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SVD分析,截取足够多的预报场和因子场时间系数,使其相互关系代表两场的大尺度联系,预报场时间系数与其奇异向量线性组合估计场能反映原场主要特征.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数值上最接近原场的初值,借助最优化技术,确定合理的系数,建立预测公式,由因子场时间系数预测预报场时间系数,同时订正预报场时间系数a1,a2,……,aN本身的误差和反演过程中分析误差造成的场格点趋势预测的误差.最后将预测的预报场时间系数和对应奇异向量反演为整个场的预报.预报过程重点考虑可预报的大尺度变化,滤去不可预报的小扰动,依据两场主要耦合关系,预测预报场未来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制作未来6d的500hPa高度平均预报场 ,距平预报场 ,副热带高压北界动态、西风环流指数以及 850hPa变温预报场等复合预报因子 ,可为天气预报会商提供预报依据 ,同时介绍了资料处理方法并举例验证。  相似文献   

3.
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气象要素场 预报能力的检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ECMWF模式逐日分析场(0场)序列和7d预报场序列,使用气候学方法客观检验ECMWF模式对东北半球的预报能力,主要结果如下:1)模式对不同要素场的预报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特别是7月预报能力最弱.2)总体来说,850 hPa温度场、500 hPa高度场与0场相关最好,850 hPa湿度场与0场相关最弱;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预报能力总体减弱.3)大陆上温度场预报总体较0场偏高,而在赤道低纬地区偏低,模式对赤道附近温度场变率预报能力弱于中高纬地区,这一特征在其它要素预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4) 500 hPa位势高度预报场与0场的差值表现出清楚的起源于里海并向东北传播经贝加尔湖、鄂霍次克海转向东南至日本东部海域的波列,这一现象在500 hPa风场差值图中也有清楚的表现.5)纬向风预报能力强于经向风,30°N附近存在纬向风与0场相关系数高值带.6)总体来说,模式对高层的预报能力优于低层,但模式对700 hPa风场的预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支持向量机(SVM)及其在场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介绍一种新的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SVM回归.利用EOF能分解数据场和SVM回归分析可建立因子与预报量非线性关系的优势,设计预报方案:(1) 将因子场和预报场分别用方差标准化、EOF场展开,提取两场时间系数;(2) 用SVM回归分析实现因子场时间系数对预报场时间系数非线性预测;(3) 由预测的预报场时间系数与对应空间函数反演原场.用交叉检验的方法,对1960~2003年1月热带海表温度场预报汛期(6~8月)华中区域降水场进行试验.SVM回归44年独立预报平均技巧评分10.4%,较随机预报具有明显的技巧水平,优于经典回归.  相似文献   

5.
利用求预报场与实况场绝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对ECMWF资料进行预报精度检验,结果表明 500 hPa高度,850 hPa温度和相对湿度,海平面气压等4个物理量场预报较好; 850 hPa相对湿度预报比700 hPa的误差小;东西风预报比南北风预报好;绝对误差值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增大,相关系数则随预报时效延长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CMA全球模式(CMA-GFS)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逐日20:00(北京时)起报的数据,对东北半球高空气象要素预报进行检验评估,检验的要素包括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风场、 850 hPa温度场和700 hPa相对湿度场。结果表明:(1)从模式预报效果的时间变化来看,预报效果有明显的季节变化,500 hPa位势高度和850 hPa温度的预报场和分析场的相似度在夏季最低,700 hPa相对湿度场的相似度在冬季最低;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各要素的误差幅度在夏季最小。(2)从模式预报效果的空间变化来看,500 hPa位势高度场在东北半球大部分地区预报场与分析场具有较高相似度,且中高纬地区相对低纬地区更相似,预报误差的幅度则在低纬地区相对较小高纬地区相对较大,且预报偏差以大范围负偏差为主。相比而言,模式对东亚地区的位势高度及其梯度具有更高预报技巧。850 hPa温度场预报相似度和误差幅度与500 hPa位势高度场分布相似,预报偏差则主要表现为中高纬地区温度预报整体偏低,中低纬地区偏高。在预报前期(24~48 h), 20°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温度预报场与分析场相似度较高,均方根...  相似文献   

