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义县组建组剖面和珍稀化石主要剖面基础上建立了义县—北票地区义县阶单位层型和辅助单位层型。义县地区义县阶中的老公沟层、业南沟层、砖城子层和大康堡层及北票上园地区陆家屯层、下土来沟层和尖山沟层是主要含化石沉积层 ,北票地区三个层可与义县地区前三层对比。这些层均发现较丰富的脊椎、无脊椎和植物化石。生物地层可分为义县阶底部 Jeholosaurus— Eosestheria (Diformograpta) ovata— Cypridea rehensis(热河龙—卵圆双形雕饰东方叶肢介—热河女星介 )组合 ,下部为多门类动物化石组合和 Brachyphyllumlongispicum— Otozamites turkestanica (长穗短叶杉—土耳其斯坦耳羽叶 )植物组合及 Cicatricosisporites— Den-soiporites— Jugella(无突肋纹孢—层环孢—纵肋单沟粉 )孢粉组合 ;上部 Jinzhousaurus— Diestheria yixianensis—K arataviella pontoforma(锦州龙—义县叠饰叶肢介—舟形卡拉达划蝽 )组合。义县阶底界以东方叶肢介、狼鳍鱼(Eosestheris,Lycoptera)始现为界线  相似文献   

2.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西义县—北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大店子组含有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Luanpingspora-Jugella组合;介形类Yanshanina-Cypridea-Rhinocypris组合,Cypridea-Yanshanina-Timiriasevia组合,Cypridea sulcata亚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Abrestheria组合等各类化石,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的对比,尤其是孢粉和介形类与英、法、德、俄和加拿大等地相关地层同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辽宁西部义县组下部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与国内、外的对比,也得出与大店子组的时代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北沟组含孢粉Poceites-Podocarpidites-Schizaeoisporites组合,介形类Luanpingella-Torinina-Eoparacypris组合以及叶肢介Nestoria-Keratestheria组合等,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同类生物组合的对比,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晚期(Tithonian)。土城子组含有孢粉、介形类及叶肢介等6大门类化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因此,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划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生物地层的国际对比表明:此界线与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即Tithonian\Berriasian界线是一致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一系列同位素测年数据推断,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应接近130.7Ma。  相似文献   

3.
王思恩  高林志  庞其清  宋彪  李亚 《地质学报》2015,89(8):1331-1351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西义县—北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大店子组含有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 Luanpingspora Jugella 组合;介形类Yanshanina Cypridea Rhinocypris组合,Cypridea Yanshanina Timiriasevia组合,Cypridea sulcata亚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 Abrestheria组合等各类化石,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的对比,尤其是孢粉和介形类与英、法、德、俄和加拿大等地相关地层同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辽宁西部义县组下部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与国内、外的对比,也得出与大店子组的时代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北沟组含孢粉Poceites Podocarpidites Schizaeoisporites组合,介形类Luanpingella Torinina Eoparacypris组合以及叶肢介Nestoria Keratestheria组合等,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同类生物组合的对比,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晚期(Tithonian)。土城子组含有孢粉、介形类及叶肢介等6大门类化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因此,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划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生物地层的国际对比表明:此界线与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即Tithonian\\Berriasian界线是一致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一系列同位素测年数据推断,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应接近1307Ma 。  相似文献   

