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06,52(4):466-466
李捷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中国早期地质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中国地质学会的26位创始会员之一。在长达60余年的地质生涯中,李捷先生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第四纪冰川、工程地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他是中国第一代由本国培养成长并有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家,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地质事业,硕果累累,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无愧于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与奠基人。李捷先生是周口店遗址发掘和研究的中方第一负责人,为北京猿人头盖骨等重大发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是周口店遗址发掘80周年,李捷先生诞辰112周年,为了纪念李捷先生对中国地质事业和周口店遗址发掘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2006年6月10日),  相似文献   

2.
潘云唐 《地质科学》2007,42(4):826-827
李捷,字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西野庄。1913年保定育英中学毕业后考入工商部地质研究班(后改名“农商部地质研究所”),就学于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一代宗师,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工作者。1916年秋,该班有18人拿到毕业文凭(史称“十八罗汉”,其中有李捷),全都进入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任调查员,曾在我国的区域地质填图和矿产调查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奠基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安徽沿江和皖南地区白垩纪地层最初是叶良辅、李捷(1924)发现并命名为“祁山层”和“宣南层”,时代为第三纪。1930—1931年,李毓尧、李捷将石台、青阳一带的红层命名为“石台系”,时代笼统地归为中生代。1961年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和安徽省有关单位,先后在此工作,一般都将这个地区的红层统称为“浦口组”和“赤山组”。1971—1975年,安  相似文献   

4.
1937年李捷和张文佑先生在“地质论评”上发表了“安徽(贝于)贻县女山火山口”一文,对女山的生成及其附近的地质,作了正解的解释。1953年夏高振西先生曾同北京地质学院的同学来此采集标本,首次大量发现冰长石及橄榄石。1955年与1956年春,笔者为了采集标本,曾先后由南京经明光到女山附近各工作了一星期,因此,有机会对本区的地质作一些实地的观察。在丰嘴村附近(图1)子女山玄武岩与凤阳层之间,  相似文献   

5.
3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在“陈国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陈国达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指出:“陈国达先生首创的丹霞地貌术语,从今天看来,经济和人文价值无法衡量,给中国带来了亿万财富”。  相似文献   

6.
安徽沿江地区早第三纪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安徽沿江地区的早第三纪地区,分布广泛,发育良好,化石丰富。 宣城、泾县一带的红层,叶良辅、李捷(1924)命名为“宣南层”,时代笼统地定为第三纪。1925年,叶良辅、谢家荣将“宣南层”的时代改为上新世。 1959—1963年,南京大学地质系师生将宣城一带红层划分为两部分:下部为上白垩统“浦口组”;上部为第三系“宣南群”。本文提出安徽沿江地区早第三纪地层的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7.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正> 苏皖地区的孤峰组原称孤峰层,由“孤峰镇石灰岩”一名演变而来。叶良辅、李捷(1924)在安徽泾县孤峰镇进行煤田地质调查时,将相当于黄龙组、船山组及栖霞组的一套灰岩统称为“孤峰镇石灰岩”。孤峰层是朱森、李四光、李毓尧等(1930,1932,1935)重新厘订的,指出孤峰层“为黑色灰质页岩及硅质甚富之灰岩等,间于栖霞灰岩与龙潭煤系之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湖北东南部一带地质,经过很多人调查过,其中最有贡献的为谢家荣、高振西、叶良辅、李捷、孙健初诸先生。解放后,我们就一直在这一带工作。由于田奇(王嶲)先生的指示和启发,于1951年春我们在鄂城灵乡工作时,得以发现先后两次火山岩系,其中并夹有湖相白垩纪的灵乡系地层。它不但和铁矿有密切的关系,就地层方面来说,也是一个饶有趣味的课题,特提供出来,请同志们多多指正。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翟裕生先生莅临我所讲学。翟院士一行是在参加“江西新一轮地质找矿及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研讨会”后来我所进行讲学的。翟院士在认真听取我所有关同志关于“所情”、“相山矿田特征”及“江西省乐安县山南铀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进展情况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成矿系列及流体动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令人怀念的裴文中先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贾兰坡 《第四纪研究》1994,14(4):285-292
1928年中国地质学家李捷和瑞典古哺乳动物学家B·Bohlin分别离开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之后,即派杨钟健和裴文中先生主持其事。裴先生对工作非常努力,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于1934年即发表了《周口店猿人产地之肉食类化石》巨著。他为人非常坦诚,有事摆在当面,既不抬高自己,也不背后贬人。  相似文献   

