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藻类资源丰富,常见种类有80多种。本文主要报导的常见绿藻有25种,褐藻有22种,总共47种。其中产量较大,富有经济价值的绿藻有礁膜、石莼、裂叶石莼、浒苔和长松藻等:褐藻类产量大的有马尾藻科的种类,海南岛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全省产量可达40多万担。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的鲍鱼养殖的良好饲料,有的绿藻和褐藻也是江蓠养殖的主要敌害,因此,本文所报导的种类可供水产院校师生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藻类资源丰富,常见种类有80多种。本文主要报导的常见绿藻有25种,褐藻有22种,总共47种。其中产量较大,富有经济价值的绿藻有礁膜、石莼、裂叶石莼、浒苔和长松藻等;褐藻类产量大的有马尾藻科的种类.海南岛年产马尾藻可达18—20万担(干品),全省产量可达40多万担。它是提取褐藻胶、甘露醇、碘和马尾藻精的主要原料,也是鲍鱼养殖的良好饲料,有的绿藻椭藻也是江蓠养殖的主要敌害,因此,本文所报导的种类可供水产院校师生和水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硇洲马尾藻(Sargassum naozhouense)幼孢子体附着的选择性及原生态位点固着人工藻礁对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效果。【方法】选用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等6种废弃物材质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效果进行比较;将硇洲马尾藻于徐闻南山进行原生态位点投放,周年观察比较人工藻礁与自然藻礁生长差异,探究硇洲马尾藻资源恢复效果。【结果】(1)不同材质藻礁对硇洲马尾藻幼孢子体附着差异显著,附着效果依次为混凝土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橡皮条,沥青完全没有幼孢子附着。(2)当年人工藻礁苗有性生殖苗较自然生态苗生长慢,第二年假根再生苗生长与自然苗生长无显著性差异。(3)人工藻礁苗成活率为29.2%,此后不出现消退死亡,并以假根再生维持种群的繁衍。【结论】混凝土是马尾藻原生态藻床恢复较理想的人工附着基,黄泥砖、牡蛎壳、聚丙烯板等废弃物也可用于天然硇洲马尾藻以及室内有性苗源的附着基。假根再生是马尾藻种群繁衍的主要方式,利用有性繁殖的幼孢子体附着于混凝土块上进行硇洲马尾藻原生态位点投放是短时间增加马尾藻资源的有效措施,可为硇洲马尾藻海藻资源恢复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半叶马尾藻对不同浓度N、P以及不同化合态N的吸收速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N、P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叶马尾藻对N、P的吸收速率随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N为200μmol/L、P为20μmol/L时,分别为2.397和0.229μmol·g-1·h-1;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半叶马尾藻对N、P的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氮磷比为10时,在氮磷比为1~30范围内,氮磷比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化合态N对半叶马尾藻吸收N、P速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NH4+-N和NO3--N共存时,半叶马尾藻对这2种化合态氮可同时吸收利用,各处理组间,对总无机N的吸收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NO3--N)/c(NH4+-N)为2∶1和1∶2处有两个峰值,分别为2.036、1.862μmol·g-1·h-1,对P的最大吸收速率均出现在c(NO3--N)/c(NH4+-N)值为2∶1时,为0.206μmol·g-1·h-1。因此,在粤西沿海半叶马尾藻在消除养殖水域营养盐、防治海水富营养化方面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解产气特性。【方法】利用燃烧烟气污染物测试实验台,测量马尾藻及其油页岩混合物在温度区间400℃至800℃下CO和H_2的排放特性,包括峰值浓度、峰值时间和平均浓度。【结果】马尾藻以及其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过程可分为慢速析出、快速析出和降速三个阶段。马尾藻单独热解实验中,排放的CO体积分数峰值达到10 367×10~(-6)。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马尾藻在热解中CO和H_2的析出,反应的开始时间和完成时间均有所提前。在马尾藻与油页岩混合物的热解中,H2的析出在700℃时达到最高(体积分数峰值为1 254×10~(-6))。油页岩的加入迟滞了CO和H_2的排放时间。【结论】油页岩的加入有效减少马尾藻热解过程中CO的排放并缩短反应时间,提高效率节省能源,马尾藻与油页岩的混合热解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海南省冬青叶马尾藻不同地理种群的多样性,从潭门镇和长坡镇收集到12份冬青叶马尾藻样品,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得了其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rbc L(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大亚基)及ITS(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多序列比对显示,2个种群的冬青叶马尾藻的cox1、rbc L序列很保守,未发现多态性位点;而ITS序列变异较大,在碱基组成和序列长度上均有丰富的多态性。根据ITS的序列特征将所分析样品分为A、B和C 3个类群。系统进化分析显示,3个类群能以较高的置信度与数据库中其他地域来源的冬青叶马尾藻聚为一支,其中A、B类群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而C类群与其他地域来源的冬青叶马尾藻更相似。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围氏马尾藻(Sargassum withgii)受精卵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研究不同温度(18、21、24、27、30℃)、照度(1 000、2 000、3 000、4 000 lx)和盐度(15、20、25、30、35、40)对围氏马尾藻受精卵成活率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氏马尾藻受精卵在21℃下成活率最高(89.3%),与其他温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在1 000 lx下的成活率最高,为89.3%,与其他照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精卵对于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15~30的盐度组成活率均较高(86.3%)。培养前10 d,21℃组的幼孢子体平均长度最大(P0.05),15 d时24℃组平均长度超过其他温度组(P0.05);在培养前15 d,1 000 lx照度组幼孢子体生长速度最快(P0.05),20 d后3 000 lx组孢子体平均长度超过其他照度组(P0.05);在15~30盐度范围内,幼孢子体均生长较好,且各盐度组间平均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对马尾藻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马尾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均衡,氨基酸价为82,且富含无机质等。无机质中除了钙、钾和钠含量高外,碘含量达820mg/kg,是研制含碘食品和饮料的理想原料。马尾藻经加工制得的袋泡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袋泡茶(2g/袋)经沸水冲泡后的碘浸出量为0.51mg/袋.可防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病,即碘缺乏病。  相似文献   

