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生态干扰度:一种评价植被天然性程度的方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地球上现存的植物或森林群落都是植被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结果 ,因此 ,现实的植被反映着历史上人类对它们不同程度的影响。‘生态干扰’的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历史上人类对植被或森林影响的大小 ,即‘生态干扰度’;或用来表示现实植被离开它的‘天然植被’的距离 ,即现实植被的‘天然性程度’。如此的‘天然植被’可以是 :( 1 )历史上从未受过人类任何干扰的‘原始植被’;( 2 )基于当前立地的‘潜在的自然植被’。然而 ,成百上千年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干扰 ,致使真正的‘原始植被’现在几乎无处可寻。因此 ,‘潜在的自然植被’被用来作为生态干扰度估计或植被天然性程度评价的参照系。作为一种很实用的生态分析手段 ,生态干扰度的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农、林、水、景观、城市及自然保护等诸多领域的生态评价上。为此 ,本文论述了生态干扰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区次生环境中鸟类群落的年动态。各类次生环境中,鸟类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之间并非成简单的正相关。比气候顶极群落结构简单的林缘、林窗次生植被中的鸟类群落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但其群落稳定性较差;在植被简单的沼泽化草甸环境鸟类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低,却表现其群落结构的稳定性。鸟类群落的稳定性与其生境的稳定性相关。在林缘、林窗鸟种类和密度变化显著,鸟类传播植物种子促进林缘、林窗地带自然更新和植被复化,能加速次生植被恢复到顶极群落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多源遥感数据在土地覆盖变化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亚琴  王正兴  刁慧娟 《地理研究》2014,33(6):1085-1096
基于MODIS、Landsat TM、Quick Bird 数据,对山西芦芽山2000 年、2005 年和2010年植被变化作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3 年间,部分植被MODIS NDVI年际波动可达5%~10%。1 年之内,多数植被MODIS NDVI 季节性明显,Landsat TM季节差对应的NDVI差可达0.2。在自然地带的过渡区,因难以区分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和季节变化,这种季节差使变化检测面临不确定性。利用2002 年和2008 年Quick Bird 数据对森林采伐迹地对比发现,只有局部地区的植被类型开始草丛向灌木林的演替,说明植被恢复缓慢。由此可以认为,自然植被过渡带植被固有的分类模糊性,人类活动反复干扰-恢复后形成植被的破碎性,以及Landsat 数据可能存在的季节不一致性,都会影响土地覆盖分类精度和变化检测可靠性。因此,需要使用多源数据对自然过渡带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吐乌大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全长283.3km的吐乌大高等级公路跨越2个不同的气候区、4个地质地貌单元和8个结构、功能各异的生态区段。公路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植被的损坏,不同生态小区受损类型和程度不同;某些动物种群栖息地缩小,主要发生在鸟类的迁徙通道上;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和风蚀;对原有人群的生产与生活的干扰,其中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畜牧业转场路线和生活、办公场所的搬迁等。在评价生态系统自然恢复难易程度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一些人为缓解和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是人类活动最直观的反应,人地关系是影响环境变化的主体因素,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核;航空航天遥感(RS)从时间和空间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是监测自然因素和人为作用所引起森林植被及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有力、高效的手段。在RS技术支持下,采用不同年代、不同分辨率、不同比例尺,时间跨度为30年的航空航天遥感,对热带雨林景洪巴卡土地结构及变迁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森林土地空间动态变化对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等,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版纳勐养保护区鸟类及人为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实保护和利用好西双版纳现存热带森林,是急需处理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勐养自然保护区鸟类调查结果,揭示了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现状。多数地区实际上未管理起来,林区居民仍滥用自然资源,对鸟类的猎捕从未停止,有的地方颇为严重;从生物多样性着眼,环境质量在下降。现已管理起来的三岔河保护区,尽管旅游开放后尚存许多问题亟待探索和改进,但鸟类保护状况已明显改善,说明自然保护区旅游在科学管理下才是可行的。就此,本文分析、评价了勐养保护区鸟类受人为影响情况,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重要干扰过程导致森林植被向大气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评估,对于合理评估森林碳汇功能及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基于有关森林干扰发生情况的林业统计资料和有关干扰引起生物量C转移过程与比例的假设条件,估算了近20年来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三种主要干扰每年从森林植被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C量。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国森林遭受了比较强烈的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干扰,并且这三种干扰在进入21世纪后有着比较明显的增加趋势。相应地,在1990-2009年间,采伐、火灾与病虫鼠害的C排放量年均分别为3425.16万tC、161.29万tC、428.80万tC,合计为4015.24万t。三种干扰的总C排放量在1990-1999年间年均为3079.40万t,在2000-2009年间年均为4951.09万t。从不同森林类型分布区的排放来看,中国森林主要干扰的年均C排放量及其年代际变化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特征。干扰对中国森林碳平衡有着重大影响,针对干扰的森林管理可能具有较大的增汇潜力,并且在未来有关森林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模型研究中需考虑主要干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了群落相似系数、种间相遇机率指数、生态位分布型和食性研究,观测分析了同一山体两侧山坡八块样地冬季鸟类群落状况。在哀牢山西坡观测到鸟类44种,东坡观测到28种,其中13种为两坡共有。西坡除种多样性较高外,鸟类生态类型也与东坡有别。所有这些差别与哀牢山地理位置,西南季风影响所形成的东西坡植被和气候等环境因素有关。