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雷击是影响地震观测仪器正常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地震前兆仪器种类多,观测原理不尽相同,加上台站自身布局和所处地区气候的不同,使得前兆台站综合防雷改造的效果提升必须依靠有针对性的方案设计。文章在介绍江苏地区前兆台站综合防雷改造的基础上,对现有综合防雷技术的关键点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以盱眙地震台的综合防雷改造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防雷效能提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依兰地震台数字地震前兆设备近年来遭受雷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后认为台站对感应雷的防护等同于直击雷,要定期检查台站防雷设备情况,对雷害的防护最好采取四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局为例,从"交流配电、通信及信号线路、接地与等电位、综合布线"等环节入手,对前兆台站的综合防雷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重点排除影响前兆站点观测系统的供电、雷电防护以及线路布线等因素,提升台站仪器运行率,从而为前兆观测科学研究和地震监测预报提供稳定、连续、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通信控制卡在地震前兆台站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接口的USB通信控制卡,利用它解决现用的数字地震前兆台网中心和台站ISA通信控制卡的换代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兆观测是地震科学研究主要基础数据的来源,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多学科的地震前兆台站是非常必要的。对玉树地震台FHD地磁观测场地勘选过程,磁场梯度测试等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刚  何案华 《地震研究》2004,27(3):265-270
介绍了GPRS技术在地震前兆台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前兆组网方案,利用这套系统可以实现地震前兆台站数据的无线传输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台站分布、前兆异常分布进行空间(二维)扫描,得到台站密度分布及异常密度分布。根据各点在台站密度值n中存在k个异常的概率,取其倒数作为地震前兆异常的地震综合信息量,从而得到区域地震综合信息量分布图,为地震综合预报提供了一个有一定客观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南省前兆台站每天报送所收集并整理后的前兆数据,向湖南省地震局传递从中遇到的问题。借助湖南省地震行业网。利用ASP技术,整合前兆数据特点,制作了一个基于ASP技术的地震前兆数据日报网站体系。本文对该系统功能及实现方法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地震前兆数据库维护是台站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台站节点数据库发生故障,会导致数据交换缓慢,甚至无法从上级数据库得到原数据,对台站数据造成损失,所以加强台站前兆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很有必要。以福建省地震局永安地震台为例,介绍基层地震台前兆数据库及日常维护经验,为其他地震台前兆数据库稳定、健康、可靠运行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地震预报还没有过关,单靠某一个前兆观测台站和某一种前兆手段来预报地震都不是很准确的。因此,利用多个台站、多种前兆观测手段来预报地震就成为提高预报准确率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在实际预报过程中,有一个概率问题需要解决,即当所有前兆观测项目中(每一个前兆观测台站的每一种手段都可称为一个前兆观测项目),有一些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前兆设备防雷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雷电危害的类型及台站不同设备的特点和布局,在充分分析雷电入侵观测系统途径的基础上,应用适用于数字化前兆台站的防雷技术,全面采取电源线路防护、信号线路防护、电磁屏蔽、接地等措施,可取得综合性防雷保护。通过对使用徕信防雷技术10个台站的防雷效果进行分析,说明综合防雷安全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20 0 1年 1 2月 1 3日由中国地震局组成的验收专家组 ,对新疆地震局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验收。地震前兆台站 (网 )技术改造项目是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的内容之一。通过对新疆地震前兆台站数字化改造项目的实施 ,使部分前兆台站的观测环境、工作条件、观测项目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程度大为改善。该项目按期完成了 5个台站 2 5个测项的数字化改造及 1个前兆台网中心的建设。在验收过程中专家组对乌鲁木齐基准台、库尔勒台及局台网中心分别进行了技术指标测试。测试结果表明 5个台 2 5个测项及前兆台网中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青岛市地震前兆各台站监测现状和前兆监控能力进行了分析总结,得出青岛市地震前兆监控能力参考图,从而对今后的前兆异常分析和前兆规划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无线技术在前兆台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玉  李国佑 《高原地震》2008,20(2):54-56
主要研究青海省无人值守前兆台站采用无线传输技术解决数据的传输问题,该技术克服了传统地震前兆信息采集和传输等方面的弱点,使用无线路由器作为数据终端,实现无人值守前兆台站监测的自动化、无线化,最终达到数据资料在互联网上共享并为用户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依托“中国地震数据观测网络”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建立了以十三陵地震中心台为前兆台网部,8个无人值守的前兆台站为一体的前兆观测系统。 这套系统利用中国联通的CDMA 1X网络将台站接入到Internet网络,并利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在Internet网络上开辟一条安全、 稳定传输隧道,实现了前兆台站、 观测设备与十三陵前兆台网部的信息集成。 文中以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为例,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CDMA 1X 无线网络和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实现前兆观测系统信息集成。 十三陵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行证明,利用CDMA 1X +VPN技术的前兆观测系统组网模式可以做到投资少、 见效快、传输可靠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地震台站前兆观测系统防雷综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击是地震前兆观测系统的主要危害,根据“九五”、“十五”期间在建设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时的防雷实践,介绍了有关防雷的综合方法,该方法在原有防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某些创新,实践表明,该综合方法对雷击尤其是感应雷起到了良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前兆台网管理经验点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工程项目的实施,使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中心台所辖的5个台站,地震前兆观测技术实现了综合化、数字化、自动化、遥测组网。该台网拥有一个台网中心、7个子台、28个主测项、11个辅助测项,日产出形变、电磁、流体科学的观测数据8万3千组。 地震前兆数字化遥测台网由多个台站多种手段组网而成,集前兆观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为一体,实现了地震前兆观测数据的及时采集、传送也处理,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台网设备的正常工作做保证。现将我们在管理数字化前兆台网工作中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1 数字化前兆台站的第8…  相似文献   

18.
在对山东菏泽和郯城两台站提供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必要处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地震地电阻率各向异性的前兆异常特征,得出两台站周围300 km内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均存在明显的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前兆异常;并发现在中强地震发生时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值变化都基本处于高值附近的一个区间内,即地电阻率各向异性变化存在一个易发震区间;并从地震发生时地应力的角度讨论了易发震变化区间的物理机理。  相似文献   

19.
蒙城地震台避雷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蒙城地震台2008年6月3日的雷击灾害的成因,发现台站原先的防雷系统存在不合理之处,并对防雷系统进一步改造,通过雷雨期的检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警示其他台站有必要评估本台站的防雷效果,系统是否存在隐患之处,以免遭受类似蒙城地震台的惨痛损失。  相似文献   

20.
一种优化地震前兆观测点布设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优化地震前兆观测点方法, 用1998年数据对上海地区的9个水氡观测台站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可以撤消3个信息量较小的台站观测, 剩下的6个台所含信息量占全部9个台站信息量的比例为93.0%。 表明在地震前兆观测中, 如果局部地区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站数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那么即使大量增加前兆观测台站的数量, 也并不意味着所获取的信息量会同步增多。 文中所用的优化方法对于指导地震前兆观测台站的优化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