1 主要气象要素分布1 1 气温1 1 1 全年平均气温  2 0 0 1年全年平均气温赤水、习水分别为 1 3 9℃和 1 8 4℃ ,其余各地为 1 5 3~ 1 6 7℃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全市各地偏高 0 3~ 0 9℃ ,属比较暖的年份 ,其中道真、务川两城区的年平均气温与历史最高年持平 ,习水、正安、仁怀、遵义县、湄潭、凤冈、余庆的年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年份。从各月分布来看 ,全年仅 4、5、…  相似文献   

10.
对 1 999年度 (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 1月 )陕西气候影响进行评价 ,1 999年陕西各地气温显著偏高 ,陕北、陕南降水偏少 ;全省秋冬初春持续干旱 ,陕北北部四季连旱 ,安康夏秋连旱 ;秋冬春持续偏暖 ,历史罕见 ;年内暴雨少 ,冰雹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11.
利用广西喀斯特地区64个气象站1971-2017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作为干旱评价指标,分析该地区干旱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年尺度干旱基本为2 a一遇,发生频率中部低、东西部高,以轻旱和中旱为主。秋旱发生频率最高,冬旱次之,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较低,各季节干旱多以轻旱为主。其中,春旱3~4 a一遇,发生频率由西南向东北呈递减趋势;夏旱3~4 a一遇,发生频率由东向西呈减弱趋势;秋旱接近1 a一遇,发生频率中东部高于西部,该季节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频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旱1~2 a一遇,发生频率西北部较高,且由西向东呈递减趋势。1971-2017年,广西喀斯特地区冬旱、夏旱呈波动减弱趋势,春、秋旱呈增强趋势。在15~20 a时间尺度上,年和各季节的干旱存在明显的干湿循环,5 a以下小尺度干旱周期振荡更频繁。SPEI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利用SPEI可较客观反映该地区旱情。  相似文献   

12.
铜仁地区2009—2010年出现历史罕见的夏秋连旱并叠加冬旱的严重干旱,通过分析和评估发现,在这次夏秋冬三季连旱过程中,一是以冬季干旱最重,地区大部达到特重等级,且地区西部旱情重于东部;二是夏季干旱普遍达到中旱等级,干旱严重程度仅次于冬旱;三是地区东部秋旱偏重,普遍达到中到重旱等级,而地区西部秋旱只达到轻旱标准,旱情比东部偏轻;四是这次铜仁地区冬季出现罕见的特重干旱是前期长时间降水偏少累积、气温偏高所致,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时间跨季节异常稳定偏强、脊点位置异常偏西、南海夏季风异常以及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是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分析广西1999年度(1998年12月至1999年11月)的气候状况,其特点为:各地年平均气温17.3~23.8℃,比常年偏高0.5~1.3℃;有49个县市(占56%)气温异常偏高,有25个县市(占29%)气温显著偏高;全区年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8℃,与1998年并列为广西自1959年以来第2暖年。年降水量为928~2399mm,与常年相比,桂北正常到偏多3成,桂南正常到偏少2成。年日照时数1060~2362h,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少50~300h。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以大范围长时间冬春连旱最为突出,其次是汛期局部暴雨洪涝。1999年度气温异常偏高,降水接近常年,日照稍少,冬春连旱严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同存,属正常偏好年景。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区域干旱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广西区域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和成因。取广西12个代表站1950—2005年各站逐年逐月的降雨量距平值来计算其干旱出现频率,按干旱轻、中、重的等级指标分析广西的区域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各地春旱的出现频率在39%~53%之间,夏旱出现的频率平均在37%~50%,秋旱出现的频率在46%~56%之间之间,冬旱的频率在46%~57%之间。广西的干旱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各季干旱最重的区域为:桂西的春旱最为严重、桂中的夏旱最为严重、桂西秋旱最为严重、桂中的冬旱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9—2010年罗甸夏秋冬春连旱过程的调查,分析找出干旱发生的直接原因是降雨量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雨季结束早;干旱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气候异常。并根据罗甸地形和县情,提出应对干旱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余优森 《气象》1984,10(4):34-35
甘肃省中部地区18个县位于陇西黄土高原,长期以来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平衡失调,农业生产广种薄收,低而不稳。本文仅从农业气候角度作一探讨。 一、中部地区的干旱气候特征 中部地区主要的农业气候特征是干旱,干旱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危害重。根据干旱出现的时间,可分为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以及交替出现的连旱等。统计各种干旱出现频率,春末初夏旱和春旱,分别占52—70%和48—57%;其次是伏、秋旱,  相似文献   

17.
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气象干旱事件,科学分析此次干旱过程气象要素特征和干旱发展演变对开展干旱预报预警以及防旱抗旱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鄱阳湖流域内87个国家站1961—2022年的逐日降水量、气温和蒸发资料,应用本地化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分析此次干旱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异常特征和气象干旱发展演变。结果表明:2022年夏秋季,鄱阳湖流域及其五大支流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平均气温和高温日数为同期新高或次高,多站极端最高气温创新高;各流域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且秋季降水蒸发差大于夏季;流域各地出现了夏秋连旱,且秋旱重于伏旱,其中9—10月全流域出现重旱或特旱。  相似文献   

18.
分析龙里县2010年春旱发生的气象指标,通过对降水、气温、蒸发量、土壤水份的分析,发现2010年春旱是龙里县自19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夏末、秋、冬、春连旱的最重之年,进一步反映了龙里县干旱现状。提出防御或减轻干旱的具体对策,对龙里县干旱监测、预估及防御措施的实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粤东出现历史罕见的秋冬春连旱 ,揭阳从 2 0 0 1年 9月 2 1日至 2 0 0 2年 5月 9日连续2 30天无透雨 ,2 0 0 2年上半年降雨量约偏少 7成 ,气温持续显著偏高。由于降水长时稀少 ,榕江水位持续下降 ,海水倒灌至市区。据统计 ,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 99 5万亩 ,严重受旱面积 41 9万亩 ,干枯 5 2万亩 ,有 74 35万人饮用水出现困难。 5月1 4日起 ,揭阳市政府实施了人工增雨作业 ,以求缓解旱情。揭阳地处东南沿海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年降水量较充沛 ,年降水量在 1 70 0mm以上 ,但由于年、季雨量差别较大 ,容易造成干旱。揭阳年雨量最…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11年,我国气候总体呈现暖干特征。全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为1997年以来连续第15个暖年;年降水量556.8mm,较常年偏少9%,为1951年以来最少。年内,我国未出现大范围持续性严重干旱和流域性洪涝灾害,低温冰冻和雪灾、局地强对流、热带气旋灾害较轻。但区域性、阶段性气象灾害频发。华北、黄淮出现近41年来最重秋冬连旱;长江中下游出现近60年来最重冬春连旱,6月旱涝急转,发生暴雨洪涝灾害;西南出现近60年来最重夏秋旱;华西和黄淮秋汛明显;华南南部10月发生较重暴雨灾害;强降水造成北京等大城市发生内涝;夏季南方大部持续高温,多地高温破历史纪录;台风纳沙、梅花影响范围广、致灾程度较重。2011年中国气象灾害为正常偏轻年份,直接经济损失偏多,死亡人数和受灾面积均为1990年以来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