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针对传统的大坝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中传感器布置比较分散时电缆需求多和施工成本高、施工期主要采用读数仪人工读数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oRaWAN的大坝和岩土工程安全监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云终端、网关和云平台.系统已应用于包括国家某大型建设工程在内的10多个工程的安全监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上海地铁隧道建设大规模的展开,建设中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日趋凸现。本文结合上海市特有的地质条件,分析了与地铁隧道建设相关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及浅部含水层地下水位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以及区间隧道施工可能面临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市中心地区工程地质问题严重性程度分区图,可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控制基坑变形是保证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关键,而底板施工期间墙体变形的控制更是关注的重点。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在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时的变形监测数据及跟踪工况,对素混凝土垫层的支撑约束作用进行了监测分析。坑底暴露时间对底板施工阶段内的基坑变形有着显著影响,基坑暴露时间的长短是控制底板施工期间围护墙变形的关键。素混凝土垫层对围护墙体变形具有一定的支撑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类似结构底板的作用。施工中应尽快完成混凝土垫层的浇筑工作,尽早发挥垫层对围护墙体的支撑作用。垫层对墙体的支撑效果与其自身的平直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破坏垫层的整体性,则会削弱其对围护墙体的支撑作用。提出对坑底施工阶段基坑变形的控制措施,缩短底板施工阶段的暴露时间,提高垫层的整体性,加快底板施工,尽早形成底板混凝土对围护墙体的支撑作用,从而控制开挖阶段的基坑变形,对其他深基坑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介绍了当前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方法、辅助工法,并提出了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郝加前  何瑞霞 《冰川冻土》2013,35(5):1224-1231
选取中俄原油管道沿线位于多年冻土区的漠河-乌尔其段为研究区域, 分析了管道工程对多年冻土环境的影响以及冻土退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并研究了冻土环境变化对管道工程的影响. 针对冻土区管道工程施工的相关问题, 提出了不同施工迹地的施工方式及相对应的冻土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作业带的清理;取弃土的处理;施工便道、伴行道的修建及不同地段施工便道与伴行路路基最小高度的确定;施工营地、料场的设计及布设;管沟开挖时基坑暴露时间的计算, 多年冻土区管道工程的施工等.中俄输油管道是我国首条通过多年冻土区的大口径原油管道, 研究结果可为中俄输油管道及今后寒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元智 《福建地质》2007,26(3):172-178
在沿海滩涂地带进行大型海堤建设,项目难度大,施工风险较高。为了使项目工程建设安全可靠地进行,必须开展施工期现场岩土监测工作。综合介绍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大唐宁德电厂的海堤施工现场采用多种岩土监测手段,总结和分析各种监测成果,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确保海堤施工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8.
拱坝所承受的荷载大部分都通过拱的作用传到两岸拱座岩体,拱坝所具有的一切优点都是建立在拱座稳定的基础上的,因此拱座是确定拱坝稳定的关键部位,拱座变形及抗滑稳定问题是拱坝建设中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座在开挖过程中揭露两条长大结构面。本文从工程地质条件着手,在可研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布置专项勘探,并充分利用施工揭露,查明了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大比例尺编录及物探测试,实现了结构面充填物性状的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评价及数值计算分析结构面对拱座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条结构面为典型灰岩地区后期溶蚀作用改造前期构造痕迹形成的溶蚀性小断层,充填物以钙质胶结为主,胶结紧密,局部溶蚀性状较差,充填物中软弱物质断续分布,多为坚硬岩体直接接触;受其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结构面会引起拱座岩体局部应力集中,但对拱座抗滑稳定性无影响。所获得的成果基本形成了拱座岩体长大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的系统方法,可应用于现场实际工程,对拱坝的勘测、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挤土桩施工过程中的挤土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金海  李继涛 《江苏地质》2011,35(3):317-321
当软弱地基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时,需要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补强处理,挤土桩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加固方法,但挤土桩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挤土效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旨在对挤土效应的影响、内在机理及防治措施做一些分析探讨并介绍了工程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技术复杂,安全制约因素多,各种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解决这类问题的重要措施就是在施工期间开展严密的监控量测。通过监测来准确地预报隧道工程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在隧道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施工中,对围岩变形进行监测,依据监测数据对围岩稳定性做出判断,从而使客观地评价支护与围岩的状态和合理地设计成为可能。以乌竹岭隧道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工作的安排布置及具体操作为例,介绍了监控量测在新奥法施工隧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孙立宝  王云春 《探矿工程》2009,36(9):59-63,51
在地下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被废弃的旧桩基,如何清除这些废弃桩是确保地下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简要介绍了废弃桩的拔除机理及拔除方法,重点对套管钻进法的拔桩工艺、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效果以及施工中有关问题作了阐述。套管钻进拔桩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施工效率高,施工效果好(尤其对易断桩的拔出)、费用低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桩径1000mm以内废弃桩的拔除施工。  相似文献   

