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裕华  陈征宙  蒋鑫 《岩土力学》2012,33(Z1):175-182
已有的滑坡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显示,滑坡发生的时间具有明显的周期分布规律特征,除了与降雨季节相关的因素外,受日月引力潮的影响也较明显。从固体潮理论出发,推导简化弹性地球模型地表的潮汐应力表达式,阐述固体潮汐作为滑坡日周期因子对滑坡的影响。在安全系数表达式中考虑潮汐应力的作用,并从表达式中阐述潮汐应力触滑的机制,剖析潮汐应力触发滑坡机制。以1985年的湖北省秭归县新滩特大型滑坡作为算例,采用折线滑动为破坏模式,论述潮汐应力与时间的相关性,以及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潮汐应力与边坡安全系数随时间均呈明显日周期及半日周期变动,该边坡稳定性系数的极差与不考虑潮汐应力下的稳定性系数的比值达到3.4%;滑坡发生的时间与潮汐应力处于峰值的时间较为吻合,说明潮汐应力很可能是除降雨等主因之外的触发临界状态滑坡发生的另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研究滑坡活动分布的分形特征中,未能考虑无标度区的范围,并将滑坡分布作为数学点来描述而未考虑滑坡规模对分形结果的影响。这种研究结果主要反映了数量众多的规模较小滑坡活动的特点,掩盖了规模较大的滑坡分布特征。本文研究了重庆三峡库区1594个规模大于1×10^4m^3的滑坡活动时间分布资料,分析了滑坡活动时间的均匀分布、Poisson分布和分形分布结果。提出运用物理分形的方法,将滑坡活动按不同规模等级划分为4个子集,分析了各个子集的分维D,无标度区的范围和自然周期。表明运用物理分形的方法能描述不同规模等级滑坡活动时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典型滑坡变形与高水位涨落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滑坡的基本概况、变形史和监测资料入手,应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三峡库区6个典型水库型滑坡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滑坡自身的工程地质背景及其水文地质背景是导致该类型滑坡产生明显变形的主要内在因素,且该类型滑坡的变形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效应特征;认为库水位涨落及其涨落的速率和周期性是引发该类型滑坡产生明显变形的主要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7年7月23~28日厦门-泉州近岸海域表层温、盐度31个密集断面走航观测结果,结合同期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ST)数据和潮汐资料,分析该海域表层温、盐度的分布,并采用非等间隔数据的谱分析方法研究温、盐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九龙江冲淡水的影响可延伸到围头、深沪近岸海域,表现为明显的表层盐度锋存在;但晋江冲淡水对调查海域的影响较弱.②在该调查海域,潮汐对表层温、盐度的分布和变化有一定的影响,靠近厦门湾口一端的围头、深沪附近海域尤为突出.谱分析结果显示,该段的盐度变化与潮汐涨落在周期上比较一致.③调查期间,表层温度变化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且具有明显的周日变化特征.④围头近岸表层存在一个低温高盐水区域,且位置随潮汐有所变动.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区滑坡时间记录的R/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统计的三峡库区滑坡的发生时间和规模运用时间记录分析,得到滑坡发生的年份统计规律及其发展趋势。首先对所有规模大于等于1×104m3滑坡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滑坡按其规模划分不同等级,分别运用R/S方法进行时间记录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规模等级滑坡的Hurst关系具有相似的特征,这一结果反映了不同规模等级的滑坡之间的统计相似性。研究区滑坡时间分布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了滑坡发生具有规律和随机的双重性质。而Hurst指数偏离0.5的程度就衡量了随机性因素与确定性因素在滑坡时间分布中所占的比重。运用R/S方法,可以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滑坡涨落做出估计。  相似文献   

6.
