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EL601型蒸发器的观测是由测针和电铃(ELECTRONIC BELL)相互配合来完成的(如图1所示).当慢慢旋转测针使电铃刚发出声音时,可由测针上的刻度读出当时的水面高度.而蒸发量=前一日水面高度+降水量-测量时水面高度.  相似文献   

2.
在使用 E- 60 1 B大型蒸发器观测时 ,蒸发量经常出现不稳定 ,同样天气条件下蒸发量差异较大。为了减少人为误差 ,应注意以下事项。1 每日 2 0时观测时 ,应调整测针使针尖与水面恰好相接 ,即水面上既无小涡也无空隙。如果调整过度 ,使针尖伸入到水面之下 ,则读数偏小蒸发量偏大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多数国家基准、基本站都已开始使用E601B型(以下简称大型)蒸发器测量水面蒸发,并与原使用的小型蒸发器对比观测。在此,对使用E601B型蒸发器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1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的要求,测量libolB型水面高度时,如果调整过度,使测针针尖伸到水面以下,则须将针尖退出水面,再作重新调整与水面恰好相接后方可读数。笔者在观测中发现,若调整过度,测针针尖退出水面时,针尖上会有水吸附,增强导电性能,再向下调整时,针尖未触水面,音箱就会提前发出响声,测得水面高度偏高,会产生蒸发量…  相似文献   

4.
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第79页规定:“观测时先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恰好相接,然后从游标尺上读出水面高度”。在实际操作中,“恰好相接”的分寸较难掌握。在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当我们往下调 AM_4蒸发器测针,在灯光照射下,如果针尖尚未与水面接触,那么显然,  相似文献   

5.
从 2 0 0 2年 1月 1日起 ,我国结束小型蒸发器与E60 1 B型蒸发器的平行观测 ,E60 1 B型蒸发器正式替换小型蒸发器的观测。总结过去大型蒸发器观测出现的各种问题 ,笔者发现测针松动和观测员处理不当是导致大型蒸发数据失真的主要因素。  测针出现松动造成蒸发量失真有两种 :一是测针的固定螺丝没有旋紧到位 ,使测杆变长 ,测针针尖过早接触水面 ,测得当天蒸发余量偏大 ,由于该余量又做为第二天的蒸发原量 ,导致第二天的蒸发余量也偏大。处理办法 :观测前注意检查测针针的固定螺丝 ,发现松动应将测针针的固定螺丝拧紧到位后再进行观测 ;二…  相似文献   

6.

大型蒸发器测针松动和仪器本身性能是导致蒸发器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测针出现松动造成蒸发量失真。一是测量的固定螺丝没有紧到位,使测竿变长,测针针尖过早接触到水面,造成当天蒸发余量偏大,该余量又作为第2天的蒸发原量,导致第2天的蒸发余量也偏大。观测前须检查测针针尖的固定螺丝是否松动,发现松动应将其拧紧到位后再观测。二是连接螺丝套和插竿的固定螺丝松动,螺丝套下落使测针针尖过早接触到水面,造成当天蒸发余量和第2天的蒸发原量偏大。观测前检查时若发现螺丝套上下移动,则应固定螺丝后再观测。

  相似文献   

7.
观测大型蒸发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风速很大时,蒸发器内的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齐平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在五金建材店用铝订做了一个无下底的圆柱型蒸发罩,其结构为:顶盖直径62.8 cm,比蒸发筒直径大1 cm,上面有一个与其同圆心直径为10 cm的圆形口(带盖),用于给蒸发器加水或取水.在顶盖上边缘处做一个半径为6 cm的扇形缺口,面积比净水器稍大一点,为的是不影响针尖与水面的调整.蒸发器罩高为7.5 cm左右,以与水圈边缘相接为宜.为了在观测蒸发量时安放蒸发罩方便,最后在顶盖合适的位置安上了一个把手.这样,一个大型蒸发罩就做成了.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应用这种大型蒸发罩,针尖与水面调整非常容易.  相似文献   

8.
观测大型蒸发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风速很大时,蒸发器内的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齐平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在五金建材店用铝订做了一个无下底的圆柱型蒸发罩,其结构为:顶盖直径62.8cm,比蒸发筒直径大1cm,上面有一个与其同  相似文献   

9.
我站每天都要进行20时大型蒸发项目的观测.规范规定,观测时要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的距离,使之恰好相接,然后读数.  相似文献   

10.
我站今年新增了 E601蒸发的观测,经几个月的观测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如何调准“测针针尖恰好与水面相接”的问题。由于我们观测该项目是在每天20时进行,天色已暗,只有用电筒或电灯作照明。且蒸发桶中的测针座离开观测者有一定的距离,对测针针尖是否与水面“恰好相接”较难观察。实践中,我们用了找静水器中出现光环的方法,观看方便宜行。这就是:将测针插到蒸发桶测针座上后,调整好静水器的适当位  相似文献   

