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高密度电法、高精度重力法、地震反射法和主动源面波法在浅覆盖红层碎屑可溶岩塌陷地区对土洞和浅部溶洞的探测效果.通过各方法与动力触探、钻探资料的对比发现:地震反射法能评价潜在土洞的大小和埋深,在地震反射时间剖面上呈现同相轴错断、缺失的特征.不同极距的高密度联剖曲线正交点点位能评价溶洞的发育方向;反演的横波低波速段和电阻率剖面低阻圈闭区、"V"型区与溶洞的顶底板埋深吻合;在同等探测深度情况下,小点距的高密度电法具有更高的分辨率.高精度重力布格曲线上的"V"型低值区能定性评价潜在土洞和溶洞的发育.在红层塌陷区进行地球物理调查时,对土洞的探测推荐使用地震反射法和高精度重力法组合,对浅部溶洞的探测推荐使用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和高精度重力法组合.  相似文献   

2.
“中国溶洞第一长”——双河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跃跃 《地球》2013,(10):86-87
正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坐落于贵州省遵义市的绥阳县境内,位于黔北喀斯特峰丛之中,于2004年由国土资源部授牌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318.6平方千米,海拔在600米~1700米之间,期间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巨大,形成了洞穴、峰丛谷地、峰丛洼地、盲谷、天窗、地下河、竖井、天坑等众多的地貌形态。地质公园拥有中国西南地区最为典型的白云岩洞穴——双河溶洞,其溶洞系统探明总长度已经达到了151  相似文献   

3.
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的中心景区——织金洞,原名打鸡洞,是一个多格局、多层次、多类型的高位旱洞,洞内岩溶生长独特,景物规模宏大,千姿百态,精妙绝伦。全洞初勘长12.1公里.两壁最宽处1734%,垂直高度多在50-60米,最高处达150米。洞内空间开阔,地形起伏跌宕,岩溶堆积物达40多种,囊括了世界溶洞所有的形态类别。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溶洞成像要素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以裂缝和溶洞为主,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串珠状"。为了研究溶洞成像规律,本文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分析溶洞的成像分辨率,探讨溶洞成像与上覆地层、信噪比(SNR)、覆盖次数、偏移速度和偏移方法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认为:①无论是溶洞的纵向分辨率还是横向分辨率,均满足1/4波长调谐规律,可以将薄层机理转用至溶洞分辨率解释;②溶洞的存在会对上覆地层产生下拉效应,使溶洞在地震剖面上呈塌陷等"非串珠状"特征;③高覆盖和小道距(面元)可提高串珠能量,压制偏移附带的背景噪声;④叠前偏移能改善资料的SNR,提高成像精度,特别是低SNR资料;⑤偏移速度偏小,串珠边缘下拉,反之会上翘,速度偏大带来的成像质量变差的程度要大于速度偏小;⑥不同偏移方法对缝洞成像效果存在差异,对于低SNR资料,溶洞成像拟选取频率域或频波域方法。  相似文献   

