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风指平均风速达11m·s-1(6级)或以上的风。伊盟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偏北大风、高压北部偏西大风、蒙古气旋发展时大风及高压后部偏南大风,这4种大风型中,以前3种大风为主,占大风天气过程的90%强。1伊盟春季大风的气候特点本文统计了从1981~1990年10年中的3~5月份30个  相似文献   

2.
自动站大风现象结束时间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动站单轨运行后,大风现象起止时间是以自动站采集数据为记录依据。达到大风标准时,观测员可通过自动站监控软件实时数据窗口,观测记录大风现象开始时间,而大风结束时间及再次出现的时间,无法从此窗口观测记录,要根据大风数据文件FJ.TXT推算或从“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的“大风现象查询”中得到。但从FJ.TXT中推算的大风结束时间有时比从“大风现象查询”记录的大风结束时间落后1min。  相似文献   

3.
新疆大风的时空统计特征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统计了1961-1999年39a新疆90个气象观测站的气表-1资料,给出新疆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年平均大风日数的高值区在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西部,阿拉山口,达坂城大风最多,准噶尔盆地中心,塔里木盆地南缘最少。(2)大风年总日数的变化有明显的波动性,大部分地区80年代起大风日数有减少的趋势。(3)春,夏季大风最多,以5,6月最为频敏,大风主要出现在上年10时到午夜23时,半数以上的大风持续时间在1h以上,以0.5h以内最多。  相似文献   

4.
钟文亮  徐昕  息涛 《气象科学》2023,43(6):711-722
利用近20 a的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大风和极端大风事件的统计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大风事件的发生频次最高,夏季最少;冬季大风事件的平均持续时间最长,夏季最短;但大风事件的平均强度无明显季节变化。极端大风事件的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冬季发生频次约为夏季的6倍、春秋的2倍,但平均持续时间和强度无明显季节变化。大风发生期间,南极对流层上层为单一极涡控制。在对流层中层,中低纬暖湿气流的向极入侵使得极涡破碎分裂,在中山站东侧产生高压脊,脊前冷空气下沉在地表堆积形成冷高压反气旋,其偏东气流在地形下坡风的作用下产生大风事件。上述环流特征在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从而导致大风事件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30年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1974-2003年辽宁逐年大风日数资料,以丹东、东港、庄河和长海为代表站,对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全年有6个月以上处于大风多发阶段,以4月大风日数为最多。9月-翌年5月西北大风的发生频率为最高,而夏季东南大风所占比例最多,4~5月偏南和偏北大风发生频率相同。用Mann-Kendall方法做突变检验和t检验:4月大风日数在1996年出现了减少的突变,其中偏北比偏南大风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明显。用极值法,时空相结合地选取4月大风偏多偏少典型年,对同期500hPa环流形势和距平场进行了分析表明,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西北气流,并被较强负距平区控制时,易出现大风天气;反之,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偏西气流,并被较强正距平区控制时,大风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大风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961-1999年河南平均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南侧,豫西、豫中的部分丘陵区和永城一带;各地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雨季,集中于春季,春季大风出现频率占全年的40%以上,秋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只占全年的22%以下;各地大风日数60年代最多,70年代明显减少,80年代更少,9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以及逐6小时的FNL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3月1日一次江苏全省大风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和2017年2月20日的大风过程进行了简要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3月1日冷空气大风的直接原因是大气强斜压性以及高低层辐合辐散的差异,其局部地区的大风还有对流性的雷暴大风叠加的效果。(2)不同于传统的地面气压梯度造成的大风(例如2月20日的大风过程),3月1日过程中地面气压梯度的贡献并不大,其主要是由系统深厚的斜压性所造成(高空冷平流使得位能转化为动能)。(3)春季的不稳定能量较冬季为强,在冷空气过程中易被激发出对流。阜宁11级大风(3月1日过程中)就是在大范围的冷空气背景下,不稳定能量先后被锋面和阵风锋激发后所造成的对流性雷暴大风与冷空气大风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刘婧茹  李英  孟青  王洁 《大气科学》2023,(4):1024-1038
利用2010~2016年中国地面站重要天气报文、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以及地面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热带气旋(TC)影响下我国东南地区地面大风及其伴随天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TC大风主要沿海岸线分布,至内陆频次递减;TC大风多以东北风向为主,登陆前大风站点居多,12级以上的强风速基本分布在距TC中心300 km范围内。(2)强热带风暴(STS)和台风(TY)强度TC引起的站点大风最多,但16级以上大风主要出现在强台风(STY)和超强台风(Super TY)强度等级。慢速TC引起的站点大风主要出现其移向右前侧,快速主要出现在其右后侧。TC大风中向岸风均值略大于离岸风,其中12级以上风速向岸风站点多于离岸风,但16级以上大风则是离岸风站点明显多于向岸风。(3)约89.8%的TC大风伴随降水,分布于TC中心附近,东北风为主,峰值出现在8月。约10.2%的TC大风无降水,主要分布在TC外围,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风速较弱,多出现于5月和12月。12级以上TC大风几乎均伴随着降水,而无降水TC大风风速达12级以上样本很少。(4)约23.8%的TC大风伴随强对流天...  相似文献   

