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耿协威  武尚 《江苏地质》2014,38(2):328-333
公路土质滑坡在其滑动变形破坏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潜伏性,不易被识别。对于该类滑坡稳定性的评价与治理,应结合其滑动变形破坏机理及规律,查明滑坡滑动的关键影响因素,以便因地制宜地进行防治。结合醴潭公路K53+960—K54+020段的具体工程边坡实例,分别运用传统的剩余推力法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该边坡在自然状态、降雨及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变形机理,深入分析了导致该边坡变形破坏的成因,认为降雨及地震对公路土质滑坡均具有较大的诱发作用。通过对比分析,传统计算方法和数值模拟结果相符合,印证了数值模拟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陇南地区是甘肃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充分研究区域自然地质环境资料基础上,根据两当县显龙清真寺滑坡的野外调查及勘察成果资料,采用折线滑动面分析方法对滑坡在重力、降雨及地震等情况下的稳定性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基于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提出"抗滑+桩后反压+坡面截排水+坡面防护"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工程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区域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变形失稳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藕塘滑坡是巨型顺层基岩古滑坡,滑坡面积1.78km2,体积约9.0107m3,威胁39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涉及场镇整体搬迁,同时对长江航道形成潜在堵塞隐患,是近年来三峡库区重大滑坡灾害之一。基于大量的现场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勘探,详细介绍了滑坡地质地貌及地质结构特征; 充分利用现场监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滑坡变形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地质成因和环境成因两方面对滑坡变形失稳机制展开系统研究,并结合滑坡稳定性计算对其变形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相关的结论主要包括:(1)该滑坡具有多级多期次滑动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级滑动,且空间形态具有视向倾斜滑动的特征; (2)特殊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是滑坡长期孕育形成的地质内因; (3)库水位周期性波动及集中降雨是诱发滑坡复活变形的环境外因,研究表明该滑坡变形与库水位下降及集中降雨的相关性显著; 库水位下降导致坡体内外地下水落差形成指向坡外的渗透压力,促进滑坡体变形; 集中降雨则增加滑坡体自重和下滑力,并使得大量的水富集于易滑软层,软化滑带土,促使滑坡蠕动变形加速; (4)三级滑坡体与西侧变形区在极端工况下存在欠稳定状态可能性,推断现阶段滑坡以局部失稳破坏形式为主。鉴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强监测,采取相应的工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黄土地区一些小型沟谷的沟脑和沟岸常发生黄土滑坡, 并沿沟远程滑动数百米至千余米, 有时大量滑体滑出沟口形成大面积的扇状堆积体, 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 虽然此类滑坡的平面形态与粘性泥流类似, 但其发生除由暴雨直接引发外, 也可能由滞后降水、地震、冻融、灌溉等引发. 泥流型黄土滑坡沿沟道的运动具有明显的相对固定的滑动面和滑动带, 与一般的粘性泥流差异较大, 更具滑坡的特征, 属于一种特殊的黄土滑坡. 暴雨引发的泥流型黄土滑坡的前缘部分滑体可转化为泥流, 形成滑坡-泥流灾害链.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泥流型黄土滑坡实例分析, 论述了该类滑坡的特征、成因和灾害属性, 为此类滑坡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滑坡为例,在充分分析其形成条件及成因机制基础上,运用二维离散元软件对其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并对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作出了定性评价.分析证明该滑坡为蠕滑-拉裂型滑坡,模拟的结果也真实地反映出该滑坡在地震作用的诱发下发生切层滑动的全过程,滑坡的整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安康市区某膨胀土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通过现场勘查、数值模拟、经验分析等手段,对该典型膨胀土滑坡的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措施。结果表明:滑坡体所处位置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地形地貌是其发生滑动的基本条件,排水系统的损坏失效是灾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季节性的强降雨是滑动发生的激发因素。在滑坡成因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该膨胀土滑坡的治理方案,通过桩板墙的强支护结合坡面+坡体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对膨胀土滑坡进行根治。结果表明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沪昆高速怀化至新晃段K73+590^+730段左侧路堑高边坡,在修建过程中发生了滑坡。通过野外地质调绘及勘察,揭露了该滑坡的滑体、滑带、滑床岩土性状;结合滑坡变形特征和监测资料,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利用试验和反演确定了滑带抗剪参数,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和剩余下滑力。通过地质分析,结合计算结果,该滑坡将继续变形并向两侧及后缘扩展,甚至显著滑动,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该滑坡实例的分析研究成果,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井田地层、构造、含水层、河流及泉水的基础上,对滑坡体的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认为形成滑坡的内在因素是地形及软弱岩层,外在因素是气候、水文、构造、地震。滑坡的形成过程包括孕破岩层、裂隙岩层、孕滑体岩体或岩层、开始滑动、大量滑动等几个不同阶段,并依次渐进。该滑坡形成于中早全新世(Q42-1),滑坡类型属切层滑坡。  相似文献   

9.
