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湘中盆地热液方解石和灰岩的微量元素研究显示,盆地盖层地层中矿床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更多受流体本身控制。锡矿山锡矿的方解石相对富集Sb,但严重亏损Pb和Zn,而禾青铅锌矿的方解石,相对富集Pb、Zn和Sb,且两者的稀土元素特征差异明显,说明禾青铅锌矿与锡矿山锡矿是两种成分差异较大的流体,可能是同源成矿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基底和盖层中蚀变灰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湘中盆地成矿流体为深循环古流体,即深循环热流体从基底地层中萃取Cu、Zn、Pb和Sr等元素,经历再循环到盖层的演化过程。同样方解石和围岩灰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指示研究区在基底和盖层形成了不同深循环流体,分别淋虑基底和盖层,在深部岩浆热驱动下形成成分差异的热流体,其中基底热流体相对经历了长期和远距离的萃取-迁移-沉淀过程,导致湘中盆地成矿元素形成垂向上的分带。本研究进一步印证和完善了基底-盖层成矿系统成矿模型,有利于认识湘中盆地大规模流体成矿作用及精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湘中盆地热液方解石和灰岩的微量元素研究显示,盆地盖层地层中矿床热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更多受流体本身控制。锡矿山锡矿的方解石相对富集Sb,但严重亏损Pb和Zn,而禾青铅锌矿的方解石,相对富集Pb、Zn和Sb,且两者的稀土元素特征差异明显,说明禾青铅锌矿与锡矿山锡矿是两种成分差异较大的流体,可能是同源成矿流体演化的不同阶段。基底和盖层中蚀变灰岩的微量元素特征,指示湘中盆地成矿流体为深循环古流体,即深循环热流体从基底地层中萃取Cu、Zn、Pb和Sr等元素,经历再循环到盖层的演化过程。同样方解石和围岩灰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指示研究区在基底和盖层形成了不同深循环流体,分别淋虑基底和盖层,在深部岩浆热驱动下形成成分差异的热流体,其中基底热流体相对经历了长期和远距离的萃取-迁移-沉淀过程,导致湘中盆地成矿元素形成垂向上的分带。本研究进一步印证和完善了基底-盖层成矿系统成矿模型,有利于认识湘中盆地大规模流体成矿作用及精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3.
论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龙斑岩铜矿带喜马拉雅期成矿花岗岩浆活动是在印支期古特提斯(金沙江)岛弧构造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与白垩纪至早第三纪主特提斯(怒江)和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板块大规模的俯冲作用所诱发的古特提斯俯冲带的继承性活动有关。矿化斑岩属火山弧型花岗岩类。岛弧地带由板块缝合线朝大陆方向的完整金属矿化分带模式是Fe→Cu→Mo。  相似文献   

4.
昌都-思茅地块夹持于江达-绿春火山弧与杂多-景洪火山弧之间,属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间古特提斯洋中的岛屿群之一。昌都地块晚古生代东临金沙江-哀牢山洋,西濒澜沧江洋,因而研究该地块层序地层及海平面变化,可为古特提斯沉积地质和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依据,也可为...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弧—盆系时空结构及地史演化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6  
王立全  潘桂棠 《地质学报》1999,73(3):206-218
金沙江结合带是一条古特提斯弧后洋盆消亡的俯冲消减杂岩带。弧后洋盆形成于早石碳世-早二叠世。晚泥盆世晚期已具有雏型,早二叠世是洋盆扩张的鼎盛时期,早二叠世 晚期向西俯冲,在金沙江结合带中形成3条消减杂岩带。金沙江弧-盆系于志留纪末在早古生代变质“软基底”的基础上开始生成、发展和演化,经历了泥盆纪弧后裂谷盆地阶段(D)、早石炭世-早二叠世的弧后洋盆阶段(C1-P1)、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的洋壳俯冲消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金沙江蛇绿岩带是古特提斯最重要的缝合带记录之一,本文对该带内的东竹林层状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东竹林层状辉长岩形成于354±3Ma,表明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在早石炭世已扩张形成洋壳,暗示其裂解时期应为更早的泥盆纪。单颗粒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得到东竹林层状辉长岩锆石εHf(t)=10.3~12.6,平均值为11.5,明显低于结晶时亏损地幔值;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478~576Ma,平均值为523Ma,明显大于成岩年龄354Ma。