9.
采用DNA条形码技术辅以传统形态分类方法,对雷州半岛马尾藻属(Sargassum)6常见种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测得6种马尾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 Bank和BOLD数据库中马尾藻序列同源性均大于或等于99%,该结果与形态分类学鉴定结果一致。COI基因序列特征分析表明,6种马尾藻保守位点421个,变异位点58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单一突变位点37个,变异率7.7%,T、C、A、G平均含量分别为39.1%、18.9%、19.1%、22.9%,A+T含量(58.2%)高于C+G含量(41.8%),UUU所编码的苯丙氨酸(F)使用频率最高,达12.5%,最大似然法估算的转换颠换比值为2.42,种间遗传距离多在0.030±0.013~0.100±0.016之间。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学鉴定、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rgerrimum)幼孢子体对温度的适应性,在照度为10 000 lx,光照周期为12L:12D,温度分别为11.0、16.0、21.0、26.0、31.0、36.0℃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光合色素含量、SOD活力和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孢子体在16.0~26.0℃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度为21.0℃时生长最快;温度为11.0℃时生长缓慢,温度为31.0和36.0℃时幼孢子体的生长因温度过高有溃烂现象。在本实验条件下,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6.0~26.0℃,最适温度为21.0℃。  相似文献   

11.
对马尾藻进行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马尾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均衡,氨基酸价为82,且富含无机质等。无机质中除了钙、钾和钠含量高外,碘含量达820mg/kg,是研制含碘食品和饮料的理想原料。马尾藻经加工制得的袋泡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袋泡茶(2g/袋)经沸水冲泡后的碘浸出量为0.51mg/袋,可防治甲状腺机能减退病,即碘缺乏病。  相似文献   