在天陇铁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发现上倪滑坡是新建天水至陇南铁路一处控制性不良地质体。本文在充分获取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角度出发,结合其地层岩性特征,分析了滑坡成因,认为上倪滑坡在北侧和南侧各存在一个软弱面,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差,尤其是滑坡北侧危险性较大。通过力学计算,显示该滑坡自然状态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地震或暴雨天气下发生滑动的可能性极大,对线路工程具有严重影响。经过对三种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建议以深埋隧道形式从后壁通过上倪滑坡,保证工程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程度高,导致滑坡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约32.5%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km范围内,19.77%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1.0km内,15.2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1.0~1.5km内,滑坡的滑动方向多垂直于断裂走向;2八美"土石林"是在断裂活动作用下形成的碎裂岩体,该类岩体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滑坡灾害发育密度大;3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发育,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部分滑坡滑动彻底,现今稳定性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部分滑坡处于裂而未滑状态,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失稳滑动;4断裂带穿越的斜坡或古地震滑坡,在断裂持续活动作用下,稳定性差并多次发生活动;5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断裂带坡体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滑坡区地质环境,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平面图测绘,滑坡微地貌和变形破坏特征测量籍调查,室内岩土体试验等手段,对康县十字坡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该滑坡为小型碎石堆积土滑坡,降雨、不合理的人工活动及滑坡区高陡的地形是诱发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在认识滑坡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极限平衡计算方法,并结合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评价该滑坡在天然、降雨、地震及降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稳定性,为该滑坡的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移民新区东坡滑坡发育于小吉尔格朗河东岸二级残留阶地,坡面中部,坡体平均坡度35°,均为小型土质滑坡。因滑坡剪出口位置较高,滑动后,多为快速滑动,极易成灾,对沙尕村移民新区构成较大威胁。通过研究发现,滑坡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原生地质条件控制,受大气降水、地下水、地震、人类工程活动等外界条件影响,其中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为滑坡成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滑坡成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抗滑桩板墙和挡土墙相结合并辅以排水措施的防治方案,对该地区的滑坡防治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万州西溪铺松散堆积体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勘探钻孔资料,对西溪铺一带松散堆积体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基岩面高程190m以下的斜坡与基岩面高程140~150 m平台上的粉质黏土夹碎石土层是由滑坡作用形成的(即西溪铺滑坡);分布在基岩面高程190 m以上的粉质黏土夹碎石土层是由崩积、残积及坡积作用形成的;卵石砂土层是苎溪河的冲积作用形成的.对西溪铺滑坡的形态、滑动面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形成年代等进行了论述,这些特征说明西溪铺滑坡曾发生过一次大型的堆积体滑动、多次小型的表层滑动,其是在一级阶地形成时代T1以后的几千年之内形成的.根据下伏卵石砂土层的地质结构,对西溪铺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库水位的变化对西溪铺滑坡的稳定性有巨大的影响,在滑坡的防治设计中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鲁丽 《安徽地质》2009,19(3):215-217
宣城市陈山滑坡群由四处滑坡组成,其中Ⅰ、Ⅱ、Ⅲ号滑坡已发生滑动,造成坡下橡塑厂房倒人伤重大灾害发生,Ⅳ号滑坡雏形目前已经形成,至今未发生大规模的滑动,却一直存在缓慢下滑的迹象,已处于严重不稳定状态,如遇强降水的引发,将可能产生大规模突发性滑坡,直接威胁山下敬老院、橡塑厂等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本文论述了陈山滑坡群的形成条件、特征及危害,对Ⅳ号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疆昌吉市某滑坡地质灾害发生于2015年6月19日,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在对该滑坡地质灾害实地勘查的基础上,基本查明了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和形成原因,同时对其稳定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堆积层(土质)的中层,推移式、自然、中型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高陡地形条件、地下水浸泡、抗剪强度低和人类活动及地震共同作用的结果,定性分析为稳定性差、在自重+暴雨工况下欠稳定,在自重+地震工况下为基本稳定。研究结果为当地政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河南省嵩县德亭老道沟滑坡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地面调查、无人机航拍、物探、钻探、岩土测试等多种方法手段,从滑坡的平面形态、坡体结构、岩性特征等,多角度勘查滑坡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滑坡形成机理。进而运用极限平衡法,针对不同工况条件,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为后期工程治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滑坡基本稳定,因高速公路切坡,降低了滑坡稳定性,极端降雨条件下存在滑移的可能;成灾模式属基覆界面滑动模式。建议采取“搬迁避让+抗滑桩+排水沟+跟踪监测”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作为一类典型的滑坡,有其特殊的成因与变形破坏特征。文章在研究万州近水平地层区堆积层滑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其物质来源、结构成因、形成模式以及变形破坏特征。通过总结万州堆积层滑坡的滑体和滑床特征,得出了近水平地区堆积层滑坡的物质来源和结构成因为:崩塌堆积为主,冲、洪积为辅;形成模式为:后部陡壁形成,滑床形成,滑体底部物质形成,滑体土石混合体形成,滑体表层物质形成,滑动解体等6个阶段。变形破坏特征为:滑动多沿堆积层和基岩接触面滑动,同时也会沿软弱夹层发生滑动;滑体存在多层剪切带,并在不同位置的剪切带其变形速率和累计变形量差别较大,滑体存在着差异变形,对此文章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抚松县县城至新安村沿江公路山体滑坡,按发生年代为老滑坡,后因人类工程活动在老滑坡的基础上产生了新滑坡。诱发因素主要是降雨、融雪、冻融、岩体自然风化强烈、地表冲沟发育、松散堆积物厚以及人为开挖坡脚,造成滑坡体失稳滑动。目前该滑坡稳定性较差。本文阐述了该滑坡的发育特征、形成机理、稳定性评价,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根达坎滑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滑坡成因的基础上计算其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参数反演和工程类比确定滑坡体物理力学参数,使用GeoStudio和FLAC3D软件,计算不同工况下的坡体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较好,地震条件下基本稳定,暴雨或连续降雨情况下,坡体后缘蠕滑将加剧并可能滑动,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0.
张震  庄飞舟 《甘肃地质》2015,24(2):79-83
岷县滑坡灾害较发育,在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活动的扰动下,有些滑坡复活成为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滑坡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以下选择岷县八步川滑坡为典型案例,研究老滑坡因人类活动、地震活动而引起稳定性的变化,并通过定量的稳定性分析、滑坡推力计算,提出坡脚挡土墙+预应力锚索框架+局部坡面修整的防治方案。该方案简单易行,防治效果显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