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地幔受到了富集组分的影响。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组分可能来自特提斯连续演化过程中早期的俯冲作用带入的壳源物质。结合区域演化特征,认为金沙江古特提斯洋是在弧后盆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洋盆,它不能构成古特提斯的主大洋,而是古特提斯洋的一个重要分支,分隔着中咱-中甸地块与昌都-思茅地块。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 特提斯构造域研究愈来愈显示为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三分的特点,其中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演化及其成矿作用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东昆仑夏日哈木早泥盆世超大型镍钴硫化物矿床、帕米尔玛尔坎苏晚石炭世大型火山源沉积型富锰矿和西昆仑大红柳滩晚三叠世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床发现事实,将它们成矿的构造地质背景演化作为主线关联起来研究,提出它们分别代表了古特提斯裂解、大洋扩张和闭合后碰撞构造转换结果的认识。【研究结果】 认为与古亚洲洋同期的原特提斯洋于志留纪末碰撞闭合后,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由于地幔柱作用改造的软流圈发生部分熔融而裂解,形成了以夏日哈木与裂解背景幔源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的超大型岩浆镍钴硫化物矿床;随着进一步扩张,在早石炭世形成了古特提斯成熟大洋,由于大洋中脊喷发提供的成矿物质,在晚石炭纪随着大洋快速扩张向消减的转换,洋底碳酸盐岩沉积中形成了玛尔坎苏大型富菱锰矿矿床;古特提斯洋闭合后于中三叠世进入碰撞造山阶段,于晚三叠世后碰撞阶段地壳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高温热液流体,并造就了大红柳滩大型伟晶岩型锂铍矿床。早晚古生代之交是古特提斯洋裂解的开始,此时秦祁昆洋为代表的原特提斯主洋已经闭合,作为原特提斯洋弧后盆地的古亚洲洋尽管尚未闭合,但夏日哈木镍钴矿床则是原特提斯造山后陆壳再次裂解的产物,并非形成于原特提斯洋岛弧或后碰撞的环境;锰是亲石元素,岩浆作用中不富集,而在外生沉积作用中富集,说明古特提斯早石炭世新生洋壳是富锰的,淋滤出的锰离子在晚石炭世相对宁静洋底深处碱性环境中形成沉积型碳酸锰矿,代表了较为强烈的岩浆作用阶段向相对宁静的沉积环境的转换;大红柳滩S型花岗岩基及其大规模伟晶岩型锂铍矿的产出,则反映了强烈的碰撞造山作用导致的地壳重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应是古特提斯洋缝合造山后或后碰撞伸展的环境。【结论】 就已有的成矿事实,东昆仑康西瓦—阿尼玛卿古特提斯缝合带与南部巴颜喀拉的西金乌兰—金沙江和羌塘的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缝合带相比,更富有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蛇绿岩的分布、时代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23,自引:22,他引:23  
中国蛇绿岩分布很广,主要在中国的西部,西南部和北部,中部和南部较少,蛇绿岩形成的时代可分为元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四个时期,中国元古宙蛇绿岩分布零星。星生宙蛇绿岩主要分布在古亚洲洋,秦祁昆洋,古特提斯洋,新特提斯洋和和环太平洋等5个区域,古亚洲洋蛇绿岩位于塔里木和华北地块之北的中国北方,秦祁昆洋位于塔里木、华北和扬子地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和新特提斯洋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环太平洋带有东北和台湾的蛇绿岩,中国蛇绿岩的地和玻安岩产出,指示产于消减带之上的构造环境,在这些蛇绿岩中也有MORB产出,可能是弧后盆地环境的,也可能有正常大洋岩石圈碎片的残留。古特提斯蛇绿岩MORB发育,而减少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岩石组(IAT和玻安岩),推测形成在陆间洋盆环境。  相似文献   

9.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牟传龙  王剑 《矿物岩石》1999,19(3):30-36
兰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与金沙江洋的俯消减及洋陆转换过程密切相关,记录了其盆-山转换过程,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时期,由于金沙江洋的俯冲消减,形成了金沙江弧-盆系的空间配置,兰坪地区成为弧后盆地,早中三叠世,金沙江弧-盆系及东西两侧的昌都-兰坪陆块和中咱-中甸陆块的构造沉积式样发生大的转米,开始了兰坪中新生代盆-山转换历史,由于弧陆碰撞作用,使得兰坪分国地由弧后盆地转化成弧后前陆舅地,盆地中  相似文献   

10.
