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宁芜型铁矿形成的基本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部环太平洋地区广泛发育着一套中生代基、中、酸性陆相火山岩、次火山岩杂岩体,可将它们概括为安山岩建造。解放前,因受“火山岩地区无矿”或“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等论调的影响,这方面的工作进展较慢。建国以来,通过大量地质勘探工作及生产实践,逐步否定了上述看法。现已查明,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地区不仅有矿,而且有大矿,其广阔的前景愈来愈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广大地质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总结其成矿规律、找矿标志,并进行成矿予测,推动找矿工作迅速前进。1976年以来,我们参加了一些重点地区铁矿会战中的科研工作。在我们面前提出一些重大课题:一、铁矿的成矿过程错综复杂,什么是主要矛盾?二、在我国东部11个省份、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火山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中岙细碧岩类岩石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人长期将中岙金矿体的围岩误定为陆相安山岩、蚀变安山岩、安山玢岩、熔结凝灰岩等。1982年至今我们在野外和室内对中岙金矿床的地层和岩石进行了系统地岩石学、岩石化学研究,对这套以细碧岩类为主体的古火山岩系进行了重新命名和分层。并提出了细碧岩的成因。我们认为这可能有利于阐明金矿脉的成因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东昆仑山脉西段祁漫塔格山中东部的尕林格南地区发育一套火山岩,调查显示火山活动爆发相→溢流相相间的韵律周期较明显,见由玄武质含火山角砾凝灰岩→玄武岩、玄武质凝灰岩→安山岩、安山质角砾凝灰岩→安山岩,以及安山质含火山角砾凝灰岩和安山岩质凝灰岩→玄武岩组成的4个韵律。根据研究区安山质火山角砾凝灰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222.2±2.1Ma,将该火山岩地层由前人划分的顶志留统—下泥盆统契盖苏组火山岩段重新厘定为上三叠统鄂拉山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属于亚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富钾、同源岩浆演化的特点,并具弧火山岩和碰撞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陆内造山作用下的产物,较好地记录了东昆仑祁漫塔格造山带在晚三叠世岩浆演化的地质信息。  相似文献   

4.
徐志刚 《矿床地质》1986,5(1):13-26
本文系笔者在探讨火山岩型铁矿成矿地质背景过程中,对中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某些基本特征及与铁矿成矿作用关系的一点认识。笔者在另一文曾较详细论述了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各岩带、亚带、岩区和岩省火山作用及其产物的差异性,给出了各地火山岩平均化学成分,分出了碱性玄武岩-粗安岩-粗面岩(或响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流纹岩-英安岩-(安山岩-玄武岩)三类火山岩组合及幔源型或幔壳混染型和壳源型两类不同成因火山岩;并指出玄武岩浆多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流纹岩浆往往发育于挤压构造环境,可把由某组分(上地幔和地壳)局部熔融形成的出熔岩浆之组分看作压力的函数(当然还有温度的影响);笔者还从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格局和地壳应力场特征探讨了中国东部不同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前人将施甸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与北部保山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等同起来,认为是海相喷发的产物。本次调查工作揭示,施甸地区卧牛寺组缺乏沉积夹层,与北部保山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喷发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其岩石学、地球化学、宏观地质特征均表明,施甸地区卧牛寺组火山岩具大陆溢流相喷发机制,为陆相喷发产物。同时,年龄测定结果(264 Ma)及其与下伏和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表明,卧牛寺组火山岩的喷发时期为早二叠世,为卧牛寺组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西尼气林场一带出露的面积型安山岩,前人多划为早白垩世次火山岩或早白垩世的浅成侵入岩。本次安山岩U-Pb测年结果为226.0±1.9 Ma,为晚三叠世的产物,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地区首次识别出三叠纪安山岩。结合地质特征,将其划为晚三叠世浅成侵入岩,说明在三叠纪大兴安岭中北部存在火山活动。本次测年结果对大兴安岭中北部火山岩地区面积型安山岩及安山玢岩的归属划分具有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北部陆相火山岩型金矿床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家远 《黄金地质》2001,7(3):1-7,T001
