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伯明翰大学教师E.T.斯特林格(Stringer)所著气候学教科书中的一部,1972年美国旧金山出版。此书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气候学基础》(Foundations of Climatology)有着密切联系,内容包括三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基本方法,有天气观测、观测结果的表达,气候学模型等三章;第二部分为基本方法的一些应用,有辐射气候学、温度、云与气候、目视气候与光学气候学四章;第三部分仅一章属地理气候学。作为气象学和自然地理学中间学科的气候学,已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近年来,气象学各部分内容如天气动力学、物理气象学、数值预报等的迅速发展,气象雷达、卫星等新探测技术的引进,自然地理环境考察以及环境保护学科的形成,为气候学  相似文献   

2.
生态气候学将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进行交叉集成研究,有望弥合气候学和生态学两个学科之间的鸿沟,特别有助于气候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理解如何在气候模式中利用植被过程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延晓冬教授等翻译的《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第二版)》(气象出版社,2017年出版),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原著Ecological Climatolog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于2 0 0 8年由C a m b r i d g e University Press出版。该书的作者Gordon B.Bonan是NCAR(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的交互。该书作为Bonan的代表作,把生态学和气候学的相关领域合并成生态气候学交叉集成研究,涵盖了生态学、气候学领域的诸多方面内容,如生态特征、植被与气候的交互作用、水与能量平衡、植物过程(如光合作用和植被冠层过程)。本书引入了一个跨学科的框架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回顾了基本的气象、水文和生态概念,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特别地,这本书的关键主题是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如何对气候产生影响。这一主题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的“气候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第一版相比,在第二版中,作者采用的写作风格更加通俗易懂。在每一章的结尾都提供了习题,答案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这些习题可以很好地测试读者对每一章的理解程度。本书包括七个部分,一共30章。第一部分(第2~3章)介绍了地球系统及其组成(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等)、全球循环。第二部分(第4~8章)深入研究了全球物理气候学,包括对地球气候、气候变异和气候变化机制的研究。第三部分(第9~10章)是关于土壤过程的,包括土壤物理和土壤生物地球化学。第四部分(第11~15章)介绍了水文气象学,从基础知识(比如陆地水循环和流域水文)开始,然后引出主题(地表能量通量和湍流通量)。  相似文献   

3.
关于年代际气候变率4本书的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9,57(4):510-512
年代际气候变率是近年来国际上气候学研究中的热门问题。1995~1998年4年间就连续出版了4本有关这个问题的书籍。这里扼要介绍这4本书的内容及其特点。第1本书是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ResearchCouncil即NRC)组织编写的。标题为《十年到百年时间尺度自然气候变率》(NaturalClimateVariabilityonDecadetoCenturyTimeScales)。由纽约哥伦比亚大学LDEO的DGMartinson任编委会主席。编委会共8人,全部是美国国家气候研究…  相似文献   

4.
新书架上     
《气候学》罗汉民等编,1980年10月气象出版社出版,247页。本书讲述了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九章,从气候形成的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条件等)入手,介绍了必要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此外,对气候分类、气候变迁、气候调查、气候资料的统计整编以及应用气候等  相似文献   

5.
新书架上     
《The ENCYCLOPEDIA of CLIMATOLOGY》(气候学百科全书) John. E. Oliver和Rhodes. W. Fairbridge编,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出版,1987年,986页。本书是地球科学系列百科全书的第六卷。本书包括气候学科的各个领域,选用各个大陆的气候资料,对各种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做了简要的说明。本书是新版,着重阐述了气候学的发展,介绍了气候学的正规研究工作和最近的一些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生物气候学,核冬天,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和  相似文献   