三江地区中段岩石地球化学分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据特定的地质构造及幔型元素(KT)特征值(富集系数累加值)的不同,将三江地区中段划分为7个地球化学区,即扬子基底、扬子盖层、金沙江古特提斯、澜沧江古特提斯、兰坪中新生盆地、印支花岗岩、喜山花岗岩地球化学区;再根据各地球化学区中高强场元素(KNb)或放射性元素(KTh)特征值的不同划分为16个子区(或亚区)。进而论述各地球化学子区(或亚区)特征值的变化规律;并寻找成矿元素在某些子区的富集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三江北段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江”地区北段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该区元古宇至新生界地层和不同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本区主要成矿元素为As、Au、Cd、Hg、Ni、Sb、Ag、Cr、Pb、Sn、W、Zn、Cu;岩体中的Ag、Pb、Sn、Cd、Zn主要与中基性火山活动有关,而Cu、Mo、Bi、Au的成矿作用主要与中酸性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在新生代地层中Cu含量比岩体中的高,Au含量在中生代岩体中远远大于其他时代的岩体,因而这些地层和岩体最有可能成为矿质来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云南澜沧江中南段多金属矿床的赋矿地层时间谱系、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和矿床成因谱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研究表明,下-中元古界、三叠系、泥盆系、二叠系是本区最重要的赋矿层位,有两个聚矿期和多个时代地层含矿的特点,不同时代地层的含矿性具有多样性和专属型特征,元古宙火山沉积为主的建造是铁-铜、钨-锡矿为主的赋矿层位,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是沉积、裂谷火山活动强烈时期,金、铜、铅、锌、银、汞、锑、钨、锡多金属矿床高度聚集.自东向西为中生代坳陷区金、铜、镍成矿带,思茅-龙洞河晚古生代-三叠纪沉积盆地铜、铅、锌、银成矿带,岩浆弧地块钨、锡、铅-锌、铁成矿带,浅变质岩基底铅-锌-银、铁成矿带,被动边缘活动带金、铅-锌-银、锡成矿区和保山-镇康微地块铅-锌、铜、铁、汞成矿带,构成了容矿构造空间谱系.全区多金属矿床有沉积、沉积改造、岩浆-变质热液、火山沉积-火山热液四大成矿谱系,14种成矿类型,铜多金属、铅-锌-银、锡-钨矿床是研究区最具找矿前景的优势矿种.  相似文献   

13.
潘裕生  方爱民 《地质科学》2010,45(1):92-101
青藏高原的形成是特提斯演化的结果。本文根据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学证据,将青藏高原特提斯在时间上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从震旦纪开始至奥陶-志留纪结束,这个阶段的大洋我们称作“原特提斯”。中期从泥盆纪开始至石炭-二叠纪结束,通常称这个大洋为“古特提斯”。晚期从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三纪早期,这个阶段的大洋通常被称作“新特提斯”。在空间上,青藏高原特提斯可以划分为3个区域相,即北区、中区和南区。上述3个阶段完全可以与空间上的3个区域相对应,原特提斯主要发育于北区,大洋消亡后的遗迹残留在青藏高原第5缝合带中,即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缝合带。古特提斯主要发育于中区,大洋消亡后的遗迹残留在青藏高原第3、4缝合带中,即金沙江缝合带和昆仑南缘缝合带。新特提斯主要发育于南区,大洋主洋盆消亡后的遗迹残留在青藏高原第1缝合带中,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它的弧后盆地消亡后的遗迹残留在第2缝合带中,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4.