5.
包气带是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的地带,由非饱和多孔介质构成.LNAPLs泄漏到土壤中后会对包气带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准确探测出LNAPLs的迁移范围,有必要对其迁移规律及迁移对土壤介电常数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从扩散方程出发,采用数值模拟研究了LNAPLs泄露速率对其在包气带中迁移的影响,分析了LNAPLs迁移过程中土壤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LNAPLs在土体中的迁移范围受到渗漏速率的影响:对于均匀渗漏,渗漏速率越大,迁移范围越大;对于非均匀渗漏,单位时问内渗漏量一定时,LNAPLs在土体中的扩散范围短期内受到渗漏速率非均匀性的影响,但长期内并不受此影响.LNAPLs的泄露会使区域中土壤相对介电常数发生变化:在毛细水带以上的非饱和区域,相对介电常数变化较小,但由于LNAPLs的扩散,驱使土壤中残余水向两侧迁移,进而形成明显的"山形";在毛细水带,相对介电常数随LNAPLs量的变化而明显变化,并有明显的横向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中的应用,针对阵列声波中不同探测距离、不同分辨率的信息开发了三种新技术.通过对纵波进行频散分析形成了纵波频散谱的处理方法,并建立了根据频散谱的方差对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对于井周裂缝、溶洞的识别及储层类型划分有指导意义;利用井壁斯通利波传播特性,建立了定量计算斯通利波能量衰减的方法,对于评价过井缝洞有重要作用;利用阵列声波反射波信息形成了全新的声波远探测处理方法,通过对井旁反射信息的定量表征建立了井旁缝洞发育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拓展了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野外综合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了高明区西江新城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溶洞、土洞发育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子,为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研究与防治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综合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了高明区西江新城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溶洞、土洞发育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子,为区内岩溶地面塌陷的研究与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探区重要的储层,包含较多的孔、洞、缝,其波场信息复杂,常规偏移成像对其成像效果不佳,这已成为制约勘探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本文推导并实现了基于反演思想的高精度最小二乘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通过对三个基于西部探区实际地质情况建立的典型模型的成像试算,可以发现:与常规逆时偏移结果进行对比,最小二乘逆时偏移能够准确的刻画出裂缝溶洞的位置、形状、大小,验证了该方法在碳酸盐岩缝洞型复杂地质模型的保幅性和成像精度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碳酸盐岩地区目标井钻头前方缝洞体的空间位置,提出一种基于零井源距VSP资料的井地联合溶洞定位方法,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直接钻遇率.该方法主要利用钻井过程中获得的准确VSP速度修正地震三维速度场,对井区一定范围内的地震三维资料进行重新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通过零井源距VSP资料标定老三维地震资料(原定井位的三维地震)和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对比解释新、老三维地震资料,确定溶洞的空间位置变化.实时提供钻井靶心坐标,提高中靶精度.目前该方法已经在塔里木盆地塔北碳酸盐岩地区得到验证,并在塔中碳酸盐岩地区成功应用4口井,4口井在钻井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放空和漏失,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的成功应用为提高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直接钻遇率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小岩溶区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以广西岩溶区为例,分析了广西岩溶地质的分布特点,对广西岩溶区的工程地质灾害进行研究分类,对岩溶区工程场地处理方法进行研究,综述了地表封闭防渗法、地面下加固处理法、结构物跨越法三大方法的原理、实施效果和实用性。研究发现:由于降雨和地下岩石类别差异等因素,广西的岩溶分布类型具有强烈的地域特性,形成了三大岩溶地貌特征;产生岩溶区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因是地下水的变化,重要工程中定时定点监控地下水变化十分重要;广西的岩溶区溶洞和土洞塌陷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SHB地区的深部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主要发育于断裂破碎带,大多表现为断裂破碎形成的裂缝和后期溶蚀形成相互连通的断溶体.因此,断层的识别与精细评价成为该区缝洞型储层识别评价的基础.考虑到研究区处于沙漠腹部,深部地层的地震反射能量相对较弱,用单一地震属性难以实现断裂带的识别.本文针对研究区地震资料的地质-地球物理特...  相似文献   