4.
孙知明  许坤等 《地质学报》2002,76(3):317-324
本文通过对辽西朝阳地区含鸟化石层附近侏罗-白垩系蓝旗组、土城子组、义县组地层共1252块古地磁样吕的测试与分析,建立了以上沉积地层的磁极性序列,发现蓝旗组、土城子组地层的磁极性序列具有频繁的正、反极性、而义县组则为单一正极性,结合现有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对比国际中生代地磁极性年表,表明土城子组的磁极性序列相当于提塘期、基末里期、牛津期和卡洛期,其主体的地质时代应属晚侏罗世(J3),土城子组底部的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J2);并且根据义县组含鸟化石层以上层位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认为义县组含鸟化石的正极性带可与M16正极性时相对应,义县组含鸟类化石层的时代应属早白垩世早期,辽西白垩系/侏罗系界线很有可能位于义县组/土城子组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发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地层连续剖面的基础上,补充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的含义,将2组系统分为7个岩段,命名4个标志层;确定年代地层层序,完善大北沟阶和义县阶定义内容;研究重点门类化石分布和演化,建立系统生物地层分带序列,包括7个介形虫带和6个叶肢介带;划分陆相生物群发展阶段,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置于“早期热河生物群”阶段的底部;开展旋回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地层等时格架,识别盆地演化的3个阶段和5个构造期;测得界线层型剖面点存在O同位素高值异常;锆石206Pb/238U测得张家口组顶部年龄为135.4Ma±1.6Ma,大北沟组中部为133.9Ma±2.5Ma和130.1Ma±2.5Ma。综合多学科研究成果,将界线层型剖面点定在张家沟剖面第9层底,以介形虫化石Cyprideastenolonga的首现为标志。  相似文献   

6.
义县地区广义的义县组可解体为王家屯组 (暂命名 )和义县组 ;分属王家屯和义县火山旋回 ,前者为偏酸、偏碱性 ,后者主体为中基性、末期为中酸性火山岩系 ,并广泛发育潜火山岩相的玄武玢岩、安山玢岩和火山集块角砾熔岩筒。该区有七个主要沉积层 ,自下而上分别为王家屯组马神庙层、义县组老公沟层、业南沟层、砖城子层、大康堡层、朱家沟层和金刚山层 ;产有较丰富的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植物化石。以砖城子层、大康堡层和金刚山层为界 ,义县火山旋回可划分为 4个亚旋回 ,分别代表火山活动的初始期、主期、晚期和末期。北票四合屯地区的义县组相当义县地区义县组的第一和第二亚旋回 ,含鸟类化石的主沉积层 (尖山沟层和上园层 )可与砖城子层对比  相似文献   

7.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晚侏罗世多重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玛纳斯河红沟侏罗系剖面开展了生物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地层学、旋回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头屯河组的时代为中侏罗世中晚期到晚侏罗世早期,包括巴通阶的最顶部、卡洛维阶和牛津阶的中下部;其底界年龄约为166.2 Ma,顶界线年龄约为160.8 Ma,沉积时间约5.4 Ma。齐古组顶部年龄值为155.3 Ma,沉积时间约5.5 Ma,包括了牛津阶的上部和基默里奇阶的中下部,其顶部与东部冀北、辽西地区髫髻山组顶部大体相当,比土城子组层位低。喀拉扎组的时代为晚侏罗世基默里奇期晚期,而其上覆地层吐谷鲁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两者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大的不整合,缺失了晚侏罗世提塘期以及可能包括早白垩世最早期的地层,有超过了7 Ma的地层缺失量。侏罗系与白垩系的界线为此不整合面,侏罗纪/白垩纪之交的地层未保存。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沉积类型兼论侏罗—自垩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白垩系三分方案,试图遵循陆相地层要与海相地层对比结果,把陆相地层纳入由海相沉积建立起来的年代地层系统中的原则,通过海相莫斯科皱蛤层、陆相塔伦让植物群、早波倍克期叶肢介群等晚侏罗世晚期生物群与 O—R(Onychiopsis—Ruffordia)中期植物群和晚期热河动物群等早白垩世生物群对比结果,将侏罗——白垩系界线分别划在云山组和珠山组、石河北组和城子河组、九佛堂组(泥河子组)和沙海组之间。下白垩统顶界划  相似文献   

