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基附加应力系数是地基沉降计算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该参数主要通过查表内插获得,虽然用起来较为方便,但结果总会因人有所差异。在本文中,笔者利用积分法导出了矩形、圆形、条形等一些常见基础在均布及三角形荷载下地基附加应力系数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Excel程序计算表,使得地基附加应力系数的获取更加方便,可更方便工程技术人员在今后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矩形基础受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中任一点的附加应力虽然可以通过角点法和应力叠加原理求得,但是除了矩形角点下各点计算较容易外,其余的点计算均较繁琐;矩形基础受垂直三角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矩形基底面积垂直投影范围内地基土中各点的附加应力虽然可以通过角点法和应力叠加原理求得,但是除基底荷载分布为零的边的角点下各点计算较容易外,其余的点计算都很繁琐,而矩形基底面积外的点则无法计算。本文通过推导得出两个公式,借助电脑,能很容易地计算矩形基础受垂直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系数,并通过计算对比,验证了公式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Y型桩桩端阻力产生附加应力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泉  陈永辉  刘汉龙 《岩土力学》2009,30(12):3837-3845
Y型沉管灌注桩截面形式复杂,截面几何特性存在4个独立控制变量、8个积分区间。Y型桩桩端均布荷载在地基内部任意点产生附加应力系数的解析表达式求解困难,目前尚无得出简单的解析表达式。借助数学分析软件Mathematica的NIntegrate数值积分功能,以及Geddes推导应力解的思想,得出了Y型桩桩端均布荷载作用在地基内部任意点竖向附加应力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经校核有很高精度。分析了Y型截面4个独立变量外包圆半径R、模板弧度?、开弧间距s、夹角度数? 对附加应力系数的影响及采用Geddes应力解计算产生的误差。分析了随荷载作用面积变化、计算深度变化Y型、三角形、矩形、方形、圆形、圆环、H形、T形截面桩端均布荷载作用在地基内部时截面中心点下附加应力系数的差异及变化规律。将考虑Y型桩截面形状的附加应力计算方法应用于Y型桩单桩的沉降计算,计算结果与静载荷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陈越 《岩土力学》1994,15(4):1-11
本文评述了条形均布荷载下横观各向同性弹性地基中附加应力的诸户[2]解析解和近似解,并提出了笔者的近似简化公式,该公式简明地显示出附加应力在分布规律上与各向同性地基之异同点,可供工程界方便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5.
简要地介绍了均布矩形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各向异性的附加应力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关程序计算了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附加应力系数,并与各向同性情况下的附加应力系数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均布矩形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各向异性对附加应力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16,(1):113-118
传统土力学处理岩土工程问题时,经常采用弹性力学方法分析土中应力分布。土中应力通常依据较为简单的Boussinesq解计算,该解答假定荷载作用于土体表面;但是,建筑物基础一般都埋置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此时,应依据Mindlin解计算应力分布。在半无限弹性体内作用竖向矩形和条形均布荷载时的应力分布对计算基础沉降以及分析基坑尺寸对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均有重要意义,在其他岩土工程问题中也有诸多应用。尽管文献[1-2]给出了相关计算公式,但存在几处错误。基于Mindlin解,通过积分重新推导了在半无限体内部作用竖向矩形均布荷载时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进一步得到了条形均布荷载作用时应力分布的解析表达式,这2组公式均与文献[1-2]给出的结果存在不同。最后,采用数值积分方法验证了新给出的2组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基础埋置深度的大小,对基底压力、基底附加应力、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很大。本文探讨了基底压力计算、基底附加应力计算时基础埋深取值计算的原则和方法;分别给出了填方整平区、地下室为箱形基础或筏形基础、地下室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地基承载力修正基础埋深取值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对主裙楼建筑,推导出主楼地基单侧滑动面宽度临界值,给出了相应的判别式和基础埋深计算公式。计算简单方便,可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作用在给定基础形状地基土上的极限承载力,对基底下的土体进行网格划分,先假定一矩形均布荷载作用在此地基土上,运用布氏解的积分公式,结合角点法,编制MATLAB语言程序,求出每个网格结点上的附加应力,进而求得每个网格结点上的主应力,根据破坏准则,由程序找出破坏点的坐标,利用MATLAB的图形处理功能,把破坏点的坐标在坐标图中显示出来。继续加大矩形均布荷载,直至这些破坏点在坐标图中刚好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破坏面,此时的矩形均布荷载即为该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此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中一些不合理的假设带来的误差,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地基土的三维破坏面。  相似文献   