12.
电阻率成像法,是在普通电法装置的基础上,进行高密度的数据采集,形成一个高密度的、内容丰富的视电阻率剖面.通过地电数据分析、处理,可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本文对地电成像的原理、方法以及溶洞的形成机理作了简单阐述.卢氏县西虎岭风景区溶洞的探测与发现,对风景区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电阻率成像法的运用,使得解释工作更加方便与直观,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张殿刚 《地球》2012,(3):15-16
据报道,近日研究人员在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仙桥景区发现一处大面积柱状火山节理带地貌。专家考证,该地貌系六方形柱状节理,于1.2亿多年前火山喷发后形成,属于流纹岩地质。柱状节理是地质学用语,是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多呈五方形或六方形。雁荡山的该处火山节理带沉睡在乐清市仙溪镇福溪水库仙姑洞一带,面积达5平方公里,最先由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首席地质顾问陶奎元教授带领团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溶洞型储层是我国西部油区一种主要储层类型.该类储层具有高声波时差、低密度、钻井放空、剖面呈串珠状等特征,目前已形成溶洞描述与雕刻、储集体体积计算等多项行之有效的解释技术.但是由于野外采集、室内处理和解释相对比较独立,采集与处理对溶洞成像究竟有多大的影响,人们关注得还比较少.另外,解释人员还在非串珠的地方找到了好的油气藏,这究竟是地下复杂储层结构造成的,还是不合理的采集因素或错误的处理参数、假象造成的,对此人们研究得更少.本文从塔河油田实际资料出发,以波动方程有限差分正演为基础,重点对采集面元大小、覆盖次数、静校正量、噪声去除、速度谱拾取精度、不同偏移方法对溶洞成像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覆盖次数减小使串珠能量减弱,面元增大使横向分辨率降低,小面元、高覆盖有利于提高溶洞的成像质量;静校正量较大时使串珠发生不规则形变,收敛性也变差,分辨率降低;随机噪声不是影响溶洞的主要因素,只有当覆盖次数较小时才有影响;速度是影响溶洞绕射波收敛的主要因素,3%的偏差就会使溶洞绕射波产生较大的上翘或下拉;不同偏移方法适用性条件有所区别,如时域的叠前偏移与频域的叠前偏移在抗噪性上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地质雷达探测岩溶洞穴物理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溶分布十分广泛,地下岩溶洞穴严重威胁着工程建设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了解岩溶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溶发育规律,准确勘查地下岩溶洞穴,为各部门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显得十分重要.地质雷达是采用高频电磁波、宽频带短脉冲和高速采样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物探方法.由于该方法具有工作效率高、分辨率高和异常图象直观等突出优点,因此,该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勘察中.多年来,在中国的铁路、公路、电站和机场等工程建设中,我们应用地质雷达方法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工作,采集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下溶洞、溶缝和岩溶破碎的雷达图象,也积累了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岩溶洞穴的一些重要经验.本文从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岩溶洞穴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理论上对溶洞、溶缝和破碎带等的雷达图象进行模拟计算,提出了常见的地下岩溶异常的基本雷达图象特征,再结合典型的地质雷达图象实例,阐述了地下溶洞的埋深、规模、空间分布形态等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及重力勘探在吉利岩溶塌陷区应用的可行性,本研究分别对该区的土层及岩石进行分类采样,利用对称小四极,单孔地震纵波波速测试及环刀法分别对土层及岩石的样品进行电阻率、纵波波速及密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充气土洞、充气溶洞与相应的围岩介质电阻率差异最大(∞),完整灰岩与充水溶洞的电阻率差异次之(14022.46Ω·m),粉质粘土与耕植土的电阻率差异最小(28.33Ω·m);完整灰岩与充气溶洞密度差异最大(2.64 g/cm3),裂隙或破碎灰岩与充气溶洞密度差异次之(2.30 g/cm3),含碎石粉质粘土与粉质粘土密度差异最小(0.07 g/cm3);完整灰岩与充气溶洞波速差异最大(3660 m/s),裂隙或破碎灰岩与充气溶洞波速差异次之(3460 m/s),完整灰岩与裂隙灰岩波速差异最小(200 m/s).土层、岩石及异常体之间的物性差异明显,适合开展电法、地震及重力勘探,另外,本研究还总结出吉利岩溶塌陷区耕植土、粉质粘土、碎石土、裂隙灰岩和完整灰岩的电阻率、弹性波速、物质密度的范围值、平均值、常见值、标准值,为岩溶塌陷区地球物理综合方法解释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机溶洞介质模型及其波场模拟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模拟构造随机溶洞介质模型的新方法.从现有的随机介质模型理论出发,以混合型连续随机介质的每一个局部最大值点作为一个溶洞分布区的中心点,本文引入了溶洞分布区的局部半径d和溶洞面积p这两个模型特征量,采用阀值截取方法模拟构造各种不同形式的随机溶洞介质模型.用局部半径d描述溶洞介质在大尺度上的离散程度,用溶洞面积p描述在各个溶洞分布区中溶洞介质的面积.通过选择从不同的混合型连续随机介质模型出发,选择不同的局部半径d和溶洞面积p,使用阀值截取法,我们可以最终得到能灵活、准确地描述实际复杂溶洞介质的各种随机溶洞介质模型.本文最后在各种不同形式的随机溶洞介质模型中,作了平面弹性波自激自收记录的数值模拟,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8.
张渤带洞体应变参数解算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栋  晏锐  武艳强  范强  陈建国 《中国地震》2013,29(1):97-106
采用张渤带2002年以来的洞体应变观测资料,首先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带内各个台站洞体应变测项的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并以潮汐因子的稳定性对观测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价.其后,以怀来台伸缩仪为例讨论了3分量和2分量观测解算平面应变参数的模型及其适用性,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在此基础上,选取张渤带上资料较稳定的16个洞体应变台站资料进行了应变参数时间序列计算,并对华北M5.0地震前应变参数同步变化现象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比了洞体应变与GPS应变的差异,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太原基准地震台数字化形变观测仪器伸缩仪和体应变仪记录的分钟值固体潮曲线上叠加有锯齿状的高频干扰,为探寻干扰源,对附近的抽水井、高压输电线、溶洞及煤矿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对观测仪器的影响均不明显,认为与山洞下面可能存在的裂隙带有关。  相似文献   

20.
正太极洞有着"东南第一洞"的美誉,明代大文学家冯梦龙更是把其誉为"天下四绝"之一,它形成于遥远的两亿五千万年前,洞内拥有大小景点500余处,具有险峻、壮观、绚丽、神奇的景观特色,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喀斯特溶洞群。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申请广德太极洞国家地质公园命名的请示》,同意命名安徽广德太极洞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