9.
研究的侏罗系—白垩系包括侏罗系头屯河组、齐古组、喀拉扎组和白垩系清水河组。清水河组的叶肢介、介形虫和孢粉化石组合研究的新成果表明:其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齐古组下部的同位素年龄为164.6Ma±1.4Ma。此年龄值与国际地质年表对比,几乎与Callovian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相当。依据此年龄值和沉积厚度、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的主要时代应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其下部跨入巴通期最晚期;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上列事实反映出在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几乎缺失全部晚侏罗世的沉积,由此可以推断本区在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
冀北滦平县西瓜园南李营剖面是西瓜园组的命名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西瓜园组一至四段,为一套单一岩相的沉积岩。在火斗山乡马圈子,西瓜园组以一层水下分流河道砾岩与其下伏大店子组四段为连续沉积,拉海沟马圈子剖面为西瓜园组与大店子组的界线层型。西瓜园组自下而上可连续划分为5个叶肢介化石带,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老公沟层一金刚山层的叶肢介组合完全可以对比.义县阶的单位层型应以西瓜园组为层型剖面,原定义县阶的单位层型马神庙一宋八户标准地层剖面仅能作为义县阶的副层型。由于辽西义县组尖山沟层至金刚山层的叶肢介化石在冀北西瓜园组中的系统发现,冀北地区西瓜园组与辽西义县组完全可以对比,从而解决了30余年来冀北辽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问题,具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辽西晚侏罗世义县期植物群性质、时代及气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迄今为止 ,在辽西义县—北票地区的义县期植物群中 ,已发现有 72个属的近 14 0个种 ,它们分别属于苔藓类、石松类、有节类、真蕨类、苏铁类、本内苏铁类、银杏类、茨康类、松柏类、买麻藤类及被子植物类等 11个类群。根据植物群性质、组合特征、各已知属种的时代分布、群落演替规律以及同期植物群对比 ,表明义县期植物群的时代最可能为晚侏罗世的最晚期。通过植物各大类群的生态及属种成分分析 ,认为义县期植物群应属于欧洲—中国古植物地理区的东亚省。按照无机界 (含化石的沉积层 )及有机界 (植物群本身 )所指示的生存环境 ,可以推测义县期植物群是生长在半干旱至半潮湿或季节性干旱的亚热带或亚热带至暖温带的气候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白垩纪年代地层学研究简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述国际白垩纪年代地层和地质年表研究现状,介绍马斯特里赫特阶、土仑阶和赛诺曼阶底界的GSSP及其生物地层学标志,其他阶推荐的GSSP定义标准以及中国陆相白垩系建阶进展。评述白垩系地质年表方案,根据我国辽西地区义县组尖山沟层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考虑以12 5 Ma作为白垩系底界的年龄标准  相似文献   

13.
Plesiosaur fossils from the uppermost Tithonian (Upper Jurassic) to lower Valanginian (Lower Cretaceous) Purbeck Limestone Group of Dorset, England are important because they constitute a rare record from around the Jurassic-Cretaceous boundary. Where diagnostic, the remains are referred to indeterminate plesiosauroids (Cryptocleidoidea) and represent relatively small animals including a previously undescribed juvenile individual. This observation accords with the lagoonal-lacustrine (with periodic marine influx) depositional setting of the Purbeck Limestone Group strata, a palaeoenvironment that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juvenile plesiosaur occurrences.  相似文献   

