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点观测地震前兆异常的性质看上去与地震的类型有关 .以出现异常的台项数与当地定点观测前兆的总台项数之比来度量异常出现的程度 ,称为“相对异常台项比” .对倾滑型地震、东部的走滑型地震、西部的走滑型地震 ,分别考察其“相对异常台项比”随地震震级的变化 .对于走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随震级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东部的斜率大约是西部的斜率的二倍 ;而对于倾滑型地震 ,“相对异常台项比”并不随震级的增加而增加 .有限的数据所给出的线索显示 :“相对异常台项比”似乎与视应力水平有关 .这一结果对地震预测工作可能具有启发意义 .  相似文献   

2.
陈立德  付虹 《内陆地震》2010,24(4):289-297
汶川8.0级地震前兆异常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短临异常台站和台项数与孟连地震相比少近一半。短临阶段汶川地震异常台项增多时间出现在短临阶段早期,孟连、丽江地震出现在晚期。汶川中期异常多数开始于震前2~3年,异常台项数为11,50%以上测值出现巨大变化,孟连中期异常开始于震前1~2年,异常台项数多达20,约30%台项于震前0.5~1年测值出现巨大变化。汶川震中及附近地下水宏观异常始于震前3年并断续延至震前1个月,2%的面积内宏观异常占全省总数的30~50%,绝对数少、相对数多。邢台、唐山、海城及松潘等地震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2~3个月至发震当天,且数量多、强度大,汶川与其他强震前兆共同点是,中短期阶段均有一定数量测值呈现巨大变化的异常出现。  相似文献   

3.
地震采集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老油区勘探开发的深入,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辽河油区的特点是储集体主要为陆相复杂小断块和复杂隐蔽岩性圈闭.目前开发面临的难点表现在四个方面:深、隐、低、小.“深”是指勘探目标埋深不断加大;“隐”是指勘探对象的隐蔽性不断增加;“低”是指低渗透、特低渗透油气藏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小”是指勘探对象的单元储量规模越来越小.从目前国内外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来看,要解决上述问题有以下两种有效途径:一是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二是开发地震技术,主要包括井间地震、多分量地震、VSP测井和四维地震技术.本文介绍了辽河探区近年来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并对辽河探区下步针对油田开发的地震技术发展思路进行了分析[1~5].  相似文献   

4.
赵建政  刘辉等 《内陆地震》1999,13(4):357-361
引言1998年8月2日伽师6.0级、8月27日6.6级地震前,位于震中280km东北方向的阿合奇地震台和乌什地震台的地倾斜资料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前兆异常。尤其是阿合奇台的地倾斜,在两次地震前异常特点明显。笔者应用“八五”攻关成果软件,对这两次地震进行了跟踪分析研究,并对1998年8月27日6.6级地震作出了地震“三要素”预报。1 阿合奇台地倾斜异常阿合奇地震台SQ-70B型石英水平摆倾斜仪于1989年开始投入观测,历年来记录较稳定,对其周围发生的较大地震均有较好的异常对应。1.1 日均值分量异常…  相似文献   

5.
刘仲全 《地震研究》1993,16(3):252-259
本文用澜沧—耿马地震前后昆明台和弥渡台的重力固体潮观测资料对震前昆明、弥渡的重力场进行了潮汐变化和非潮汐变化的分析研究。研究表明澜沧—耿马地震前昆明、弥渡的重力场变化有如下特征:1.重力值变化和重力值差分值变化不明显。2.重力潮汐因子有较明显的负异常变化。3.重力潮汐因子变化的异常时间和1976年5月29日龙陵7.3、7.4级地震异常时间半年多接近;异常的最大变幅处于同一量级,但澜沧地震前昆明台的最大变幅4.7%比龙陵地震前的最大变幅3.4%稍大。4.重力潮汐因子变化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短期异常也有一定反映,但临震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焦明若  张国民 《地震》1998,18(1):14-20
通过国内外成功与失败的震例分析,介绍了地震前兆共性的一面,如在台网具有一定监测能力的地区,如果发生6级以上地震,震前总能或多或少地观测到异常现象。地震越大震前异常越多,分布越广,持续时间越长,异常幅度也较大,同时章着重对前兆复杂性的表现形式进行了较系统的归纳,整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异常与地震关系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除了“有异常有地震”和“无异常无地震”的理论情况外,还存在“有异常无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17日是我国史载的第一个8级地震70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元大德七年八月初六,公历1303年9月17日,山西省洪洞赵城发生强烈地震。史料记载“民居官舍荡然无存”,建筑物破坏惨重;“山摧阜移,其土之奋怒奔突数里,跨涧鄄谷”“郇堡徙十余里”,山川地貌为之改观;“死亡20万有余”,人口伤亡巨大。震撼之烈、破坏之重、伤亡之大、波及之广当属其震。根据烈度震级关系测算,强度为8级。洪洞至今尚存有这次地震的遗迹,遍散于山西各处的碑刻题记,对当时震害的描述历历在目。抚今追昔,震后思震,洪洞地震的烙印值得反思。洪洞…  相似文献   

