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倪陈平等利用最新的压力驱动雪耙相超新星遗迹演化公式解释了CTB 109的X射线半圆形形态。东半部激波的射电辐射是由CTB 109从自由相转化到绝热相时的湍动所增大的磁场以及由这湍动和激波加速的相对论电子所产生的。而分子云中激波产生的射电辐射是由星际磁场的激波加速和激波压缩所产生的,这一部分激波产生的射电流量远远小于东半部激波产生的相同频率处的射电辐射,而且也小于Green(1984)所有银河系超新星遗迹在相同频率处的射电流量,因而观测不到,所以CTB 109具有半圆形射电结构。  相似文献   

2.
星系团是宇宙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从观测的角度介绍了星系团的一些特征,如丰度、成份、形态分类和尺度,以及星系团的X射线和射电辐射性质,还简介了有关星系团演化的一些最新进展。数字模拟是天体物理中近年来应用得较多的研究手段之一,本文也介绍了在cD星系演化方面的一些数字模拟结果。星系团空间分布的研究直接依赖于所取样本的完备性,本文简述了在这个领域内的部分工作近况。  相似文献   

3.
对于星系际弥散恒星的研究是分别从观测、数值模拟和半解析模型这三个方面进行的.现在已经在邻近星系团及中低红移处观测到弥散恒星,甚至在Virgo及Coma星系团中观测到了单个的弥散恒星.观测数据的积累使得人们能够从统计上了解星系际弥散恒星的性质.研究表明星系际弥散恒星围绕着星系团势阱中心呈椭球状对称分布,其在星系团恒星总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星系有偏袒形成的冷暗物质模型框架下,假定星系都在红移~5时形成,研究了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形成对星系演化的影响。由示冷暗物质模型中各种不同尺度扰动的幅度相近,星系群和星系团的维里化与星系的维里化在时间上比较接近,在星系群或星系团的维里化过程中获得巨大维里速度的星系仍然富有气体,因此,当它们因为频繁的互相碰撞,或者因为进入星系团中心区的稠密星系际介质受到巨大冲压,或者是被附近射电星系的喷流所产生的高压茧状体所包容,都可能激发活动性,造成恒星的爆发性形成.高红移星系团中观测到的B-O效应和高红移射电星系的光学像与射电喷流同轴向现象都可以据此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47个Blazar天体的短时标光变资料,估算了中心天体质量和不同波段辐射区域,并对估算结果作了统计分析,发现Blazar天体中心黑洞质量在10~7M_☉到10~(10)M_☉之间,BL Lac天体与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有很大差异,平谱射电类星体中心黑洞质量大于BL Lac天体中心黑洞质量;红外波段和γ射线波段辐射区域大小相似.同时,利用收集到Blazar天体的热光度分析了Blazar天体热光度与短时标光变之间的关系,证实了射电选BL Lac(RBL)天体和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的辐射是强成束的,但相对论聚柬效应对X射线选BL Lac(XBL)天体的辐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星系团PKS 0745-191中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星系团中相对论性粒子的能量演化做了数值计算,在此基础上,联合分析Chandra卫星数据和VLA射电观测结果,计算了星系团PKS0745-191中高能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发现在射电气体幂律谱能量下限为0.001erg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不足以补充X射线气体的辐射能损.然后在计算研究了不同能量下限时射电气体对X射线气体的加热作用,并估计了射电气体的能量下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目前样品数最大的Hewitt Burbidge类星体总表与覆盖全天区的Abell星系团表 (即ACO表 )研究了类星体与星系团分布的成协问题 .利用交叉相关函数方法 ,发现在角距离θ >3°范围内类星体与Abell团呈反相关现象 .这种反相关主要是由光学选类星体产生的 ,射电选类星体的分布与Abell团基本无关 ,这一事实支持了星系团中尘埃的吸收效应的解释 .在θ <3°范围反而无明显的反相关性 ,说明类星体与星系团存在着成协的倾向 .进一步分析表明类星体与星系团的相关性与红移无关 ,这不利于引力透镜效应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低频射电干涉阵的发展情况、研究领域,讨论了国际上的LOFAR、LWA和MWA等低频射电项目.借鉴当今的低频射电项目,结合云南的地理和太阳射电优势,设想在云南省内构建一个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观测频率在30 MHz~250 MHz范围内,文中仿真了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4台站),比较和分析了通过优化算法得到的阵列的UV覆盖、脏束(Dirty beam);讨论了低频射电干涉阵的观测模式、射电干扰、低频射电成像等问题;分析低频射电阵在观测太阳爆发性活动产生的日冕物质抛射(Coronal Mass Ejections,CME)、耀斑、射电爆发的可能性;通过上述的仿真和分析构建太阳低频射电干涉阵面临的问题,可以为今后建立阵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者使用威斯特波克射电望远镜在610兆赫频率上对古代东方天文学家观测到的“客星”的七个视场区(1~o.5×1~o.5)进行了射电遗迹的巡天探测,结果没有发现弥漫射电辐射。本文给出了在这些视场区中的分立射电源的表,表中列出作者提出的这些射电源|b|<15°以內的光学证认。  相似文献   