6.
几个方兴未艾的气候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气候学是大气科学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文中重点总结了几个有关气候诊断与气候预测问题的研究进展,包括大气环流基本模态、夏季风与ENSO、ENSO预测、季度预测及年代际气候变率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88,(1):96-96
《CLIMATOLOGY》(气候学) D.S.LAL著,Chaitanya Publishing House出版,1986年,376页。本文作者在印度阿拉哈巴德大学工作。本书简要地概述了气候学各方面的问题。全书分两大部分.前12章是关于基本气候要素的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热平衡,大气温度,气压,风,大气环流,季风,局地风,湿度,雾和云,降水等;后8章是关于更  相似文献   

8.
新书介绍     
气候学研究一一“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邹进上主编气象出版社 1989年8月本专样是为纪念我国著名气候学享么枕生教授从事气象工作和执教50周年而选编的,旨亡推动“天,地、生”气候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本书共选刊55篇学术论文,皆系国内外著名科学家或么枕生教授的学生们所撰写。内容分为三部分,即:(一)统计气候与气候变化;(二)动力气候与气候模拟;(三)“天、地、生”相互影响问题文章立意新颖,资料丰实,理论联系实际,富有开创性和启迪性,可供从事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农业、林业、生物生态、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天气气侯学     
技开 《内蒙古气象》1994,(4):10-10,12
天气气侯学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统计方法在气象各个领域中愈来愈得到频繁使用,统计技术与传统的天气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学科,即天气气候学。1973年Barry等人曾对天气气候学的内容作了概括,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  相似文献   