11.
在台站测报业务普查中发现,部分站进行大型蒸发观测时,加(汲)水无标准,“原量”值随意性很大,有的接近50.0mm(溢流桶进水口高于蒸发器溢流嘴),有的只有几毫米,多数长期保持在十几毫米。由于蒸发桶内水位高低相差过大,“原量”值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致使蒸发失真,失去比较性和准确性。《规范》规定:“观测后应立即调整蒸发桶内的水面高度,水面如低(高)于水面指示针尖1cm时,则需加(汲)水,使水面恰于针尖齐平。”E-601型蒸发器内装有水面指示针,E-601B型蒸发器虽没有水面指示针,但在桶碧划有一圈红…  相似文献   

12.
闵骞 《气象》1990,16(12):1-1
口径20cm的小型蒸发器是我国气象台站普遍采用的仪器。由于蒸发器内水的吸附作用,器壁四周水面附近一定高度内存在着一个浸润圈,加大了器内水体的蒸发面,增加水面蒸发量。因此小型蒸发器所测得的蒸发量不是蒸发器内自由水面的蒸发量,而是器壁耗水量与器内自由水面蒸发量的总和。 为了求得器内自由水面的蒸发量,应对器测蒸发量作扣除器壁耗水量的改正。现在我们假设小型蒸发器的器壁浸润高度为h,则  相似文献   

13.
在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 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性。所以蒸发桶内水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因蒸发和降水,使桶内水面高度不在规定范围时,必须加(或吸)水。我们感到,一般限制在每天观测时若读取的余量≤40.0mm(或≥60.0mm),则在观测后必须加(或吸)水,  相似文献   

14.
廖佩良 《气象》1984,10(12):31-31
目前我国大多数台站都是使用20厘米口径的小型蒸发器测量水面蒸发。一般都认为用小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比实际水面的蒸发量要大。由于实际水面蒸发很难测量,小型蒸发器测值偏大多少,还没有可靠的数据。从E-601型蒸发器(口面积3000平方厘米)的构造、安置等观察,可能比较接近于实际水面蒸发。我站观测场装有小型和E-601型两套蒸发器,相距10米左右。经过1979—1982年四年的对比观测,发现两者的蒸发量相差悬殊。四年的平均年蒸发量小型的为1413.6毫米而大型的为868.0毫米,小型蒸发量比大型偏大63%(见表1)。 但是,从各年各月的偏大值来看,在不同的年分和月分,它的偏大值又没有一定的规律(参阅附图)。  相似文献   

15.
E601型蒸发器和20厘米蒸发器(简称小型蒸发器,下同)的使用都编入了《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小型蒸发器在我国气象站网已使用多年,积累了大量资料。从目前气象部门蒸发观测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型蒸发器有被E601型蒸发器取代的趋势。1997年初,由我国自行研制的E601B型蒸发器在我省基准站和基本站投入使用,并作正式记录。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标准蒸发器应为20平方米的蒸发油。其蒸发量可近似代表自然水体(如水库、湖泊)的水面蒸发量。试验表明,E60lB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很接近标准蒸发器的蒸发量,小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比标准蒸…  相似文献   

16.
我站每天都要进行 2 0时大型蒸发项目的观测。规范规定 ,观测时要调整测针针尖与水面的距离 ,使之恰好相接 ,然后读数。但是观测中常常出现调整几次而每次读数都不太一致的现象 ,有时会误差0 .3~ 0 .4mm ,尤其是风大时水面不稳 ,误差会更大。为解决这个问题 ,我站用蜂鸣器测量 ,只要一听到音响 ,就算测量好了。可发现有时明明看到针尖已与水面想接 ,却听不到响声 ;有时针尖已伸到水面之下 ,才听到响声。观测中发现 ,这种现象多与人眼的视角度有关。我们尝试用手电筒从侧面照射水面 ,只要看到针尖与针尖影子刚好相接 ,就按此读数 ,最多误…  相似文献   

17.
小型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苏梅(广西区气象台市宁530022)我区气象台站普通使用20厘米口径的小型蒸发器测量水面蒸发量.一般认为用小型蒸发器测得的蒸发量比实际水面的蒸发量要大。1986年,我站安装了E-601型蒸发器.并开始观...  相似文献   

18.
在 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  相似文献   

19.
周黔生 《气象》1986,12(4):42-42
一、引言 笔者曾对小型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折算系数作了简要分析,现再对φ80cm套盆式蒸发器与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折算系数作一分析。以便将原有的套盆式蒸发器所测得的水面蒸发量换算成E-601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量,以延长E-601型蒸发器的资料系列。 水文部门自60年代起逐步改用E-601型蒸发  相似文献   

20.
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秋红 《气象》2000,26(10)
通过对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 1 986~ 1 997年夏季 ( 5~ 9月 ) E60 1 型与小型蒸发器1 2年蒸发量及 1 997年冬季 ( 1 0~ 4月 )的冰面蒸发对比观测资料 ,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 ,得到两种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求出了累年 E60 1 型蒸发量的气候估计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