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北地区(N35°~40°,λ108°~125°)地震活动情况从M_L≥4级地震震中分布看,除唐山老震区外,M_L4级以上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山西地震带、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及晋冀蒙交界地区,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目录》全年资料统计,华北地区1989年共发生M_L≥4级地震15次,其中唐山老震区为6次,占40%,山西地震带、张家口  相似文献   

2.
引言华北地区是中国东部强震活动的主要地区 ,同时又是历史地震资料记载时间较早且较为连续的地区。对研究该区地震活动时空演变特征提供了完整翔实的资料。前人研究表明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周期性和间歇性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平静区和丛集区以及地震空段。我们以这些基本观点 ,讨论华北地区地震时空基本特征 ,进而研究强震活动的危险背景。我们以 3 0°~ 4 0°N,1 1 4°~ 1 2 3°E为研究区 ,历史地震选用中国地震简目为基础资料 ,震级下限 M≥ 6;近代地震取自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月报目录。1 华北…  相似文献   

3.
选取河套盆地及周边地区 (北纬 3 8.5°~ 42°,东经 1 0 6°~ 1 1 3°)为研究区 ,采用《中国地震目录》1 970~ 2 0 0 0 .8,ML≥ 2 .0级地震资料 ,应用“八五”、“九五”攻关研究成果 ,通过对河套盆地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图像和测震学指标的全时空扫描分析 ,提取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活动图像及参数 ,然后对河套盆地地震地质构造特征、历史中强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用具有预报效能的地震图像、参数对河套盆地近期地震活动进行分析 ,认为河套盆地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4次中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以下简称长南带)南部,即31°~32°40′N,118°~124°E地区。该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镇集中,俗称金三角。1970年进入20世纪第四、第五活跃期以来,先后发生了4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表1),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中强震连发态势。总结4次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对于今后正确分析和判断江苏南部地区地震的大形势和重点危险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 长南带4次中强震地震目录 震中位置 序号 发震时间 Nj El 地点 震级Ms 震源深度 /km 震中烈度 1 1974-04-22 31°24.9′ 119°14.5′ 溧阳 5.5…  相似文献   

5.
渤海海域波速比异常研究及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焕鹏 《地震研究》1995,18(3):252-257
本文应用文献[1]中的波速比计算公式和误差公式,对渤海海域(北纬37°~39°10’,东经118°~121°30’)范围内,1970年1月~1993年8月发生的ML≥2.0级的280余次地震,计算其波速比值。对计算结果进行了t检验。通过1983~1993年波速比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异常判据比较分析,对渤海海域近期的地震活动趋势,提出了初步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6.
石绍符 《地震研究》1998,21(3):227-235
本在原有单项预报指标的基础上,研究西地区(N23°48′-26°20′;E97°00′-99°30′)M≥5.0级的地震。  相似文献   

7.
1 空间分布我们采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目录资料 ,选取发生在北纬 3 0°3 0′~ 3 0°5 0′,东经 1 0 3°5 0′~1 0 5°1 0′德阳及邻区内的地震 ,对 1 970年以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据统计 ,1 970年至 1 999年1 0月 ,该区发生 3 .0级以上地震共 85次 (图1 )。 1 999年 9月 1 4日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为图 1 德阳地区 M≥ 3.0地震分布图近 3 0年来的最大地震 ,其次是 1 970年 3月 2 2日什邡、绵竹九顶山间 4.9级地震。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为 1 95 8年 2月 8日绵竹 (微观震中 )6.2级地震 ,宏观震中为北川 ,震害较为严重。2 频次异常从 M-t、 N -…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研究了滇西地区(N23.5°~28°;E97.5°~101.5°E)地震活动概况、地震时空展布、地震活动特点以及震源深度分布。并对近期滇西地区强震危险性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1999年11月29日的岫岩5.4级地震,发生在一直被列为年度重点地震危险区的北侧,此次地震是1979年以来该区发生的最大、具有前震性质的震群型地震。5.4级地震的发生,是该区地震危险程度的缓解,还是标志着地震危险性继续增强,或者说是标志着该区地震活动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选取渤海、北黄海及附近地区(36°~41°N,119°~124.5°E)为研究区,以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编制的中国地震目录和日报目录以历史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中国地震简目汇编组,1988),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研究。1 与渤海、黄海及附近地区地震趋势关系1.1 历史地震活动时…  相似文献   

10.
蔡静观 《地震研究》2001,24(4):375-377
据云南数字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1年上半年云南省共记录到 3级以上地震 5 5次 (不含余震 ) :其中 3~ 3 9级地震 44次、 4~ 4 9级 5次、 5~ 5 9级 5次。 2 0 0 1年上半年云南地区地震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历史上少见的中强震连发 (表 1 )。表 1 云南地区 2 0 0 1年上半年 5级地震目录编号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年月日农历时分秒北纬东经地名 震源深度震级ML MS精度12 0 0 1 2 19廿七 2 3-5 1-362 1°2 6′ 10 2°5 0′老挝 10km 5 2 42 2 0 0 1 2 2 0廿八 0 3-0 2 -5 12 1°2 2′ 10 2°5 4′老挝 8km 5 432 0 0 1 3 12十八 16-5 7…  相似文献   

