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中国的《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和美国的AAAG(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英国的TIBG(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刊)作为中西方主流地理期刊的代表案例,以各刊网站的资料和文献作为数据源,对比各刊的办刊背景、发展历史,重点从办刊宗旨、报道内容、国际化程度、办刊特色、用稿要求等几个方面来对比分析中西方主流地理期刊的办刊实践,结果显示:1)办刊宗旨上,AAAG和TIBG将重点落实在学科建设服务上,明确宣称其国际权威的高端定位,强调刊文对学科知识性的贡献,即对创新性有特别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地理学报》中、英文版除了服务于学科建设外,明确提出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2)学科内容上,AAAG创刊前20年偏重自然地理,之后人文地理刊文一直处于优势地位;环境科学和方法研究近年来受到重视,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地理学报》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刊文总体上趋于合理和平衡,其英文版偏重自然地理学、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3)国际化程度方面,被研究期刊的作者群均以本国作者为主,国际作者群体以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作者占优势,其中,AAAG作者的国际化程度最高。4)办刊特色方面,《地理学报》中、英文版注重实证研究类刊文;AAAG主要体现在其专刊(special issue)及主席演讲等方面,TIBG主要体现在虚拟期刊(virtual issue)及对刊文质量的贡献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创刊以来的国际化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歆  郑度 《地理学报》2014,69(9):1358-1368
全面回顾《地理学报》创刊80 年来在期刊国际化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系统分析《地理学报(英文版)》创刊23 年来在扩大期刊国际影响方面取得的进展.《地理学报》中、英文版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包括:期刊编辑出版形式国际化、国际出版与发行业务扩大、国际来稿量和刊稿量增加、国际网络下载量和引证数量等国际影响力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3.
2021年《地理学报》出版12期,共计刊文207篇,出版3148页。5月28日,2021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西安举行,《地理学报》编辑部组织"京津冀协同创新与引领发展"分论坛;《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何书金研究员当选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7月29日,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名单公布,《地理学报》专职副主编、《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何书金研究员荣获优秀出版人物奖。  相似文献   

4.
钟赛香  曲波  苏香燕  毛鹏  游细斌 《地理学报》2014,69(8):1077-1092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别从成长趋势、关键词、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等不同侧面对《地理学报》创刊以来至2013年3月中旬刊载的4420篇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基于地理学三分法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等主要分支研究以及地理总论进行探讨,旨在揭示代表中国地理学界最高学术水平的《地理学报》其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研究表明:①《地理学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国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②《地理学报》年发文量存在显著差异,其波动起伏与中国历史的大事件紧密相关;③《地理学报》虽为综合性期刊,但自然地理研究一直占绝大多数;④《地理学报》具有较为稳定的学术研究队伍,老学者居多,需要进一步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⑤《地理学报》具有较强集聚效应,中国地理学研究主体和研究内容具有明显区域性。  相似文献   

5.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5,60(2):F003-F003
《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编辑委员会于2005年1月30日在北京召开了编委会议,就《地理学报》中、英文版的办刊方向问题进行了讨论。《地理学报》中文版主编刘昌明院士、《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郑度院士、中国地理学会黎运龙、李秀彬副理事长、张国友秘书长和在京的编委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何书金  盛文萍 《地理学报》2021,(1):F0002-F0002
2020年《地理学报》来稿1278篇,出版12期,共计刊文184篇,刊发2788页。10月9日,中国科协公布"第五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入选论文",本届共遴选论文96篇,《地理学报》1篇刊文入选。11月14日,《地理学报》入选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优秀地理期刊";《地理学报》 6篇刊文入选"中国地理学会期刊优秀学术论文(2016—2017年)",《地理学报》责任编辑李义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第五届"优秀地理编辑"。11月19日,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发布"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中文科技期刊排行榜(2020版)",共142种期刊入选,《地理学报》位列榜首。  相似文献   