12.
徐铁铮 《地下水》2009,31(1):6-8
深埋隧洞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日益增多,但长距离深埋隧洞工程较少,而引红济石工程不但属长距离深埋隧洞,而且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其中最为突出的地质问题是施工期隧洞涌水量较难预测。对其计算预测,将直接影响该工程的工程造价、施工安全、处理方案。就“引红济石工程”中隧洞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三维渗流理论计算作了介绍,对今后类似工程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明显提高,隧道工程的数量和长度大量增加,工程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多样。在取得显著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一些重大设计变更和伤亡事故。作者在参加技术调查中,从分析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在以往注重研究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岩石强度、岩体完整性、岩溶、特殊土等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应用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岩体结构力学等基础知识,深化了对一些特殊工程地质因素的认识,确定高地应力挤压作用、极软岩挤压和卸荷作用、古老变质岩软弱夹层滑移作用、岩脉(墙)体变软化作用、顺层剪切变形作用5类地质因素,是造成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较大规模围岩失稳、坍塌的重要条件。由于以往认识不够深入,缺乏相应的工程措施,给施工、投资、工期曾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文章结合11个工程实例,分析了这5类围岩变形失稳的特征和成因,提出了工程对策要点,以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减少类似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全球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很多新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学科领域交叉等问题,又对工程地质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近10年来《Nature》和《Science》两本国际著名杂志所关注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热点科学问题展开综述,并对其反映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比如越来越重视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积极寻求各种途径来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或者通过努力把损失降低至最小,学科交叉渗透增强,国家集体参与等。  相似文献   

15.
王占东 《吉林地质》2013,(4):154-156
文章指出了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方法,强调了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应特别注意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作者根据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和地质工作发展特点,提出了前期综合地质论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从工程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地质环境的基点出发,全面论证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和场地适宜性,对综合地质论证的范围、内容,以及地质环境分析与评价进行了探讨,认为通过前期综合地质论证,应初步预测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中可能产生的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及早提出防治措施,同时,针对一些不同类型工程建设项目特点,提出了不同的综合地质论证重点。  相似文献   

17.
赵鹏博 《地下水》2020,(1):215-217,259
断面比选设计是为了研究输水隧洞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中能够更好的施工,在运行期具有更好的过流能力,并且在建设中节省工程投资而进行的不同断面设计分析。以在建某长输水隧洞为例,选择城门洞型和马蹄形两种不同设计断面,从水力参数设计、施工方法、工程量及工程投资等各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计算,选择出易于施工,水利条件好并节省投资的设计断面,再进行输水隧洞正常水深、临界水深、临界底坡的水力计算,并分析了设计断面的水力特性。最后,提出了在输水隧洞断面设计上的几点建议,供水利设计和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叶思源  吴树仁 《地质通报》2010,29(203):463-468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地区机场跑道修筑技术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博  喻文兵  陈琳  易鑫  韩风雷  胡达 《冰川冻土》2015,37(6):1599-1610
我国分布有大面积的多年冻土, 根据我国机场建设的中长期规划, 未来将在多年冻土区修建大量机场, 这些机场的修建将不能避免多年冻土问题. 国内关于冻土区机场跑道修筑的经验非常有限, 国外则开始的较早,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总结分析国内外多年冻土区机场跑道修筑技术的现状, 其跑道类型主要有: 基岩跑道、开挖换填法修筑的跑道、铺设隔热层的跑道、安装热管的跑道, 共4类. 由于我国多年冻土区的特殊性, 国外的跑道修筑经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参考. 由于飞机跑道不同于铁(公)路的特殊性, 近年国内在冻土区铁(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采用的稳定冻土地基的工程措施如何应用到机场跑道的建设上, 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和实践. 将来在我国多年冻土区修建机场跑道, 应结合国外已有的技术和经验, 并以我国在多年冻土区线性工程中已取得的经验作为基础, 进一步研究我国多年冻土区机场跑道修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重大城市线性工程施工可能会诱发或面临一系列的地质灾害,对其灾害特征、危害及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PCCP管道施工为例,在分析其地质环境背景、地质灾害类型、基本特征、危害性及影响范围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所采用的施工防治措施和方法.重点对施工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如边坡崩塌、特殊地基处理和地面沉降做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PCCP管道后续工程建设和工程运营维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对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的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