9.
区域大风对春播影响较大,常常把秧田的薄膜揭起,遇到低温时引起早稻烂秧,对其它春季作物(如油菜)也会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研制区域大风预报方法。出现区域大风的天气形势有三种:高压后部、西南暖槽发展引起的偏南大风;强对流引起的雷雨大风;冷空气南下气压梯度增大引起的偏北大风。我们把出现区域大风的形势特征与代表站抚州气象要素变化相结合,分别建立了偏北区域大风和偏南区域大风预报方法。这套方法经1991~1992年试报及1993~1996年业务运行效果较好。现把3月份的预报方法介绍如下:1样本业务预报中,将冷空气南下、气压梯…  相似文献   

10.
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天山山脉大地形共同作用形成新疆百里风区,其风力之大居全疆九大风区之首。为进一步研究百里风区强风中尺度特征及其与局地地形的关系,选取2018年5月6—8日百里风区强风天气过程,使用WRF模式进行中尺度模拟分析,形成以下结论:天山两侧气压梯度力驱动下冷空气翻越天山,经色皮山口狭管效应和过山波水跃下沉接力加速,在背风坡上空形成强风区,强风区接地形成百里风区地面大风;大风过程中,七角井盆地地形强迫引发有限振幅重力波,背风坡上空大风区之上的临界层吸收上层能量并向下传递,增大了大风区的风速,使得低空大风区的接地更加充分。低空大气稳定层结的强度与大风强度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桂东南热带气旋大风的统计特征及典型个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1-2000年热带气旋(以下简记1℃)年鉴资料、广西东南部大风实况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桂东南TC大风及TC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个例普查和典型个例的研究对造成桂东南严重风灾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造成桂东南大风TC发生在6~10月,主要源地是西北太平洋,但造成严重风灾的TC为登陆后中心经过桂东南的南海台风。桂东南大风以局地瞬时大风为主,大风发生时间与TC距离有关。强度大、移速快造成变压梯度大,与气压梯度共同作用是0307号1℃过程大风的原因;移速慢,登陆后中心在桂东南逗留时间长则是8517号1℃过程严重风灾的原因,并对两个1℃运动特点不同的大尺度环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分层次、分尺度地定性分析了天山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作用,给出了天山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影响的气流二维概念模型,从而以另一个角度认识地形对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次雷暴大风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255m气象铁塔资料等,分析了2004年6月22日20:00~21:40时(北京时)出现在天津地区的一次雷暴大风天气过程。分析证实:不仅具有弓状回波的对流系统能够产生雷暴大风,而且阵风锋也能够产生雷暴大风;只是弓状回波顶部和向前突起部分产生的大风更强烈。另外还探讨分析了雷暴大风的中尺度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海大风极值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阎俊岳  黄爱芬 《气象学报》1996,54(2):233-239
讨论了中国近海(渤、黄、东、南海)开阔洋面上求算不同重现期大风极值的资料和方法。在没有定点连续气象观测条件下,综合分析现有岛屿站观测、台风记录、船舶报告、数值模式计算风速,分别组成年大风极值序列,使用多种分布模型拟合大风序列,通过检验选定最佳取值。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合各类大风序列时,三参数Weibull分布显示较强的适用性;而由波浪谱模式和台风风场模式计算风速组成的序列求取不同重现期大风极值,计算结果稳定,气候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15.
成秀萍 《青海气象》2005,(2):26-28,40
利用柴达木盆地北部(1970~2003年)间春季发生大风、沙尘天气的气象实测资料,对其中典型的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总结其过程发生前后的环流特征及规律,寻找准确预报大风沙尘天气的一些预报指标,为今后准确预报春季大风沙尘天气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河南省冬半年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的基础上,筛选出与大风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制作河南省冬半年大风预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定点与定量。  相似文献   

17.
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境内三面环山,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绝大多数地貌以湟水两侧形成多级河谷阶地为主。本对湟中县1981~2000年大风资料普查分析,结查表明:湟中县大风的风速不是太大,但日、月、季、年际变化明显。在特征上除冬春季高空动量下传大风外,还有夏季局地强对流产生大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太原市7个国家观测站实况、探空以及MICAPS等资料,对1998—2018年5—9月太原的雷暴大风进行天气学分型,选取雷暴大风的消空因子以及不同天气型下的预报因子并确定其阈值,利用指标叠套法,建立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并进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1)选取700 hPa温度露点差、850 hPa与500 hPa的温差、条件性稳定度指数和混合相层4个环境参数作为消空因子并确定了消空阈值。(2)将雷暴大风分为高空槽型、冷涡型、切变线型、西北气流型和副高边缘型5类,选取了5类天气型下雷暴大风的预报因子,利用指标叠套法,建立了太原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3)运用雷暴大风潜势预报方法开展历史样本回报检验和2019-2020年试预报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认识统计山西雷暴大风的雷达产品特征,做好其预报预警,利用2013—2017年4—9月高空探测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山西39次雷暴大风过程进行研究。根据500 h Pa环流形势将其分为四大类型:西北气流型、冷涡型、西风槽前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切变型。统计分析了不同环流背景下雷暴大风的雷达产品特征及其预警提前量。结果表明:(1)块状孤立对流单体是任一环流背景下山西雷暴大风的主要雷达回波形态。(2)副高切变型雷暴大风的最大回波强度、回波顶高、最大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值最高,冷涡型最低。(3)低层径向速度大值区对雷暴大风的指示意义最明显,预警提前量最多,可提前30 min以上。(4)雷暴大风发生时,有阵风锋和逆风区出现,但出现次数极少。研究结果对利用雷达产品预警山西雷暴大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大风天气过程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961-1999年大风资料的分析,统计出新疆大风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和冷高压及大风移动路径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