陆相火山岩型金矿目前是新疆最为重要也最富有特色和发展前景的金矿新类型。与金矿有关的火山岩,主要是一套以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及其相应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的陆相火山岩。新疆北部存在两期(华力西中期和中晚期-晚期)陆相火山岩,相应发育两期金矿化。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的一系列特征表明,该类金矿是与陆相火山岩密切相关,形成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型挤压造山环境及近地表条件下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成岩成矿物质具源自上地幔或下部地壳的深源特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东南部开鲁盆地龙湾筒龙佛堂组火山岩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广城  董庆勇 《辽宁地质》1999,16(2):103-104
开鲁盆地为陆相火山岩盆地。勘探结果表明,在陆为山岩盆地中获得了工业油流,为寻找石油油藏开辟了新途径。龙湾筒凹陷的火山岩以火山熔岩、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根据岩石特征,可划分为三种岩相:溢流相、火山爆发箱和火山沉积相。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包括安山岩、粗面岩、粗安岩、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火山爆发相岩石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火山沉积岩相岩石包括凝灰质砂岩、凝灰质泥岩。依据火山岩相划分,结合火山岩测井和地震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东部以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陆相火山岩为最显著的区域地质特征,因而陆相火山岩区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以及大火山岩省成因与成矿作用研究是中国东部区域地质调查的关注焦点。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也正在推进区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的改革。自上世纪末以来,陆相火山岩区逐步形成了以"火山构造+火山岩相+火山岩性"三位一体的"火山岩相构造学"调查思路和填图方法,并初步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取得了一系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2018,53(3):1136-1156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钻井岩心获得的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及部分火山碎屑岩组成。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山岩为低TiO2、高Na2O的钙碱性系列,具低到中度轻、重稀土分馏的谱型,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贫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Nb和Ta、富集Pb;由基性到中酸性火山岩。Sr、Ti和P的亏损逐渐增大,证明是与大洋俯冲相关的岛弧环境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安山岩和英安岩325~321Ma和310 Ma的形成年龄,结合前人同层位获得基性火山岩300 Ma的形成年龄认为,准噶尔洋在盆地东部的俯冲作用一直延续至晚石炭世,大洋闭合可能发生在晚石炭世末期。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冈底斯山以北、唐古拉山以南地区,分布着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基性和中性火山岩。它们与本区的超基性岩空间上接近,或者呈断层接触。对这些岩石组合的成因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是大陆碰撞缝合带的蛇绿岩(常承法与郑锡澜,1974),有人认为是岛弧与边缘海的产物。近来,张旗(1983)在丁青发现了比较连续的蛇绿岩组合。要正确地对这些岩石的构造环境进行解释,必须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对采自拉弄沟、罗布中(图1)两地的玄武岩和采自切里湖的安山岩的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做了初步研究,这里将初步结果及讨论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东部重要的铁、铜多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使用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对该成矿带典型矿床深部结构进行探测,对认识深部矿床成因、总结找矿方法和深部找矿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矿集区内的泥河玢岩铁矿为实验区,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和瞬变电磁(TEM)等电磁法探测实验;通过对AMT、CSAMT和TEM数据的处理和反演,发现3者相同测线反演结果反映的控矿地质体电性特征基本一致,但细节上存在一定差异。综合3种电磁测深反演结果,电性特征刻画了砖桥组火山岩地层分布,分辨出闪长玢岩体的隆起部位和基本形态,揭示了矿体的赋存位置。认为在合理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反演条件下,电磁测深能有效地区分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次火山岩与围岩的电性差异,找到控矿构造界面,从而推断出矿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一个铁矿钠质交代岩石的多元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承祚  张彦波 《地质科学》1976,11(2):169-183
河北省的一个接触交代型铁矿是一个富铁矿床。铁矿与燕山期中性岩浆侵入杂岩有成因联系,中性岩浆侵入杂岩包括角闪闪长岩-闪长岩和二长岩-闪长岩两个岩石系列。与铁矿关系最密切的岩体侵入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碳酸岩地层中。  相似文献   

14.