7.
2021年《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来稿493篇,刊文98篇,出版1904页。2021年《地理学报(英文版)》组稿出版专辑/专栏4个:31卷第2期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专辑(Human Activity and Its Eco-environmental Effect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31卷第5期"一带一路"建设案例研究专辑(Case Studies of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31卷第8期生态水文专栏(Ecohydrology)、31卷第11期河流与地貌特征研究专辑(Fluvi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相似文献   

8.
赵歆  于信芳 《地理学报》2021,76(1):248-248
2020年《地理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JGS)来稿511篇,出版12期,刊文116篇,刊发2092页。2020年《地理学报(英文版)》组稿出版专辑4个,即30卷第1期全球与区域地表特征和社会经济情景研究专辑(Global and Regional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oeconomic Scenarios)、30卷第4期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专辑(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erritorial Spa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30卷第6期地球关键带生物地球化学专辑(Biogeochemistry in the Earth’s Critical Zone)、30卷第11期中亚城市化、资源与环境专辑(Urbaniz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Central Asia)。  相似文献   

9.
1月,《地理学报》由2010年每期的128页增加到2011年的每期144页;《地理学报》英文版由2010年每期的160页增加到2011年的每期192页。6月,《地理学报》和《地理学报》英文版加入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  相似文献   

10.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8,63(2):224-224,F0003
2008年1月17日《地理学报》(中、英文版)二刊召开了在京编委的联合工作会议,《地理学报》主编刘昌明院士、《地理学报》(英文版)主编郑度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副理  相似文献   

11.
12.
国际化和本土化是中国地理学当代发展重要的议题。平行对比中、英、美三国地理学的发展特征,有助于摆脱从西方视角下审视中国地理学发展的“偏见”,同时也有利于透析“西方”地理学内部的异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结中、英、美三国当前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并溯源其发展历程,对于在国际知识交互和融合的过程中,保持、挖掘和凸显中国地理学发展特色,具有一定意义。文章分别对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三本期刊在2010—2020年的文献进行分析,揭示三国地理学在近年来的知识演进、历史热点和主题脉络。研究发现:1)美国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并重,近年来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社会”要素的综合地理研究比较活跃;2)英国在人文地理研究上更为“专注”,特别是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极具特色;3)中国则以自然地理和区域研究为主,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呈后起之势。中国地理学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有着深刻的知识交互和影响,同时也基于各自社会基础,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征。中国地理学需要抓住中国时代变迁的重大需求牵引,加深和强化中国地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实现各分支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和研究范式的转型融合,在与全球同行的对话中,讲好“中国地理故事”、总结“中国地理经验”,展现“中国地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14.
赵歆 《地理学报》2015,70(9):1526-1534
依据2015年6月发布的2014年度国际期刊引证报告,将SCI收录的46种地理学期刊按学科分为5大类,对各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相关引证指标进行分析,并对各专业地理学期刊2009-2014年间的学术影响力增长情况进行总结。同时,整理国际地理学期刊的年刊文量、出版国别、出版周期和出版公司等期刊出版资料,对国际地理学期刊的学科类型分布、学术影响指标、编辑出版状况之间的相关影响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2011-2015年《地理学报(英文版)》引证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信芳  赵歆 《地理学报》2016,71(7):1262-1268
依据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期刊引证报告》、Web of Science数据库、Springer数据、来稿刊稿统计等资料,检索并分析了2011-2015年《地理学报(英文版)》的稿件来源、刊稿量、网络下载量、影响因子、被引频次、被引期刊、施引期刊和高被引论文等主要载文和引证指标。2011-2015年间,该刊国际来稿比例由26.5%增加到47.9%,影响因子由2011年的0.832提高到2015年的1.923。通过对该刊近5年发展状况的全面分析,为期刊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我国地理学期刊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定量分析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当代人文地理学的跨学科特点出发,以2000年以来美国科学情报机构156个SSCI人文地理学期刊的10万余篇论文为基础数据,通过文献计量法从期刊的分类、发文总量、高引用率、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和明星学者的分布、热门期刊和关键词等方面深入分析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结果显示:①21世纪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不容争议的事实,中国人文地理学者在国际SSCI期刊的发文总量、高引用率、世界一流机构和明星学者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世界排名第6)。②当前,中西方人文地理的学科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文地理学有着很强的“发展主义”和“实证主义”属性,发文期刊多以规划与发展、遥感、景观等领域为主;而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社会学偏向非常明显,社会公平、制度和文化嵌入性是西方学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在经济地理、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主流期刊中占主导地位。③最后,文章呼吁中国人文地理学应加强在创新研究、社会网络、区域治理、社会正义等方面的理论创新以及与西方理论学派的对话。  相似文献   