8.
付虹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7,20(4):345-356
研究了孟连7.3级地震前云南全省及震中距600km范围内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地倾斜、水氡、水位、水汞等13类观测项目,55个台站,11个台项测值的中、短、临异常情况。结果表明,震前中、短、临异常台项目分比为38%,并主要集中在200-400km范围。中期异常特征为异常时间长、幅度大、短临异常特征为中期异常趋势结束或测反向,部分项目出现“巨变”东家主震中附近异常出现晚而外围出现早、随着地震临近其异  相似文献   

9.
地磁异常与地震相关性研究是一个较为活跃的领域.马边台地磁Z分量表现出较明显的映震现象.其表现为:(1)“低点位移”在时间领域分布异常;(2)瞬时差幅度异常;(3)日变形态畸变.本文以马边台23年的地磁资料,以成都地磁台为参照,从以上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到单台地磁预测地震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叠加异常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年12月19日距我台190公里的西克尔发生了一次6.1级地震,震前地应力有一年多的明显趋势异常和一些短临异常显示,据此我们对这次地震作了较好的中期予报和一定程度临震予报。相隔三个月于1978年3月距我台120公里的汗腾格里峰又发生了5.0级地震,距我台226公里的苏联伊塞克湖发生了7.2级地震。这两次地震我们未能予报。当时认为趋势异常对  相似文献   

11.
云南近期M≥5级地震前的地磁短临异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云南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中强震前1个多月内,大多数地磁曲线都有较明显的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过程,笔用这些异常对其中的几次地震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测。通过对这些地磁短临异常的分析,认为在云南M≥5级地震前,多台项地磁会出现准同步异常;在成组地震连发的过程中,地磁对后续地震的预测尤为有用,通常是第1个地震发生后,异常明显恢复,在下次地震发生前再次出现新异常,且异常可以多台同时、多次出现;地磁对时间预报的贡献较大,但在地点判断上相对困难,预报时地点必须参考其它预测项目。  相似文献   

12.
对嘉峪关台 1 971~ 1 992年记录的不同方位的 3 0 0个地震进行了统计 ,分析后认为 :发生在嘉峪关台 SE方向的地震合成方位异常显著 ,特别是肃南地区的地震嘉峪关台记录存在明显的初动方位异常 ,异常夹角在 60°左右。认为这与祁连山北缘深大断裂以及河西走廊内部的活动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30日的攀枝花仁和—凉山州会理间6.1级地震前,距离最近的攀枝花南山定点形变台多套仪器监测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本文对此次6.1级地震前的多套形变仪器记录异常作了总结研究,各套仪器监测在出现中期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临异常。结果表明:南山地震台石英摆仪观测NS向分量存在趋势变化偏小异常的同时,又存在短期突变加速异常;长水管仪的异常变化表现为加速和转向变化;石英伸缩仪NS向分量的异常变化在震前两天出现,表现为原始记录曲线、整点值的畸变。结合历史震例总结显示:攀枝花南山台各套形变监测短临异常的开始或结束时间对台站周边未来地震的时间有一定指示意义,即异常开始后一至两个月内,在监测台站周边地区可能发生6级以上地震;各监测分量方向异常变化对台站周边未来地震可能的方位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异常的变化幅度与未来地震震级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解释并讨论湖州和宁波台1993年以来的地倾斜资料,总结了地震前有异常显示的6次地震。发现:①异常在现场记录资料中均有显示,异常形态的认识对预报地震有重要的意义;②能观测到异常全过程的倾斜仪与震中的距离基本符合式lgDj=0.303(Ms+1.6)给出的监测能力半径,大于这个半径的台有时也能观测到异常,但多为短临异常。如果震前记录到异常的全过程,则利用单台资料可能对地震三要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日变幅差”方法,分析了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连云港、新沂地磁台地磁垂直分量小波变换后的“日变幅差”特征。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前,泾阳与连云港和新沂台间的“日变幅差”ΔTg(24)存在异常变化,异常出现时间都是震前150天和25天,新沂与连云港的“日变幅差”无异常。说明汶川8.0级的震磁效应,很可能在700 km内产生影响,但其影响范围尚无法达到1 500 km。表明小波分析可能是提取地震磁异常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博  马玉川  马玉虎 《中国地震》2016,32(3):563-570
分析了2008~2015年间玉树台井水温变化趋势,发现有5次异常变化,其中4次与青藏块体及周缘的大地震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对水温异常变化幅度、异常出现时间与震级以及井震距的进一步分析发现,玉树台井水温变化幅度随井震距的减小而增大;从异常出现时间来看,震级越大,从异常出现到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越短。  相似文献   

