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震旦纪陡山沱组磷质红藻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东旭 《沉积学报》1986,4(1):126-127
根据有关研究文献可知,产出钙质红藻的最老的年代是寒武纪(J.L.Wrag,1977)。笔者报道的这些磷质红藻发现在华南陡山沱组的磷块岩矿层中。有的磷块岩含这种磷质红藻达50%以上,局部可以单独构成藻磷块岩。磷质红藻产出的地点有贵州瓮安的英坪、大塘、开阳,湖北荆襄的大峪口,宜昌的桃坪河,湖南石门杨家坪、江西上饶朝阳,陕西汉中天台山和勉县茶店等地。层位上的分布特点是,比较集中地出现在陡山沱组上部或顶部的主要矿层中。  相似文献   

2.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5,(4):381-390
泥晶磷块岩(micritic phosphorite)是磷块岩的主要类型之一。我国的磷块岩矿床也多有这种矿石。过去往往把组成泥晶磷块岩的磷酸盐矿物叫做胶磷矿(collophane)。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观察结果表明,胶磷矿实际上也是结晶质磷灰石,只是由于颗粒极其微小而已。由这种泥晶磷灰石组成的泥晶磷块岩也同样不像过去描述的那样单调,而是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3.
陈其英 《地质科学》1981,(2):153-158
内碎屑磷块岩是工业磷块岩矿床中一种常见的和重要的矿石类型,它和各类粒状磷块岩一起,常常构成磷块岩矿床的主体。 “内碎屑”原系福克碳酸岩分类中异化颗粒的一种,是指那些经过改造的、接近于同生的碳酸盐沉积物的碎屑,因为是在盆地内形成的,因此也称盆屑。  相似文献   

4.
荆襄地区陡山沱组磷块岩的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3,(4):392-401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初步研究成果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分析、讨论了荆襄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磷块岩类型、成因和沉积环境。通过分析可知,组成磷块岩的磷灰石有不同的形成方式;磷块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粘土和硅质沉积向碳酸盐沉积的转变阶段;磷块岩矿床形成在陆缘海内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带。 矿区含磷岩系特征综合于图1。  相似文献   

5.
藻磷块岩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类化石过去在碳酸岩中发现较多,藻磷块岩在过去文献中则尚无报导。今年五月,在南方进行磷块岩矿床研究时,我们在两个地区的震旦系中,首次发现了层位稳定、延伸甚远的藻磷块岩。在该两地区內,藻磷块岩主要产于自南南西向北北东烦伏的背斜东翼。产出的层位有二(见图1):其一,位于南沱组灰绿色海绿石石英砂岩之上,陡山沱组磷块岩层的中、上部(以下简称下层);其二,产于灯影组下部碳酸岩和上部碳酸岩之间的磷块岩层中(以下简称上层)。  相似文献   

6.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2,(4):386-394
对东焦式磷矿(和与之相当层位的磷矿)的时代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分布在太行山的这个含磷岩系是震旦亚界的产物;另一种认为,它属滹沱群范畴。近来,王启超等把这一含磷岩系建为东焦群,归入滹沱超群内部。对于含磷的嵩山群、榆树砬子群、大罗圈河群等的时代,也有不同认识。另外,对这套含磷岩系或磷块岩的成因更有多种不同见解。有的认为是冰碛物,有的认为是海相沉积,有的认为其中磷块岩(如曲阳)是次生富集结果,有的则认为它是热液成因,凡此等等。 根据对太行山等地的野外观测和有关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分布在各地的这个含磷岩系彼此间可以对比,为滹沱群内部的产物,系沉积成因。  相似文献   

7.
姜善春  陈友明 《地质科学》1963,4(4):208-216
序言从我国和世界各地工业磷块岩的矿物化学资料表明,除近代海岛上的少数鸟粪层外,氟是各地区磷块岩的基本组分之一,一般含量在2.5-3.5%之间。关于氟对磷酸盐矿物所起的固定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的看法。对于磷块岩的脱氟过程,已成为人们在利用磷块岩方面的重要问题。在某些地区由于饮水中合氟量超过了一定限度而有害于居民的健康,为此,H.爱尔特等曾做了以磷酸三钙使水中氟除去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贵州织金—清镇一带寒武系底部发育以生物碎屑磷块岩为主的含磷建造,由于其富含稀土而闻名中外。通过对黔中地区10多条含磷岩系剖面的沉积学研究,发现其具有复杂的沉积结构构造,包括角砾状磷块岩、生物磷块岩、生物碎屑磷块岩、透镜状磷块岩、交错层理磷块岩、条带状磷块岩、纹层状磷块岩等。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清镇一带处于潮下低能环境,沉积条带状磷块岩为主。织金毛碑冲至戈仲伍一带为潮间-潮下高能潮道环境,沉积角砾状磷块岩为主。织金熊家场至习水大岩一线,处于潮上带沉积环境,织金水淹塘至纳雍一带为潮后潟湖低能环境,沉积白云岩和磷质白云岩为主。认为富磷洋流沿毛碑冲一带潮汐水道,涌入织金戈仲伍—兴联一带,大量的磷质在障壁后海湾沉积形成磷块岩。磷块岩的沉积中心位于织金戈仲伍—兴联一带,主要成磷环境为潮间-潮下高能环境。基于含磷岩系的区域沉积特征分析,恢复了成磷期古地理,编制了P2O5含量等值线图,圈定了富磷区域,并分析成磷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李继亮  邹采杼 《地质科学》1975,10(2):114-131
磷块岩的矿物组成,有广泛的实际意义。它关系到矿床的成因--工业类型,是矿石合理采、选的依据,对于矿石的合理利用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对我国南方一磷矿床的磷块岩的矿物组成做了一些工作。同时,联系到农业战线上磷矿粉肥的推广,对速效磷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新海連市、安徽宿松,在結晶片岩系中有規模很大的磷块岩矿床。湖北孝感、內蒙集宁丰鎭、东北鳳城及陝西蘭叶等地的片岩系中,也相繼发現了含磷层。在国外,苏联西们利亞的斯留殿斯卡、朝鮮的永柔、越南的老街(层位尚未完全肯定),也有类似的磷块岩矿床。  相似文献   

