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狄更逊虫类化石是新元古埃迪卡拉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本文首次报道了产于安徽寿县八公山淮南群刘老碑组(840Ma)中的该类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后生动物实体化石产出的最低层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狄更逊虫类化石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狄更逊虫类化石是新元古埃迪卡拉动物群中的重要分子。本文首次报道了产于安微寿县八公山淮南群刘老碑组(840Ma)中的该类化石,是迄今为至世界上后生物实体石化产出的最低层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针对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选用不同的采样方式和评价标准,对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性和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露天采矿区、菜地和风景区栖霞寺。露天采矿区和菜地土壤采用梅花布点采样方式,栖霞寺由于属于山地,采用随机布样方式;评价标准参考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对矿区和栖霞寺林区土壤采用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进行评价,对菜地土壤采用二级标准评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矿区、菜园和栖霞寺土壤中铅、砷、镉和锌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其部分土壤中存在铜的轻度污染,而未受铬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均大于3,属于重度污染;污染严重区集中在选矿厂、矿口和坑道排风井口等周围,并且污染程度随着远离矿区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李立文 《江苏地质》2000,24(3):184-186
本文所述的晚新生代地层为中、上新统砾石层及其夹层凹凸棒粘土与第四纪下更新雨花台组、上更新统下蜀组。这些地层早在 70多年前已为地学界瞩目 ,都因无化石证据地质时代有所争论[1,2 ] 。1956年度 ,笔者率师生野外实习 ,首次在南京方山发现安琪马化石[3 ,4 ] ,后笔者又在浦镇猪头山发现短腿犀、单籽豆等动植物化石[6~ 8] ,证实了中新统地层不仅存在于南京长江南岸 ,且分布于长江两岸。 1974年毕治国、邱占祥等在六合马集首次采到可与华北上新统对比的三趾马等化石[10 ] ,笔者也在六合骡子山发现三趾马化石[12 ] ,证实了南京附近也有上新…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黄石地区栖霞组出露良好,化石丰富,是化石古生态分析的理想地区。通过化石统计、化石形态功能分析、埋藏学分析和围岩沉积学研究,本区栖霞组中共识别出五个化石群落(从下往上):①Crurithyris-Orthotetina(CO)群落;②Schuchertella-Sponge(SS)群落;③Hayasakaia(H)群落。④Spouse(S)群落和⑤Tyloplecta-Paracaninia(TP)群落。化石群落及岩相特点在纵向上和横向上的一致变化,表明本区栖霞组形成于一南高北低的缓坡沉积环境,整个栖霞组为一大的海侵序列构成,各种化石群落和岩相的发展演化均是在这一缓坡沉积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郭宪璞 《地层学杂志》1995,19(3):208-213,T001
通过对新发现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上白垩统乌依塔克组有孔虫化石的时代分析,认为该组的时限为晚上伦期—赛诺期,综合分析各类化石的时代特征,本区土伦阶和赛诺阶的界线应划在Migros-Ammobaculites组合和Pararotalia-Nonionella组合之间。  相似文献   

7.
辽西北票孔子鸟Confuciusornis的层位及年代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佩贤  庞其清等 《地质学报》2001,75(1):1-13,T001
北票-义县上侏罗统张家口组和大北沟组,火山岩^40Ar-^39Ar年龄143.9Ma;重新厘定的义县组下部率武岩段,年龄137-129Ma,上部安山岩段,年龄126-120Ma;并确证四合屯一带孔子鸟Confuciusornis化石层就是金刚山组,年龄为123-120Ma。综合燕辽地区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龄和层位,Confuciusornis应归属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8.
傅强 《江苏地质》2021,45(2):213-218
自100多年前达尔文时代开始,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距今约1.7亿年前的早侏罗世南京花的发现为破解达尔文的“讨厌之谜”提供了重要契机,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南京花的化石产地是南京栖霞区西岗街道乌龟山的一采石场,因不断采石,大量珍贵的化石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通过总结回顾南京花发现的重要意义及其化石产地的现状,并结合古生物化石保护和利用的理论和实践得出:南京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对破解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达尔文的“讨厌之谜”具有重要意义;南京花化石产地一直处于采石过程中,化石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急需进行保护;相关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需通力协作,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重要自然遗产。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研究新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山生物群是以骨骼化石为主,兼有软躯体后生动物及宏观藻类化石的一个多门类化石组合,是目前已知新元古代末期最为多样化的生物群,化石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高家山段中上部,时限约为565-543Ma。概略地介绍了近年研究取得10方面新发现和新进展,证实高家山生物群面貌与世界较常见的伊迪卡拉生物群和早寒武世小壳动物群有显著区别,代表了由隐生宙-显生宙过渡时期大变革前的生物记录,因而在早期和演化史中具有显著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吉林地质调查院在开展西藏自治区1:25万多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在木纠错西的申扎县多布日一带发现一套陆相-海陆交互相-滨浅海相地层,并采集到了珊瑚化石、海参化石、植物化石、介形类化石、腹足化石、藻类化石和孢粉化石等。根据这些古生物化石确定该套地层为晚三叠世沉积。从而首次证明了冈底斯-腾冲区永珠蛇绿岩带以南存在晚三叠世地层。这一发现为我国三叠系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为古特提斯海的演化历史,古地理轮廓的确定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变历史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赵汝旋  张显球 《广东地质》1997,12(3):67-76,T002
广东乐昌泥盆-石炭系界线上、下各约100m碳酸盐岩中的介形类化石比较丰富,据73个样品获得的介形类化石统计,有2目8科共17属42种。据它们的纵向分布规律,以乐昌大赛坝剖面为层型,自下而上划分为Spinobairdia yuebeiensis-Primitia quadrata组合带和Bairdia nikomlensis-Rectobairdia korzenewskajae组合带。它们恰好分布  相似文献   