文章还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森林演替和鸟类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林火干扰下的大兴安岭呼中区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兴安岭呼中区1979、1995年的1:50万森林分布图及1969~2001年林火数据对大兴安岭呼中区林火状况、各景观指数及火灾对景观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呼中区火灾轮回期823a,大大超过正常的火灾轮回期;从1979~1995年各植被类型的面积变化不是很大,其中野青茅草甸和樟子松林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兴安落叶松林和阔叶混交林的面积均有所增加;斑块数量除兴安落叶松林外均有所增加,其中阔叶混交林增加显著,这些植被类型在1979~1995年间产生较大的破碎化,兴安落叶松林的斑块数量则有所降低;形状指数除樟子松外均有较大的增加,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兴安落叶松林在空间的连续性有所增加,局部的破碎化依然导致形状指数增大;聚集度增加,Simpson多样性指数有所降低;各类型的斑块在面积上均匀性降低。在呼中区,相对于自然状态下的火干扰而言,人为影响下的火干扰对景观格局变化影响的重要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南大港湿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根据对南大港湿地的考察和调研、阐述南大港湿地的变迁和现状植被及鸟类资源状况,提出了保护南大港湿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不同山地长果桑及食果动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带雨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资源宝库 ,有着久远的发展历史 ;认识其间的动植物关系以及人类影响下的动态变化 ,不仅有重要学术意义 ,而且对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 ,山区的持续发展有现实指导作用。我们在长果桑果期研究了西双版纳不同强度人为影响的热带山林摄食动物种群结构 ,对地区的发展和热带山地生态系统的维护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鸟类与环境变迁关系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所涉及的是将鸟类研究作为一种手段来认识生态环境问题。西双版纳勐仑地区原始森林面积减少以及人为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鸟种趋于减少,不同生态对策的鸟类情况各异。k-对策者受害最大,而极端r-对策鸟种在人为影响的环境中能获得优势地位。研究表明对环境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利用,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全面考虑,西双版纳地区特别要着重保护好热带原生林。改善人工林层次结构,建立多层次人工生态群落可起到较好的环境保护作用,并能维持更多生物种类,发挥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有效功能。  相似文献   

13.
基诺山林地环境及鸟类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增加,自然环境条件也在改变;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基诺山(又称攸乐山)林地及农作区鸟类多样性的变化,以探索地方民族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在不同形式人类经济活动下的森林景观变化与西双版纳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关系.同时对发展生产时的用地布局和维护森林景观的动态发展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冬季与2011年春夏季,采用样线法对位于豫鄂交界处的信阳南湾湖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南湾湖共记录到鸟类16目40科110种,其中4目5科9种均为国家重点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特有种或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鸟类2目2科2种。留鸟40种,夏候鸟38种,冬候鸟9种,旅鸟23种。古北界鸟类42种,东洋界鸟类35种,广布种33种。研究区具有古北界种与东洋界种混杂的特点,古北界种鸟类占优势,分布型以北方鸟类为主。基于科属水平上的G-F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南湾湖的F指数、G指数与F-G指数分别是29.26、4.57、0.84,低于邻近的伏牛山鸟类各指数,显示南湾湖在鸟纲科属水平上与伏牛山鸟类多样性相异,且具有相对较低的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太岳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根据 8个样地的调查资料 ,用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山西太岳山 10个森林群落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同一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的波动范围 ;不同群落间 ,物种多样性指数也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与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相关 ;当群落处于演替的顶级阶段时乔、灌、草 3个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多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 ;演替先锋阶段和进展阶段多为乔木层 <灌木层 >草本层或乔木层>灌木层 <草本层。 2 )分布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呈连续性波动的变化 ,表现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 3)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差异不仅决定于物种丰富度指数 ,更与各物种间的均匀度指数密切相关 ;进而影响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对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动态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环境一号卫星不同时相多光谱数据,提取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借助S-G滤波算法重构2000-2013年MODIS EVI时间序列影像,并结合气温和降水数据,运用线性回归、相关性分析和ANUSPLIN插值等方法分析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变动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方式。结果表明:① 伏牛山地区植被覆盖较高,EVI平均值为0.48,14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占比例最大的落叶阔叶林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② 14年来伏牛山地区气温呈升高趋势,气温距平升高速度约为0.27℃/10a,降水距平百分率呈波动增加趋势。③ 伏牛山地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EVI变化和气温、降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常绿阔叶林EVI与气温的相关性最高,常绿落叶混交林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弱;除常绿落叶混交林与降水主要呈弱正相关外,其余森林植被类型与降水主要呈弱负相关。④ 伏牛山地区森林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总体上滞后性不明显,仅在局部区域内常绿落叶混交林与气温和降水存在半个月滞后期。  相似文献   

18.
宁夏沙坡头荒漠生态环境鸟类季节性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0年10月至2001年9月逐月对宁夏沙坡头地区荒漠景观鸟类进行了统计.调查区包括三种景观:荒漠半荒漠,居民点和人工固沙林.对65种鸟类的食性、居留型以及在各景观中的季节性变化作了分析.虽然各景观中分布的鸟类物种数差异不大:荒漠半荒漠景观42种,居民点景观41种,人工林景观43种,但各景观中的鸟类种类、密度和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在促进沙漠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