金沙江上游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受金沙江断裂带的影响,斜坡完整性差、岩体支离破碎,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根据遥感影像上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的色调、平面形态、变形标志、微地貌等特征,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在金沙江流域直门达—石鼓段共识别出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87处,其中大型40处、特大型47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堵江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具有明显的链式特征,大致可划为滑坡-堵江灾害链、崩塌-滑坡-堵江灾害链、滑坡-泥石流-堵江灾害链等3种类型,分别以色拉滑坡、汪布顶滑坡、探戈滑坡为例,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对其变形特征、链式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地理位置上看,金沙江断裂带明显控制了金沙江干流直门达—石鼓段的平面展布,新构造运动在断裂带各段活动周期、强度存在差异性,中段和南段活动性较强、应变积累更快,地震作用可能相对频繁,为巴塘以南的金沙江两岸有利斜坡区发生堵江滑坡提供了有利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白鹿塬滑坡发生时间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通过对白鹿塬区降水与滑坡发生时间之间的规律进行总结,认为本区滑坡发生与降水的丰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应用卡尔曼滤波分析法对白鹿塬区滑坡发生时间进行了全区性预测,提出白鹿塬滑坡发生具有10年左右的中周期,20年左右的长周期,应及早作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问与答     
问什么是潮汐? 答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岸或大海中的海平面连续周期性的升降或涨落运动。一般每日升降或涨落两次,通常把白天的一次升降叫做潮,晚上的一次叫做汐,合称为潮汐。问潮汐有哪些周期变化特征? 答潮汐具有半日、全日、半月、一月、一年周期和8.85年、18.61年长周期变化特征等。在一月内,上半月某日与大约相距半个月后的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福建省2013~2017年已发滑坡灾情数据结合福建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行政村数据,分析滑坡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有重点地预防滑坡。为了精确反映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以日、月、村、县、市为时空统计单元,分别统计福建省5 a内滑坡发生情况,随后分析了福建省滑坡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滑坡空间分布较分散,滑坡频数低,县级滑坡多发地主要集中在安溪县、宁化县、长汀县、闽清县等,村级主要集中在上赤村、洋坊村等村。福建滑坡高发期主要集中在4~9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后,针对福建灾情速递数据采集方式提出一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上游地形切割强烈、山高谷深,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区,受金沙江断裂带的影响,斜坡完整性差、岩体支离破碎,极易发生山体滑坡。根据遥感影像上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的色调、平面形态、变形标志、微地貌等特征,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在金沙江流域直门达—石鼓段共识别出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87处,其中大型40处、特大型47处,结合区域地理、地质环境特征,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区堵江滑坡地质灾害隐患具有明显的链式特征,大致可划为滑坡-堵江灾害链、崩塌-滑坡-堵江灾害链、滑坡-泥石流-堵江灾害链等3种类型,分别以色拉滑坡、汪布顶滑坡、探戈滑坡为例,基于光学遥感技术对其变形特征、链式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地理位置上看,金沙江断裂带明显控制了金沙江干流直门达—石鼓段的平面展布,新构造运动在断裂带各段活动周期、强度存在差异性,中段和南段活动性较强、应变积累更快,地震作用可能相对频繁,为巴塘以南的金沙江两岸有利斜坡区发生堵江滑坡提供了有利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东部海岸现代潮坪沉积物和古代潮汐沉积物的研究,新发现一种潮汐沉积物所具有的特殊沉积构造,这种沉积构造可区分出三种类型,特征明显,易于鉴定,反映潮汐运动规律,命名为“潮汐周期层序”。用这种沉积构造作为古代潮汐沉积物的鉴定标志,将大大提高鉴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青海玉树活动断裂带的多期古地震滑坡及其年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青海玉树Ms 7.1级地震发生后,笔者在开展玉树灾区地震地质灾害调查中发现13处古地震滑坡遗迹。调查结果表明,玉树古地震滑坡主要集中分布在玉树活动断层两侧5km范围内,规模普遍较大,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且与周围古地震相伴生,空间上体现出发震断层对其发育的控制作用。同时,古地震滑坡地形地貌、沉积特征、年代学特征等方面的证据表明,其常具有原地复发的特征。据古地震滑坡堆积体的AMS14C测年结果,认为目前发现的典型古地震滑坡主要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并集中分布在5个时期,与古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事件期次及发生年代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对比古滑坡规模和分布范围,发现玉树断裂带在全新世中晚期发生2次规模较大的古地震滑坡事件,与地震探槽揭示的古地震特点相符。研究结果表明,群发性古地震滑坡是识别古地震事件的重要地貌标志,可从年代学上揭示古地震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对于补充古地震事件资料和恢复古地震在时间与强度上的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领  戴福初  闵弘  邝国麟 《地球科学》2010,35(1):155-160