12.
该文对岳麓山组遗迹化石进行了较系统研究,初步建立了5个遗迹化石组合,分别指出了该组由下往上的5个沉积微相相序,指出其总体上属于中低能的潮间-潮下带上部沉积环境,与产出围岩原生沉积构造环境差别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用50%置信区间这一简单方法可把突然绝灭和逐渐绝灭区分开来,如果化石记录是突然消失,那么可以预测绝灭层位的位置。Seymour镳菊石化石的分析表明,尽管这些化石记录在K-R界线之下10-50m的整个地层区间逐渐消失,但其消失方式在K-R界线处具突然群绝灭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报道四咱天全沙坪、芦山双石、宝兴灵关等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动物群,建立了一个以Yunnanophorus-Permophorus-Weiyuanella为特征分子的组合带,分析了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5新种。它的研究对四川盆地西部和西北部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和邻区对比以及古地理概况和煤地层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李日俊  吴浩若 《地质论评》1997,43(3):250-256,T002
通常人们一直认为阿木岗(戈木日)群是所谓“羌塘地块”的前寒武纪或前泥盆纪基底,曾发现古生物化石的“中泥盆统”查叠群和“下二叠统”鲁谷组等是其上的晚古生代盖层沉积。本次工作在阿木岗群和鲁谷组中分别发现中-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组合;在查桑群中发现二叠纪中-晚期放射虫化石组合。结合野外实际考察和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南郑梁山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附近的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文厚 《地层学杂志》1997,21(2):146-150
陕西南郑梁山地区上奥陶统内海相窄盐度生物化石丰富,以游泳生物为主,底栖生物较少,含笔石化石Diplograptusbohemicus,小型薄壳腕足类和善于游泳的Dalmanitina;粉细砂岩中可见丘状交错层理;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下志留统含大量单调的浮游笔石化石,产笔石Glyp-tograptuslungmaensis;未见底栖生物化石,底部夹放射虫硅质岩;岩层横向上稳定;沉积环境为深水陆棚与大陆坡过渡带。  相似文献   

17.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果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磊明 《地层学杂志》1995,19(4):299-307
前寒武纪-寒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地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纪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  相似文献   

18.
1:5万区域地质调查表明,四合屯一上园地区的珍稀化石沉积层为同一时期的陆相湖泊沉积物,相当于义县组的中部层位,该湖泊早期发育在李八朗沟-四合屯-黄半吉沟一带,中晚期沉积中心向东北部迁移,水体面积逐渐扩大,最终到达上园一带,在湖泊的扩展及演化过程中,常伴随有火山活动,在四合屯一带就发现了湖相枕状熔岩,珍稀化石学积层之下发育四套旋回性非常明显的爆发-沉积相,爆发相和溢流相的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组合,在沉积层的上部,出现一套酸性的火山爆发物,该沉积层形成之后,区内出现一期广泛的基性火山岩活动,在不同地域,火山-沉积岩石组有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受制于古地貌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浙江天台晚白垩世蛋白化石生物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晓思  王耀忠 《地质论评》2000,46(1):105-112,T001
晚白垩世天台盆地产有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和恐龙骨骼,目前发现17处化石点,分布于街头镇、平桥镇、白鹤镇、坦头镇、屯桥乡以及县城--国清寺--下朱村一带,面积约为230km^2。特别在城关北一角区内,面积仅有15km^2,却是天台县化石点集中区域。这些恐龙蛋化石为原地埋藏,产于上白垩统两头塘组和赤城山组。本文初步描述7种类型恐龙蛋化石;天台长形蛋(新种)Elongatoolithus tiantaien  相似文献   

20.
苏北盆地雀安断陷上白垩统盐系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型及被子植物演化特征命名为希指蕨孢属-克拉梭粉属孢粉化石带。自下而上,又细分为三个化石亚带:克拉梭粉属-希指蕨孢属-泉头粉属亚带、克拉梭粉属-希指蕨孢属-拟千屈菜粉属亚带和希指蕨孢属-克拉梭粉属-美丽粉属亚带。其时代分别为:森诺曼晚期、土仑早-中期和土仑晚期-森努力早、中期。当时古气侯为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侯,十分有利于盐类矿床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