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存储式压电陀螺测斜仪是用于磁干扰矿区孔内顶角及方位角的无缆自动记录测量仪器。它主要解决了电缆传输中,电缆笨重、易损坏、易受电磁干扰、信号传输远等问题,并以存储卡的方式解决了数据传输记录的问题。介绍了存储式压电陀螺测斜仪的原理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季伟峰  李忠  赵燕来 《探矿工程》2008,35(1):33-35,39
动力调谐陀螺钻孔测斜仪是一种新型精密测斜系统,它利用惯性导航技术来进行钻孔测量,该系统可以自动寻北,各测点之间数据没有关联,消除了以往陀螺测斜仪的累计误差,提高了钻孔测斜精度,适用于在有磁干扰的钻孔、钻杆和套管内进行轨迹测量.介绍了动力调谐陀螺钻孔测斜仪的构成、测量原理、特点及应用情况等.  相似文献   

3.
地质钻探中,在磁性矿区和下套管的钻孔中测斜,所使用的测斜仪是以陀螺罗盘作为定向元件的。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用陀螺罗盘作为定向元件的随钻定向测斜仪,显然是不容易实现的。为解决磁性矿区定向钻探随钻测量问题,在尚无抗振的定向元件的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从测量方法上解决这一问题。ZS-1型随钻定向监测仪就是基于测量方法上的考虑而研制的。  相似文献   

4.
陈华北  李聚光 《探矿工程》2016,43(1):31-35,39
针对JDT-6陀螺测斜仪配套软件“陀螺测斜仪JDT-6”在使用过程中显露出的同时需要串、并口进行通信,仍无法脱离Windows98操作系统现象,并根据工程实践中提出的新要求采用VB6开发了适用于这款仪器的软件GyroSProcess。新软件除涵盖原功能外,还在数据通信方面将串、并两条通道合二为一个USB口或COM口;导入已有测斜数据,减少数据采集量,提高测斜作业效率;计算机自动控制绞车的运行,使数据采集过程自动化;运用对象编程技术,将测斜图件转成AutoCAD形式。介绍了新软件部分增加功能中采用的关键技术、算法。经现场试验,证明GyroSProcess软件的测量结果与旧软件结果一致,可替代旧软件而成为JDT-6陀螺测斜仪的新一代配套软件。  相似文献   

5.
ИГ-2型陀螺测斜仪是苏联地质保矿部特殊设计局创造的。它是用在磁性岩层中测量直  相似文献   

6.
李忠  赵燕来 《探矿工程》2004,31(2):53-53,56
介绍了在大直径钻孔中采用YT-1型压电陀螺测斜仪、CQ型光电多点连续测斜仪进行测斜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科技动态     
陀螺测斜仪电脑数据处理装置 煤炭科学院建井所和轻工业部自动化仪表所合作研制的DT-3A型陀螺测斜仪电脑数据处理装置,经邢台等矿区50个钻孔2万米(最大深度500米)测深的试验,效果较好並通过  相似文献   

8.
连环定向测斜法(以下简称环测法)是目前在有磁性干扰的钻孔中,测定钻孔方位角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由于金刚石钻探技术的推广应用,孔径较小,小口径陀螺测斜仪等又供不应求,因而很多单位都在研制环测法用的口径测斜仪。但对这种测斜方法本身是否合理的问题,研究甚少。我们必须重视方法本身的研究。因为,假如方法本身在原理上是错误的,那么,仪  相似文献   

9.
刘德力 《探矿工程》2012,39(Z2):363-366
光纤陀螺测斜仪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地质钻孔测斜仪,自主寻北测量钻孔方位,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地质钻进工程。仪器中采用了多项专利技术,仪器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通过几年在各类地质钻孔中的应用,取得了产品进一步改进的信息和推广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解决在高达280℃高温、孔深8000 m环境的地质超深钻孔自寻北陀螺测斜的技术问题。采用新型低功耗耐高温电子元件集成电路、隔热保温材料,利用高温焊接技术、密封技术、隔热保温技术及自寻北陀螺测斜技术,研制在高温、高压钻孔环境中既能保证质量又能保证安全的钻孔测斜仪以及研究相应的测斜工艺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影  王少峰  钱晓辉 《安徽地质》2016,26(2):146-149
通过东山坞矿区的测量作业,简要介绍RTK在测量中的强大功能,重点介绍了GPS-RTK在地质勘探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工程点测设以及勘探线剖面测量等应用情况。结合常规测量仪器及技术方法,既弥补了RTK在矿山测量的不足,又体现了GPS-RTK的作业优势,同时反映出常规测量仪器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颐 《矿产与地质》2006,20(6):590-593
地质勘查是一项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信息处理等多学科领域的系统创新工程。随着地表露头矿、浅部矿的减少,地质勘查的任务将更多地是寻找隐伏矿、深部矿及边远地区的矿产。文章旨在从勘查布局战略上和勘查技术方法的综述中,探讨深部隐伏矿体定位预测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方法技术集成,以达到降低找矿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结合多元地学不同专题空间数据复杂的地学信息特点,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和多元地理信息分析,对多元海量地学(地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分析。通过科学的计算,直接进行多影响因素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综合应用研究提供支持。多元地学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为地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渗流场形成的机理出发,采用三维八节点等参数有限元法进行稳定渗流场计算具有高效、精确的特点.而且,反演计算要选择单元节点而不选单元内部的点进行,边界条件应按实际情况来定,计算误差用分级约束技术来控制.反演结果与物探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综合全面地了解到库区的渗漏情况,提出了合理的控渗措施.  相似文献   