10.
向飞  陈勇 《天文学报》2006,47(1):19-30
利用星系团PKS 0745—191中心区域的Chandra数据,研究了在中心星系的西边且沿着射电结构而分布的一团明亮X射线气体的性质,发现这团气体是低温而高密的;另由射电观测计算发现射电气体在中心星系的西边压强梯度要大于东边,这说明那团 X射线冷气体与射电气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冷气体可能是由射电浮力泡从中心星系带出;或者是外围冷气体受到了射电气体的支撑及扰动而形成.进一步,假设气体处在压强重力平衡状态,计算了中心区域的X射线气体的体积占有率为b=0.69±0.28,并且讨论了射电气体所包含的相对论性粒子的性质以及射电气体膨胀对冷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太阳射电輻射的研究,在近代天文学史上添上了惊人的一笔.在这里,异乎寻常的輻射強度和异乎寻常的多变性汇集了科学上多方面的兴趣与困难.作为光学天文学的延伸,太阳大气在射电波段的热輻射构成了比較固定的、所謂“宁靜太阳”的部分。迭加在这“宁靜”部分上面的是所謂“緩变”的、一般与太阳黑子有关的部分.而在日面活动剧烈的时候,射电波段,特別是米波段,时常会出現一陣陣強烈的辐射起伏,也就是所謂的“增強輻射”.同时,和色球层爆发相似(时常也有着連带关系),太阳上会有着短暫的,非常強烈  相似文献   

12.
观测表明,富星系团内存在着大量的高温热电子.它们将与微波背景光子相互作用.本文考虑了星系团集合使微波背景辐射产生的畸变.我们的理论估计表明,富星系团集合的高温热电子散射背景光子,使背景辐射谱偏离黑体辐射谱.在背景谱的维恩区,畸变小于2.74K黑体峰值强度的1%,这个结果与最近COBE卫星的探测结果是一致的.没有得到Matsumoto所探测到的在700μm附近有相当于黑体谱峰值强度10%的重大畸变.星系作为微引力透镜,对背景辐射的影响不可能探测得到.星系团内热电子的轫致辐射在微波波段更弱.  相似文献   

13.
肖莉 《天文学报》2011,52(6):537-538
射电偏振观测是研究星际介质性质的有力工具.一方面偏振巡天可以直接指示大尺度磁场的取向,有助于我们理解银河系的大尺度磁场结构和超新星遗迹的演化及其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其他波段偏振数据可以分析星际介质以及偏振源超新星遗迹里面的法拉第旋转,从而得到里面热电子密度、填充因子、规则磁场强度和扰动磁场的性质.之前的偏振巡天主要是在低频波段进行,受法拉第效应的影响很严重,探测到偏振辐射的距离(偏振视界)很近.在6 cm波段,偏振观测受法拉第效应影响很小,我们能够探测到更远的偏振辐射,更好地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整体的性质.通过对天区内法拉第屏的研究,可以揭示银河系同步辐射的空间分布以及这些屏本身的物理性质;另外6 cm波段的总强度数据是研究弥漫结构或者大尺度超新星遗迹(其它的大望远镜很难观测到这样大的超新星遗迹)在高频波段谱偏折行为的重要数据,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银河系相对论电子能量分布、盘和晕的相互作用以及大尺度超新星遗迹晚期的演化.  相似文献   