9.
基于稳定采空区场地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并对采空区地基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提出一种适合于采空区地基的荷载影响深度 确定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场地不同区域剩余变形进行预测,提出考虑活化变形、剩余变形、附加变形的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荷载相同时判别系数越小(0.10 (自重应力)、0.08 、0.07 、0.05 ),荷载影响深度越大;判别系数相同时建筑荷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也随之非线性增大。(2)对于一般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附加应力)= 0.10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对于复杂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0.05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3)在常规方法上( 0.20 )确定的荷载影响深度 ,对于采空区地基经对比分析,1.4 和1.8 荷载影响深度可作为一般采空区地基和复杂采空区地基工程设计参考。(4)在不引起活化变形的最高层数建筑荷载下,地表剩余变形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主要是土层附加压缩变形。(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内边缘沉降较大、不均匀沉降明显,不宜作为建设场地;采空区中央沉降较小,没有明显不均匀沉降,宜作为建设场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浅基础底面尺寸设计进行进一步理论推导,提出弯矩应力系数的概念,进而导出矩形基础的地基承载能力与地基土参数、基底尺寸和基础埋深的公式,公式给出了浅基础地基承载力与地基土参数、基础尺寸、基础荷载和埋深的函数关系。从而能很好地通过地基土内摩擦角和内聚力的数据对基础进行深、宽设计调整,以便设计人员较好地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能够快速准确地求出合理的底面尺寸与选用合理的基础埋深。  相似文献   

11.
吴保全  李天斌 《岩土力学》2007,28(10):2183-2187
由于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与桩端土压缩模量、桩尺寸、荷载等参数相关性差,所以准确计算复合地基压缩模量的难度较大。根据格栅与土共同作用的原理,推导出模量的计算式。通过高层建筑结构地基静载荷试验的资料对比,证实了压缩模量的计算式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埋深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数值求解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梅岭  梅国雄  宰金珉 《岩土力学》2009,30(6):1810-1814
为确定作用在已知埋深、给定基础形状地基土上的极限承载力,对基底下的土体进行网格划分,先假定一均布荷载作用在此地基土上,运用明德林解的积分公式,结合角点法,编制MATLAB语言程序,求出每个网格节点上附加应力,进而求得每个网格节点上主应力,根据破坏准则,结合程序找出破坏点的坐标,利用MATLAB的图形处理功能,把破坏点的坐标在坐标图中显示出来。继续加大矩形荷载,直至这些破坏点在坐标图中刚好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的破坏面,此时的矩形荷载即为此地基的极限承载力。此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地基承载力经验公式中一些不合理的假设带来的误差,更符合实际情况,而且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地基土的三维破坏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假定地基整体失稳时的滑动面为一通过基础边缘的圆弧,运用极限平衡方法,建立了新的条形基础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与现有的几种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的方法比经典的理论公式结果合理,并与现行常用方法结果甚为接近,表明提出的新方法是合理和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统一强度理论在地基承载力确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凤涛  王士杰 《岩土力学》2011,32(10):3038-3042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给出了静止侧压力系数 条件下的地基临塑与临界荷载公式。结合实例,对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和Mohr-Coulomb准则的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新的理论公式更为确切地反映了地基承载力的实质,有利于地基土体强度的充分发挥。基于河北境内177组不同土质地基的土性指标及载荷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对中间主应力系数b的取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表明,对于粉土及黏性土地基,b的取值范围在0~0.5之间变化,理论计算所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载荷试验实测值间的相对误差一般不超过5%  相似文献   

15.
王新志  谌民  魏厚振  孟庆山  余克服 《岩土力学》2018,39(11):4093-4101
钙质土颗粒因形状不规则而产生咬合嵌固效应,导致土压力传递特性不同于一般黏性土。为研究不同工况下钙质土地基及挡土墙土压力的分布与响应特征,在某珊瑚礁场地对在建的护岸和道路路基在填土和车辆动荷载作用下的土压力进行了动态监测,重点对填土自重、车辆移动荷载及压路机振动碾压荷载下钙质土中土压力的传递与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填土过程中钙质土中的侧压力系数为0.2~0.3,平均值为0.25;实际观测到的路基竖向土压力远高于按照理论公式计算的土压力;经过碾压的路基在深度为3.28 m处,重型车辆的附加荷载很小。22 t振动压路机在振动碾压时,地基在深度为2.73 m处附加应力增量极小,因此难以提高该深度处土体的密实度;而浅层土体的土压力增量较大,可有效得到压实。  相似文献   

16.
金耀华  孙炎  钱玉林 《岩土力学》2005,26(Z1):163-167
分析了水平条形均布荷载下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位移规律,归纳了位移随弹性模量比n之不同而变化的规律,提出了水平条形均布荷载下横观各向同性地基位移的近似简化解,以供岩土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公式中折减系数取值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公式中的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值需根据经验确定,且取值范围较大。因此,要准确计算出复合地基承载力有一定难度。本文根据桩土共同作用机理,探讨了折减系数 的各种影响因素。在比较研究了一些典型工程静载试验的实测资料之后,对系数 的取值作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