10.
天气气侯学     
天气气侯学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日益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统计方法在气象各个领域中愈来愈得到频繁使用,统计技术与传统的天气学相结合,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成了新学科,即天气气候学。1973年Barry等人曾对天气气候学的内容作了概括,介绍各种统计方法在...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气象》2017,(7)
<正>《生态气候学:概念和应用(第二版)》戈登·B.伯南著该书为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戈登·B.伯南(Gordon B.Bonan)教授所著,是一部生态与气候领域的杰作。全书分为地球系统、全球物理气候学、土壤过程、水文气象学、生物气象学、陆地植被生态系统、陆地协迫与反馈七大部分,共30章,内容涉及多学科领域,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景观的不同层次,从微观到宏观角度,深刻阐述了天气、气候与生物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揭示了不同尺度下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23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1998年10月于佛罗里达州召开的第23届气候诊断与预测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7个问题:1997年/1998年厄尔尼诺,1997/1998年ESNO的预测,ENSO影响的研究ENSO的年代际变率,年代际气候变率,气候预测业务及气候可预测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由符淙斌等人主编的 《Regional Climate Studies of China》 一书已于2008年8月由世界著名的科学技术出版集团Springer公司正式出版。这本英文专著是应Springer公司 “Regional Climate Studies” 丛书编委会之邀组织编写的。书中系统总结了过去十余年来我国学者在中国区域气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全书共分11章, 计476页, 包括插图164幅, 表格42件。本书内容涵盖了中国和东亚季风气候的基本特征、 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相联系的年际[CD*2]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以及利用我国丰富的代用气候环境指标开展的古代 (特别是全新世以来) 气候变化研究。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形成和变异的影响以及北方干旱化等问题具有显著的中国区域特色, 书中为此专门设立了相应章节进行总结和探讨。同时, 在极端气候事件、 土壤湿度、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预测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 水资源影响和适应对策被日益关注的今天, 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我国学者在上述领域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区域气候模式是开展气候变化机理和趋势预测研究的有力工具, 本书也介绍了我国发展的区域环境系统集成模式及其应用效果, 以及我国科学家发起的亚洲区域模式比较计划的主要进展。丛书编委会对本书的编写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该书: “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国外读者总结了过去十年来关于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将一系列基于先进科技手段, 如野外实验观测和遥感, 以及数值模拟研究等获得的关于区域气候变化的知识进行了有机的综合集成, 将极大地促进我们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气候统计学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Ⅰ.引言气候统计分析、统计模拟与统计预报在八十年代已成为现代气候统计问题的主攻方向。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统计气候学第一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集(Statistical Climatology)中,气候统计分析与统计模拟为主要内容,而1983年在里斯本召开的统计气候学第二次国际会议的论文集(Reprint Volume)中却以统计预报为主。气候统计问题发展的主流方向就可以一目了然。统计气候学第三次国际会议已决定于1986年在维也纳召开,这就说明气候统计问题在国际上倍受重视,其发展之迅速远非气候领域中其他分支学科所能比拟,已成为国际上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15.
美国应用气候学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气候资料与气候信息的应用在大气科学领域中对国民经济发展贡献最大。近年来实用天气预报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也未超过应用气候方面的进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变化,将应用气候学推向黄金时代。应用气候学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在气候影响研究中引入随机天气发生器的方法和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不同的随机天气发生器生成一定气候背景下各种气候变率情景,许多学者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认识到气候变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的重要性。传统的气候影响评估方法直接以大气环流模式的模拟试验结果作为未来气候情景,这样不可能理解如上的重要性。本文着重评述将随机天气发生器应用于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一般方法框架,以及作者的具体个例研究方法。文中最后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研究中还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 在当前的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中,有不同的方法用来研制一种称为WGEN的典型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不同的研究者也有不同的参数调控方法。通常的思路是通过气候控制试验和2×CO2试验之间的气候变量平均值和方差的变化来扰动随机天气发生器的参数,以生成未来逐日气候变化情景。本文作者根据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的输出产品建立了一套WGEN的参数化方案及其随机试验方法,并且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上检验和评估了此参数化方案下WGEN的模拟能力。另外,作者由未来降水的变化,调试随机天气发生器参数,生成了气候变率变化情景。这些参数调节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类型和定性大小的气候变率变化,用于气候影响评估的敏感性分析。通过如上方法,作为一个个例,文中评估了未来气候变率变化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在雷达气候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特别聚焦于不同地区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的日变化特征,以及京津冀地区雷达气候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主要揭示了不同地区对流的形成、加强和日循环传播与太阳加热、地形强迫、盛行风及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系统活动等存在紧密联系。其次,对雷达气候学的另一特色研究——采用三维风暴属性追踪统计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也从城市化影响对流风暴和对流性降水发展演变以及从雷达气候学角度研究城市地区强天气两个方面,做了研究进展的一些回顾。最后,对雷达气候学在城市地区强天气演变机理研究及精细化临近预报预警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1997年第22届气候诊断年会,着重讨论了如下5个问题:1997年的厄尔尼诺预报、年代际气候变率、美洲季风与亚洲季风、季度气候预测、气候可预报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书报介绍     
卢鋈 《气象学报》1938,(3):28-28
An Introduction to Weather and Climate 本书为美国Wisconsin大学副教授Glenn T.Trewartha著,计373面,Mc Graw-Hill 1937 年出版,为论天气与气候之新著,为研究气候,地理及土壤等学者之良好读物,书分上下二篇,上篇论天气与气候各项因素,计分气温(包括日射),气压与风,大气水湿与降水量及  相似文献   

20.
毛政旦 《气象》1982,8(2):18-19
(一) 气候与地理的关系是气象工作者与地理工作者都颇感兴趣的问题,但是长期以来并未引起人们认真的讨论。气象工作者多年来较多地注意到气候的物理方面,认为气候学属于大气科学。然而,气候现象是有严格地域性的,若不注意气候的地理方面,气候学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另方面,地理学家在研究气候的时候,由于着重于气候事实的描述,不注意气候构成的物理机制,因而说明气候事实的联系就发生困难。从学科的观点出发,气候学应是大气科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例如,E.T.斯特林格(Striger,1972)认为:“气候的物理问题涉及到气象学与地理学两者的研究”。从方法论和所研究的内容考虑,气候学现在主要有四个分支,即统计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动力气候学和地理气候学。 不过应该特别说明,地理气候学与现在的气候地理学并不相同。气候地理学认为气候是一种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