11.
<正> 高骊山砂岩系1931年朱森创名。创名剖面在句容高骊山南坡。详细分层描述见于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著“宁镇山脉地质”一书(209页)。1932年李四光、朱森将和州灰岩(上)和高骊山系(下)代表龙潭一带的下石炭统上部。1956年“中国区域地层表(草案)补编”一书中首称高骊山组。我们认为:高骊山组与高骊山系含义相似,后者为大塘  相似文献   

12.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5,40(1):46-46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退休研究员王德孚先生的专著“中国首次发现的褐钇铌矿花岗岩及西南地区前侏罗纪古构造控矿”2002年11月由地质出版社出版。2003年11月:21日,“光明日报”在科技周刊头版位置刊载张以诚教授的“一部本当四十年前面世的著作”一文,简要介绍了本书的一些背景。  相似文献   

13.
2005年4月25日下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举行了院士学术讲座。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双聘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滕吉文先生为广大师生做了关于“中国东部阴山造山带岩石圈精细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的报告。报告中,滕院士以“中国东部阴山造山带岩石圈精细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为实例,  相似文献   

14.
《探矿工程》2007,34(4):53-53
春分细雨,佳讯频传。北京三一重机研制的SJ180型水平旋喷钻机于2007年4月3日15时18分成功下线。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先生第一时间发来贺信:“希望北京三一重机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勘察设计》2010,(11):78-78
2010年8月24日,“北京交通大学惠普Bentley教育卓越中心”揭幕仪式在北京交通大学内隆重举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秘书长张雁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星臣教授、惠普全球副总裁,工作站业务部总经理Jim Zafarana先生、以及Bentley大中国区总裁刘德盛先生均亲临现场。  相似文献   

16.
尹赞勋先生 1 90 2年 2月 2 3日生于河北省平乡县大时村 ,今年是他诞辰 1 0 0周年纪念。先生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志留系 ,著有“志留纪之中国”等文 ,奠定了中国志留系研究之基础 ,故中国地质界有“尹志留黄二叠”之口碑。他毕生致力于我国地层学规范的研究 ,领导编篡了“中国区域地层表”、“中国地层规范草案说明书”、“中国地层典·石炭系”等 ,使我国地层研究得以与国际地层规范统一和接轨。先生最早把板块构造学说引入国内 ,深信“板块学说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它把辩证法带进了地质构造学 ,使地球变活了” ,影响至广至远。本刊今年…  相似文献   

17.
陈梦熊 《第四纪研究》2007,27(1):157-160
李捷先生,字月三(1894.4.29~1977.1.30),河北成安县人。著名区域地质学家、矿产地质及工程地质学家。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习班,同年进入地质调查所,开始从事地质事业。他是我国地质界的老前辈,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中国地质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早年在河北、山东等地,长期从事野外实地考察,并于1928年完成1 ∶ 100万中国地质图南京开封幅,是我国最早完成的3个图幅之一。1927年他参加周口店大规模的发掘工作,担任中方代表,为两年后"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奠定基础。1928年调任原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曾在湖北、四川、广西以及苏皖等地区,开创性的完成大量调查工作。解放后,他曾担任水利部勘探设计总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部水电总局副总工程师,为新中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李捷先生是我国最早参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少数老地质学家之一,对冰川研究造诣甚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鄂西山区首次发现冰川遗迹,50年代又在三门峡以及北京附近发现冰川泥砾层的分布,对研究这些地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问题以及第四系划分,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9日-11月2日,广西梧州举办了以“绿城水都,百年商埠”为主题、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宝石节,具有“宝石搭台,促进经贸”的鲜明特色。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自治区)与梧州市党政军领导、自治区内外兄弟市的领导、广西海事局、南宁海关、中直驻桂单位、中央驻桂企业的领导以及海内外嘉宾、参展商约2000人出席了开幕式。外国嘉宾有老挝驻南宁总领事通沙曼·皮亚贴先生、泰国驻南宁总领事馆安达蓬先生。  相似文献   

19.
王金培  韦新育 《地质论评》1960,20(6):238-238
南京市与江浦隔江遥遥相望;南京市的宁镇山脉地层,调查得很为详细,但江浦一带山系与宁镇山脉则是两个系统,研究得较差,特别对其地质时代,一直悬而未定,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远在1920年-1924年间,有刘季辰及赵汝均等测有25万分之一江苏南部地质图,及江苏地质图中,认为其时代应属石炭纪;朱森、李捷等著的“宁镇山脉地质”  相似文献   

20.
春节前夕,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拜访了我国探矿工程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广志先生(以下简称“刘”),现将有关谈话内容整理后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