11.
从地震活动性图像的屈曲成因观.分析了当前我国地震活动的势态.指出了在95°E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存着以10°±1°为内外半经的圆环形地震活动带.用1994—1995年的地震实况作了验证与解释。对1996年起的1—3年的地震趋势作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了首都圈地区(38.5°~41°N,113°~120°E)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本区中强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的普遍性特征,应用孕震模型对地震活动异常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应用地震活动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物理基础。文中还提出了应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进行预报的综合判别指标,当其达到给定阈值时,再考虑地质构造、中强以上地震发生的自然概率、大震后的减震作用、中期地震活动异常的分布及其预报效能等因素,给出二维的综合概率分布图,把概率值较高的地区作为未来一、二年中强以上地震的危险区。此外还进行了震级、时间预测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钟贻军 《华南地震》1996,16(4):56-60
1993年8月1日至11月间,广东省连山县发生小展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L3.6级,极震区烈度为Ⅳ度。各次地震震中位置基本上无变化,皆为24.7°N,112.2°E,震源体位于太保花岗岩侵入体中,体积小,约为20~30km3,震源深度较浅,约为5~10km。文章认为,连山小震群活动与华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西部地区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具备前兆震群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4.
自1992年起,《国际地震动态》杂志开始连载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ML≥30地震和首都圈地区(380°~410°N,1130°~1200°E)ML≥20地震的地震目录,并且自1996年开始连载全球M≥50地震目录,这给广大地震预报工作者提供了目录查询的方便,对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起到了间接的帮助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地震资料已实现网上共享,广大地震预报研究工作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数据,而且方便快捷。因此,经《国际地震动态》编委会研究,决定从2005年第1期,停止刊登上述两地区及全球的地震目录。在需要延用上述地震目录的读…  相似文献   

15.
冀鲁豫交界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冀鲁豫交界区(35.0°-36.5°N,113.5°-116.0°E)的地震构造格架与地震活动分布,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震活动性,得出了本区地震活动与区域构造运动的牵动作用,并探讨了本区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地震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纬31°—35°、东经119°—125°范围内的南黄海地震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这主要是由一组北北东向和北西—北西西向共轭走滑活动断层及张性铲形活动断层引起的,该区内的中强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震中呈东移趋势,区内地震在原地或同一构造部位重复发生的概率比较高,且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海域地震强度明显高于陆域地震,在第Ⅲ、Ⅳ地震活跃期内,中强震主要发生在北纬33°±1°、东经121°±1°所在的南黄海海域的南部盆地,本区第Ⅳ活跃期内中强地震的活动水平与近期内中小地震的活动水平相当,同时,海域地震还具有成丛性及57 年、6 年的节律,地震震中具有南北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伟利  张文来 《内陆地震》1999,13(4):379-383
引言1998年9月18日阿合奇县发生MS4.4和MS4.8地震,震害范围包括县城及吾曲镇。地震发生后,阿克苏中心地震台立即组织人员奔赴地震现场,收集了大量资料。在地震考察和震害调查基础上,对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震灾损失予以评估。1 地震基本参数1.1 发震时刻MS4.4:1998-09-18T10-51-29.9。MS4.8:1998-09-18T11-53-12.0。1.2 震中位置MS4.4地震微观震中为φN40°52′,λE78°55′。MS4.8地震微观震中为φN40°58′…  相似文献   

18.
徐场  田勇 《山西地震》1997,(1):24-29
根据大同地震遥测台网1989年-1994年记录的地震资料,采用代数重建法联合反演了大同一了高6.1级地震震源及区周围地区(ψN39.5°~ψ40.4°,λE112.5°~λE114.4°)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指出了这对揭示震孕震环境及条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赵建政 《内陆地震》1992,6(3):300-301
1 全国地震活动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12月,全国共发生M_s≥5.0级地震28次,其中5.0~5.9级地震27次,6.0~6.9级地震1次。其主要活动特征表现为:中强地震频度高、强震频度低。此为近十几年来活动强度较低的年份,可属异常现象。从地震空间分布上看,大部份地震发生在东经107°以西地区,维持着自1988年以来中强地震活动以西部为主体活动区的特点。同1990年不同,1991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分布,大多发生在北纬34°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1992年兰德斯(M=7.5)和大熊(M=6.5)地震前的地震平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6月28日的兰德斯地震之前,位于靠近震中北面约11×23×15km体积内曾出现地震活动率下降75%。此异常从1988年1月开始,直至主震发生持续了4.5年,其中包含了各种大小震级的地震。位于震中南面的一个更小的体积(7×14×15 km),从1989年11月开始地震活动率减小75%。同一天发生的大熊地震之前地震活动率下降了100%,这是在围绕震源的一个约13×22×15 km的体积内出现的。在背景期的9年内该体积内包含了192个M≥1.6的地震,但是从1990年12月至1992年6月27日的1.6年内没有一个地震发生。表征这些地震活动率变化的标准偏差z值是很高的,分别为6.3和12.3,说明这些异常是唯一的,在有效性上没有被南加州地震目录(117°06′W至115°40′W和33°45N′至35°10′N)检验到的其它地震活动率的减小所超过。1992年4月23日M=6.1约书亚特里地震的附近地区没有发现地震活动率有变化。根据震级图象和频度-震级分析,我们的结论是,这两个平静异常不可能是由于震级标度的偏移或压缩所致,我们认为它们是前兆异常。这个分析是借助兰德斯地区的已除去群发事件的地震目录,用0.2和0.1校正值(1985年8月和1990年5月)对两个有怀疑的震级偏移进行了修正。我们用新的显示技术将地震活动率作为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对它的稳定性和变化情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每一时间间隔以及点(纬度、经度)周围的密集网格的范围把地震活动率变化绘制成z值图,则这种计算机程序使活动率变化程度的光滑等值线图作为一个几乎连续的序列而提供出来。因此任何异常,不论人为的还是实际的,都可以精确地确定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