17.
A proportional shift in where geographer‐climatologists publish has occurred in recent decades. More than 1,500 journal articles published by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Climate Specialty Group (CSG) in the period 1989–2005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where geographer‐climatologists are publishing.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members of the CSG cumulatively published at least ten articles in thirty‐seven different journals. No single journal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7 percent of the articles published. Although the absolute number of articles has remained relatively static, geographer‐climatologists published 21 percent of their articles in geography journals in 1989–1997, but only 11 percent in 1998–2005. These publication trends are likely to continue and may influence the status and prestige of geography journals and the discipline of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8.
With the help of the mapping software Citespace and based on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geographers' journal outputs in terms of countries of residence, institutions, journals and key topic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Chinese scholars' contributions to both top and regional journals in the fiel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Anglophone geographers have been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geography. It also demonstrates that human geographers have taken a more micro and dynamic perspective to explain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henomena, rather than a macro and narrative approach. Scholars tend to focus more on daily life, with research topics such as home, food, body and other micro-material matters. The analysis further finds that emotional geography, geography of embodiment, food geography as well as 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 have drawn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People's perceptions of nature have been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negoti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 As China becomes more visible internationally in the context of a highly globalized and mobile world, increasing numbers of Chinese geographers have become involved in research on human geography. Some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and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those based in Hong Kong, act as academic leaders by articulating their own voices to tell the unique Chinese story internationally through the publication of thei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在中国发轫较晚的人文地理学分支,社会文化地理学逐渐成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随着研究话题的日新月异以及研究方法和理论的推陈出新,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近年(2015—2020年)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参与,同时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学科现象和值得反思的问题,如话题的多样性、研究方法的交叉性、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和质疑等。因此,从延续学科自省的视角出发,有必要坚持从中、西对比的角度,不断度量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的发展趋势,定位学科的特点,以期为国内社会文化地理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启示。借助文献分析工具对2015—2020年中、英文领域主要学术期刊的社会文化地理学文献进行采集和分析,辅以德尔菲法对学科专家进行咨询,尝试结合客观和主观数据,综合辨析当前中外社会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特色,以及未来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力所在。从分析结果上看,国外社会文化地理研究话题涵盖:1)从移民研究到流动性研究;2)从文化景观研究到超越人类的地理学研究;3)弱势人群研究与关怀地理学等方面。中国社会文化地理研究话题包括:1)理论引介与反思;2)城镇化、流动性与多元移民;3)旅游与地方;4)乡村转型与乡愁等方面。综合国内外社会文化地理研究成果可知,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发源地,在学科知识“生产—消费”循环中保持优势地位;西方社会文化地理学研究重点关注国际大政治和日常政治话题,而中国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与旅游和乡村话题结合紧密,与西方形成明显区别,反映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国际化趋势明显,但中、西方知识交换程度不高,知识边界依然明显。另外,专家咨询意见也凸显社会文化地理研究者的学科归属感有待加强、研究范式系统化不足与共识不充分等问题。未来中国社会文化地理学需要不断推进学科交叉和方法创新,探索其地理学本质,在国际化进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总结中国经验,发展中国理论,服务国家,对话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