12.
在温度22±0.5℃、光照强度100μmol·m-2·s-1的光照培养箱中,以8组不同盐度培养半叶马尾藻(Sargassum hemiphyllum)幼苗(2~3 g/株),研究不同盐度对其生长发育和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叶马尾藻幼苗适合存活和生长的盐度为24.84~35.28,在该盐度范围内幼苗均可正常存活和生长;幼苗最适生长盐度为30.06,质量增长率达到最大,光合色素含量达到最高;24.84~35.28中,幼苗更适合于在高盐端生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马尾藻碱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与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提取到的两种膳食纤维组分重新组合。结果表明,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总产率达27.9%,颜色较白,总膳食纤维干基含量达81.08%,钙含量6.82%,磷含量0.23%,膨胀力为22mL/g,持水力为1250%,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碘的生产主要是从海带、马尾藻等褐藻类中提取,由于原料限制,不但成本较高,进一步扩大生产亦有困难。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为了寻找新的制碘资源,根据有关单位反映情况,试从氟硅酸溶液中提取碘。氟硅酸(H_2SiF_)是生产磷肥的副产品,一般作为生产氟硅酸钠(Na_2SiF_)的原料,从氟硅酸液溶中提取碘,实验证明:并不会影响到氟硅酸钠的生产。从氟硅酸液溶中提取碘,不但可以取代海带、马尾藻等原料,而且可节约酸化用  相似文献   

15.
用正交设计法提取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条件,筛选出马尾藻碱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与漂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将提取到的两种膳食纤维组分重新组合。结果表明,马尾藻高活性膳食纤维的总产率达27.9%,颜色较白,总膳食纤维干基含量达81.08%,钙含量6.82%,磷含量0.23%,膨胀力为22mL/g,持水力为1250%,质量和功能性指标远远超过西方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1 我国藻胶工业的历史和藻胶原料的利用近年来我国藻胶业发展较快 ,主要产品为褐藻胶 (Algin)、琼胶 (Agar)和卡拉胶(Carrageenan)。褐藻胶工业在我国起步较晚。 2 0世纪 5 0年代我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教授等开拓了海藻化学及海藻胶的研究 [1,2 ] 。在青岛建立了第一个用马尾藻提取褐藻胶的生产车间 ,开创了我国的褐藻胶工业。后来随着海带人工栽培业的发展 ,除把一部分海带作为食品外 ,更把相当部分用来制造褐藻胶。由于马尾藻的含胶量较低 ,在 1 982年开始停用。目前我国褐藻胶的年产量已达 1 0 0 0 0t以上 ,跃居世界第二位。琼胶…  相似文献   

17.
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ω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ω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mg/g(干重,下同)的亚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μg/g和689μg/g.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域数种海藻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南海海域盛产的四种褐藻(海带、裙带菜、昆布和亨氏马尾藻)、三种红藻(紫菜、沙菜和江蓠)及来自南海三个不同海区(南沙、惠来和南澳)亨氏马尾藻的总脂质及脂肪酸含量干重,并重点比较其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褐藻类海藻总脂质含量w在1.81%-6.11%之间,红藻类海藻的总脂质含量w在1.44%-3.96%之间;紫菜中含有7.548mg/g(干重,下同)的严油酸(C18:2);海带含丰富C18:1达5.592mg/g;花生四烯酸(C20:4)在裙带菜中含量为1.606mg/g;在供试藻种中,昆布的EPA(C20:5)和DHA(C22:6)含量最高,测定值为608μg/g和689μg/g。  相似文献   

19.
碘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它在工业、农业、医药、科研和国防上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用途。因此扩大碘的生产,提高碘的自给能力,是化工制药生产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们从事马尾藻制碘研究的过程中,曾经实验过许多方法,也遇到过很多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制得张氏马尾藻(Sargassum zhangii)粗多糖,用无水乙醇、丙酮、乙醚脱脂,Sevage法脱蛋白,得到张氏马尾藻初级纯化的多糖(ZSP),分析ZSP化学组成,模拟人体胃肠道pH环境,测定ZSP对胆固醇胶束中胆固醇的抑制作用及结合胆酸盐活性;采用MTT法观察ZSP对HepG2细胞生长影响,并研究ZSP浓度和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内胆固醇水平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人体胃肠道pH环境中,ZSP对胶束中胆固醇的抑制率高达18.74%,与牛磺胆酸钠、胆酸钠及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分别高达57.69%、64.72%、69.03%;在48 h内,100、200、400、800、1 600μg/mL的ZSP对HepG2细胞的生长均无抑制作用;100、200、400、800μg/mL的ZSP在48 h内均可降低HepG2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降低程度与外源性ZSP浓度和作用时间相关。ZSP具有良好的降胆固醇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