An unsupervised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 Growing Cell Structures (GCS) was used to visualize geochem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four different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 types: basalts, andesites, dacites and rhyolites. The output of the method shows the cluster structure of the dataset clearly, and the relevant geochemical patterns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its variables. The data can be separated into four clusters, each associated with a specific volcanic rock type (basalt, andesite, dacite and rhyolite), according to a unique combination of major element concentrations. Following clustering, performance of the trained GCS network as a classifier of volcanic rock type was tested using two test datasets with major element concentration data for 312 and 496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 samples of known volcanic type. Preliminary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re promising. In the first test dataset 94% of basalts, 76% of andesites, 83% of dacites and 100% of the rhyolites were classified correctly. Successful classification rates in the second dataset were 100%, 80%, 77%, and 98% respectively. The success of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neural networks analysis constitutes a useful analytical tool for identification of natural clusters and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meric variables in large datasets, and that can be used for automatic classification of new data.  相似文献   

15.
额尔古纳地块基底地质构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额尔古纳地块是额尔古纳-马门-加格达奇拼合地块中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其基底由前中元古代绿岩及与之伴生的花岗质杂岩组成,它们具有地壳早期演化的地质构造特征.绿岩带为典型的变质基性-酸性火山岩及部分变质沉积岩系构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火山岩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上过渡为钙碱性火山岩系列,表现为双峰态型特点.花岗岩类为TTG岩系及石英二长岩-花岗岩组合.花岗岩-绿岩地体内各岩石类型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国外太古宙及我国华北陆台花岗岩-绿岩带内同类岩石极为相似.双峰态型火山岩及绿岩建造组合,以及类似于TH2、FII型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和长英质火山岩特征,结合高铝型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指示了研究区绿岩带的形成环境类似于大陆边缘弧后裂谷型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16.
冀东早太古代变质岩系的主体是一套呈层分布的,各种成分麻粒岩及其某些退变质产物——斜长角闪岩类。在其上部发育变质含铁建造,而在其下部常夹有变质的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如变闪辉岩、变辉石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等)薄层或透镜体。 麻粒岩的矿物组合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常常为反条纹长石)+石英+磁铁矿±角闪石±黑云母。在变质含铁建造中局部出现包括铝硅酸盐的矿物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变质铁硅质岩可以分为两类:辉石磁铁石英岩和英榴易熔岩(张儒瑗,从柏林,1981)。  相似文献   

17.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化学及斜长石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齐进英 《地质科学》1982,(2):152-161
安徽滁县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为长江中下游一系列火山岩盆地之一,它位于张八岭隆起的东侧,受平行于郯庐断裂的次级断裂控制,形成北北东向的断陷盆地。盆地基岩较老,西部直接覆盖在震旦亚界灯影组之上,其分布受古地形的制约(图1),南部、东部不整合在早古生界地层之上。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一个早中生代拗拉谷的一部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地台北部的燕辽带在晚元古代时为一拗陷带,蓟县地区的整个层系厚度在10,000m以上。中生代时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形变。其构造性质与地台的含义并不相符,前人对该区有沉降带、台褶带等提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前寒武纪是中国铁矿重要成矿期,该时期的铁矿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56%。前寒武纪铁矿床类型可分(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沉积型铁矿床、复合成矿作用型铁矿床和岩浆型铁矿床五类,再细分为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与细碧角斑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中浅变质铁矿床、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铁矿床等8个亚类。(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前寒武纪铁矿床的主要类型,其储量、矿产地和开采量均占全国首位,其中最主要的是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亚类,是前寒武纪的特征类型,是仅发育在前寒武纪时期的铁矿床。中国最古老的铁矿床形成于古太古代,新太古代是中国铁矿最重要的形成时期,此期间形成铁矿的储量约占全国铁矿总储量50%,矿床类型是与绿岩带有关的阿尔戈马型条带状铁建造铁矿床。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陆块区和陆块边缘和内部的裂谷中,其成矿规模、成矿区域、成矿类型和成矿演化特点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中国铁矿勘查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基 《江苏地质》2007,31(3):161-164
50年来,我国铁矿勘查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经历了露头矿到隐伏矿的找矿、从经验找矿到理论指导找矿的过程。在勘查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总结,对沉积变质型铁矿提出了向斜控矿模式及斜磁化模型;对接触交代型铁矿提出了"邯邢式"模式和低缓磁异常模型,以及"大冶式"模式和次级磁异常模型;对与陆相火山岩有关的铁矿提出了"玢岩型"模式及磁异常模型。同时在勘查过程中提出了综合找矿,综合评价的认识。这些勘查理论的建立对我国铁矿勘查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初步统计,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发现了多个超大型和大中型铁矿,新增储量达150亿t以上,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