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本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综合判别法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于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中单项检验为可疑的数据,如何进一步判别它的错误与正确,是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综合判别法就是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而新研制的一种方法.该文概述了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综合判别法的基本思路、基本内容和步骤;就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综合判别法在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并进一步阐述了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综合判别法的加权判别技术.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综合判别法已在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的地面资料质量控制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2.
地面观测资料的单站质量控制是气象业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特别在台站密度较低或新增台站的地区,单站质量控制是观测资料有效性的基本保障。在研究传统单站质量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气温与相对湿度之间的耦合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GEP)算法的地面逐时气温资料单站质量控制方法,实现相对湿度对气温的质量控制。并利用该方法对江苏省六市2005—2007年地面观测的逐时气温资料进行质量控制,以评估其适用性,并将控制效果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EP质量控制方法能有效标记出可疑数据,具有可控性强、识别精度高等优点,尤其在每年5—9月的检验效果优于传统的单站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AI方法在地面气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自回归与反距离加权的空间质量控制方法——AI方法,该方法能够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对气象资料进行质量控制。选择不同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南京58238站,连云港58044站,无锡58353站,徐州58027站)2007年逐时气温观测数据作为被控对象,检验该方法在气温资料质量控制中的适用性。通过对添加的随机人为误差的检验发现,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标记出存疑数据,相对于反距离加权和空间回归,该方法具有更好的检验效果,稳定性高、适应性强,适用于平原或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4.
就台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人机交互审核存在的问题,按软件提出的疑误信息分类,提出处理步骤及方法,以提高地面气象资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的存储格式,结合地面气象资料的质量控制规范,充分考虑气象审核人员的具体业务需求,分析了气象要素内部特征与各种要素间的约束关系,编制了基于数据库的质量控制审核规则体系结构,并据此开发了地面气象数据审核规则库管理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6.
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质量检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是气象资料中数据量最大、使用频率最高的资料之一。国内作为气候资料接收和保存的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中包含45个气象要素, 每日4次定时观测资料。利用2005年用于全球地面天气报资料接收、处理实时业务中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保存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的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 对原数据集中因解码而引起的比较明显的批量错误资料进行了修改, 生成具有质量控制码的二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同时还系统介绍了1980年1月—2003年12月全球地面天气报历史资料数据集质量检查结果, 分析了资料的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7.
90年代开始,全国地面气象站的地面信息化资料以A、A0、A1、A6、A7、V、V0、V1文件的形式保存和使用,其文件模式较多、内容分散,不便于管理和使用。采用中国气象局信息中心资料室统一下发的"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软件—省级软件(CDQC)"和全国地面气象A文件质量评估方法,对内蒙古71个一般站,现有的A、A0、A1、A6、A7、V、V0、V1文件转换生成新版A文件,对转换后的新版A文件,进行统一质量控制标准的综合分析和评估。这次评估,对全面了解地面气象历史资料整体质量状况、出现疑误数据类别和原因,为纠正和减少历史资料错误,进一步确定今后质量控制工作的重点和研究资料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面气象自动站数据审核规则库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的存储格式,结合地面气象资料的质量控制规范,充分考虑气象审核人员的具体业务需求,分析了气象要素内部特征与各种要素间的约束关系,编制了基于数据库的质量控制审核规则体系结构,并据此开发了地面气象数据审核规则库管理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地面自动站资料审核的质量控制,引入了小波阈值法分析方法。根据气象资料的多时间尺度特征,通过小波分解分析了气象要素的变化过程、变化强度和变化复杂性,实现了噪声阈值对地面自动站资料异常数据的自动判别,保证了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自动气象站地面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面气象自动化的日趋完善,气象资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将成为测报工作的重点;质量控制分为原始资料的预审和传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传输过程主要是检查上传的内容是否完整、正确。  相似文献   

11.
