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陇南山区地质构造活动强烈,频繁的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和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分别以陇南市武都区的主要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和景观类型为风险源和受体,以景观结构指数和易损性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构建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生态风险特征评估。结果表明:武都区生态风险特征的分布主要受地质灾害风险分布和景观格局的影响,人类活动、植被覆盖度和海拔梯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极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江镇以东的白龙江沿岸及整个白龙江南岸、安化、马街、汉王和两水镇北部等地;低风险区和较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武都区东部和南部以及西部和西北部区域。基于景观结构的多风险源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城镇山地交互区的景观形态视角,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反映交互区的边界形态,然后分析形态指数与地质灾害发生强度之间的关系,识别关键因子,最后基于GAM模型拟合灾害发生强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函数关系,揭示城镇与山地的交互特征及其引发的灾害效应。研究显示:1)大湾区城镇山地交互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面积分别为131.8、81.6、58.5 km2,主要分布于丘陵浅山区占比较高且城市发展较快的地区。2)深圳、香港相较于其他地区,各景观格局指数较高。江门、肇庆、佛山、惠州景观格局指数普遍较低。3)景观格局指数地质灾害频率相关性方面,7个呈正相关,2个呈负相关,其中连接性指数呈现出最高的相关性为0.84 (P<0.01),分离度指数呈现高度负相关为-0.84 (P<0.01),拼块面积、边缘面积比呈现较弱相关性。4)边缘指标、形状指标、聚散性景观指数中,多数与地质灾害频率之间为线性关系,地质灾害频率随景观形状指数与分离度指数的增加而递减,随回旋半径、形状指数、分维数、边缘面积比和相关外接圆指数的增加而递增。5)城镇山地交互区面积越大形状越复杂,边界长度越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引起地质灾害主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监控、巡线员收集的数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等,了解地质灾害安全状态并做出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实时监测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做出简单介绍,希望为今后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些许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2018年4月17日,黄冈大别山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这标志着黄冈市向世界亮出的首张"世界级"名片,意义重大。在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工程活动因素影响,园内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灾害破坏了地质遗迹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制约了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对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论述,并对区内地质灾害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以崩塌最为发育,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沿着断裂构造带密集发育;影响地质灾害发育因素有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气象水文、人类工程活动等,其中地质构造运动是孕灾环境形成的根源与基础,地层岩性为地质灾害形成提供物源,地形地貌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场所,大气降雨则是诱发地质灾害的"导火索",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对区内地质灾害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针对公园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今后园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关坝位于西南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现象频繁发生。为加大对关坝地区地质灾害的认识和提升防灾减灾效果,在对该地区文献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野外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明其类型及特征,并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万盛关坝地区共具十六个较大地质灾害点,以滑坡和危岩为主,滑坡主要发育在黏土岩地层中;危岩发育在灰岩、砂岩地层中,与重力作用和构造发育密切相关;其次,泥岩、页岩及风化堆积层中多发崩塌;岩崩、坠石发育于强岩层,分布最广;局部地区发育地面差异沉降、岩溶塌陷和采煤沉陷,规模较小;泥石流和山洪是具高潜势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
治理区位于河南省博爱县西北部,属月山镇管辖。治理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无序露天开采石灰岩矿造成的,现场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植被严重破坏,还占压了土地资源。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区内的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留下多处高陡边坡、危岩体,存在多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本文对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矿山地质灾害进行分析,进而对治理工程设计进行研究,为研究区的下一步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九甸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地质环境发生较大程度上的改变,地质灾害发育。通过对库区的多次实地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地分析了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河流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基本位于距离库岸3 km范围内,约有50%位于1 km范围内,随着与库岸的距离增加,表现为递减趋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2 200~2 500 m,尤其是坡度30°~50°的范围内;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灾害点多、具有带状分布特征,主要沿库区沿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也与坡体结构、岩土体性质密切相关;库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类型分为3类,分析了灾害形成机制,为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许英勤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4,27(2):193-198
以塔里木河下游垦区为研究区,对其1986~2000年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变化主要体现在:(1)随着人类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提高,区域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主要是以人类活动造成的灌木疏林地、低质草地和草地的退化为主;其次,人工绿洲的开垦多在这三类用地上;此外,水库蓄水面积的增大,淹没了部分这类用地。(2)从斑块的绝对面积来看,始终是以荒地和低质草地为主,且荒地、水浇地、水田、水域和沼泽在两个灌区都是逐步增加的,荒地面积的增加反映了研究区生态退化趋势较为严重。(3)从斑块转移概率来看,研究区居民地、荒地、低质草地以及水浇地至少有94%以上的面积是保持其原来状况的;而沼泽的转移概率达到84%以上,主要转移为水域。反映了区域绿洲景观的主体仍然是以荒漠为背景的强烈人为干扰的人工绿洲景观.以及人工绿洲对水资源的依赖。  相似文献   

9.
余晶 《地理教学》2004,(10):25-26
在高中地理课本中,有关地质灾害的内容并不多,然而事实上,云南作为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省份,学生渴望详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并发展相应的技能和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面对可能突发的灾难。对昆明的学生而言,地震和泥石流的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会应用,要能利用头脑中的图式,进行“影响昆明的地质灾害”的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对地质灾害有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地质自然遗产。其主要类型包括: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我国地域辽阔,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地理条件,形成了种  相似文献   

