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所的前身地震地质大队是由李四光部长亲自组建的。我作为一名建所初期来所工作的老同志,与李四光部长有过多次接触。他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在建所四十周年之际,我不禁缅怀起这位我们所的缔造者和他对地震工作的贡献。一、地震地质1965年1月19日,李四光在与地质力学所参加西南地震地质工作同志的谈话中提出地震地质工作是否应采取这样几个步骤:第一,要摸清这些断裂带中哪几点或哪几段现今还在活动;第二,确定这些断裂带的伸展地区、方向和范围;第三,参考历史地震资料,看是否沿现今还在活动的断裂带地震特别多而且…  相似文献   

2.
地震地质工作的缘起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壳应力研究所(前地震地质大队)于1966年4月正式成立,这标志自1962年广东新丰江6.1级地震发生后至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6.8级地震期间,在李四光亲自指导和筹划下,我国首批地震地质专业队伍组建完成。这一支队伍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故然与邢台地震的发生及其造成严重的损失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
地应力预测地震的全称应该是:地应力状态变化预测地震。中心思想是研究地应力状态的变化与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实现地震预测。地应力与地震地质相结合,这是李四光提出的实现地震预报的一条技术途径。本文主要是重温李四光先生在地应力与地震预报方面的讲话,并将我大半生所从事的地震预报科研领域的主要活动以及所经历的地应力地震预报研究发展历程做一番回顾。一、李四光论地应力变化(1)1966年10月,李四光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地球所的几位同志谈地震预报时提出:压磁电感法测值“下降很厉害就可能是地震的信号。从三月十几号以来,在…  相似文献   

4.
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发生了强烈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慰问并指挥抢险救灾。为了减轻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李四光先生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可以预防的。周恩来总理请当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先生组建地震预报队伍,届时大批人马从全国各地奔赴到地震地质大队所在地——河北正定,开始逐步完成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保卫四大(大城市、大厂矿、大水库、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当时,朱林青同志任地震地质大队队长兼党委书记,组建了华北三个地质队、精密仪器加工厂和多个地应力前兆观测站,与原…  相似文献   

5.
孙建中  李慧琴  马媛 《地质论评》2013,59(3):593595-600
1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发生了7.2级大地震,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周恩来总理立刻亲临灾区,领导了抗震救灾工作.周总理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相信群众、相信科学.在听取了大量关于地震前兆的反映和一次小震预报成功的基础上,他得出结论:"地震是有前兆的,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的研究".并勉励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说,"希望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周总理当即指派时任地质部长的李四光教授主持攻破地震预报这个世界性科学难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相对稳定活动断裂”概念解决地震工程地质问题张加桂(地质矿产部环境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81)笔者最近根据地震工程地质工作的需要,提出了“活动地带中相对稳定活动断裂”的概念。它是对李四光教授“活动地带中存在相对稳定‘安全岛’”思想的延伸。活动...  相似文献   

7.
1966年邢台地震后,李四光教授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委托[1],在地质部组建地震地质大队,从全国17个单位调集了地质、物探、测量及地应力仪器研制和观测人员,从事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至今已四十年。我作为一名从事地质找矿的地质人员,在这四十年中经历了认识――实践――研究――再认识的艰辛历程,参加过活动性断裂的调查、研究,也参加过一些经验性的地震预测和预报工作,但是深切地感到明确地、有科学依据地作出地震的预测和预报难度大、责任重、任重而道远。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还应当坚定信心、攀登高峰,为防震减灾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地壳应力研究所建所四十周年来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以及地壳应力测量在我所的发展历程。一、地壳应力研究所(原地震地质大队)是李四光同志亲自组建起来的1962年新丰江水库地震后,李四光同志十分重视地震地质的研究。1962年在地质部地质力学研究所设置了地震地质的研究课题,并由广东省地质局组建了新丰江(河源)地质队,进行地震地质调查及地震监测研究。1964年四川西昌到渡口(攀枝花)一带要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而这一带又是有名的地震带。如何在地震活动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当时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李四光同志认为,在…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1966年4月27日,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地质力学专家、地质部长李四光教授和地球物理勘探专家、石油部石油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翁文波时指示说:“今天请你们来,就是希望你们搞地震预报。这是我交给你们的任务”。周总理为我国的防震减灾、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工作,拓开了广阔的平台。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一位受灾的农民说:如果地震发生前打个招呼,损失会少些。1975年2月,辽宁海城县发生强烈地震,由于震前有了预报,群众都被动员撤出户外避震。但有一位老人,由于当时天气冷,不愿外出。一位村干部知道后,便…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度华南地区地震活动引人关注,共发生ML4.0级以上地震7次,显著地震有所增强,其中2004年1月16日广东澄海ML4.2级、2004年5月30日厦门海域ML4.5级、2004年7月30日海南陵水海域ML4.3级和2004年9月17日广东阳江Ms4.9级等地震发生时当地均有感,广东阳江Ms4.9级地震还造成了当地  相似文献   