1976年泾阳南塬大面积提水灌溉以来,沿泾河右岸发育27处,50余起黄土层内滑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使得台塬面积不断缩小,水土流失加剧.通过对南塬黄土滑坡多次野外考察和滑坡测量,研究了泾阳南塬黄土滑坡类型与发育特征.依据滑坡发生力学机制对南塬黄土滑坡进行了分类,包括黄土流滑、黄土滑动和黄土崩塌.南塬黄土滑坡具有高陡的后壁,后缘裂缝普遍发育,具有演化性与群体性分布特征.其中裂缝发育及高陡的滑坡后壁是造成滑坡演化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还是滑坡群体性分布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朱巧云  张志林  乔红杰 《水文》2019,39(3):75-79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流域的来水来沙特性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可能使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发生变化。以分布于长江河口段6个潮位站的各6个代表年的实测潮位资料为基础,利用潮汐调和分析方法,对比分析长江河口段的潮汐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河口段的主要分潮的调和常数和潮汐特征参数发生了变化,但幅度比较小。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是我国滑坡灾害密集发育地区之一,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内的湟水、黄河谷地带,特大型红层滑坡密度之高、规模之大,实属罕见.本文阐述了青海滑坡分布特征,分析了其特大滑坡发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人类活动已成为影响滑坡分布的重要因素。文章以重庆武隆区为例,基于1991—2015年330处历史滑坡数据,运用重力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揭示了武隆区滑坡灾害的时空演变格局;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2001—2005、2006—2010和2011—2015三个时段滑坡分布的驱动因子,解释了滑坡驱动因子演变的机制。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武隆滑坡累计曲线呈现出“缓-陡-缓”的特征,2008年之前,滑坡发生速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长,而后在降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滑坡发生速率明显减缓;(2)在空间分布上,武隆滑坡集聚于西、中、东3个高发区,呈现出由西北—东南方向转向东北—西南方向的变化过程,并表现出方向性减弱和离散化的趋势;(3)在驱动因子上,降雨、地质因子和地形地貌等因子的解释力呈下降趋势,而人类活动因子的解释力不断增强,已逐渐成为影响滑坡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可为三峡库区滑坡灾害防灾减灾工作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滑坡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能够反映滑坡发育程度, 为区域内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本研究以志丹县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 基于GIS空间分析选取最邻近指数与核密度估计分析志丹县滑坡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滑坡形态特征. 结果表明, 志丹县滑坡最邻近指数约为0.177, 在空间上呈聚集型分布; 核密度估计最大值出现在周河两岸的斜坡地带且呈带状分布, 具有多个高密度聚集区域; 滑坡面密度与点密度的计算结果分别为0.26%和0.19个/km2; 滑坡坡度多集中于70°以上, 坡向多集中于南和南东方向, 坡高则集中于40 m以下的斜坡. 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滑坡划分为不同类别的角度特征、高度特征、地质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甘肃永靖黑方台地区灌溉诱发作用与黄土滑坡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方台地区自灌溉以来,诱发了大量的滑坡,但缺乏系统地对研究区的滑坡历史分析研究 在黑方台滑坡历史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灌溉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过程与滑坡的历史关系,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对滑坡稳定性、滑坡体积及后壁垮塌速度的影响.历史数据分析表明,灌溉引起的水位上升与滑坡发生的频率、体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选取的典型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滑坡具有多期逐级后退式特征,随着灌溉时间的增长,滑坡体积逐渐减小,但发生频率逐渐增大,基于DEM数据计算的滑坡变形也验证了计算结果.研究成果基本反演了灌溉引起的黄土滑坡历史过程,对黑方台滑坡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英德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自然环境脆弱,在降雨条件下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属地质灾害高发市。本文在对英德市近10年来已发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英德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英德市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地面塌陷等,影响因素主要有内部控制条件和外部诱发因素两个方面,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明显,规律性较强,发生时间与灾害性暴雨产生时间基本同步,空间上具有明显区域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为英德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位动态变化是外界影响因素的反映,微观动态也受到外界长期周期性影响。根据在华北平原设置的自动监测设备监测的高频率水位资料,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位微观动态,确定了周期变化特征。与天体潮汐所体现出的周期特征对比,说明华北平原(北京除外)大多数观测孔都受到天体潮汐作用的周期影响:其中沿海的部分浅层含水层地下水与海潮潮汐作用有关,个别观测孔受蒸散发作用影响体现出日变化;内陆大多数深层观测孔和个别浅层观测孔微动态受固体潮汐作用影响,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含水层以及岩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