11.
赵东旭 《地质科学》1989,1(3):274-287
朝阳磷矿的磷块岩有五种类型,即泥晶磷块岩、球粒磷块岩、鲕粒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和细晶磷块岩。其中内碎屑磷块岩占优势。磷酸盐岩沉积在海退旋回中,是处于深水向浅水过渡的层位。磷块岩的沉积环境主要是隆起附近的浅水带。  相似文献   

12.
赵东旭 《岩石学报》1990,6(3):87-96,T002
灯影组磷块岩有四种类型,即泥晶磷块岩、内碎屑磷块岩、藻磷块岩和细晶磷块岩。组成磷块岩的主要矿物是磷灰石、白云石、石英和少量伊利石等。磷块岩主要沉积在陆缘海内,它的沉积环境是与深水有联系的浅水地区。深水和浅水环境的地质背景分别为构造拗陷和碳酸盐岩台地。前者提供成矿物质,后者提供有利于磷质成矿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鲕粒,豆粒磷块岩的显微结构和生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东旭 《岩石学报》1989,5(4):66-75
晚震旦世陡山沱组和早寒武世渔户村组、辛集组磷矿中有各种鮞粒、豆粒磷块岩。豆粒、鮞粒内核的成分和结构复杂,有来自陆地的各种岩石砂屑、细砾,也有盆内沉积物破碎成的各种内碎屑。鮞粒、豆粒的壳层是同心纹层状磷灰石,它是内核在富磷海水扰动中逐层淀积而成。大部分豆粒、鮞粒在滨海高能浅水中与陆源砂、砾和岔内碎屑沉积在一起,少量鮞粒则沉积在滨外深水低能环境巾。豆粒、鮞粒和碎屑等沉积后又被不同物质胶结。  相似文献   

14.
磷块岩矿床的形成总是同特定的沉积相和沉积环境相联系的。从古地理分布看,它们多半产在该成矿时期的海侵前缘带、陆表海和深水盆地的过度部位或水下高地的周围地带。磷矿层多出现于海侵序列的底部或下部,但是含磷岩系本身则既可以是退积式的,也可以是进积式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南方晚震旦世沉积相及磷块岩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阐述扬子地台及邻区晚震旦世地层的研究现状,沉积相带(台地相、斜坡相及盆地相)及古地理轮廓、磷块岩的时空分布(包括地理、地层及沉积相的分布)。同时还着重指出了台地边缘及斜坡相带的上部是寻找磷块岩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6.
梅树村早期的地层,是在海退背景下形成的一套富含小壳动物化石的白云岩、磷块岩和硅质岩等岩石组合,主要分布扬子西区。该期的古地理轮廓,是在灯影期古地理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是一个四周被深水环绕的较为特殊的碳酸盐台地。工业磷块岩主要分布于靠近“康滇古岛”东侧较拗陷的地区,成磷盆地呈近于南北向带状依次间隔展布,可能是受近南北向同生断裂和近东西向隆起、拗陷的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
昆阳磷矿磷块岩的矿物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阳磷矿是我国下寒武统最大的磷块岩矿床之一,矿层赋存于下寒武统渔户村组的中谊村段地层中(罗惠麟等,1982),矿层有上、下两层,分别称之为“上磷层”和“下磷层”,中间为一“白泥层”(含磷粘土页岩)分隔(Yeh Lien-tsun et al.,)。含磷岩系的岩性序列特征见图5。罗惠麟等认为,本段地层均为台凹相沉积,其中“下磷层”的形成环境为潮下低能及间歇性高能带,“白泥层”为潮下低能带,“上磷层”为潮下高能带,再往上则向潮间坪过渡。本文研究磷块岩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矿石矿物磷灰石和粘土矿物的特点,并讨论磷灰石成份同矿石类型和形成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