11.
陆崇智 《西部资源》2019,(2):120-121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项目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水利工程项目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地质环境破坏。本文首先对影响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次,探究了在进行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最后,在总结前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提升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有效性的策略,希望能为该领域关注者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处于两大成矿带的复合部位,在形成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同时,也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所谓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有重大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貌景观、地质剖面、构造形迹、古生物化石遗迹、独特的矿物和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这些地质遗迹,都具有开展地质旅游的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受国外边旅游边科考的影响,地质旅游悄然兴起。所谓地质旅游,是指通过旅游了解沿途地貌特征、地层年代,了解山川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3.
在旅游话语中,景观是旅游行为与旅游地相互作用结果的客观呈现,链接着客观存在与主观感知、过去与未来、地方与全球,可以成为管理乡村旅游人地关系问题的有力工具。论文从阐释景观概念与景观管理体系出发,对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本质与脉络、景观管理在乡村旅游人地关系上的嵌入做了系统梳理,主要结论包括:① 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的价值逻辑包括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制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以及“景观”与“可持续发展”悖论的消解;② 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在人文地理学角度主要以地方、空间、景观的理论范式为体系,三者是从不同角度来阐释人地关系的辩证关系概念;③ 乡村旅游景观管理的技术路线包括景观规划和景观保护2个主要阶段,在定量研究方面可以使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定性研究方面则可以借鉴景观符号学方法;④ 乡村旅游地景观管理的研究框架是以生态性问题为核心,以主体性问题、时间性问题、空间性问题为基底。  相似文献   

14.
申泽西  张强  吴文欢  宋长青 《地理学报》2022,77(5):1211-1224
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位中国西南部,地貌类型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到西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影响进藏交通线的通达度。系统研究该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空间格局及驱动因子,可为青藏高原及横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及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救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构建的判识模型对于灾害点的判识精度均高于80%,甚至达到91%,可准确模拟与预测研究区各分区的地质灾害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点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南部与东北部以及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且以小型及中型规模地质灾害为主(占比为87%)。综合分区Ⅰ~Ⅲ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分别为17.5万km2、17.4万km2与27.5万km2。各综合分区地质灾害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横断山区南部区域(综合分区Ⅰ内)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主要驱动力为道路建设导致的沿途坡面稳定性变化(贡献率为20.2%);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及青藏高原地区(综合分区Ⅱ~Ⅲ)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的主要驱动力为植被覆盖状况的变化对于坡面稳定性的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3.6%与27.3%)。此外,综合分区Ⅱ~Ⅲ内影响小型及中型地质灾害空间格局的第二个驱动因子为道路建设导致的沿途坡面稳定性的变化(贡献率为15.7%)与河流对于周边坡面的侵蚀作用(贡献率为17%)。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漾濞县具有典型的山地特点,每年其境内发生的地质灾害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漾濞县的地质灾害调查中,通过"3S"技术的应用,建立了漾濞县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基于ArcGIS的地形分析,提取出了坡度和坡向等重要的地形因子。通过研究发现:坡度是漾濞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最主要控制因素,漾濞江及其支流上游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源基础;同时阳坡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坡向,滑坡和崩塌等灾害发生频繁。最后,制作了漾濞县坡度、坡向分析图,指出了漾濞县较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为其他山地地区地质灾害研究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一带因受武广高铁隧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中大量抽排地下水的影响,诱发了多次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文章在多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其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信息量法,按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对各评价单元划分等级,将金沙洲地区划分为4个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其中,武广高铁隧道通过的中南部地区属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该区隐伏岩溶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浔峰断裂(F3)、沙贝断裂(F4)及保利西子湾断裂(F5)3条断裂通过的东部地区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该区发育有不良岩土体,区内主要发生地面沉降地质灾害;东南部大塱山组和中部测水组非可溶岩地层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该区以埋藏型可溶岩分布为主,总体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较小;西部丘陵地带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非可溶岩区,不具备孕育地质灾害的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1至10月,我国成功预报避让地质灾害408起,避免人员伤亡33,561人。在近日举行的"资源·环境·经济"栾川论坛上,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司长关凤峻表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前10个月共发生地质灾害10,657起,死亡人数不到往年的一半。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谋划,精心指导,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2003年至2012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9,348起,避免37.1万人死亡。同时,加强法规规章体系建设,建立了国家、省、  相似文献   

18.
关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6,自引:7,他引:89  
针对特定的生态过程,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结合的格局分析是未来景观格局研究发展的方向。景观格局变化与景观过程改变互为因果,了解格局演变时空规律及其演变驱动机制是结合生态过程进行景观格局分析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归纳了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方法有景观格局指数与景观空间统计特征比较法、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法和主要以细胞自动机理论为基础的景观格局动态模拟。主要分析了景观格局演变的人文驱动力系统,介绍典型相关分析与逐步回归分析两种定量判别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力的方法,简要总结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最后提出今后研究所要突破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戴王飞 《西部资源》2023,(3):110-112
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地处沿江丘陵平原。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文章在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叙述了南陵县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崩塌是南陵县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其次存在少量的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南陵县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与地质构造发育紧密相关,同时在时间上表现一定的相关性。地质灾害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地质灾害类型的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受人类活动、降水量与降水形式控制。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地下水系统的改变与破坏和矿山废水废渣对环境的影响等。分析和认清内蒙古自治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及趋势对恢复和保护自然环境、生活环境,维护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