15.
Identification of sharp and discontinuous lithological boundaries from well log signal stemming from heterogeneous subsurface structures assume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in geo-exploration studies. Well log data acquired from various geological settings generally display nonstationary/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with varying wavelengths and frequencies. Modelling of such complex well-log signals using the convention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either fails to catch-up abrupt boundaries or at the best, do not provide precise information on insidious lith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In this paper, we have proposed a new wavelet transform-based algorithm to model the abrupt discontinuous changes from well log data by taking care of non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al. Prior to applying the algorithm on the geophysical well data, we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of wavelet coefficients using synthetic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first order nonstationary auto-regressive model and then applied the method on actual well log dataset obtained from the KTB bore hole, Germany. Besides identifying the formation of layered boundaries, the underlying method also maps some additional formation boundaries, which were hitherto undetected at the KTB site. The results match well with known geological lithostratigraphy and will be useful for constraining the future model of KTB bore hole data.  相似文献   

16.
利用便携式土壤盐分计测量膜下滴灌棉田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来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表层土壤电导率的日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干旱区一膜两管膜下滴灌条件下,窄行处土壤电导率值最低,膜间最大,宽行居中,表层土壤电导率值存在显著的日内变化特征,早晚土壤电导率值低,中午电导率值高,上午的上升速率大于下午的下降速率;窄行处相对变化幅度大,膜间绝对变化幅度大,土壤电导率值日内变化幅度随深度呈减小趋势;膜下滴灌情况下,表层土壤电导率值的变化受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影响显著,但二者相关性复杂,不同深度、不同时间段的相关性不同,膜间大多呈显著正相关,窄行大多呈非显著正相关,宽行处上午呈非显著正相关,但下午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高长林  方成名 《江苏地质》2011,35(3):236-240
安徽滁州张八岭地区的张八岭群分为2组。一是下部北将军组,以千枚岩和片岩为主;二是上部西冷岩组,主要为一套变质火山岩系。张八岭岩群的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主要发育于西冷岩组中,具多旋回特点。细碧-石英角斑岩系以石英角斑岩为主,细碧岩次之,角斑岩类稀少。该岩系的火山岩富碱、富钠,具双峰值特征,其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形成于非造山张性环境,为裂陷槽,是与晚元古代罗迪尼亚(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的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对金湖凹陷西斜坡地区阜宁组阜二段湖相碳酸盐岩地层的成因认识不统一,因而本次研究以该层碳酸盐岩沉积相为重点,通过对研究区碳酸盐岩的成分组成、虫管保存程度、地层厚度分布规律、泥晶灰岩等的研究,提出研究区发育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碳酸盐岩坪是一套静水环境下的泥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体的沉积体系,包含碳酸盐岩席、碳酸盐...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在接近实际储层温压条件下,流体介质为纯原油时在冰洲石中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实验。合成样品的显微观察及荧光分析证实实验成功合成了烃类包裹体,实验证明油气对晶体生长和包裹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但不会终止其形成,纯油条件晶体仍能生长捕获包裹体,水并不是矿物生长捕获烃类包裹体的必须条件。结合矿物润湿性实验及前人研究将碳酸盐岩烃类包裹体捕获机制归纳为3种情况:油水共存(水润湿)、油水共存(油润湿)及纯油条件。水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提供矿物质来源,较易形成包裹体; 油润湿条件下由水溶液和油中的极性组分共同提供矿物质来源; 纯油条件下由原油中的极性组分和裂解产生的有机酸提供物源,形成烃类包裹体较少,晶体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