北欧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安元 《气象科技》2003,31(5):314-320
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对气象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如何进行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是气象资料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气象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各国均不相同,北欧5国的合作研究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很好的代表性。简要介绍了北欧国家对实时和非实时气象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流程,所采用的方法、技术等。北欧气象资料从观测台站到资料中心经历了QC0、QCl、QC2和HQC 4个级别的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方法可分为单站质量控制和空间质量控制两大类,每类方法又分为不同的检查方案;质量控制标识根据用户对象的不同在北欧各国有不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面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陶士伟  仲跻芹  徐枝芳  郝民 《高原气象》2009,28(5):1202-1209
为满足精细、 短时天气预报的需求, 我国地面自动站(AWS)观测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AWS资料在数值预报系统中没得到充分使用的原因之一是AWS观测资料的特殊性及数值预报系统缺少有效针对AWS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QC)方案。本文AWS QC方案在参考国际先进的AWS QC方案基础上, 根据我国地面自动站的特点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对地面资料应用的要求设计。其目的是解决AWS观测资料在数值预报中应用的质量问题。本方案采用多种质量控制技术, 其中包括台站气候极值检查、 要素间一致性检查、 时间一致性检查、 持续性检查、 背景场一致性检查、 空间一致性检查、 综合决策算法、 自动统计评估反馈技术。本文从检查方法对错误资料的敏感度和确定性进行理论分析表明, 该方案具有更强的敏感度和确定性。将该方案应用于北京地区2006年8月AWS实际观测资料检验, 结果表明, 该方案能有效地识别观测资料中存在明显错误的资料, 有效地为地面自动站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提供客观质量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虹  冯呈呈  刘寅 《气象科学》2015,35(5):638-645
针对地面观测站资料,从资料同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递归的概念,提出了递归经验正交质量控制(Rec-EOF QC)方法,并将该方案应用于不同时段的地面观测资料和不同种类的背景场资料中。结果表明:Rec-EOF QC方法一般在递归4次之后,质量控制过程达到稳定状态。通过递归方法,该质量控制方案能够通过资料本身调整质量控制的临界值,对资料具有普适性。而且与传统EOF QC方法相比,Rec-EOF QC方案能识别出更多的离群值,并且可以使观测偏差也更接近于高斯分布。另外还研究了背景场差异对质量控制的影响,分别利用FNL、ERA-Interim和JRA-25三组资料作为背景场进行地面质量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JRA-25剔除的资料最多,ERA-Interim次之,FNL最小。无论选用何种资料作为背景场,冬季的资料剔除率始终大于夏季的。  相似文献   

14.
地面降水的多源数据辅助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乐坚  俞小鼎  李峰  储凌 《气象》2016,42(3):363-371
文章在分析气温变化、风速变化、相对湿度、温度露点差、雷达和自动站降雨量差值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自动站观测小时降雨量的多要素综合质量控制方法,包括雷达和自动站相结合的综合检验方法(MRAWS)以及仅使用自动站资料的综合检验方法(MAWS),并与时空一致性检验方法(MT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多要素的综合检验方法(MRAWS和MAWS)明显优于仅使用降雨量资料的MTS。此外,虽然MAWS检验结果略低于MRAWS,但在缺少雷达探测资料的情况下MAWS可对降雨量数据进行有效检验。进一步地分析表明,MRAWS和MAWS方法仅适用于判别有无降水,对降水量值的正确性判断能力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地面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技术的研究,对于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提高地面观测资料的审核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云状记录的排序分析技术,是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难点。文章介绍一种分类分析方法,即根据总云量、低云量和云状的不同配合情况分为几种记录类型,对每一种类型再根据几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将29种云状符号射影到双字(32位)变量中,使分析判断程序简单明了。在浙江省地面气象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软件中进行试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提高云观测资料的审核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象观测的自动化,地面气象观测在观测时次和空间密度上得到极大提高。常规站资料是地面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站点分布合理、监测连续,对于气候变化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质量控制确保资料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提高资料的应用价值。目前,经过已有的自动化质量控制之后,常规站观测资料中质量控制仍有错判、漏判等问题存在。该文以2018年贵州省常规站气温相关要素数据评估为例,实现本地常规气象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姚燕  姜立鹏  祝婷  张涛  姚爽  张志森 《气象科学》2022,42(5):703-710
针对全球实时气象数据,重点研制面向全球大气再分析的观测资料前处理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实现大量实时文件快速解析分类的数据分拣技术,实现多类气象观测要素并行解码的信息提取技术,满足同化数据格式需求和实现分级分类有效存储的自定义模板统一编码技术。关键技术已于2019年6月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业务应用,为我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业务提供着稳定的实时观测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苏皖地面自动站资料的质量控制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和安徽2012—2014年151个国家站及2 600个区域站资料,对各类自动站资料的质量及其控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采用缺测资料统计、气候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二次迭代的空间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持续性检查及综合决策算法分别对国家站和区域站资料进行系统的质量控制,并根据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可疑站点的标记。结果显示:国家站各要素资料缺测率远低于区域站,且资料质量总体上均明显优于区域站;自动站各要素中温、压要素的质量最好,其次是相对湿度;除了空间一致性检查中风场资料的检查结果差别不大外,其余检查中区域站资料的未通过率均远高于国家站资料;将错误资料及可疑站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能改善实时资料质量,并为相应测站的检修与维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气象自动化观测技术的发展,全国已经建成了70 000多个自动观测站点,全面实现了气象观测自动化。自动化观测技术使得气象常规观测资料量得到了飞速增长,这也使得通过质量控制提高自动观测站资料的利用率尤为重要。利用江苏省气象局提供的2019年12月1日00时—7日23时共168个时次的地面自动站温度观测资料,及ECWMF (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中的温度格点资料作为背景场,结合常规质量控制方法及E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质量控制方法,建立了适用于高时空密度的地面温度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并对我国中东部地面自动站温度观测资料进行质量控制试验。结果表明,在利用常规质量控制方法剔除观测资料中明显异常的资料后,针对自动站高密度的特点,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区域,EOF分析方法可以很好提取有组织的观测系统信息,从而保证剩余信息更好地满足随机分布特点,利用随机概率分布特点就可以很好剔除异常观测资料,并且可以避免天气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