17.
以2020年6月26日于田MS6.4地震为例,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法, 选用距震中370 km和360 km范围内的且末台、 狮泉河台所记录到的秒值连续波形数据, 对震前地磁异常进行了提取和回溯性分析, 发现地磁谐波振幅比反映了观测点深部电阻率变化, 2020年于田MS6.4地震前且末台和狮泉河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了较明显的异常现象。 异常特征有: ① 地磁谐波振幅比YZHxYZHy主要表现为“下降—转折—恢复”的形态, 地震发生在下降型变化恢复之后上升阶段; ② 震前约2年起, 且末台和狮泉河台谐波振幅比表现长短周期变化不同步或NS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现象; ③ 且末台YZHx(NS)和狮泉河台YZHy(EW)谐波振幅比异常变化中的转折上升形态具有自较长周期向较短周期的迁移现象; ④ 狮泉河台谐波振幅比趋势性异常起始时间早于且末台, 持续时间平均2年左右, 最大异常幅度达到0.04; ⑤ 且末台YZHx(NS)和狮泉河台YZHy(EW)异常相比对应其他分量更为显著, 这也许震中和台站所在位置有关系; ⑥ 地震前和田大地电场(距震中约265 km)岩体裂隙优势方位角(α)也显示异常变化, 可见该地震前多地球物理探测参量的异常响应, 呈现多地球物理量耦合, 增加了异常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在相似外加载荷作用下结构相似的构造可表现出类似的破裂图像及前兆演化特征的实验室研究结果, 对华东地区现代中强地震进行了初步构造分类,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19次震例前地震活动图像异常的统计特征。 结果表明: ① 大多数震例前具有2~3年尺度的地震学异常, 图像以“条带”和“增强”为主; ② 多数地震在条带异常后有1~2年的中期平静, 震前0.5~1年左右在中期平静背景上出现“集中、 收缩”图像; ③ 震前3个月左右的较短时间内, 多数震例震中附近以短期“平静”为主; ④ 部分震例前短时间内震中附近有“显著性地震”事件发生; ⑤ 不同构造类型震例前, 地震异常图像可能存在差异; ⑥ 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可能更多是属于沿原存断裂继承性破裂导致的地震, 震源力学性质多为拉张型。 拉张与挤压型地震的异常特点也可能存在差异。 但由于震例较少, 其确定性和成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10年河津4.8级地震前周边台站前兆测项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发现震前临汾台短水准观测曲线先后呈加速—持平—转折—发震的典型异常图像,且与2003年洪洞4.9级地震前异常图像相类似;其他“十五”改造新增的形变、流体、地电等学科手段也存在多台项短期或短临异常,异常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2省5个台站,涉及多项前兆仪器;并利用地震行业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采用陕西省部分地震台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使文章的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川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首先基于本世纪第五强震活跃幕川滇地区强震活动空间分布图象的结构性转移;二是该区“第一类地震空区”或“空段”的存在及强地震复发周期接近;三是大地形变复测证实监测区内“闭锁段”和“隆起区”的存在;四是在其空段和闭锁段或隆起区近年曾发生注目的中等地震活动;五是测震和其它微观前兆趋势性异常出现,说明所圈定监视区的中期强震危险性存在。本文通过构造活动速率、历史地震计算的复发概率值和测震学及微观前兆异常信度的分析和综合信度运算,探讨了并给出了川西地震重点监视区及附近地区的近期分段发震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