14.
论福建坂头组的时代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其Shi 《地层学杂志》1991,15(4):278-284,T001
<正> 坂头组系陈恺(1943)命名,未指定建组剖面,以永安城北坂头村一带的岩性为标准。当时称坂头系,时代为早白垩世。坂头组分布在崇安、永安和泰宁举岚等盆地,宁化、安溪、仙游、古田和霞浦等地亦有零星出露。对坂头组的时代归属存在二种意见:福建省区调队(1976—1985)、原福建石油地质队(1978)、顾知微(1980、1982)、王思恩等(1985)归于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齐古组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准噶尔盆地获得侏罗纪齐古组凝灰岩精确的SHRIMP锆石U-Pb年龄164.6 Ma±1.4 Ma(MSWD=1.3)。该年龄值几乎相当于国际地质年表中Callovian阶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根据地层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上界年龄值应为161.8Ma,接近Callovian阶的上界(161.2Ma±4.0Ma);其上的喀拉扎组上界年龄大致在160.0 Ma左右,此年龄值应位于牛津阶(Oxfordian)的下部。另外,下白垩统下部清水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由此得出:齐古组的主体时代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其下部跨入了巴通期最晚期(late Late Bathonian);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仅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反映白垩系与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几乎缺失了整个上侏罗统,由此推断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6.
牛绍武 《地质通报》2008,27(3):326-344
滦平县火斗山乡张家沟榆树下村大北沟组(1棚剖面地层连续,顶底清楚,化石丰富,以沉积岩为主夹少量火山岩,可分为3个岩性段。1段含孢粉化石;2至3段化石极为丰富,有叶肢介、昆虫、介形类、双壳、腹足类、鲎虫、鱼、植物等化石。其中叶肢介化石自大北沟组近底部一直分布于顶部,可见至少25个化石层.计5科9属36种,统属于尼斯托叶肢介群(Nestoria Fauna)。自下而上又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叶肢介化石带。以最底部化石带中Mstoriapissovi,Jibeilimnadia ovata的首现为标志,即为大北沟阶的开始,榆树下剖面可作为大北沟阶理想的单位层型剖面。根据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区域地层对比及同位素年代资料,大北沟阶的时代应为晚侏罗世,可能更近于晚侏罗世晚期。文中描述了一些叶肢介属种。  相似文献   

17.
新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齐古组凝灰岩SHRIMP 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思恩  高林志 《地质通报》2012,31(4):503-509
报道了准噶尔盆地获得侏罗纪齐古组凝灰岩精确的SHRIMP锆石 U-Pb年龄164.6 Ma ± 1.4 Ma(MSWD=1.3)。该年龄值几乎相当于国际地质年表中Callovian阶的底界年龄(164.7Ma±4.0Ma)。根据地层沉积速率推算,齐古组上界年龄值应为161.8Ma,接近Callovian阶的上界(161.2Ma±4.0Ma);其上的喀拉扎组上界年龄大致在160.0 Ma左右,此年龄值应位于牛津阶(Oxfordian)的下部。另外,下白垩统下部清水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由此得出:齐古组的主体时代为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 其下部跨入了巴通期最晚期(late Late Bathonian);喀拉扎组的时代可能仅为牛津期最早期(early Early Oxfordian),反映白垩系与侏罗系之间的不整合几乎缺失了整个上侏罗统,由此推断晚侏罗世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8.
西藏江孜-浪卡子一带的侏罗-白垩纪界线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是显生宙所有系级界线中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西藏南部出露有良好的侏罗-白垩纪地层,本次工作在喜马拉雅地层区的康马隆子地层分区开展了海相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研究。江孜地区的界线地层被划分为维美组和甲不拉组;浪卡子地区的甲不拉组之下发育一套含大量火山岩层的火山-沉积地层,被称为桑秀组。该地层分区的地层系统由下至上为:维美组浅灰色厚层状粗-细粒石英砂岩;桑秀组黑色页岩、安山岩和玄武岩;以及甲不拉组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夹砂岩和砂质灰岩。维美组中含化石稀少,仅在江孜地区发现零星菊石Haplophylloceras、Himalayites等。桑秀组下部页岩和粉砂岩中找到少量菊石化石,属于Spiticeras、Berriasella、Haplophylloceras的一些种,和富集成层的双壳类Inoceramus everesti等。江孜甲不拉组下部化石丰富,划分为Spiticeras-Berriasella下组合和Himalayaites-Haplophylloceras上组合。本研究区的生物地层可与聂拉木地区的菊石化石组合对比。通过生物地层学对比,江孜-浪卡子地区的维美组时代为晚侏罗世Tithonian期,江孜地区甲不拉组下部和浪卡子地区的桑秀组均属于下白垩统。桑秀组下部的页岩段与江孜甲不拉组的最下部地层相当,上部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133 Ma。据此,桑秀组的时代为Berriasian至Hauterivian期,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位于该组之底,以Virgatosphinctes、Aulocosphinctes的消失和Spiticeras的出现为标志。侏罗纪末期西藏特提斯海区普遍形成大规模海退,表现为维美组和门卡墩组顶部砂岩的同期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