FORMATION AND EUOLUTION OF TETHY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5.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现代海底喷流-沉积硫化物矿床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海底热液成矿理论的发展,也大大地提高了对古代海底喷流块充化物矿术的研究水平。本文指出喷流-沉积是重要的成矿作用,提出喷流-沉积矿床是华南Cu、Pb、Zn、Sn、Ag、Au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一批超大型矿床,并将华南许多曾被认为属夕卡岩矿床重新确认为喷流-沉积岩床。文章还论述了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特征、分类、时空分布及其成矿特点等问题,提出断裂拗陷带型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是华南具有特色的类型,而陆相断陷盆地中喷流-沉积矿床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善仁  吴悦斌 《现代地质》1996,10(4):478-484
五台山—恒山绿岩带Au、Ag、Cu矿床可分为二大类型:(1)再生型金银铜矿,产在包括岩浆岩在内的各类岩石断裂构造中,与岩浆期后热液有关;(2)变生型金银铜矿,产于各类变质岩中,具有层控特征(即绿岩型金矿)。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再生型矿床与变生型矿床相比,矿体及围岩中Mo、Ag、Pb、Zn、Cd等成矿及伴生元素明显富集;K2O、Rb、Sr、Ba、Th、U也明显富集,是后期岩浆热液作用的结果;Hg、F的明显富集则与后期构造活动有关;Zn/Cd比值较低,说明受到后期岩浆侵入影响;Th/U比值低,可能指示富钙的酸性岩环境。再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为Cd、As、Ni、Ag、Sb、Au、Hg(Bi),再生型Ag矿化的元素组合为As、Sb、Ag、Cd、Cu、Ni(Mo、Pb、Zn、Bi),变生型Au矿化的元素组合较简单,只为Au、Hg、As或Au、Cu。上述地球化学特征不仅可以有效地区分矿化类型,而且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和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的综合研究表明,西藏冈底斯东段蕴含着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化类型齐全,以斑岩型及喷流型为主。与构造演化相关形成四大成矿系列:与新特提斯洋壳俯冲作用(125-96Ma)有关的岩浆型(Cr,Pt,Cu,Ni)矿床系列及喷流型(Cu,Pb,Zn,Ag)矿床系列;与弧-陆碰撞造山作用(85-50Ma)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Au,Ag,Pb,Zn,Sb)、构造蚀变岩型(Au)及矽卡岩型(Cu)矿床系列;与造山期后伸展走滑作用(22-12Ma)有关的斑岩型(Cu,Mo)、隐爆角砾岩型(Cu,Au,Pb,Zn)、剪切带型(Au,Ag,Sb)及矽卡岩型(Cu,Fe)矿床系列。由俯冲杂岩带向北,具有由结晶分异型(熔离型)-剪切带型(蚀变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斑岩型十喷流型-喷流型-热液充填交代型的分带趋势,成矿总体显示出同源多位、同位多期、深源浅成、多因复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床中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床围岩、矿石等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大尹格庄金矿围岩中微量元素以富含 Bi,Au,Pb,W,Ag,Sn 为特点,矿体和矿化体中元素组合为 Au,Ag,As,Sb,Hg,B, Cu,Zn,Bi,Mo,Mn,Co,Ni,W。在5个成矿阶段中,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较明显,表现为 Au, Ag,As,Co,Bi,Cu,Pb,Zn 等的富集,成矿元素可分为2个分带序列,主成矿元素为 Au Ag Cu Pb Zn Bi 组合、头晕元素 As Sb Hg 组合和尾晕元素 Co Ni 组合。  相似文献   

19.
刘斌 《地质与资源》2003,12(2):72-77
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多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多见,构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同时伴有成矿作用的发生,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金铜或铜金多金属矿体.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成矿是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条件下发生的.从远源至近源,成矿分带为Au、Ag→Au、Cu、Ag→Cu、Au、Pb、Zn→Cu、(Mo、Au),成矿温度从低温至高温变化,硫化物从贫硫化物向富硫化物变化.  相似文献   

20.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mean oceanic residence time of elem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ean oceanic residence times of elements obtained from deposition rates in deep-sea sediments are more representative than those obtained from river-input rates.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data of dissolved S, Au, Ag, Se, As, Hg, Sb, Zn, Sn, Cu and Pb in rivers contain large pollution and/or contamination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