7.
两种初始场MM5模式预报效果对比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  侯瑞钦 《气象科技》2009,37(2):129-134
为了解本地MM5模式的预报性能,根据其预报结果,检验了基于NCEP和T213两种初始场MM5模式在河北以及京津地区2007年8月至2008年1月的降水、日极值温度和相对湿度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MM5晴雨(雪)预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而对于降水的分级预报,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和降水强度的增加,其可用性逐渐降低,但整体来看基于NCEP初始场的预报均比T213初始场预报效果明显;在日极值温度预报中,最低温度效果优于最高温度,T213初始场的预报对日最高温度预报的准确率较高,NCEP初始场的预报则在日最低温度预报中略胜一筹;对08:00相对湿度的预报,两者的预报效果基本相同,绝对误差都在15%左右。  相似文献   

8.
SVD方法在场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由预报场与因子场的奇异值分解(SVD),可找到影响预报场的主要物理因子,能提取两个场相互作用的主要耦合信号,借助最优化技术,可实现由因子场对预报场的客观预报,以华中汛期降水场为左场,4月北半球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组成右场,进行SVD分析和预报试验,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综合集成是提高预报产品应用效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将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概念用于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预报综合集成,首先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确定国家气象中心T213模式预报、西昌发射场降水模式的客观预报、预报员经验预报与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的联系度,用权重法将大-暴雨预报进行集成,从而给出集不同预报于一体的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预报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对阿勒泰地区2013-2018年5-9月36场短时强降水过程的环境场预报性能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48 h预报时效内模式对海平面气压场、2 m温度场和露点温度场、10 m风场,500 hPa高度场、850 hPa温度场和比湿场及对流层风场预报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在预报业务中为首选物理量;对700 hPa相对湿度场和垂直速度场预报误差较大,且以随机误差为主,在预报业务中注意订正运用。  相似文献   

11.
“气象经济“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气象事业自身的发展等角度对"气象经济"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进而提出了使我国部分可以面向市场的气象服务健康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03年7月~8月上旬九江严重高温干旱的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分析,并与历年同期500hPa环流特征对比,发现副热带高压强盛稳定、西风带纬向环流偏强、经向环流偏弱是九江地区夏季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从主题的确定、要素的挖掘及表现、形式美法的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江西省气象局徽标的设计过程。设计制作的江西省气象局徽标,通过环绕的橄榄枝代表世界气象,通过中间的中国气象局徽标代表中国气象,通过杜鹃花代表江西,进一步体现了江西气象部门在弘扬“管天为民、追求卓越”的江西气象精神的基础上,将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努力实现江西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为建设“四个一流”的江西气象事业和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赣南脐橙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赣南气候与脐橙生长发育的关系,应用GIS技术对赣南脐橙种植进行气候区划,并根据区划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江西省农业气象观测记录报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及依据,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系统模块与功能及其新增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玉山信木柚栽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信木柚所要求的气候条件,从气候学的角度分析了玉山种植信木柚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高产优质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抚州市气象台Micaps V2.0的运行情况,从参数检索控制文件的本地化设置、主窗口显示的工具条及控件框本地化设置,以及制作必要的新底图文件、参数启动文件、批命令文件和定义综合图等方面,探讨了地市级气象台Micaps V2.0本地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和日常维护经验。这对县级台站的Micaps V2.0本地化设置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南昌多普勒雷达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网络配置及常见故障现象,并提出具体的故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认真学习和传达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家减灾委新一届全体委员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综合减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我省综合减灾工作的3点意见,认为我们应齐心协力,突出减灾工作的综合化和科学化,并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以全面推进我省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江西夏季高温的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小波函数分析了江西夏季高温的时域、频域分布特征,并对2003年异常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和形成机制与历史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江西高温基本是在强副高控制下,由于冷空气偏北和台风较少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