14.
脉冲星辐射理论认为,当中子星旋转磁场产生的感应电场及电压降低,以致不能产生足够多的正负电子对时,其射电辐射将消失,即"死亡".统计分析了34颗"死亡线"以下源,即低能损率射电脉冲星的空间分布及自转周期等物理性质.首先,这类脉冲星都是场星,与特殊种类脉冲星和高能辐射脉冲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次,这类脉冲星大多分布在低银纬和距离太阳系较近的区域;再次,这类脉冲星具有较大的特征年龄和较长的自旋周期;最后,这类脉冲星1400 MHz射电光度L1400和自转能损率˙E弱相关.低能损率射电脉冲星可能是由于星体通过辐射损失能量,导致自转减慢,自转能损率降低至"死亡线"以下.建议对于低能损率射电脉冲星的搜寻,应针对银河系场中年老的、长周期的射电源,而无需针对特殊种类的脉冲星,也无需针对特殊的空间位置.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FAST)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望观测到更多低能损率射电脉冲星.  相似文献   

15.
相控阵馈源是近年在射电天文领域新兴的一种阵列天线接收系统,在射电望远镜焦平面上以矩形、六边形等方式排布电小天线单元阵列.通过波束合成对各个阵元施加不同的激励,调控各个阵元的幅度与相位,使得各波束相互交叠、相位中心紧密相邻,从而能够对焦平面区域进行完全采样,实现连续的视场覆盖以提高巡天效率.从焦平面阵列出发,对比介绍了相...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年轻超新星遗迹演化的影响,对Mckee提出的逆激波模型做了进一步讨论,改进了逆激波传播的F值公式。本文的结论有:(1)逆激波所扫过的膨胀壳气体温度递增,总的X辐射光度递减。(2)SNR 射电流量的相对衰减率由于逆激波存在而减小,由此解释了仙后座A(Cas A)射电流量的年递减率理论预言值和观测值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日球边界射电辐射是太阳系最强的射电辐射现象,辐射功率至少达1013 W,能够提供日球边界附近高能电子束和背景磁等离子体结构的重要物理信息.自1983年旅行者号卫星首次探测到日球边界射电辐射后,其便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持续关注.日球边界射电辐射大致有两类:辐射频率相对较高的瞬时辐射或称漂移辐射以及辐射频率相对较低的持续辐射或称非漂移辐射.通常两类辐射都从大约2 kHz开始,漂移辐射具有向高频率漂移的特征,频漂率约为1–3 kHz/yr,频率范围1.8–3.6 kHz,持续时间较短大致100–300 d;非漂移辐射没有明显的频率漂移,频率范围1.8–2.6 kHz,持续时间较长大致3 yr.目前普遍认为日球边界射电辐射与激波有关.介绍了该射电辐射可能的辐射产生源区、辐射物理机制以及与辐射相关的激波来源,并且讨论了尚存在的科学问题以及展望了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关于射电天文的保护标准,结合高压输电线电磁干扰的特性,分析了射电望远镜对高压输电线电磁干扰的限度;另一方面从物理机制出发建立高压输电线电晕放电辐射的电振子模型,运用电振子的镜像法,研究了其辐射功率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同时还考虑500 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 hundred 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FAST)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在FAST周围架设高压输电线应离开望远镜之间最小距离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晓伟  吴德金  陈玲 《天文学报》2023,64(3):34-210
射电辐射机制,尤其是射电暴发现象的相干辐射机制,是天体物理中最复杂、争议最多的电磁辐射机制.由于受到多重物理因素相互牵连的复杂影响,相干射电辐射机制的理论研究存在很大的难度,长期以来在等离子体辐射和电子回旋脉泽辐射这两类相干辐射机制间争议一直不断.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将粒子数值模拟方法应用于相干射电辐射机制的研究,并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本文将着重介绍近年来的粒子模拟研究工作及其取得的主要进展,并对现存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0.
马兵  陈玲  吴德金 《天文学报》2023,(3):35-233
与太阳射电爆发相比,通常认为频率较低的行星际射电爆发产生于远离低日冕的行星际空间.地球电离层的截止导致地基设备无法对其进行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 PSP)是迄今为止距离太阳最近的空间探测器.其搭载的射电频谱仪能够对10 k Hz–19.17 MHz频段范围内的射电辐射进行观测. PSP能够靠近甚至可能穿越行星际III型射电爆发的辐射源区,因此使用PSP对行星际射电爆发进行观测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简要介绍了目前为止使用PSP的射电观测数据对行星际III型射电爆发的多方面研究,包括爆发的发生率、偏振、散射、截止频率、可能的辐射机制和相关的辐射源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