11.
继承和发展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对李四光先生的地震预报思想做了较全面的阐述,强调了李四光提出走自己的路,开展地应力观测研究与活动构造体系调查的重要意义.结合40年来地震预报有关工作的实践经验,阐明在新的形势下应该对李四光地震预报思想和方法做出新的补充.在继续开展地震预报实践和总结的同时,要加强地震发生机制的研究,并对如何开展这项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作者因邢台地震而于1966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从事地震工作至今 的经历。本文是“福建省防震减灾三十年暨福建省地震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征文。  相似文献   

13.
歹字型构造体系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和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是李四光在70多年前提出的两个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近年来,歹字型构造体系被应用于地震预测。应用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08年汶川8.3级巨震,应用北美洲西海岸歹字型构造体系预测2010年4月5日墨西哥7.5级大地震,均获成功。进一步研究表明,位于同一歹字型构造体系的2个或3个特大巨震的时间间隔为53 ~ 54 a,相当于三个沙罗周期的长度,歹字型构造体系的近代活动基本上是与天文因素有关的,这一联系可被应用于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0月20—2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召开的李四光思想研究与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李四光研究会,并成立筹备组,明确了李四光研究会的工作重点。李四光是我国现代地质科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创造了地质力学,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践当中,为我国地质找矿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15.
李四光教授关于地震地质工作中地震预报方面的重要观点和思想主要包括:地应力变化与地震密切相关;地震活动带中也存在相对安全的地区(“安全岛”理论);地震地质调查是地震预报的基础;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地应力的变化过程是地震预报的关键.他的“安全岛”理论及地震预报思想至今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发生了七点八级地震,震源深度十二公里,同日晚滦县相继发生了七点一级地震、震源深度不详。为了评价区域稳定问题,笔者于一九七七年六月间作了为期两周的地震考察,由于大部地震现象,特别是地裂缝保留不全,所见较少,在考虑问题时有的不得不借助前人调查成果。 工作期间,承河北省地震局,唐山地区地震局大力协助,特表谢意。  相似文献   

17.
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是指南起渭河、灵宝、运城盆地,北至大同、蔚县、怀来盆地等一系列新生代断陷盆地控制的地震活动带。此带历史上是一个强烈的地震活动区,在新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其相互联系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是华北地区一个独特的构造地震带。自1967年至1970年我们在这一地区开展了地震地质工作。通过实践,对该带地震活动特点及今后地震活动趋势获得了以下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前  言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的发生,给福建南部及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房造成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之,我们在地震烈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和《震害评估细则》的有关规定,在现场进行震灾损失的评定工作(福建部分)。二、地震基本参数和烈度分布1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间:1994年9月16日14时20分震中位置:北纬226度,东经1187度震级:73级2地震烈度分布震中位于远离陆地的海中,Ⅵ度以下的等震线在沿海呈北东向近平行展布。Ⅵ度区包括漳州市的芗城区、东山县的全部及诏安、云霄、漳浦、龙海四…  相似文献   

19.
地震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之一,如唐山地震一次就死亡24万多人。实现地震预报是多地震国家地学工作者共同的愿望。日本是地震最多的国家,首先提出了实现地震预报的计划。1966年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震是我国解放后第一次在人口稠密地区发生的大地震,损失惨重,在现场工作的科学工作者开始实践地震预报。以后在我国东部、四川、云南一带相继发生了大  相似文献   

20.
地震危险性、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城市防震减灾工作 ,关键是对未来可能遭遇地震灾害定量化预测。本文论述地震灾害定量化的三要素 :地震危险性 ,地震危害性和地震易损性 ,它们概念完全不同 ,且很容易混淆 ,但又存在因与果的关系。本文还简要介绍厦门市地震科技工作者开展的“闽南地区综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